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90章

我要做皇帝-第190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刘彻早在前世就有了觉悟,在政治上无所谓对错,有的只是成败而已!
  “这就是皇家的悲哀,生是政治,死也是政治!”刘彻在心里叹了一声。
  ……
  皇子上寿之后,就是诸侯王以及外藩国王与使者上寿。
  在这过程中,刘彻看到了现在正处于风尖浪口的楚王刘戊。
  刘戊是在其丞相张尚,太傅越夷吾的陪伴下来到长安的。
  按照汉室制度,诸侯王入宫朝天子,丞相、太傅以及两千石以上大臣俱都要随行。
  此刻,刘戊率领着他麾下十余位大臣,奉酒上寿,口称:臣戊,态度恭敬,举止得体,一点也不像一个正处于风尖浪口,被人批判为乱伦的即将万劫不复的人。
  反而,非常轻松。
  刘彻看着楚王刘戊,心里头也思索着,考虑着。
  很显然,刘戊的举止并不符合他目前处境。
  在见到刘戊之前,刘彻想过这位楚王,史书上有名的庸才,虎父犬子的典型可能的反应。
  但种种预测中并不包含刘戊此刻坦然处之的表现。
  也就是说,这个家伙有依仗啊!
  刘彻低头饮了一口手里的法酒,略微有些辛辣,但却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醉人。
  估计这法酒是用取巧的法子酿造的而不是单纯的通过蒸馏提纯。
  楚王刘戊上寿之后,领着群臣,忽然来到刘彻面前,躬身问礼:“老臣拜见家上!”
  刘彻连忙起身,躬身在一旁,回礼道:“王叔多礼了,小子可不敢当!”
  楚王刘戊的父亲是楚夷王刘郢客,他的祖父是刘邦的仲兄刘交,在辈分上,刘戊与刘彻的老爹是同辈。
  但刘戊的年纪却比刘彻的老爹大多了。
  他起码有六十岁的样子,看上去也有些老了。
  看着刘戊,刘彻忽然感觉,自己已经知道对方的依仗来自哪里了。
  掐着指头算算,刘戊为王,已经二十年了。
  二十年的时间,就算是头猪,也能有不少拥护者。
  假如,有人胆敢在长安扣留甚至诛杀刘戊。
  那,整个楚国必然是立刻造反!
  更何况,既然敢来长安,刘戊就肯定有着全身而退的把握。
  只是,这么一来的话,整个局面顿时变成了一团迷雾。
  即使刘彻也很难看清楚这里面到底是谁在唱戏,谁在搭台,又是谁在长袖善舞,更别说猜出是谁在幕后操纵一切了。
  “看来,我要去拜访一趟老丞相了!”刘彻在心里想着。
  此时此刻,能为他拨开这眼前迷雾的,估计也就只有浸淫政坛数十年,对天下势力了如指掌的前丞相故安候申屠嘉了!


第304章 学习与孝心
  等到上寿的这个环节走完,亢长坑爹的大朝仪才算落下了帷幕。
  这时候,已经是正午时分,到了休息的时间了。
  宫女们奉上种种精美的点心和精心制作的酱料,给与会的藩国使者以及皇子皇妃食用和补充体能。
  下午,天子,太后、皇后以及刘彻率领着群臣与诸侯贵族,又分别来到未央宫外的太庙和太宗皇帝庙祭拜汉室的创建者刘邦以及先帝太宗孝文皇帝。
  至于惠帝……
  一个没有庙号和子嗣的皇帝,能把他的神主牌留在汉室的谱系里已经很给面子了!
