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539章

我要做皇帝-第539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在前世,哪怕是刘端这样的出了名的不服管教的野马,在田叔的约束下,也是乖乖的缩进王宫里,捧着书本读书去了。
  哪怕是过十几年,刘端也依然感念田叔这个严格慈祥的老师,几次三番上书武帝,请求追封田叔和褒扬田叔。
  自己就干脆在其封国内,为田叔立祀祭祀。
  “太学学子,要多实践,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刘彻又对诸博士们强调:“朕觉得,诸公可以选些时候,带领诸生,去关中各县,采风、游历,入亭里,听三老讲业,睹生民之难!”
  其实刘彻更想让这些学子,以后有机会的话,就去地方基层的县衙和亭里实习。
  可惜,刘彻估计,他现在要是提出来,恐怕会有无数人反对。
  我辈士大夫如此高冷,安肯与刀笔吏为伍?
  陛下,此非文臣待遇啊……
  这些理由和借口,刘彻都能想象的出来。
  但这去地方采风,听三老教诲,却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也是三代以来中国文人士大夫推崇的君子之行,更是周公、召公也要践行的道路。
  ……
  在太学中巡视了一番,还找了几个学生代表,接见勉励了之后,刘彻就驱车前往一山之隔的武苑。
  与太学相比,武苑在刘彻心中的重要性,无疑就高了几个等级了。
  毕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武夫弄权,一夕变天。
  这枪杆子,必须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而想要控制军队,就必须控制军官,尤其是中高层的司马、校尉、都尉。
  只要抓住了这些人的心,那么,就算是有野心家想玩什么陈桥兵变或者效仿周勃故事,恐怕还没开头就要被下面的司马、校尉镇压了。
  所以,进入武苑时,刘彻已经换下了常服,穿上了甲胄,系上了佩剑,如同一个真正的军人一样。
  武苑开学以来,这已经是刘彻第四次来到武苑视察了。
  前面三次,刘彻都是如同刚刚在太学一般,只是召集诸武苑的教官训话,然后接见几个学生代表,勉励训诫,就算完事。
  但这一次,刘彻就不打算再跟前几次一样走走过场了。
  在来之前,他就已经行文周亚夫,要在武苑,召集所有师生,发表公开训话。
  这是因为,最近的事情发生的比较多。
  有齐鲁鼓噪的战争,也有南越方面的回应,更是上上下下的议论。
  所以,刘彻需要统一军方的思想和立场。
  但这些话,暂时还不适合在朝堂上公开宣讲。
  因为这会让某些人感到恐慌。
  毕竟,现在,秦、秦法、秦制,是忌讳词语。
  虽然汉室用的军法、民法、刑法甚至军制政制,都是抄袭的秦制,多数东西就换了个名字而已。
  但这些东西,是不能对天下公开承认的,哪怕是用暧昧的词语也不行!
  不然,当年天下大家为什么推翻暴秦呢?
  不就是因为秦朝太坏了吗?
  刘彻进入武苑时,武苑师生已经提前在演武操场之中,列好队形,人人神情肃穆,昂首挺胸,精神奕奕。
  刘彻乘着武苑中准备的天子战车,从操场的一侧在数百士卒的护卫下,驶了进来。
  “臣亚夫等率武苑上下师生,恭迎陛下!”担任武苑山长的周亚夫,立刻就率领全部师生,分列两侧,共同对着刘彻的车驾,行了一个军礼,顿时,整个武苑发出了一阵洪亮的金铁击鸣之声。
  刘彻同样举起手中的天子剑,向师生们回礼。
  这让整个武苑,立刻陷入了一片狂热的气氛之中。
  对如今的汉室军方来说,刘彻这个天子,真真是堪比三皇五帝一般的圣主!
  至于为什么是圣主?
  军费管够,大力支持和扶持军方力量,这个理由已然足够!
