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342章

我要做皇帝-第342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会不会被道义束缚?
  有这个担忧的人,只能说是幼稚!
  亲,战争什么时候需要过理由了?
  战争,从来都只存在能不能打,要不要打的问题。
  至于理由?哦嚯嚯嚯……
  刘彻心中千百个念头转来转去。
  而跪于撵车前的窦婴,闻言却是非常鼓舞,叩首拜道:“诺!臣谨奉诏!”
  对窦婴这个思想倾向于儒家的窦氏外戚来说,刘彻的发言,真是让他倍感鼓舞,只感觉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干劲。
  此刻的儒家,其实是主战派的。
  但不是好战派,儒家主张的是打“义战”,而非“不义战”。
  那是什么是“义战”。
  孔夫子就说得好嘛——春秋无义战!
  仲尼称颂的战争,只有在天子率领下的,与外族开战的战争。
  当然,管夷吾辅佐齐恒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也属于义战。
  在这一点上来说,刘彻与儒家可谓理念非常贴近。
  内战,能免则免,外战,为民族子孙后代开拓生存空间,用汉室的剑为汉室的犁获取土地和耕牛以及开垦的资源,这才是正义的战争,神圣的战争!
  但此刻,刘彻没心思关心儒家的问题。
  随着窦婴三叩首拜别,庞大的天子阅兵卤薄队伍,开始缓缓前进,驶上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整修过一次,还铺上了一层细砂的驰道,朝着远处分列平原两侧的庞大军阵而去。
  ……
  天子卤薄,浩浩荡荡,仅仅属车,就是又足足八十一辆战车组成的诸侯王大臣列侯公卿车队。
  这还仅仅是大臣们参乘的车队。
  按照汉制,天子卤薄分为导引仪仗车队、奉引车队、金根车方阵三部分。
  整个天子卤薄,若是全部出动,那就是一个足足两三百辆战车,数千随行人员的庞大阵容。
  刘彻这次阅兵,出于节俭的考虑,只出动了一半的卤薄,但这也是一个百余辆战车,数百骑骑兵,近两千人组成的庞大车队。
  一路上,鼓吹乐师,不停的演奏着各种称颂天子威严,四夷臣服的乐曲。
  虎贲卫骑兵枕戈以待,全神贯注的警戒四周,诸侯大臣公卿,肃穆而立。
  当卤薄车驾来到第一个陈列的军阵前时,整个军朕,就像一片黑色的海洋一般,齐刷刷的跪下来,拜道:“陛下千秋,大汉万胜!”
  刘彻站起身来,目光灼灼,看向这个军阵。
  身旁,服侍的尚书令汲黯早有准备,对刘彻介绍道:“陛下,此乃北军驻于霸上的驻屯军,军中什伍,皆选于良家子,忠臣之后,甚至不乏有当年随高祖征战天下的关东老士卒之后!”
  “当年,绛候入北军,这支部队,是第一个左袒为刘氏而战的部队!”
  刘彻点点头,明白了,这就是汉室的红军团啊,根正苗红,而且战功卓著,更关键的是政治上靠得住!
  当年,周勃入北军后,北军可并非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长安的。
  他们与同袍的南军,可是真刀实枪的干过。
  单单是吕产率领的南军,就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要是没有刘章的及时支援,那次政变,可能要被镇压下去。
  刘彻从皇室档案中看过有关记载,据说,当时未央宫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石渠阁内堆满了尸体,整个长乐宫更是变成了一个亡者的国度。
  甚至于,等到刘彻的祖父太宗皇帝抵达长安时,长乐、未央两宫的死尸都还没清理完。
  正是经过了那次内战,汉室确立了北军作为宫门戍卫部队的国策,并且不容许南军插手,南军只能作为城防部队和京师卫戍部队。
  面对这样一支英雄部队,即使刘彻也忍不住站起身来,对汲黯吩咐道:“奏无衣!”
