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343章

我要做皇帝-第343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世史书上就记载了李陵练兵的过程。
  从他出掌建章监开始,到出任骑都尉,李陵用两年时间,证明自己确实是个人才。
  然后,小猪命其为骑都尉,从丹阳选拔五千良家子,于酒泉、张掖设立训练营,这一练就是五年。
  直至天汉二年,李陵才算将他的那支骑兵练成。
  没有那五年的训练,李陵的那支五千人的丹阳兵,拿什么去与十几万匈奴军队抗衡,甚至杀伤数倍于己的敌人?
  换句话说,一支合格的骑兵,需要至少五年,配备足够的武器,合格的战马,才能成军……
  而编练一支骑兵的花费,足足是步兵的几十倍!
  所以,即使是周亚夫,也只敢对刘彻提出每年新练五千骑兵的计划。
  再多,不是战马数量跟不上,就是财政跟不上了。
  但看完今天的阅兵后,刘彻知道,时不待我。
  骑兵的编练计划必须加速!
  马场要扩建,要有更多的战马存栏,更多的骑兵编制。
  但这些,都需要海量的资源和金钱,以及无数的人力物力。
  “回去后,看来朕得召集一次御前骑兵会议来讨论骑兵的加速编练问题了……”刘彻心中想着。
  无论如何,最迟的十五年后,汉室必须拥有一支规模达到三十万,拥有存栏战马数量一百万匹的骑兵。
  没有这个规模,就无法保证对匈奴战争的速胜。
  战事一旦拖延,无论是刘彻还是老天,恐怕都没法保证,草原不会变成一个泥潭。
  匈奴帝国的韧性与难缠,是史上所有草原游牧民族之最!


第506章 法统
  阅兵已毕,刘彻于是在雍县行宫沐浴更衣,焚香斋戒三日。
  然后,才在五帝庙太宰、太祝等庙官的恭请,移驾前往五帝庙拜祭。
  说是五帝庙,但其实不是一座庙。
  而是五座分立各处的神庙,庙址分布在雍县的四方。
  而雍县是赫赫有名的诸神殿堂。
  仅以资料记载,在故秦之时,雍县境内,既有大小神庙百余座,神祠数十。
  这些神包括了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二十八星宿以及风伯、雨师、四海、九臣、十四臣等天庭神明。
  当然还有类似杜主一类的死后成神的历史人物的神祠。
  在故秦之时,这些神庙就像天上的星辰一般,紧紧的围绕着东南西北四座主神殿,即白、青、赤、黄四位天帝的神庙。
  象征四位天帝代表泰一神,管理宇宙四方过去未来。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的王朝,应当是水德,于是,推崇白帝,色尚黑,数用六,音上大吕。
  到了汉室,情况就有些微妙了。
  太祖高皇帝斩白蛇起义的故事,大众耳熟能详。
  若以常理来论,按照五德终始说,水德之后当是火德,汉当为赤帝所属意的政权。
  可惜……
  刘邦是个大老粗,也没什么文化,更不懂什么五德终始,阴阳轮回。
  这个起于草莽的开国皇帝,干过无数逗比的事情。
  譬如把儒生的冠帽拿来当尿壶,赤裸裸的跟自己老爹炫耀:始大人以为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这些都只是小儿科。
  这位草莽天子,某次路过雍县,参观了一下雍县的神庙,就比较好奇:秦怎么只有四位天帝的神祠?朕记得有五位的啊!
  下面的人哪里知道秦代四帝庙的历史沿革,自然答不出来。
  这一答不出来,刘邦的逗比本性就开始发作了。
  他大手一挥,王八之气一散,就在雍县增加一位帝君的神祠。
  这位帝君,就是现在汉室所崇拜的黑帝。
  而且,神职与秦代所崇拜的白帝少皞之神起了严重冲突。
  怎么办?
  当然是凉拌了!
  在这个天最大,皇帝老二的时代,别说是区区一个五德终始,阴阳轮回了,就是物理规则,天地星辰的运转,宇宙的大小,都得按着皇帝的意思来。
  于是,刘邦所立的黑帝鸠占鹊巢,抢了白帝少皞的饭碗。
  这要是神话世界,估计就是一场天崩地裂的神陨之变了。
  但是,刘邦干的这个逗比事情,作为子孙,尤其是有文化的子孙,其实是很尴尬的。
  但没办法,祖宗就是祖宗,只能想办法,帮着擦屁股了。
  只是,随着时间的前进,这屁股是越来越不好擦了!
