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259章

我要做皇帝-第259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见刘彻没有再反对,立刻就道:“陛下若无异议,臣这就去与太皇太后商议!”
  刘彻心中笑的更欢了。
  现在,他想发动战争,最大的障碍,就是东宫。
  在汉室,长久以来,东宫就是反战的大本营。
  但,假如发动战争是给太皇太后的心肝宝贝小棉袄梁王谋福利,再有梁王去说服,那东宫,就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设置障碍了。
  而只要东宫不反对,那么,灭亡卫满朝鲜,扫清侧翼,同时开启殖民时代的战略,就可以提上议程了。
  当然,战争一两年内,基本不会发生。
  因为军队的调动,准备,以及粮草器械,道路,都需要时间。


第389章 诏谕
  不得不说,刘武天生就对东宫有着莫大的影响力。
  作为幼子,又常年不在身边,东宫对梁王,几乎是有求必应。
  所以,即使,东宫向来反战,不欲动刀兵。
  但依然被刘武所说服。
  更妙的是,这个时候,卫满朝鲜的君臣,不知道是脑袋被驴踢了,还是犯糊涂了。
  居然唆使手下的贵族,到辽东郡境内用免税免赋的诱惑,吸引游民和贫民。在这过程中,自然难免用些手段,强行掳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何况汉人向来刚烈,于是,出现了死人。
  而且死了十几个!
  死了人以后,地方官再迟钝,再想遮掩,也遮掩不下去了。
  辽东郡东部都尉把这个事情捅到了长安,顿时,就捅了马蜂窝了。
  本来,这种挖刘氏墙脚的事情,过去这些年,不止一个卫满朝鲜在干。
  南边的三越,东边的卫满朝鲜,甚至连西南夷诸国,也时不时的会干这些事情。
  毕竟,中国的人,哪怕是个农民,也比当地的土著强!
  若运气好,招到几个读书人,那就可以撑起一个县甚至一个国家的运作了。
  但卫满朝鲜实在不该在这个时候干这种事情。更不该杀人!
  东宫震怒无比,太皇太后窦氏一日间,接见了四拨大臣。
  坊间传闻,太皇太后甚至质问左相国太尉周亚夫:朝鲜不臣,屡侵汉边,袭杀汉民,卿身负先帝托孤之重,可有方略?
  据说,甚至连天子,都因此被太后罚去太庙面壁了一天,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
  所谓主辱臣死。
  天子吃了责罚,下面的官员,哪里能讨得好?
  很快,板子就打下去了。
  右相国张欧,年老多病,不能佐天子,自请告老。
  左相国太尉周亚夫,执干戚之重,而未能保境安民,其罢太尉职,任为丞相。
  典属国公孙昆邪,大鸿胪周仁,不能礼教朝鲜君臣,罚俸半年。
  辽东郡守周由养,不能保境安民,以至有民众惨死朝鲜之手,有罪,下狱,交廷尉处置。
  辽东郡尉孙可,身负一地安保,却坐视朝鲜侵略,有罪,论死!
  辽东东部都尉成望之,虽然反应及时,但巡边不严,有罪,念其良心未泯,许戴罪立功。
  辽东郡呗水都司马许良,有罪,论死。
  这一连串板子打下来,整个官僚系统,人仰马翻。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为何这一次,天子的板子下手这么狠。
  连右相国都被罢斥归家,左相国都丢了太尉职位。
  典属国与大鸿胪,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连带被罚了半年俸禄。
  至于辽东郡,除了郡守外,其他两千石,几乎都被处死了……
  以至于有人私底下议论说:“两千石大臣,朝廷培养不易,为了区区十数庶民,何至于如此?”
  据说,说了这话的那位大臣,隔天,就被人检举受贿,然后就被丢进了廷尉大牢。
  顿时,舆论为之一靖,嘴炮党们再也不敢在这个事情上唧唧歪歪。
  大家全部都歌颂起了圣天子爱民如子……
  也只有底层百姓们,才从这个事情上看出了些什么。
  百姓们不是傻子。
  当朝廷拿出真本事,认真的开始履行它保护其国民的职责时,他们自然能感受到。
  无数人奔走相告,刘彻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在这些纷纷扰扰中,刘彻已经开始写起了明告天下,对此事态度的诏书。
  他提着笔,心中却想着前世种种,后世种种,一时间,胸膛都有些闷的慌了。
  此事,处罚如此之重,完全是刘彻自己一意孤行决定下来的。
  当然,这之中,也有着许多政治博弈与利益交换。
  但,倘若不是他坚持如此,处罚根本不会这么重,甚至,很可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然而,当他自己走进太庙面壁思过,表明了他对此事决不妥协,宁肯自己名声被污,也要一查到底,处罚所有责任人后,整个朝野都不得不妥协。
  皇帝都错了!
