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363章

我要做皇帝-第363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肉是极佳的营养来源,鱼皮可以硝制成各种皮具,鱼卵可以制成鱼子酱,骨头可以用来当肥料,甚至就连内脏都有药用价值,像是鱼肝、精巢什么的。
  在发现了这个事情后,刘彻就自动的打消将濊人当成试验品的念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一个年产大马哈鱼过万吨,以目前的捕捞技术来说,永不枯竭的金山。
  已经具备了让刘彻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开发的基础。
  每年不要说一万吨大马哈鱼了,就是一千吨渔获,运回中原腹地,就能让汉室收益无穷。
  一千吨等于一百万公斤,等于两百万市斤,等于约四百万汉斤,等于两万多石鱼肉。
  换句话说,只要每年能运回一千吨大马哈鱼鱼干,就差不多能满足汉室军队一年所需的肉食需要,能让每个士兵,每餐都能吃到一碗鱼汤。
  而以汉室目前的捕捞技术和汉人的勤奋聪慧来看,年产一万吨,可能还有问题,但四五千吨,却是轻轻松松。
  大不了,将目前还停留在朝鲜沿海的几艘楼船,改装成渔船,用拖网的办法,捕捞那些洄游的大马哈鱼。
  也可以通过在上游蓄水,然后用集中上千人,以拉网的方式来捕捞。
  总之,中国人在面对食物和粮食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总是能爆发出让人无法想象的动力。
  当然,渔获太多,腌制和风干技术,也得跟上来才行。
  今年得大马哈鱼洄游季,汉室就可以在这方面进行一下尝试和研究。
  只是,现在,这些事情,刘彻不会让南宫信知道。
  他站起身来,满脸热情的扶起南宫信,道:“卿在长安,可还住的习惯?朕让人为卿建造的沧海君府邸,卿感觉如何?”
  南宫信闻言,拜道:“承蒙陛下厚爱,微臣在长安过的很好,陛下赐臣的宅子,更让臣感激涕零,无以为报!”
  这倒是实话。
  南宫信随义纵回朝后,享受的是万户侯级别的待遇。
  来自刘彻和长乐宫方面的赏赐,更是没停过。
  什么美女、丝帛、醇酒佳酿,珍馐美食,几乎让南宫信舍不得离开长安了。
  刘彻笑眯眯的道:“这样就好,这样就好!”
  “对了,爱卿,下个月,朕打算在长安城设立一所太学,卿的世子,若有意愿,可在太学上学,朕将命天下贤达名士,以为太学祭酒、主教,教授我汉家文化……”
  即使是过去卫氏朝鲜统治的时期,濊人也要送世子去王险城当人质。
  何况如今?
  况且,南宫信本就有意将自己的几个儿子送来长安,学习汉人的先进文化与技术、制度。
  任何民族,在遇到外来强势文明时,都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努力学习和吸取对方的先进文明、知识、制度,争取化为己用。
  后世的满清这样腐朽、自私的政权,在鸦片战争后,都尚且有一个洋务运动,何况是濊人?
  刘彻自然知道,无论濊人也好,真番、马韩也罢,目前恭顺的外表下,可能潜藏着勃勃野心。
  前世的时候,就连匈奴人在被小猪打疼了以后,都开始了汉化运动。
  譬如历史上,苏武被流放到北海,匈奴单于的弟弟于靬王甚至能跟苏武交流汉室的文化,谈经论道,几如汉人一般,更如汉地的明主一样,给予苏武国士一样的待遇。
  又如李陵,匈奴人甚至给予其独立成军,单领一部的待遇,甚至准许李陵所部,不与汉军交战,只求李陵能传授和教导匈奴人列阵作战的知识。
  刘彻从来不会小瞧任何民族。
  濊人、真番、马韩等部族,在历史上长期受到汉文化影响,其高层像南宫信、刘忠汉、萁准,人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话,能用汉室经典交流。
  虽然看上去,南宫信貌似是个忠臣,真番王刘忠汉更是无节操跪舔汉室的憨货,萁准看着也好似很恭顺。
  但人心隔肚皮,刘彻怎么知道他们私底下怎么想的?
  像是历史上,夜郎自大这个故事,初看的人会觉得很搞笑,但了解史书的人,却会为夜郎王竖起一个大拇指。
  夜郎自大?
  不知汉有多大?
  这是搞笑吧!