  谁叫刘邦当年干的这事情,太过于想当然,漏洞太多,在法理和逻辑上根本站不住脚。
  想着这事情,刘彻也是叹息了一声。
  历史上小猪就是不想再这么擦屁股和稀泥了,于是干脆掀桌子,借高帝斩白蛇故事,将汉室的王朝属性改为火德。
  这其实也算是与刘邦一样的耍无赖行径。
  因为,周室的法统,就是火德啊!
  这五行轮回的第一次轮回还没结束呢,直接就跳到第二次轮回的末位,小猪也真是没节操。
  刘彻的节操,虽然比小猪还少一些。
  但是,他并不想那么玩。
  这是因为……
  不管是小猪后来改变汉室的王朝属性,还是现在社会上的一群鼓吹汉应该是土德或者火德的人。
  他们的目的,统统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江山变色!
  在刘彻看来,不管刘邦当年的这个行为到底有多逗比。
  但是,将汉室定为水德,这一点事没错的。
  而法统是一切的源头,律法的核心。
  一旦改变法统,江山变色,几乎是肯定的事情。
  刘彻可不想,自己治下的这个帝国,变成地主的乐园,权贵阶级狂欢的天堂。
  作为穿越者,作为皇帝,刘彻天然的就对一切官僚地主,保持着十二万分的警惕,对于所谓的乡贤、君子,更是嗤之以鼻。
  他深知,一旦被地主官僚控制了局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所以……
  当刘彻领着群臣,径直走进位于雍县北方的黑帝庙时,他昂首挺胸,一脸崇慕之色。
  就算这黑帝庙立的逗比,在逻辑和传统上站不住脚,那又怎样?
  我大汉自有国情在此!
  尔等渣渣,统统给朕闭嘴!
  抬起头,刘彻看向那尊鎏金的黑帝法身,微微躬身一拜。
  庙中的太宰官,立刻就带着庙中的下人,牵来一头马驹。
  秦汉之际,祭祀神明,依然有些上古遗风,用的全是活物,来做祭品,是为血食。
  而祭祀五帝,按照传统,全部是以马驹为祭品。
  直到昭宣之后,才改为以木马祭祀。
  那匹小马驹很快就被太宰杀了,血流到祭坛之中,香火萦绕,祭祀礼开始。
  秦代时,五帝庙,主祭白帝,其他三帝,君王并不亲至,而是委派大臣前往,汉室也一样,只主祭黑帝,其他四帝派大臣前往。
  而秦王祭祀白帝,身穿白色上衣,而汉室祭祀黑帝,皇帝以黑色冠冕相见。
  但两个王朝的国体是相同的,就连祭文祝词,都几乎无二……
  直到结束,整个祭祀过程都很正常,即未出现什么神迹,也没什么祥瑞。
  这让随行的几位列侯,有些诧异,肚子里本来打好的腹稿,生生的咽了回去。
  刘彻扫了一眼那些有异状的贵族大臣,嘴角露出微笑。
  祥瑞作弊这种事情,刘彻今后,不到关键时刻,不愿意再玩了。
  连西方人都知道,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作为自古以来的世俗政权,刘彻可不想把汉室搞成一个神神叨叨的国家。
  而且,祥瑞那种事情,只适合在弱势的刷声望。
  大权在握的时候,祥瑞也好,灾厄也罢,反而不是很重要了。
  至于封禅什么的,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刘彻更是半分兴致也没有。
  有那个钱,都够再养一两万骑兵了!


