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213章

我要做皇帝-第213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
  丁亥年十二月辛卯。
  一如往常一样,田越带着一帮狐朋狗友在淮泗口的军营中军大帐中博戏、亵玩。
  一只只公鸡搏斗,纨绔子弟们喧哗着大声助威。
  不知道,此时,他们已经大祸临头了!
  淮泗口东南二十里的一处树林中,一个个牵着战马的士卒从树林中鱼贯而出。
  不少人都已经冻得双颊发紫,身体僵硬。
  过去一天一夜,他们轻装前进,在吴楚控制区里,昼伏夜出,尽量走小道,一路上吃尽了苦头,受尽了风吹雪打。
  出发时,整整五千人的骑兵部队,坚持到这里的,只剩下三千余人。
  其他,冻死,冻伤者数以百计,掉队落伍的也有数百。
  但此刻,当淮泗渡口尽在咫尺时,每一个士卒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神色,军官、将校更是难以自持的颤抖了起来。
  “大丈夫建功立业,就在此刻!”韩颓当抽出腰间的佩剑,上马,一挥剑指着远处已经隐隐在望的淮泗渡口,大声嘶吼起来。
  此刻,韩颓当脑海中闪过许多的资料。
  吴军在前线连同民夫在内,数十万人,每日人吃马嚼,消耗的粮食成千上万。
  要从大河以南,将如此多的粮食运送到大河以北,淮泗渡口是唯一可行的通道。
  而偏偏,守备淮泗口的人,不过是纨绔子弟。
  乃父田禄伯或许是当世大将,但这个田越嘛……
  韩颓当嘴角露出一丝篾笑:“取汝首级,如探囊取物!”
  只要拿下这里,刘濞必败!
  而他韩颓当也将因此而留名青史!
  看着韩颓当的兴奋神色,作为主将的俪寄没有多言,对于这个老搭档,俪寄很清楚,韩颓当此刻只怕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的想法。
  况且,建功立业,他也想要啊!
  他俪寄,要用这个不世之功,来洗刷掉他身上的污点。
  当年,他反戈一击,背叛诸吕,虽然,大家表面上都称赞他“有大功于社稷”“真丈夫也”但实际上,背后不知道多少人在编排他卖友求荣,以怨报德,舆论更是对其冷嘲热讽。
  至于他俪寄这二十多年来在长城训练骑兵,对抗匈奴,出生入死的那些事情,却被人们选择性的无视掉了。
  所有的人都对他“另眼相待”,始终将他看出那个当年被人胁迫和当成棋子的卖友求荣之辈。
  而不是一个将军,一个武人,一个丈夫,一位豪杰。
  因此,俪寄迫切的需要眼前的这一战,为他自己正名。
  他俪寄是军人,而且还是当世之名将!
  吴起也曾杀妻求官!
  但青史之上,谁不称呼一声吴子?
  他俪寄,也想靠此一役,扭转世人对他的看法,至少,不要再将他看成是一个卖友小人,而是一个真正的将军!
  ……
  哒哒哒!
  三千多匹战马奔腾起来的气势,如同雷鸣一般,带着一往无前之势,扑向淮泗口。
  刘濞虽然在淮泗口附近营造了防御工事、壕沟以及营寨。
  守军也俱是吴军的精锐。
  但奈何一则主将从来不管事,只顾自己斗鸡走狗,平时还好,调度粮草,转运辎重,下面的副将、军官、官吏都能安排的妥妥当当,这田越固然草包,但,他起码没有瞎指挥,最多上下其手拿些好处。
  因此,一直以来,这淮泗口的调度,倒是颇有些汉室无为而治的特色。
  只是,当外敌来袭,这个弊端立刻就被无限放大了起来,下面的将官茫然不知所措,有的想坚守,有的想逃跑,更有的居然还想出站,整个指挥系统混乱不堪,淮泗营寨之中一片鸡飞狗跳。
  二则,寒冷的天气,麻痹了人的反应,许多人甚至根本没有武装起来。
  三则,南方的吴军何曾见识过数千骑兵冲阵?何曾有过与如此规模的骑兵作战的经验,他们甚至连骑兵害怕什么都知道。
  以上三条,使得淮泗口的数千吴军,顷刻间就崩溃了。
  想出战的,直接被滚滚铁流碾碎。
  想防守的,还没来得及拿起武器,爬上营寨,骑兵就已经冲进去了。
  不过半个时辰,吴军命脉,战略要点淮泗就被汉军攻陷。
  整个过程,汉军伤亡不过百,战死者更是寥寥。
  这就让俪寄与韩颓当面面相窥,他们曾经预计过,可能要死伤数百甚至更多。
  但却没想到,整个过程,轻松加简单,从头到尾,淮泗的吴军就没有组织起任何一点像样的抵抗。
  但,此时,俪寄和韩颓当都很清楚,淮泗易手,附近和泗水对面的吴军都要发疯了。
  他们必须坚守此地直到前线决战分出胜负!
