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565章

我要做皇帝-第565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哥哥是那个曾经跟太宗竞争皇位的齐哀王刘襄。
  刘辟光是刘兴居的同胞弟弟。
  那么,问题来了。
  大哥跟三哥,都是对刘彻这一系的皇室心怀怨怼,恶意满满的家伙,老四老五老六老七的心里又会是个什么想法?
  他们难道就未尝没有在心理恨过长安的天子?
  没有在背地里诅咒过太宗这一系的子孙?
  而前世的见闻,告诉刘彻:这些家伙确实在心里对刘彻这一系的皇室怀恨在心,甚至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吴楚七国叛乱,几乎所有的刘肥后代,都卷了进去。
  除了城阳王的屁股坐在了长安这边外,其他的兄弟,都跟随了刘濞反叛。
  “为子孙后代计,朕决意,除此大患!”刘彻看着刘武的眼睛道:“请皇叔助朕一臂之力!”
  刘武听了,重重的点点头。
  除掉齐鲁的那些刘肥子孙,将他们从刘氏诸侯王的名单里除名。
  这个事情,可不仅仅对刘彻有好处,就是刘武也有好处!
  最起码,从此以后,刘武的子孙,就不用再担心,被齐鲁诸王从后面阴了。
  “明日朝会,还请王叔秉公而言!”刘彻满意的道。
  “陛下放心,臣知道怎么做!”刘武拜道。
  “善!”刘彻笑道,想了想,刘彻觉得这样还不够保险。
  毕竟,刘武的态度和立场,是出了名的多变。
  万一刘武明天上了朝,忽然改口,那怎么办?
  必须要下血本!
  “济南除国后,朕有意将之改为郡……”刘彻神秘的道:“朕听说王叔前不久新得一幼子,未知可曾取名?”
  刘武一听这个事情,立刻就喜笑颜开。
  他的这个儿子,依然是他的王后所生。
  不得不承认的是,刘武虽然有很多毛病,但在专一和痴情这个问题上,任何人都唯有钦佩。
  一位汉家诸侯王,还是东宫太皇太后的贴心小棉袄,拥有着庞大的封国和无尽的财产。
  但刘武二十多年来,始终只宠和忠于他的王后一人,从未变心,最多偶尔打点友谊炮。
  至今,刘武的全部儿子,都是他王后所出。
  这在封建时代,简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神话。
  与他相比,刘彻的老爹,还有刘彻自己,全部都要挖个地洞,钻下去。
  “回禀陛下,臣子还年幼,尚未取名……”刘武一说到自己儿子,马上就满脸慈祥,乐的都合不拢嘴:“既然陛下提起此事,不如就请陛下为臣子赐名!”
  “皇叔麟儿,也是朕之手足……”刘彻先丢一顶高帽子过去,作出一副沉思的模样,然后道:“就以历为名吧!”
  “历者,以像日月星辰,愿其将来,为我中国之星辰日月,作社稷栋梁,百姓贤君!”
  刘武闻言一愣,随即大喜,拜道:“陛下赐名,臣谨代历儿谢之!”
  像日月星辰?呵呵……
  刘武文采飞扬,博览群书。
  哪里不知道,历除了像日月星辰外,还有一个解释——历山!
  所谓舜渔于雷泽,躬耕于历山。
  而历山在济南国境内。
  天子的意思是什么?
  刘武自己已经脑补出来了。
  灭了刘辟光,先除国为郡,再在未来,让自己幼子过去为王!
  这济南国,可是个好地方啊!
  地方虽然不是很大,也就五县而已。
  但胜在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自古就是华夏的膏腴之地。
  不然舜帝也不会选择在历山,带领先民躬耕。
  除此之外,济南也以喷泉闻名于世,其前称“跞邑”就是喷泉之邑的意思。
  刘武此刻,真是迫不及待的想飞回睢阳,告诉自己的亲亲老婆跟儿子:爱妃!寡人已为吾子,定下未来社稷国家之所了!
  然后,老婆大人一个香吻,必然会马上印在脸颊!
  就这样,刘彻用一个不是承诺的承诺,忽悠住了刘武。
  刘彻相信,有了这么根胡萝卜吊着,刘武绝不会反悔了!
  也不可能有人能说动他动摇了!


第766章 团结大多数
  “江都王觐见!”
