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34章

我要做皇帝-第134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舍与他本来就有些矛盾。
  而且刘舍本人,跟地方诸侯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要是刘舍上位,天知道他会不会针锋相对的专门与他的削藩大策作对。
  但是,除了刘舍,还能选谁?
  如今的汉室天下,刚刚好卡在了有能力的大臣没资格,有资格的大臣没能力这个尴尬点上。
  不管是他晁错,还是中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等公认的有能力的大臣,统统都没有足够的资历或者资格。
  因此,只能在矮子里选个高的。
  想到这里,晁错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出任丞相,并不一定要有彻侯爵位,关内侯也是可以的!
  现在的丞相申屠嘉,本来不过是个关内侯,先帝迫于无奈,实在没有办法,赶鸭子上架临时加封申屠嘉为彻侯,然后再任命为丞相。
  有了这么个先例在,可供选择的范围一下子就扩大。
  然后,一个人选进入了晁错的视线范围——廷尉张欧。
  张欧是安丘候张说的庶出幼子,因此没能继承安丘侯的爵位,只混了个关内侯,食邑一百户而已。
  但以申屠嘉的故事为援引,却也勉强能说的过去。
  最重要的是,张欧并没有自己的政治观点,一切以天子之命是从,跟地方诸侯也没有利益牵连,而且名声不错。
  于是,晁错对身边的随从吩咐道:“去请廷尉张公过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
  廷尉张欧这时候,却在头疼的看着摆在他面前的证据。
  一份是皇子刘德的手下宁成呈送过来的前河东太守周阳由的供词,供词之中,周阳由招认了他贪墨变卖一百万石根仓存粮的事实以及烧毁根仓隐瞒罪行的口供。
  另一份是根据周阳由口供逮捕的河东根仓的仓令与仓尉招认的口供。
  还有一份是昨天被逮捕的河东都尉申屠的供词。
  这三者都指向了一件事情——淮南王刘安曾私买河东根仓储粮五十万石。
  这五十万石粮食,至今不知道刘安用到那里去了?
  张欧现在是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处置这个事情。
  报是肯定要呈报给天子的。
  但关键是怎么呈报?
  近来,随行的大臣中,帮着刘安说话开脱的人越来越多了。
  张欧有些拿不准,天子现在是想要严惩刘安,还是想要高抬贵手?
  因为,丞相申屠嘉中风跟后宫粟妃病亡这两个事情忽然发生,所以,暂时,刘安的谋反之事是被搁置在一边的。
  张欧很担心,万一,天子改变了主意,要放刘安一马。
  而他却递上这些证据,那岂非是打天子的脸了?
  张欧实在不敢冒这个风险!
  “要是能与天子近臣周郎中或者晁内史商议一下就好了……”张欧心里想着。
  但也只能想想而已。
  作为廷尉,他要保持中立,唯一可依靠的只有汉律与天子而已。
  跟其他任何人太过亲密,都可能导致天子的不信任。
  这一点,张欧自从当上了廷尉后,就非常清楚。
  这时候,他的属下之一,廷尉监赵禹走进来,拜道:“明公,晁内史派人来请您过去有事相商……”
  “知道了……”张欧将那几张记录着供词的帛书收起来,在心中琢磨道:“晁错找我做什么?难道,他也听说了我手里有刘安的罪证?正好,借此机会,探听一下陛下是怎么想的吧……”
  只有知道天子此刻的想法,张欧才能决定怎么上报。
  否则,措辞太严厉了或者太委婉温和了,让天子不满意,那他这个廷尉也做不了多久了。
  ……
  张欧在赵禹的陪同下,来到晁错的营帐之中。
  晁错已经准备好了酒菜。
  一见到张欧,晁错就笑着迎了上去:“廷尉辛苦了,本来,某当亲自前去拜访,但是,今日我与廷尉所要说的事情,太过重大,某担心隔墙有耳,因此,不得不请张公亲自来鄙处一会!”
  张欧笑着拱拱手,道:“内史言重了,即是重事,我来内史这里也是应该的!”
  “善!”晁错点点头,将张欧与赵禹请着坐下来,然后为这两人亲自倒酒,笑着道:“今日请张廷尉过来,主要是想问问,张廷尉是否有意丞相?”