  你们敢说没错?
  不想活了是吧?
  由此,才有了这样的处置。
  没有人知道,刘彻为何反应如此大。
  只有他自己知道。
  “倘若身为国家统治者,享受万民供奉,手执天下权柄,而不能保护自己的子民,免遭外敌侮辱,杀戮与抢掠,这样的统治者,要它何用?”
  “朕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统治这元元万民,岂肯沽名学蟹帝?”刘彻冷笑一声,在帛书上一挥而就,写下这诏书,然后,交给身边的王道,吩咐着:“拿去,交给少府润色,然后公布天下,张贴全国郡国露布之下,好叫天下人知道,朕的意思!”
  “诺!”
  第二日,长安的露布下,就出现了一张新的天子诏书。
  “朕闻之昔汤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罚齑之,无有攸赦!善哉!朕自受命于先帝以来,夙兴夜寐,战战兢兢,如履簿冰,恐朕之不德,以羞先帝之遗德也。
  古者圣王,皆以生民为要,视民若子女骨肉;太宗孝文皇帝故诏:天生蒸民,以置君而养治之。
  朕受命以来,追思三代,俯察先王治政之得失,其皆曰:首在生民……
  朕受命于天,天命朕以牧狩九州,凡九州中国之子民,皆朕子民,伤朕子民,如伤朕臂膀!
  今朕夙兴夜寐,勤劳天下,忧苦万民,为之怛惕不安,未尝一日或忘于心,乃诏示天下元元万民,四夷诸国,自今往后,敢有伤朕子民者——虽天涯海角,朕必遣大军诛之!
  勿谓言之不预也!
  此诏。
  丁亥年,夏,五月,甲子!”
  因为是甲子日明发天下,史称甲子诏谕。
  这道诏书,深深影响了此后无数年汉室政策,因此发动的战争不计其数。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因此之故,六月初,刘彻下诏,改元元德,以丁亥年为元德元年,大赦天下,赐孤寡布帛酒肉。
  所谓元德,刘彻在改元诏书中亲自予以解释——元者,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德者,以安民为德,保民为德,护民为德,养民为德,治民为德。
  这也大概是刘彻这个天子,第一次颁布关于他的治政理论以及治政思路的国策性质的诏书。
  因为邻近考举,长安士子云集,这道诏书一出,顿时就引发了无数人的关注。
  或有人为之感动,发誓报效圣王。
  也有人眼珠子一转,觉得这是一个投机的好机会。
  更有人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故。
  但无论如何,刘彻的这道改元诏书与之前的甲子诏书,二位一体,将他的思路与政略,阐述给了所有参考士子。
  他们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都得按照这个调调来参考。
  一如唐代考经贴,两宋考经义,明清论八股。
  规矩就划在这里了。
  想当官,就照着我的规则来!
  不然,爱干嘛干嘛!


第390章 官僚
  汉元德元年夏六月。
  王险城的卫满朝鲜君臣,胆战心惊的看着一个耀武扬威,站在他们面前的汉人。
  这人叫成望,乃对面汉朝的辽东郡东部都尉。
  上个月的事情,如今,卫满朝鲜的君臣,差不多都已经知道长安的反应了。
  长安的小皇帝,雷霆震怒,撸掉了一个丞相,关了一个郡守,杀了一个郡尉,一个都司马。
  甚至就眼前这位东部都尉都吃了挂落。
  现在,长安小皇帝的板子,要打到他们身上了。
  卫满朝鲜君臣,人人都紧张无比。
  没办法,卫满朝鲜太弱了!
  旁的不说,便是眼前这位汉朝辽东郡东部都尉手下的郡兵动员起来,都够卫满朝鲜喝一壶的了。
  长安震怒,他们该如何是好?
  成望却是气势汹汹的直接摊开手中拿着的帛书,当着殿中众多卫满朝鲜的贵族大臣,直接毫不留情面的厉声喝道:“天子命吾前来询问,朝鲜君臣,何故妄杀我汉家子民?今天,你们必须给吾一个交代!”