  到了晚上,刘彻还得留在未央宫与皇帝老爹一起招待来京得诸侯王与其他从各地赶来长安述职的郡守。
  这些政治活动,毫无疑问对刘彻这样才十七岁不到的年轻人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
  但是,通过跟随皇帝老爹参与这些政治活动,刘彻掌握了一些过去不曾掌握到的新技能。
  譬如,现在,他知道,在这西元前的世界,皇室是怎么掌控和统治那些远在千里之外甚至几千里之远的地方郡县的。
  其一是很通俗的恩威并施。
  其二,则是通过对地方郡守的频繁调动,防止其在一地任职太久,产生尾大不掉的趋势。
  这两个法子看上去很简单。
  几乎读过书的都知道。
  但真要具体去实施,怎么把握这个度,怎么控制,就是一个难题了。
  汉室的地盘这么大,不说别的,长江以南跟长江以北,几乎就是两个世界。
  怎么合理的调配和任用官员,这就是考验一个统治者统治手腕的难题。
  然后,身为统治者,不说对一切都了如指掌,起码,也要了解各郡县的人口户数以及当地的地理地貌、风俗人情。
  不然的话,下面的官员跟你简单的汇报去年郡县的发展以及人口户数时,你就只能嗯嗯嗯了。
  然后,下面的人一看皇帝都这样了,那马上就会起些别的心思。
  而跟在皇帝老爹身边,刘彻看到的却是,不管是夹在吴楚与淮南之间的那几个郡,还是直面着匈奴威胁的边郡,仰或是处于中原腹心,承平已久的郡县,他的老爹,在听了郡守的汇报后,都能准确的回忆出去年当地的人口户数以及田亩数量、田税徭役调度,并给出一些或是勉励或是赞赏或是鞭策的话语。
  这就让刘彻目瞪口呆。
  平心而论,刘彻自认为,他现在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程度。
  “我要学的和掌握的东西,还很多……”当刘彻跟着自己的老爹,接见完最后一位来京述职的郡守后,刘彻在心里叹了一声。
  想想也是,中国历朝历代,凡二十一朝,君王数百位。
  但能真正掌控住局面的,却十中无一。
  大部分皇帝都被臣子牵着鼻子走,甚至玩坏掉了。
  只有少数强人脱颖而出,这样的人,就是明君贤王的胚子。
  除开这些强人,剩下的,能被评价为守成之主的就已经是邀天之幸了。
  而整个西汉十三个皇帝,明君贤王雄主竟然多达六个,甚至就是大厦将倾之时,哀帝的表现,也在常人之上,错非其身患怪病,加之大势已经不可违逆,不然,他甚至能成为一个中兴之主也未必!
  以前,刘彻还不知道,这样的奇迹是怎么发生的。
  现在,他明白了。
  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之下,只要继承人不太笨,基本都能掌握到一些基本的治国之术。
  然后,在经过十几年的磨砺,即使只是中人之姿,也能掌握帝王心术。
  “这么说来的话,明君活的久,也算是优势了!”刘彻心里想着。
  想要教育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时间无疑是关键。
  像东汉那样一堆的婴儿皇帝,国家权柄就是想不落入外人手里都难啊!
  “身体不止是革命的本钱,也是独裁的本钱啊!更是王朝万年统治不堕的本钱!”
  带着这样的想法,刘彻捧着一盅用人参炖好的老母鸡鸡汤,亲自来到了皇帝老爹休息的地方,叩门而进之后,刘彻就将这盅鸡汤,呈递在手上,道:“父皇,儿子见父皇操劳国事,甚为辛苦,听闻真番有奇物名曰山参,可安神健体,调理阴阳,补益中气,特寻来一株,以鸡汤煲之,呈与父皇,请父皇品尝!”
  这锅鸡汤,刘彻可是让李信特意炖了几乎三四个时辰,鸡骨头都炖烂了。
  这也是没办法,这个时代没有高压锅,甚至连个铁锅都没有。
  想炖汤,就只能用大鼎来炖。
  这样的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天子刘启闻言,放下手里的奏疏,脸上露出一个笑容,道:“太子有心了!”
  像今天这样,儿子亲自炖汤奉来,他还是第一次碰上。
  心里自然不免就有些感触。
  只感觉,总算没有白费心思在刘彻身上。
  一种只属于父亲的感情,顿时就萦绕在心头。
  这种感情甚至来的极为猛烈,让他的身心都沉浸在一种名为幸福的情绪之中。
  于是,在宦官奉上那盅鸡汤,身旁一位官员想要先代吃一下,作为预防时,天子刘启摆摆手,径直拿过那盅鸡汤,然后用汤勺吃了一口。
  浓郁的人参香味顿时萦绕于唇齿之间。
  即使是后世那种人工栽培,短期催生的萝卜人参,常人吃了,都有提神醒脑,集中精神的功效。
  这种在深山老林生长了无数岁月的老山参的功效,自然十倍于普通人参。
  因此,鸡汤一下肚,天子刘启就只觉得原本有些劳累和困顿的大脑瞬间就有了些活力,甚至就连身上疲劳感都消失了不少。
  “果真神奇!”天子赞了一声,张口将那盅鸡汤全部吃下肚子。
  然后长了出口气,对刘彻道:“太子,那山参产自真番?”