  所幸的是,根据情报,附近吴军,最大的一股就是这淮泗的守军了,现在,淮泗的守军基本不是被消灭就是投降,剩下的小股部队想要集合起来,需要时间,也未必能集合起来。
  同时,俪寄立刻就下令,焚烧淮泗口的楼船以及仓库所储存的粮食,更命人立刻断掉附近的桥梁,破坏道路。
  这一连串命令下去之后,俪寄才开始着手安排防御。


第332章 选秀(一)
  俪寄踏雪一击,奇袭淮泗口的消息传开。
  天下震动。
  稍微懂些兵法的都知道,淮泗口失陷,代表着在梁国境内的几十万吴楚大军顷刻面临绝境。
  吴王刘濞收到消息的时候,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一口老血喷出,几乎当场昏厥。
  所幸他反应快,用力一咬舌尖,保持住了清明。
  事到如今,刘濞很清楚——大事去矣!
  淮泗口一失,眼下这浩浩荡荡的大军,立刻就要崩溃……
  “不……”刘濞猛的站起身来,十几年的谋划,日思夜想的大事,岂能就这么失败!
  “寡人没有败!”刘濞双目赤红,心中想着:“昔者项羽破釜沉舟,巨鹿灭秦,淮阴侯背水一战,会食赵地,寡人情形与此两事相近,还有一搏之力!”
  于是刘濞喝令道:“擂鼓!升帐!召集众将!”
  当务之急,就是在还有粮食吃的时候,鼓舞士气,凭着他刘濞这几十年来种下来的恩德与威望,刘濞认为,自己的手下将校还是会愿意与自己做这最后一搏!
  只要能在粮尽之前,攻陷睢阳,那么,整个局势立即就会逆转过来。
  睢阳是丰邑大都,又是梁国国都,府库之中的存粮多到无法想象!
  ……
  与此同时,睢阳城的王宫之中,梁王刘武得知了周亚夫遣大将俪寄、韩颓当,成功攻陷淮泗口,阻断了吴楚粮道之后。
  即使刘武对周亚夫非常不爽。
  也不得不抚掌赞道:“寡人听说,昔者古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今日太尉三月不鸣,一鸣定胜负,寡人佩服!”
  言语之间,却还是有着对周亚夫的深深恨意。
  刘武并不傻。
  这么些天下来,刘武算是看明白了。
  这太尉周亚夫是在利用他的梁国,用梁国军队的牺牲,来换取对吴楚的胜利。
  至于皇帝大兄,恐怕也是坐观其成的。
  正因如此,刘武才深深的恼恨上了周亚夫。
  皇帝大兄,他不敢恨,甚至不敢在心里面有恨这个情绪。
  但周亚夫,一个臣子而已,居然也敢对他这堂堂藩王,先帝苗裔的求援置之不理,更存心利用他,这就让刘武恨到骨头里面去了。
  “大王,臣以为,为今之计,当防止吴逆狗急跳墙,仿效项王、淮阴故事,臣请大王立刻下令,加强城防,坐待吴逆自败!”一个将军出列道。
  梁王刘武闻言,心里头那点子不怎么愉快的情绪,顿时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刘武是个文青,文青性情散漫,随心所欲。
  简单的来说,就是想到哪里是哪里。
  喜怒无常,变化诡异。
  比起远在昌邑,就算想骂也骂不到的周亚夫,眼前这个将军,真是让刘武见了以后心花怒放,极为高兴。
  这将军身高八尺,魁梧壮硕,相貌堂堂,最难得的是知书达理,有儒将风范。
  刘武崇拜孟尝君,最爱招揽四方食客,大将。
  自从这个名叫李广的将军奉命来到睢阳协防以后,刘武立刻就喜欢上了这个行事稳重,风度儒雅的将军,几乎有空就会召李广到身边讨教、说话,尊重非常,几乎就差解衣衣之,推食食之了。
  此刻,刘武听到李广的建议,别说李广说的有道理了,便是没道理也不会不给面子。
  于是,刘武立刻道:“善,将军所言甚是,寡人就将这城防重任,交托将军了!”