  “啊……”张欧闻言,一下子就激动了起来,连手中的酒樽都没拿稳,打翻在了案几上。
  丞相,位极人臣,是所有大臣的终极梦想,但有可能,谁不想坐上去呢?
  只是,汉室祖制,丞相必须由彻侯出任!
  所以,张欧在听说了申屠嘉将要以病退之后,也只是幻想了一下,却从未真正的敢想。
  “在下爵位不够,安敢有此望?”张欧深吸了一口气,对晁错拱手道:“内史想多了吧?”
  晁错笑着摇摇头,道:“君乃关内侯也,当今丞相故安候未为丞相时也只不过是关内侯而已,况且,君父安丘懿候说公,天下敬重,素为长者,有此基础君较之故安候,更有优势!”
  张欧一听,只觉得心脏都砰砰砰的跳动了起来,一种名为野心的东西,在他的胸膛中迅速生长了起来。


第251章 储君之位在招手
  时光如梭,转眼,十天时间过去了。
  粟姬已经下葬了。
  葬在天子所赐的弋阳县的一个山上。
  刘德如他所言,在山脚下结了个草庐,每日在草庐中过着“简单”的生活。
  当然,这种简单,只是做给别人看的。
  刘德现在看似远离了长安的喧哗和政治的纷争。
  但实际上,每天,他手下的臣子们都会向他报告长安城中的事情,朝堂的变化和宫廷的变动。
  “父皇现在到哪里了?”刘德抬头,问着王道。
  王道答道:“回殿下,陛下车驾已过函谷,今天晚上大概会在华阴行宫度过,大概后日,就能回到长安……”
  刘德点了点头,站起身来,看着山上粟姬的陵墓,刘德又问道:“少府的工匠们,做的怎么样了?”
  王道躬身答道:“回禀殿下,一切顺利,应该再过几日,就能完工了……”
  “这就好,等完工以后,去把常山王和河间王都叫来,一同祭祀母妃……”刘德吩咐着道。
  常山王刘荣和河间王刘阏,在八天前回到长安,总算赶上了送粟姬下葬入土,然后就一直留在长安,等着皇帝老爹回来。
  不得不说的是,粟姬的死给刘荣的触动非常大。
  简直像是让刘荣换了一个人。
  在葬礼上刘荣即没有胡搅蛮缠,更没有跟过去一样,自以为是。
  刘荣的性格一下子就变得孤僻了起来,甚至在整个葬礼过程中,他都是低着头,沉默不语,只是一个人默默流泪。
  让人看着怪心酸的。
  然而,即使如此,刘德也没有放松对刘荣的警惕。
  谁知道刘荣离开长安这两个月,遇到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万一他开窍了,变成一个演技派怎么办?
  刘德就记得,历史上有许多人是靠着装傻充愣逆袭翻盘的。
  远的有孙膑、张仪,近的有刘德的皇祖父刘恒。
  不过,皇帝老爹一回来,就一切大事底定了,刘荣想玩什么花招也玩不起来了。
  刘德这才放下心来。
  只是,另一件事情却让刘德很头疼。
  五天前,丞相故安候申屠嘉正式递交辞呈,辞去丞相之职。
  天子刘启例行公事的慰留了两次后,终于批准。
  于是,汉室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三天前,天子刘启下诏,以晁错为御史大夫,算是昭告世人,他会继续推进削藩,而不会因为汾脽鼎和齐赵诸侯臣服而有所留手。
  于是,刘安悲剧了。
  现在,按在刘安头上的罪名真是多如牛毛。
  什么大逆无道,不用汉法,目无天子,跋扈逆行,心怀叵测统统都安在了刘安脑袋上。
  最致命的还是廷尉张欧举证的刘安私买河东根仓五十万石储粮。
  于是,在天子亲自主持的廷议上,刘安被文武百官和诸侯大臣们一致认定有罪。
  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
  就连赵王刘遂也趁机踩了一脚刘安,上书天子说什么刘安五年前曾经在酒后跟他说过什么迟早要为父报仇的话。
  代王刘登立刻跟进,上奏强烈要求惩治刘安,假如不严惩刘安,那么,以后就要“国将不国”。
  于是,刘安自杀了。
  河东太守周阳由,河东都尉申屠,也随后一同自杀。
  其实,这只是说给外人的说法,实际情况上,廷尉张欧亲自看着这三人自杀的,简单的来说,是被自杀。
  然后,河东整个仓储系统被廷尉张欧洗了一遍,张欧这一次撸起袖子,大开杀戒,抓了一百多个官吏及其家人。
  在简单的审讯后,全部被定有罪,或处死或流放或徒刑。
  张欧的改变,可以说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
  在整件事中,他与内史晁错配合无间,基本上晁错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张欧啊张欧,没想到你也能为权力,甘做晁错的狗腿子……”刘德揉了揉太阳穴,看着摆在他面前的那封袁盎的书信。他知道,他遇到了他重生以来最大的一个危机了。
  “晁错推举张欧为丞相候选……”看着袁盎的信,张欧的所有反常举动都能解释清楚了。
  没有人能拒绝丞相大位的召唤。
  就像没有一个皇子能拒绝太子大位的诱惑。
  说句实在话,刘德觉得换了他是张欧,只要能当上丞相,别说给晁错做傀儡了,就是跪舔晁错,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后世刘彻朝中后期的丞相,甚至不过就是个泥塑的木偶,刘彻连朝政都给他的那几个丞相插手,可还不照样有着无数人打破了脑袋想要爬上去?