  然后,刘彻走出撵车的帷幕,手持天子剑,向将士们致意。
  顿时,就引发了南军将士们巨大的欢呼声。
  在汉室,天子就是神明,称为神圣,乃上帝意志的执行者,天命所归的统治者,刘氏四代人的经营与施恩,特别是自太宗以来,刘氏天子的良好形象,使得刘彻尽管是以弱冠即位,但他天然的就在中下层军官士卒中拥有了莫大的声望。
  而刘彻即位以来,对于军方的要求,从未有所推脱,大力支持,鼓励、扶持军方的计划,甚至刘彻有时候还会关心军队的伙食问题。
  这些事情,都通过绣衣卫,传到了关中,传到了每一个士卒耳中。
  这就更让军队上下都感动不已。
  如今,天子更是亲身出现,手持天子剑,像众人致意。
  尽管只是短暂的刹那,但依然让无数人感到无上的荣誉与激动。
  有幸得见天颜,这在汉室,本身就是荣誉!
  更何况,其后,天子乐队,更是奏响了《无衣》,让几乎所有军人,都感到心里暖洋洋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前导的周亚夫魏然一叹:“果然是圣君!”
  而刘彻撵车一侧的梁王刘武,看着那些满脸兴奋,激动无比的士卒面孔,也是深深的陷入了沉思之中。
  最近,有不少人找他劝说,希望他能收回对盐铁官营的支持。
  本来,他已经有些松动了。
  但,看到这一幕后,刘武就明白了。
  天命、人心在汉,在天子,关东诸侯也罢,豪强商贾也罢,都只是跳梁小丑。
  有此军心,天子一令之下,虎贲出关,天下谁人能敌?
  况且……
  刘武的眼睛从南军士卒身上的装备掠过。
  这些士卒,人人手上的武器,都已经换了个模样,从前,只在天子近侍虎贲与羽林两卫才看到的陌刀、连弩以及其他利器,如今已经开始装备到了南军身上。
  刘武听说,去岁,天子与丞相通过一整年,将汉室十万野战军的装备,全部更新了一次。
  虽然可能陌刀、连弩等利器没有普及,但刘武听他的臣子梁羽汇报,长安直属的几支骑兵部队,已经全部换装了马蹄铁与更新式的马镫、马鞍,轻骑兵一昼夜进击百里,只是等闲,而且来去无风。
  想着这些事情,刘武就知道自己该如何抉择了!


第505章 问题
  阅兵其实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仅仅只是沿着道路检阅了一遍军队,刘彻也感觉有些腰酸背痛了。
  但来自精神上的享受,却压倒了一切肉体的不适。
  直到检阅完最后一个军阵,刘彻意犹未决的看了一眼那延绵不绝的各种军阵。
  这次阅兵,让他充分享受了一把后世领导人的范。
  可惜没有飞机大炮钢铁洪流……
  刘彻在心里不无遗憾的想着。
  但这种小资浪漫情调,只在刘彻脑海里停留了半秒钟,就烟消云散。
  作为君王,刘彻很清楚自己的职责。
  “通过这次阅兵,朕大体是看到一些现在军队的特质……”刘彻在心里想着。
  任何时代的军队,都有自己的特性。
  就好比两宋的军队,赏赐不给或者没给够,战斗力顿时下降百分百。
  甚至,就是同一个王朝,不同时期的军队的面貌,都是截然不同的。
  这就好比,明初的明军,能轻松吊打全世界所有军队,但到了明中期,却连蒙元的一个分支瓦刺都干不过,到了后期,所谓的关宁铁骑,除了转进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检阅了一圈目前汉室的主力后,刘彻其他问题,暂时还没看到。
  但两个问题,他还是注意到了。
  第一,汉军的纪律,还有待加强。
  直属中央的野战军、南北两军还好,纪律大体还算严明,但下面的郡兵,就差了许多了。
  这些郡兵,基本都是驻扎在本乡本土,他们的军官,也基本来自于当地。
  军官的权威,相比野战军和南北两军,低了许多。
  不少方阵的阵型,静止的时候还好,但一拜一起,立刻就能看出差距。
  南军北军以及驻屯于关中各地军营的野战军,无论是站立,下跪还是起身,都像一台精密的机械一般,宛如一人。
  而县中的郡兵,只要一动,就会出现些混乱,虽然军官尽力弹压,组织,但收效不大。
  “这也正常……”刘彻心里叹着气。
  本乡本土的郡兵,想要有什么严格的纪律,森严的等级,那就是开玩笑了。
  军官们统领这些郡兵,靠的也不是军法、纪律和制度,而是乡土人情,宗族情谊。
  譬如历史上李广的军队,因为全部是来自陇右的良家子,跟李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作战时,根本没有任何纪律可言。
  基本上都是乱哄哄的上。
  靠着李广的威望和平日的笼络而作战。
  结果,常常不是乱拳打死老师傅,就是被老师傅乱拳打死。
  飞将军的战绩因此常常后世的天朝股市一样,大起大落,让人无法预测。
  是以,李广的后代,吸取了他的教训,尤其是李陵统帅的军队,全部从丹阳郡挑选良家子弟,严格按照骑兵的要求来训练,而且严肃军队纪律和上下等级,这才有了李陵军八千人,在匈奴重围下,依然杀伤了数倍于己的匈奴军队,最后弹尽粮绝,才战败被俘。
  想着这个故事,刘彻就知道,应该对郡兵进行整治。
  军队必须严肃纪律。
  作为国家的暴力机器,什么乡土人情,宗族势力,都应该统统滚出军队!