  夜郎国可是先后抱过刘濞和南越大腿的西南政权,更有不少来自汉地的商人,常年往返夜郎、滇国。
  他们会不知道汉室?
  只能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所以,这民族融合,文化同化,是一刻不能听,一刻都不能松懈。
  这即将成立的太学,就将成为汉室民族融合,文化同化政策的一个利器。
  太学的所有老师和主管人员,刘彻将全部从儒家内部,尤其是鲁儒派系中选择。
  类似赵绾、王臧、辕固生这样的保守派和刺头,统统塞进太学里。
  “这样的话,他们就不能到处唧唧歪歪了……”刘彻颇为得意:“而且,教化四夷,天下大同这样的事情,由不得这些家伙不卖力……”
  若说鲁儒派有什么优点。
  那毫无疑问,就是他们对教化夷狄,格外卖力,也格外有经验,更格外熟练。
  这太学,只要挂牌,刘彻相信,鲁儒派没人会拒绝。


第529章 护濊别部司马
  刘彻将南宫信叫来单独见面,当然不仅仅只为了安排南宫信的儿子入读太学的事情。
  稍稍整理了一下心思后,刘彻对南宫信道:“朕今天单独与爱卿会面,是有个事情,要跟爱卿交个底……”
  “臣信恭听圣意……”南宫信连忙跪下来,匍匐在地,三叩首。
  “朕将改北部都尉为护濊都尉,护濊都尉将组护濊军……”刘彻缓缓的说着。
  南宫信深深的低头,不敢言语,但心中却翻起来惊天骇浪。
  归附汉朝也已经有将近半年了,也率军跟随过汉军在朝鲜进行过军事行动。
  南宫信自然也初步了解了汉室的军队编制。
  汉军以军…部…曲…屯…队…什…伍为基础组成,按25的倍数编组。
  在最基本的情况下,一个汉军的作战单元“军”,下辖有两部十曲二十屯一百队两百什四百伍,合计两千人的作战力量。
  但这是最基本的情况。
  在如今的汉室,随着作战技术的进步以及战争艺术的发展。
  朝野都发现,按照秦帝国的编组方式,军队的作战力和威慑力,都不足。
  于是,各野战军的编制,基本都是超额超量的。
  像前岁的吴楚之乱,丞相周亚夫率三十六路将军平叛。
  一路将军,至少下辖一军,号为某某军。
  这些将军麾下,多则一万余人,少也有四五千。
  如今护濊军即使只按照最基础的编组方式,那也是足足两千人的野战兵力!
  这可是野战兵,不是现在在新化城里的辽东郡郡兵。
  汉室的野战军……
  那可是能跟匈奴人掰腕子,直面数倍于己的匈奴骑兵,依然能稳打稳扎,交替掩护的精锐!
  这样一支军队,放在新化城里……
  南宫信只想问一句:这是来保护我的呢?还是拿刀子架我脖子上的?
  要知道,整个濊人部落,算上老弱病残妇孺加起来也才二十五万口。
  南宫信砸锅卖铁,也最多拉出两万人。
  姑且不说要拉出这两万人,整个濊人部族都要元气大伤,就是拉出来了,真正能作战的,能冲锋的,也就是四五千而已,而在四五千人里,真正有作战经验的,可能也就三千多人。
  而天子现在将一支最少两千人,全副武装,熟谙军事技能的精锐力量,放在新化城。
  南宫信毫不怀疑,这样一支精锐武装力量,在野战中,只要一个冲锋就能灭了他的亲卫和嫡系,剩下的土鸡瓦狗,自然是要作鸟兽散。
  这护濊军,是要当太上皇的架势!
  但他能怎样?
  既然已经称臣,接受汉朝统治,那么,汉军进驻,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南宫信几乎就是心里流血一样的默默叩首:“一切伏维陛下圣裁,臣谨奉诏!”
  刘彻看着南宫信,几乎不用怎么仔细观察,就能看到这货脸上的忧郁与疑虑。
  在心里呵呵笑了一声。
  护濊军进驻新化城,是无可阻挡的事情。
  不说大马哈鱼那个金矿需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去保护和开发。
  便是,今年开始的辽东郡和朝鲜移民计划,也需要一支足够强大,反应迅速的野战军在东北方向遮蔽和保护。
  要知道,移民是敏感而多疑,而且严重缺乏安全感的人群。
  不在濊人那里驻扎重兵,将野人和原始部落隔离开来,移民们怕是很难踏踏实实的定下心来开垦土地。
  一旦人心不稳,出现什么危险,可能会有很多移民选择逃离,逃回中原。
  那样的话,刘彻岂非就是白忙活了?