  当代的卫满朝鲜国王卫准,是卫满朝鲜开国之主卫满的幼子。
  当初,卫满跟随卢绾背主叛汉。
  他留在汉朝国内的亲属妻儿,自然没有好下场。
  要知道,当时,连坐法还没被废除。
  汉法与秦法,甚至连字面意思都没改动。
  所以,卫满先前的儿子与妻妾们,几乎都被愤怒的刘邦处死了。
  而卫准是卫满攻取了朝鲜全境,定都王险城后生下来的唯一一个儿子。
  卫准的母亲,是朝鲜当地的土著。
  因此,卫准也多少继承了一些朝鲜土著的外貌。
  他有一张大饼脸,满脸都是些坑坑洼洼的麻子。头发披散着,扎着小辫子,虽然站在金碧辉煌的王宫中,但在成望眼里,却跟野人没有什么差别。
  卫满朝鲜国王卫准,看了眼他向来倚为长城的国中大将与贵族们。
  在这些家伙眼中和脸上,他没有看到半分的自信。
  相反,这些早些时候还在叫嚣和鼓吹战争,让汉朝小皇帝见识一下厉害的贵族大臣们,此刻都是低着头,与他一样惶惑不安。
  甚至于,有人的腿都在打颤了。
  “没用的家伙!”卫准在心里骂了一声。
  但更让卫准心中愤恨的是,某几个贵族大臣,这个时候居然一副喜不自胜,就差欢天喜地的模样。
  这几个人,都是朝鲜国内的亲汉派系的代表。
  尤其以小番君南宫信等人为甚。
  南宫信家族在卫满朝鲜国内,属于一个比较强大的势力。
  当年,南宫信的祖父,本来就不想背叛汉朝,纯属被裹挟的人。
  到了朝鲜后,南宫信家族,一直就拒绝夷狄化。
  他们与他们的亲属部曲,统统都是穿汉服,长袖宽袍,衣襟右衽,以示不忘根本。
  本来,像这种冥顽不明的家伙,早就该被杀掉了。
  但,不管是卫准,还是他的父亲卫满在世时,都故意留着南宫家族。
  为的就是平衡国内强大的亲匈奴势力。
  不然,要是没有南宫信这些心怀汉室的贵族大臣制衡,国内的那些日思夜想想着当匈奴人的贵族,早把卫家卖掉,去投奔匈奴爸爸了。
  卫家固然早就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了。
  但他们也没把自己看成匈奴人。
  只是,在此刻,南宫信等亲汉派系的神情与表情,让卫准看的心中火冒三丈。
  没有那个上位者,愿意看到,明明是自己的大臣,拿着自己的俸禄,吃着自己的粮食,却成天想着怎么给另外一个国家效死、效忠。
  然而,当着成望的面,卫准不敢有任何的不满。
  他只能低着头,慢慢的跪下来,道:“臣朝鲜国国王卫准恭问汉天子圣安!”
  卫准眼珠子一转,他笑着道:“天使容禀:前时,辽东郡之事,小王并不知情,乃是小王手下的臣子所为,该臣蛮夷野人,不懂中国礼数,行为粗鄙,是故就……”
  “请天使转告天子,该臣胡作非为,小王已经将他杀了……”卫准媚笑着道:“首级已经被小王悬挂在城头示众……以儆效尤……至于那个被误杀的汉家子民,小王愿意赔偿他们的家属……”
  在卫准看来,长安的那个小皇帝,这一次真是反应过度,不就死了几个贱民吗?
  何至于如此?
  但,卫准更清楚,朝鲜是小国,得罪不起汉朝这样的庞然大物,这一次,就认栽吧!
  大不了,赔点钱好了!
  卫准就不信了,为了几个泥腿子,长安的小皇帝还会真的发动大军,越过辽东糟糕的交通来攻打朝鲜不成?
  只是,这汉朝皇帝面子,还是要顾的。
  不然,小皇帝真的中二起来,怎么办?
  成望听了,冷笑了起来。
  其实,在甲子诏谕之前,成望觉得,这事情,完全就是长安天子瞎胡闹嘛!
  不就死了几个泥腿子吗?
  至于下手这么狠?
  搞的他在辽东官场里外不是人,几乎没有人愿意搭理了。
  只是,甲子诏谕与随后的改元诏书,却让成望立刻就把之前心里小小的腹诽丢到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