  刘彻的战车在已经搭好了的一个演讲台前停下来,然后,他下车步行,在一众侍中和郎中的簇拥下,登上那个演讲台。
  演讲台上,已经按照刘彻的命令,立起了一排用于传声的铜喇叭。
  刘彻站到这些类似话筒的喇叭前面,清了清嗓子,然后,挥手道:“武苑自成立以来,朕就一直在寻思着,找个时间,与诸君做一番家人之谈……”
  他话音未落,整个操场的师生就全部都恭身下去,纷纷齐声道:“陛下圣恩,臣等武苑师生,永世铭记!”
  许多的司马、校尉这样的军官学生,甚至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这并非作假,也不是什么托。
  在武苑中,也不需要作假和找托。
  至于为什么如此?
  原因很简单,刘彻说了四个字,家人之谈。
  这四个字在汉室,尤其是皇帝口中,吐出来的时候,只代表了一个意思——朕把你们当自己家人一样看待。
  当年刘邦就很喜欢常常拉着自己过去的老部下,搞这种家人之谈。
  君臣之间不摆架子,也不遵循什么上下有别,把事情敞开来说。
  不过吕后以后,这种类似的活动,就只在皇室内部和对外戚们使用了。
  如今,刘彻重提此事,立刻就让人联想起了当年高帝在世时,对军方的无微不至和体贴入微。
  刘邦对自己的士卒和部下是真的好,掏心窝子的那种。
  但凡跟着他打天下的人,只要不谋反叛乱,刘邦都是妥善安置的。
  至今汉律里依然保留了所谓的“山东复”特权阶级的条款。
  所谓山东复,指的就是那些跟着刘邦打天下,最后解甲归田的士卒,这些人几乎人人都混上了一个富家翁的地位。
  甚至有人,福泽子孙,使得家族至今依然是地方望族。
  现在,刘彻重提当年高皇帝的著名典故,当然马上就让武苑上下,感动无比了。
  能不感动吗?
  况且……
  皇帝都把大家当自己家人看待了。
  若还不懂感恩。
  那你必然是个叛贼!


第736章 国情咨文(二)
  刘彻伸手压了压,示意众将安静。
  霎时,整个武苑就安静了下来。
  “诸君想必也知道,近来,天下发生的事情……”刘彻看着那一个个笔直站立着的士卒将校,慢慢的说道“朕听闻,军中有许多的将校,多有些不同意见……”
  演武场中,将校学员之间,相互看了看,许多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实际上,对于刘彻放过南越,军中上下,何止是有不同意见啊!
  对汉军中那些荷尔蒙过剩,整天琢磨着搞个大新闻,好让自己能有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的那些将佐们来说。
  南越王国,就好比是一个满是各种极品装备,到处都是海量经验值的副本。
  只要打通这个副本。
  上上下下的好处,简直是多的数都数不清。
  不知道有多少人,将因此累功,拜为将军,甚至受封关内侯、列侯!
  此外,南越国内,积蓄了数十年的财富,也能让无数人,一夜暴富——自古以来,大军出征,取胜后,将敌人的财产土地和奴婢统统揣到自己兜里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当年吴楚叛乱,平叛大军,不就差点吃撑了吗?
  弓高候韩颓当,曲周候俪寄,这两位更是因此一跃成为汉家最有钱的列侯之一。
  内战尚且如此,对外发动军事行动,那就只能用刮地三尺来形容来了。
  将军士卒们,一旦进入敌国境内。
  敌人的国库、仓储以及宫廷、贵族官员的家产和土地,就统统是大家瓜分的目标。
  然而,这么一块都到了嘴边的肥肉,现在却不翼而飞。
  军方自然是有很多不同意见的。
  只是,军队讲究纪律,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将佐军官,再怎么不甘心,只要朝廷没下令,他们就只能乖乖的在营盘里呆着。
  刘彻的视线,从武苑师生们身上扫过。
  掌握了绣衣卫的他,当然清楚,军方的牢骚内容还有将佐们的议论焦点。
  总的来看,军队的将佐,对没能去刷南越副本,心里面虽然不大情愿,不是很理解,但还是勉强捏着鼻子接受。
  但,武苑的师生就不一样了。
  这些人,主要来自北方长城一带的郡国,很多人,就是生于军营,长于什伍,几乎人人都是对匈奴的主战派。
  甚至有些人,一天不打仗,浑身不舒服斯基。
  这些家伙,在长城边郡,连匈奴人也经常挑衅,常常搞出摩擦。
  对他们来说,诸夏统治世界,不仅仅是传统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更是生存的需要。
  在他们的眼里,只有消灭所有敌人,才能保护家乡桑梓的安全。
  虽然这样的狂热的战争狂,在武苑师生中的数量,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在以前,这些家伙分散在漫长的长城防线之上,彼此相隔数百数千里,几乎没有碰面的机会。
  但如今,他们来到了武苑,聚集在了一起。
  当这一小撮战争狂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立刻产生了化学反应。
  而且,更重要的是,哪怕是其他立场相对温和,不那么狂热的战争分子,也被他们裹挟、影响,甚至洗脑了。
  在这些家伙的鼓吹之下,如今,武苑中渐渐出现了一股“诸夏特殊”的论调。
  其核心论述就是——诸夏贵胄,身来不凡,自古特殊,不然,怎么解释为什么全世界,就我诸夏这么一个文明之邦,天朝上国,而其他地方,全然是刀耕火种,愚昧腐朽,不懂礼仪,甚至连文字都没有的蛮子?夷狄?