  “两个月后的武苑开学,或许是个不错的契机……”刘彻在心里琢磨着,按照刘彻与列侯阶级与将军们讨论出来的武苑细则,第一批武苑学生,将全部从汉室现役军队中抽调。
  首批入学的军官,将是来自汉室天下各郡国的校尉以上军官。
  第一批的入学军官人数,大概将在四百到六百人之间。
  等这些人毕业了,刘彻就打算,让他们全部换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关中郡兵的纪律,都是如此,关东的情况,恐怕已经烂的不知道是个什么模样了!
  刘彻想起了前年刘濞叛乱,刘濞门下一个叫周丘的食客,以一己之力,为刘濞拿下下邳郡,裹挟下邳军民走上造反的道路,最后刘濞战败,这个周丘暴病于领军的归途。
  一个食客,就能单枪匹马,让一郡兵马,数万大军为其驱策。
  这在汉初,根本是不可想象的!
  当初,齐哀王刘襄决意起兵反吕,但堂堂齐王,却依然调不动齐国驻军,还要靠着自己的舅舅设计杀死了忠于吕氏的丞相,夺了齐国兵符,这才调动军队。
  而不过三十年,一个食客,就能裹挟一郡兵马。
  汉室地方郡兵的纪律涣散,让刘彻无法接受!
  现在,下邳的那帮官僚地主,已经被处理,人头全部挂在下邳城的城头上,全家都被抓起来,投到了大牢里。
  但天知道,关东数十郡中,还有多少个类似下邳这样的郡兵被地方宗族渗透的地方?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所以,郅都、义纵、王温舒这样的酷吏才应运而生,一个郡一个郡的剪除地方尾大不掉的宗族势力。
  但酷吏杀人,治标不治本。
  乃是下下策。
  汉室现在需要的是一场从上至下的整风运动,重新严肃军队纪律,树立军法威严。
  这个事情急不来,只能通过武苑培养出新式军官,然后将这些新式军官分配到各地。
  另一个方面,刘彻打算等义纵归来后,成立军法部门,组织宪兵机构,双管齐下,来解决郡兵纪律涣散的问题。
  而另外一个问题,则是汉室军队虽然已经慢慢开始了革新。
  但速度还是太慢!
  到现在为止,以刘彻所见,骑兵虽然已经独立成军,但数量还是太少。
  这次阅兵,五万大军,骑兵之数不过三千。
  汉军的主力,依然是轻步兵和弓弩兵。
  而且从军阵的组成以及从其摆出来的作战方式来看,大多数军官的脑子,还停留在堂堂之阵,正面迎击之上。
  前年吴楚之乱,俪寄统帅骑兵,奇袭淮泗渡口一役制造的战果,还未被人广泛承认和接受,也更未撼动汉军内部的弓弩兵至上主义。
  “要加紧训练和培养骑兵,尤其是骑兵军官……”刘彻心中想着。
  但骑兵,不是那么好训练的!
  目前汉室拥有差不多十万人规模的骑兵部队。
  但这十万人,是过去三十年,汉室朝廷拼了老命才训练出来的。
  骑兵不像弓弩兵,找个男子,训练个三个月,就能拉弓射箭了。
  骑兵,首先要有合格的战马,而一匹合格的战马,从出生到能够作战,起码也需要三五年的驯化。
  而骑手想要让战马与自己形成默契,更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培养。
  后世史书上就记载了李陵练兵的过程。
  从他出掌建章监开始,到出任骑都尉,李陵用两年时间,证明自己确实是个人才。
  然后,小猪命其为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