  刘彻点头称是。
  “告诉大行,以后真番的朝贡之物,就定成这山参,还有,让少府多买此物,有多少买多少!”那鸡汤一下肚,天子刘启立刻就察觉出了这山参炖汤的好处。
  别的功效暂时还看不出来,但这提神的功效,对于他这样经常熬夜,一忙起来昼夜颠倒的皇帝,真是及时雨!
  如此一来,以后或许就不用一边打着瞌睡,一边审阅着奏疏了。
  “回禀父皇,儿臣已经命家令汲黯去与真番王交涉了!”刘彻连忙邀功道。
  “哦……”天子刘启点点头,摆摆手道:“那,这事情,就交给太子去办吧!”
  在他看来,这山参既然带着一个山字,那肯定是山林之物,这山林之物,恐怕真番漫山遍野都是此物吧?
  因此,大概不值什么钱,让太子去操办也好。
  刘彻却是欣喜若狂。
  这世界上什么买卖最来钱?
  答案是垄断!
  只要垄断了人参来源,那钱,还不滚滚而来?
  与此同时,长乐宫中,窦太后吃完打着刘彻旗号献上的一盅鸡汤后,也点头赞道:“太子有心啦,这样的参汤,以后就多多给哀家备一些吧!”
  她这样的老人,自然更能体会到参汤的好处!


第305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夜色渐渐深了。
  刘彻的太子马车行驶在长安的大街上。
  车窗外的长安夜景,繁华如星,无数的灯光闪烁,烛光摇曳。
  尽管已经很累了,但刘彻还是强打着精神,让自己的状态保持完美。
  马车,在一座宅院前停留了下来。
  这是一栋在长安根本不算档次的宅子。
  门口,甚至连个石狮子都没有摆。
  刘彻下了马车,一阵北风吹过,他感觉身上有些冷,于是紧了紧衣裳。
  “家上!”在这个略显寒酸的大门口,一个人影带着几个下人,迎上前来,跪下来叩首道:“臣父闻之家上来访,甚为高兴,命臣等在此恭迎!”
  这人就是申屠嘉的长子申屠蔑,曾与刘彻有过一面之缘。
  说起来,自从回长安以后,刘彻还是第一次来看望老丞相。
  以前都是派汲黯、颜异或者张汤上门慰问。
  想起来,刘彻都有些稍微脸红。
  申屠蔑领着刘彻进府,一进门,刘彻就发现,整个申屠府邸都已经被打扫过一遍了,即使如此,还是能看得出来,这个堂堂的前丞相家里,寒酸成什么样了。
  一路前行,刘彻看到的下人仆役,绝不超过十人。
  基本上,整个府邸之中的下人总数可能不超过二十!
  这样的家境,别说是堂堂汉家丞相,彻侯了!
  就是长安周围的一个普通的地主之家,恐怕,也比申屠嘉家要强!
  一切,刘彻常常听人说,老丞相清廉,不受贿,不贪财。
  此刻见了,才真正相信。
  但,莫名的,刘彻觉得心里一阵苦闷。
  前世,申屠嘉死后,迅速人走茶凉,故安候这个名字从此沉沦,泯然众人。
  刘彻环顾着这庭院内外。
  他摇了摇头,叹道:“老丞相为江山社稷操劳一生,不该是这么个待遇!”
  刘彻记得非常清楚。
  这位老丞相是第一个挥刀砍向公款吃喝这个问题上的丞相。
  去年,在其的建议下,皇帝老爹下诏,从今以后,所有公款吃喝的费用,全数自理。
  不管是从中央下到地方考察的御史,还是路过某地的官员!
  同时作为张苍的继任者,他是顶着上头皇帝的压力和下面官僚的抗拒,继续强力推行张苍的改革措施。
  错非申屠嘉,张苍去职后,他所发明的那套基于数学基础的当政措施,可能就难以维系了。
  更何况,这位老丞相,长久以来,就是刘彻的保护伞。
  保护着刘彻撑过了最脆弱和最危险的一段时间。
  这恩情,刘彻一直记在心中。
  但这样一个两袖清风,一心为国的老臣,在史书上连个列传的位置都捞不到,只能附在张苍列传之中。
  有关他的过往和历史,俱都埋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刘彻迈着沉重的步伐,在申屠蔑的引领下,来到申屠嘉的卧室。
  “小子彻拜见老丞相!”一进门,刘彻就微微躬身,执晚辈之礼而拜。
  卧于病榻之上的申屠嘉,连忙挣扎着想要起身,勉强在身边侍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