  所以,中国天然的负有将王化传播给所有夷狄,实现天下大同的使命!
  类似这样的腔调和说法,刘彻自然熟悉无比。
  这是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在生长发育时期,忍不住外泄出来的信息。
  若在二十一世纪,甚至二十世纪后半叶,这样的腔调和说法,当然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属于臭名昭著的纳粹言论。
  然而,在二十世纪之前,这却是地球上的政治正确,甚至是通行全球的唯一真理。
  至于在现在,简直就是先进的不能再先进的思想,是指引人类前进和进化的指路明灯。
  可惜,这些论述和言论,现在还没有成为一个体系,没有一个具体的行动和执行纲领,更加没有人来总结。
  基本上都流于嘴边,甚至有人一天一个说法。
  这样是很不利的。
  中国历史上,从不缺乏具备民族主义意识和诸夏特殊论调的帝王将相。
  管仲就曾说过:夷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近代的汉将季布也曾经掷地有声的大声疾呼:夷狄譬如禽兽,得其善言不足喜,得其恶言不足怒。
  至于后来,在终结了五胡乱华带来的天下分裂后,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经很清醒的告诫大臣子孙:夷狄人面兽心,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
  魏征也曾经上书劝谏: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强必盗寇,弱则卑复,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可惜,类似这些言论,松散而随意,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论述。
  而刘彻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背后推一把,让这些论述和论调,形成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帝国主义思想流派。
  帝国主义这玩意,假如是外国人在针对中国玩,那当然是坏透了,应该彻底打倒和消灭。
  但若假如中国是帝国主义……
  哪怕再过两千年,广大中国民众也只会表示——看到祖国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
  “朕知道诸君的疑虑,所以,今日前来,是想向诸君阐述一下,朝廷、朕在此事上的看法和想法……”刘彻继续缓缓地说道。
  他的话,让台下面的将军大臣们,纷纷变色。
  实在是,自古以来,就没有那个统治者会跟臣子尤其是中下层的臣子解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做的道理是什么?
  长久以来,皇帝更是只对老天爷负责。
  大臣百姓,统统跪好了,听命令就行了。
  以至于孔子就说过一句凌棱两可,断一下句就能成为另外一个截然相反意思的名句——民可使使之,不可使由之。
  但将军大臣也没法子阻止刘彻继续说一下去。
  因为中国的传统里还有广开言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说法。
  一个优秀的君王,必然是一个善于纳谏的君王。
  反过来说,皇帝对臣民解释自己的行为,也属于圣天子之行。
  只是……
  陛下都亲自来跟这些学员解释自己的行为了,那,以后这些家伙毕业后,到军中任职,会不会因为被陛下娇惯的太过,以至于都变成刺头?
  只要一想到以后军队要多出一堆遇到事情,不合他意,就要个解释的下属。
  很多将军都是满头黑线。
  而军官学员们则纷纷露出笑容。
  能让天子亲自来解释国策与国政!
  这是多么大的荣誉啊!
  几乎每一个武苑学员,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