  而张欧一旦成为了丞相。
  那么,他与晁错联合起来,架空天子有难度,但是吊打一下刘德,抽一下袁盎,简直毫无压力。
  至于,天下的诸侯们,还是自求多福,别有把柄落在晁错手上,否则,削藩的刀子肯定就会落下去!
  “失算了啊……”刘德叹着气。
  对于目前的这个局面,刘德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应付和处理。
  两天前,章武候窦广国亲自上奏天子和太后:蚤建太子,所以尊宗庙。请立太子!
  以窦广国的身份地位,亲自提议要立储,等于是告诉所有人,快点来跟进吧!晚了就没机会了。
  于是,大批彻侯和大臣纷纷跟进。
  虽然没有一个人点名要立刘德为储君。
  但群臣议论纷纷,一个个都是高喊着要定国本。
  连晁错都跟风上书天子和太后:豫建太子,此古圣王之德也,是以先帝即位,乃立陛下为储君,是重宗庙安社稷,不忘天下也!
  晁错一动,原本还在观望的人,立刻清醒了过来。
  没有天子和太后的默许,章武候、晁错怎么敢大咧咧的跳出来?
  而且,提议立储,对于大臣来说,就是政治正确,没有储君,也确实难以让人安心。
  刘德老爹虽然到现在都没有答应立储,而是在按照着程序谦虚和避让。
  但语气却是一次比一次软了。
  譬如,窦广国上书后,天子刘启答复说:朕即不德,上帝神明未歆享,天下人民未有嗛志,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志而禅让天下,而曰建太子,是重吾不德……
  晁错上书后,他又扭扭捏捏的下诏答复:诸侯王宗室昆仲子弟有功臣,多贤及有德义者,若举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终,是社稷之灵,天下之福也……
  但煞笔都看出来了,天子回京,祭祀太宗庙后就是正式册立太子之时。
  刘德现在,必须将全部注意力放在这个事情上面,晁错与张欧的联合,他实在没精力也没精神去管了。


第252章 太子刘德(一)
  天子车驾缓缓通过函谷关关卡。
  此次河东一行,对于天子刘启来说,堪称大丰收。
  收获一个宝鼎,确立了汉室正统,这是主菜。
  除掉淮南王刘安,这是配菜。
  清理河东官场痼疾,这是小菜。
  于是,这一顿大餐,他吃的肚皮饱胀,几乎都要打饱嗝了。
  别的不说,将淮南国正大光明的纳入汉室郡县体系之中,立刻就能扩大中央的地盘,同时能加强对江淮地区的统治,尤其是能保护后院的徐州。
  只是,这样一来,似乎有些吃相比较难看了。
  难保不会被人说闲话。
  想了想,天子刘启就在一张帛书上写下一条诏命:王安有罪,幼子无罪,其以王安长子迁为濮阳候,次子爽为阳信候,皆食邑三千三百户,以诸侯王礼下葬王安,赐黄肠题凑一,金缕玉衣一,玉璧一具。
  然后,他就将这帛书递给身边的侍从官,嘱咐道:“交给郎中令,以此制诏!”
  “诺!”那侍从立刻领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