  叔侄两正聊得开心的时候,刘阏准时抵达了。
  “臣阏拜见陛下……”刘阏来到殿内,先向刘彻躬身一拜,又转头对刘武一礼:“皇叔安好……”
  “阿弟请坐吧……”刘彻挥挥手,让王道给刘阏准备坐席。
  对刘彻来说,忽悠住刘武,让刘武出头,只是一个开始。
  毕竟,刘武只有一个人,声音还是单薄了一些。
  但,另外还有一个群体的力量,是可以利用的。
  那就是刘彻那些亲爱的兄弟们。
  刘荣、刘非、刘余、刘端、刘发……
  皇帝老爹驾崩三年多后的今天,这些兄弟,哪怕是最年幼的刘发和刘彭祖,也渐渐懂事了。
  至于刘荣与刘非这些年长的兄弟,则也都有了自己的子嗣。
  三观渐渐稳固下来,为人做事,也知道分寸了。
  哪怕是刘荣,刘彻也听说,他的脾气似乎好一些了。
  虽然依然是那样,鼻孔朝天,自诩自己是“先帝长子,国之长君”,但多多少少,也知道些分寸了。
  刘彻确信,亲爱的兄弟们以及他们的母亲,绝对会愿意,给自己挪个地方的。
  齐鲁之地,向来以繁荣和多金,闻名天下。
  仅仅是一个临淄城,每年光是收租税,就能收入数千金,等于是一台印钞机器。
  胶东、胶西的楼船基地,近来也渐渐成为了一个稳定的经济来源。
  但,刘彻不想跟这些兄弟打太多交道。
  除了对刘端跟刘余,出于同情和怜悯,刘彻有所照顾外,其他兄弟,刘彻都不怎么想搭理。
  这也正常,帝王之家,向来无情。
  一个正常的皇帝眼里,所有兄弟,都是不稳定的安全隐患。
  况且,这些兄弟,也没几个省油的灯。
  未来,若有可能,刘彻是打算让兄弟们全部去印度、西域,立国为王的。
  这样,他们的才华就应该有发挥的空间。
  譬如刘非,你不是爱打仗吗?
  中亚和西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刘彭祖,不是心眼多,喜欢玩弄权谋吗?三哥百姓肯定愿意被他教育和调教。
  还有刘端,他的能耐和才华,放在中国,简直是浪费啊!
  他要去了西域,保证,就是一个宗周的太公望或者方叔这样的人物。
  另外,历史上那位武帝,若在九州之中为王,刘彻肯定晚上睡觉都会有些睡不着,但,他若去了印度甚至西亚。
  那刘彻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个远在数万里外的弟弟,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飞回中国跟他争取民心。
  而且,以武帝的才华,吊打中亚、西亚的希腊化城邦,应该是毫不费力的!
  如今,稍微利用一下兄弟们的才华,去对付齐鲁诸王,也算是物尽其能。
  “朕刚刚与皇叔谈到了济南王一事……”刘彻等刘阏坐下来,就道:“朕与皇叔,都觉得,齐鲁诸王,不可再姑息了!”
  刘武闻言,马上符合道:“寡人与陛下商议过后,确实觉得,齐鲁诸王,骄奢无度,横征暴敛,不可承宗庙,奉社稷,不然,高庙将蒙羞!”
  刘阏闻言,有些傻了。
  他还没弄明白,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刘彻就又道:“先帝在时,齐鲁诸王的狼子野心,与不臣之心,就已经路人皆知了!”
  “先帝为顾全大局,故嘉大惠于彼辈,却不料彼辈越发猖狂,无人臣之像!”刘彻严肃地说道:“尤其以济南、胶西、淄川、济北为祸更甚!”
  刘肥的诸子里面,也就老二刘章是个英雄。
  少年早惠,英武不凡,以弱冠之躯,与诸吕相博,为刘氏立下大功。
  但可惜,刘章早逝。
  他的儿子,现在的城阳王刘喜,只能算中庸之辈,但胜在是刘氏的死忠,所以可以将他这一系排除在齐鲁的逆党之外。
  至于剩下的齐鲁诸王嘛……
  大抵也就齐王刘将闾跟胶东王刘雄渠,能稍微像个人样。
  其他人,不是人渣败类,就是昏君暴君。
  毫不客气的说——齐鲁百姓,苦其等久矣!
  若不处置他们,这次的暴动,就只会是一个开始,而不会是一个结束!