  说着根本不管不顾的就将一个代表着他梁王刘武的印信和虎符交给了李广,一副诚恳深刻的模样。
  李广甚至还没反应过来,稀里糊涂的受了印信和虎符,成了梁国的将军。
  散会以后,步出王宫,一阵北风吹来,李广忽然感觉脖子有些发凉,心中更是非常不安。
  身为朝廷大将,却受诸侯王印信虎符和任命,这是大忌!
  只是,想了想,李广并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
  今上胸怀广大,太尉贤明威德,梁王又是仁厚亲番。
  即使他受印,想必以天子之圣明,必不会降罪与他!
  ……
  而当俪寄成功拿下淮泗口的消息传到昌邑之时,周亚夫正带着义纵等太子的亲随在巡视营寨。
  当周亚夫听到俪寄成功的消息后,他只是微微一笑,道:“吾知矣,尔等下去吧!”
  一副云淡风轻,荣辱不惊的模样。
  等使者退下之后,周亚夫依旧带着义纵等人巡视营寨,与往常一般,亲自检查壕沟的深度,视察营寨的寨墙与弓矢的准备情况。
  丝毫也没有半分奇袭之策成功后的喜悦和高兴的情绪。
  义纵见了难免奇怪,于是,趁着一个无人的机会,问道:“太尉,曲周候、弓高候奇袭淮泗成功,何以太尉并无表示和嘉奖?”
  此时的义纵,可以说已经成了周亚夫的脑残粉了。
  随着与周亚夫的接触越发深入,义纵就越发的敬服周亚夫。
  在周亚夫身边,义纵学到了过去所无法学到的知识,能明白了怎么调度大军,临阵应对,更让义纵感动的是,凡他有所问,周亚夫必然有所答。
  这样的恩情,已经不是普通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所能涵盖的了。
  义纵年少失亲,缺乏父爱,此刻,在义纵眼中,周亚夫就若自己的父亲一般。
  高大、威严、智慧。
  周亚夫闻言,微微一笑,道:“自古以来骄兵必败,古代所谓名将,皆是荣辱不惊,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吾身为太尉,身负天子重托,安可得意忘形,当此之即,更应该镇之以静!”
  末了,周亚夫补充了一句,意味深长的道:“况且此时,胜负未分,多少大将,皆是在大胜之后大败啊,譬如章邯,巨鹿之时何等嚣张,龙且在赵国又是何等风光,最后呢?所以,身为统兵之将,在没有看到敌人授首之前,应该保持冷静,谨小慎微,在胜利之时,要多思考敌人的动向……”
  周亚夫转身,看着义纵,问道:“义都尉,吾且问你:若君为吴逆,此刻,会如何?”
  义纵闻言,心中想了想,道:“回禀太尉,以末将之见,自然是提兵猛攻睢阳……”
  “若睢阳不能下呢?”周亚夫继续问道。
  义纵自信满满的道:“倘若睢阳急切间不得下,自然是猛攻昌邑、下邑,死中求活!”
  这些天跟着周亚夫,义纵不说别的,至少是这军阵的知识学会了许多。
  而这个问题又是如此简单,这些天,在周亚夫身边,听着将军们的议论和讨论,义纵自然知道,这两个选择是几乎所有汉家将军一致认定的结论。
  至于刘濞会不会撤兵?
  开什么玩笑!
  自古以来,多少惨剧都是发生在撤军之时,猛攻睢阳或者昌邑,刘濞还能死中求活,但是,大军只要后撤,那立刻就是崩溃。
  特别是此时,吴楚贼军,军中断粮,人心惶惶,一旦撤兵,马上就会有无数人开始逃亡。
  到时候,可能只需要几千人就能把几十万的叛军统统像抓羊一样给抓起来。
  只是这些问题,人人皆知,义纵不明白,周亚夫为何这么问自己。
  周亚夫却立刻又问道:“那依都尉之见,吴逆猛攻睢阳不下,转战昌邑、下邑,吴逆会攻昌邑,还是下邑?”
  “下邑!”义纵面对这个问题,想了想回答。
  “为何?”周亚夫笑着问道,对义纵能回答出下邑这个答案,周亚夫深感欣慰,只觉得这些日子以来的教导总算没白费。
  虽然,一般的将军在经过思虑后也能得出吴军必攻下邑的决定。
  但,义纵不过从军三月不到,而且年纪不过弱冠。
  这就难能可贵了。
  周亚夫带兵这么多年,见过无数的聪明人,但能像义纵这样,成长的如此快的年轻人,他却还是第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