第507章 惊喜
  从雍县回归长安,刘彻就迎来了接二连三的“惊喜”。
  第一个“惊喜”是:义纵率领的朝鲜东夷使团,已经抵达萧关,即将回到长安。
  帅师伐国,执其君长问罪于御前。
  这在古代中国,无论如何都是武将了不得的大功。
  哪怕是如义纵一般,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武装游戏,这灭国之功也是实打实的。
  刘彻将群臣召集,讨论封赏。
  汉室最重军功,甚至可以说在汉室,军功就是一切。
  更何况,义纵还是刘彻的小舅子,大臣中没有煞笔,天子一召集,大家就闻弦歌而知雅意了。
  所以,义纵以及羽林卫的封赏,几乎是毫无疑问的就被全票通过。
  义纵被封为东成候,食邑一千三百户,拜为郎中令。
  前者封侯,是理所应当的事情,食邑一千三百户,也是毛毛雨啦,在汉室的外戚里,义纵的食邑户数应该算是比较少的。
  换句话说,即使他没有这个功劳,只要熬个几年,迟早也能封侯。
  关键的还是郎中令的任命。
  郎中令既是后世人们耳熟能详的光禄勋,大约相当于后世天朝的中央警卫团团长,向来都是由皇帝的心腹中的心腹担任。
  刘彻即位后,郎中令就一直虚悬,此刻,终于迎来它的主人。
  而在义纵之后,有功的羽林卫将士,自然也是人人加官晋爵,赏赐丰厚。
  义纵手下两位表现出色的校尉,更是借此机会,一飞冲天。
  一个被任命为北军使者护军。
  什么叫使者护军?
  在汉室,带使字的,都可以自动脑补成钦差大臣,持天子节,坐镇某些关键敏感位置。
  而使者护军你可以将之理解成类似后世的监军,政委一类的角色。
  主要任务就是奉命监督和督促某支军队。
  不过,汉室与后代不同,并不以为宦官作为护军使,而是皇帝从自己身边的侍从亲随之中选择。
  譬如历史上巫蛊之乱时,那位著名的《报任安书》的主角任安,彼时担任的就是北军使者护军官一职。
  而任安的发迹之路,能很清晰的看到有着皇帝近侍、心腹的影子。
  这个职位,说重要,不重要,在上有卫尉,下有各部将军、校尉、都尉、存在的情况下,实际上使者护军官,常常被架空。
  毕竟,无论卫尉也好,下面的将军、都尉、校尉也罢,在汉室的南北两军里,都是有背景有后台的,一个皇帝的近侍,就想让指挥得动这帮家伙,也太天真了一些。
  但,要说不重要嘛,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年周勃利用俪寄哄走执掌北军的吕禄,进而鼓噪北军反吕,彼时,倘若吕家在北军里有这么一个使者护军在,也不会被打一个措手不及,至少,也能提前有所预警不是?
  所以,太宗孝文皇帝执掌大权后,吸取吕氏败亡的教训,在南北两军设置使者护军,以亲信近侍或者心腹将军出任此职,防止南北两军出现独走或者被人蛊惑。
  而这些年来,汉室也一直在加强护军使者的权柄。
  到今天,护军使者已经拥有诸如便宜行事,持节督抚军营等权柄。
  任命一位羽林卫出身的校尉为护军使者,这意味着刘彻不再遮遮掩掩,而是明确了要将南北两军牢牢控制的态度。
  而这位校尉,却也不是别人,正是当年与义纵一同在河东做“剽”这种绿林好汉的张次公。
  而另一位校尉王永,也因为军功,被拜为未央宫司马门卫尉。
  司马门是未央宫进出的关键,除了皇帝外,其他宦官、大臣乃至于外戚,唯一能合法进出的通道。
  拜其为司马门卫尉,实际上正是刘彻要强化宫禁安保工作的态度。
  其他羽林卫出征将校,也各自被提拔为南北两军中的中上层军官。
  这种掺沙子的策略,自然是瞒不过人,也不需要瞒人。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刘彻得以从各个方面完全掌握南北两军,真正做到了如臂指使。
  除此之外,刘彻并没有义纵卸任羽林卫都尉以及驸马都尉的官职,依旧由义纵来执掌羽林卫,同时将羽林卫的规模提高到三千人。
  使之从一支皇帝宿卫,变成一支正规野战军。
  而攻朝的另外一支部队楼船将军徐悍率领的远征舰队,同样也得到了大量封赏。
  徐悍益封两千三百户,总食邑户数达到将近五千户,成为汉室列侯阶级中举足轻重的一员。
  而他部下,也有三人封侯。
  同时,刘彻正式策命徐悍为楼船将军,明确其可指挥“天下郡国大小楼船、艨艟”并总督“江河湖海大小事务,举缉盗匪,输转粮草等一应事务”。
  这大概算是中国历史,第一次出现了独立于陆军之外的新兵种。
  新生的楼船将军衙门,一下子就为汉室贡献了数百个全新的公职工作岗位。
  楼船将军衙门成立后,徐悍干的第一件事情,就伸手朝朝廷要军费。
  徐悍的理由冠冕堂皇,而且几乎无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