  “江都王回去后,转告朕之手足兄弟:勿忘刘兴居之祸!”刘彻对刘阏说道。
  就算兄弟们不清楚这个事情,也没关系,他们的大臣外戚,会清楚的。
  更何况,刘彻现在摆出要对付齐鲁诸王的架势。
  刘彻相信,兄弟们肯定会非常热心的。
  反而,若是只针对刘辟光一人,他们不会上心!
  道理很简单,齐鲁诸王,要是全部铲除。
  这一下子就能空出足足六个位置得天独厚,封国肥美,人口经济发达的封国。
  这对临江、常山、长沙这些兄弟来说,恐怕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便是王誌姐妹,恐怕也会怦然心动。
  齐鲁,可比什么吴楚、燕赵,要好上许多许多!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刘彻确信,他的兄弟们,这次一定会站在他这边。
  这样一来,再加上代王刘登、燕王刘定国等诸王,还有城阳王这个脑残粉,刘彻就将宗室诸侯王的绝大部分力量,团结在自己麾下了。
  齐鲁诸王,马上就成了该死的可恶的丧尽天良的“一小撮对天子,对国家社稷心怀叵测的不轨之徒。”
  立刻就要“死有余辜。”
  若这些家伙够聪明,就会马上选择跟刘辟光做切割。
  就像当年他们出卖了刘兴居,后来又在吴楚之乱里卖了刘濞一样。
  送走刘阏与刘武,刘彻站在殿中。
  他知道,宗室的力量,已经被他团结了。
  剩下的,就是要解决勋贵官僚了。
  “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
  在这次事件里,齐鲁,就是宗室里的一小撮。
  那官僚勋臣里,谁是一小撮?
  答案是那些在封国习惯了作威作福,无法无天的渣渣!
  只有他们,才会害怕百姓武力反抗,并且极力叫嚣镇压。
  “传御史大夫入觐……”刘彻果断下令。
  对付这些渣渣,当然是——关门,放晁错!
  晁错就是他们的天敌!
  而且,晁错也一定不会拒绝,去处置这些渣渣。
  但,仅仅搞定这些跳得欢的,绝对不愿意看到刘彻为百姓做主的家伙,还是不够的。
  因为,可能会有很多人,在见到了刘彻的态度后,选择蛰伏下来,表面一口一个圣天子,私底下却拼命拉后腿,捣乱。
  这样的家伙,史书上从来都不少见。
  哪怕商君当年变法,秦的旧贵族,也同样在私底下搞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要不是商君扶持了一个全新的利益集团,恐怕,秦国很可能因为变法而陷入内讧。
  这样的例子,在楚国就被证明了。
  吴起在楚王的葬礼上被射杀,变法随之废弃。
  之后,曾经强悍的楚国,就每况愈下,成为了列国的战五渣。
  甚至成为了秦军可以随意欺侮和凌辱的对象。
  哪怕是韩国,在某些时候,都比楚国的日子好过。
  刘彻现在还没能扶持起一个足够与旧贵族官僚相庭抗礼的利益集团。
  所以,他能选择的,只能是收买。
  但,这收买,也是要有讲究的。
  要是用的方法不对头,很可能是这边打到了齐鲁昏君和暴君,回头,却培育出了更可怕和更糟糕的一个集团。
  “朕的加恩令,基本已经稳住了列侯……”刘彻在心里盘算着。
  加恩令的红利,起码也能维持个十来年,在这期间,列侯是不会给刘彻添麻烦的,至少,在他们没消化掉到手的好处前,只会跪舔刘彻这个天子。
  而且,列侯集团里,现在,属于刘彻的脑残粉和基本牌,就占了一大半。
  剩下的那几个仨瓜俩枣,晁错就能收拾掉。
  所以,在处置刘辟光问题上,真正可能与刘彻放对的,现在,就剩下了文官士大夫阶级。
  而文官士大夫之中,黄老跟法家,已经可以先排除了。
  法家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决定了,法家的官僚,必然是一个只会无限跪舔皇帝的集团。
  对他们来说,皇帝就是一切,法律次之。
  维护皇权与法律的威严,就是法家生存的目的。
  至于黄老派……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依附在统治阶级上的黄老派,也只会顺从统治者的意思。
  其实,讲道理的话,假如,刘彻仅仅只是想处置齐鲁诸王的不法,那么,就算儒家,也不会反对。
  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齐鲁诸王莫说犯法了,就是没犯法,皇帝要你死,你不去死,在儒家眼里,你就是个乱臣贼子。
  更别提,自古以来,儒生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最佳注解对象。
  无论什么时候,儒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