  所以,这个事情根本就轮不到南宫信来异议。
  能告诉南宫信此事,已经算是汉室政权,对他很看重了。
  当然了,必要的面子工程,还是要做的。
  刘彻满脸微笑的再次扶起南宫信,拉着他的手,很是欣慰的道:“卿能以大局为重,朕确实没看错卿,卿真忠臣也!”
  南宫信心里,真是犹如一万匹草泥马狂啸而过。
  若有可能,他真的不想要以大局为重啊,更不想当什么忠臣,他只想当土皇帝,在濊人内部称王称霸,有空了就来长安卖萌,顺便潇洒一回。
  只是,胳膊扭不过大腿!
  更何况,新化城都建好了,现在的濊人内部的头人们,也不一定再将他看成唯一的领袖了。
  不少人都知道,在他们头顶上,还有一个更强大更富有更霸道更无敌的主人——大汉天子。
  在这样的局面下,南宫信就算想掀桌子,想带着族人逃离,都不可能。
  下面的贵族又不傻。
  岂会跟着他这样没有未来和前途的主人,跑去冰天雪地的异乡?
  没奈何,南宫信只能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拜道:“陛下缪赞了,臣只是尽人臣的本份罢了……”
  刘彻完全无视了南宫信的表情,拉着他的手,大为赞赏,道:“朕果然没看错卿啊……”顿了顿,刘彻又道:“这护濊军,是为了保护卿与卿的族人而成立,这汉濊一家啊,朕看了史书,发现卿等先祖,乃是在殷商末年,从中国齐鲁之地迁徙至东方苦寒之地的部族……因此,朕觉得吧,这护濊军,卿也不能不参加!”
  刘彻扯了一大堆,听的南宫信都有些头昏后,趁着他没反应过来,清了清嗓子,正色道:“沧海君听封!”
  南宫信不知道天子又想玩什么花样,但还是规规矩矩跪下来,三叩首:“臣信听封,吾皇千秋万岁!”
  刘彻抽出腰间所配天子剑,双手握持,剑尖抵地,摆了个POSE,然后命令道:“朕封卿为世袭护濊别部司马,赐护濊别部司马印绶,位比两千石,加赐别部司马官衙、沧海君府邸,由少府派员,由卿指定地点建造,别部司马官衙,仪如郡尉,沧海君府邸,例比列侯!”
  南宫信闻言,顿时什么不高兴,什么郁闷,什么忧愁都没有了。
  且不管那个世袭护濊别部司马是干嘛的。
  单单是帮他在自己的领地建造像长安城中的官衙和家宅这样的事情,就足够他欢喜好几天了。
  要知道,自从来了长安后,南宫信就越发觉得,自己住的那个宅子,简直跟奴隶住的地穴差不多,做梦都想要一个类似威武霸气,舒服安邑,美轮美奂的宅子啊。
  刘彻看着南宫信,满意的点点头。
  这打一棒子,肯定要给一颗甜枣。
  不然,谁会愿意为你卖命?
  况且,这护濊别部司马,就是个大坑啊!
  别部司马,在汉室的军队编制中,就是后勤辎重辅助部队的意思。
  南宫信当了这世袭护濊别部司马,就等于他要负担起护濊军在濊人地盘上的后勤、辅助和补给。
  简单的来说,就是濊人要负担汉军驻军的军费。
  最起码,也要负担一大半。
  不过,这也正常。
  在后世,米帝在霓虹、棒子和德国的驻军,就没有支出过半分军费,甚至还赚了不少呢!
  当然,这个亏刘彻不会让南宫信吃,准确的说,是不会让南宫家族吃亏。
  虽然嘴上说,心里想,嚷嚷着什么民族融合。
  但刘彻很清楚,民族融合不是你想融就能融,同文同种的农耕民族还好一些,但游猎民族和游牧民族,想要融合,却是千难万难。
  一个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问题,就需要十几二十年,甚至一代人的培养。
  既然笨办法行不通,就只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了。
  这个办法就是制造地位悬殊和收入矛盾。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即使后世,民族主义盛行的时代,尚且有一大帮人劳心劳力,花钱花时间,拼了命的想要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