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到城门口时,郅都走下马车,对车夫吩咐道:“处理得干净一点……”
“诺……”那车夫点点头。
郅都弯下腰擦了擦鞋子沾着的血迹。
他这次护送刘德回长安,最大的一个使命,就是善后和灭口。
其他宦官侍女,只要确认知情不多,就能活命。
但章德这样知道的太多的人,却是非死不可!
郅都缓步登上长安城的城楼,眺望着黑夜中的大地。
此时此刻,他的心如眼前这世界一般漆黑无比。
“我这一生,但忠于陛下而已……”郅都握住手中的剑告诉自己:“我只需要执行陛下之命,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
郅都当然很清楚,假如此事披露出去,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当年,惠帝的太子,怎么死的?没有人会忘记。
“这个秘密,我会带进坟墓,不会跟任何人提起……”郅都在心中对自己发誓道。
……
与此同时,刘德在自己的寝宫中,连夜召见了丞相故安候申屠嘉的长子申屠蔑。
刘德是第一次见到申屠蔑。
申屠嘉是个老派正直的大臣,平时不收贿赂,也不爱搞裙带关系,因此,只能靠着封国的食邑和俸禄来过日子。
这么点钱,自然很难维持堂堂丞相的开支和迎来送往,因此,基本上,每年窦太后都会特意在年初和正月,对申屠嘉多给赏赐,以进行补贴。
即使如此,申屠嘉的家族,也没过什么特别好的日子。
这从申屠蔑的穿着打扮就能看出来。
全身上下都没一件像样点的正装,穿的是一般的布帛所编织的青衣,跟彻侯长子什么的区别很大。
而且,申屠蔑的身体根本比不上申屠嘉,很瘦弱,脸上似乎还有蜡黄,看上去反而比申屠嘉还老……可他今年才五十六岁!
刘德就记得,前世,申屠蔑好像只做了三年故安候就去世了。
倒是申屠蔑的儿子申屠去病活的很久,最起码前世刘德死前他还活蹦乱跳。
“老丞相现在身体怎么样了?”刘德等申屠蔑一坐下来,就立即问道。
“臣替父亲大人拜谢殿下关心,臣父虽然中风,但经过调理,已经能正常进食了……只是……”申屠蔑低头拜道:“臣来时,臣父托臣向殿下传话:老臣老朽,不能再辅佐殿下了,甚憾之!然殿下不可牵挂老臣,安心为母治丧,才为根本……”
说着,申屠蔑也忍不住抽泣了起来。
刘德长叹一声,道:“老丞相国之栋梁,受此病厄,我也甚为惋惜……”
刘德想了想措辞,问道:“老丞相可有继任人选推荐?”
尽管看上去似乎很无情,但这却是现实的必然。
申屠嘉中风,不管怎么看,他的丞相之职都已经到点了。
这一点,谁都清楚。
但跟前世不同的是,这一次,申屠嘉可以行使他作为丞相的权力,推举一位继任者。
按照汉室制度,丞相可以向天子提议继任者。
一如萧何推举曹参之例。
而刘德也迫切需要一个位能继续为他保驾护航的老臣子。
而不是什么刘舍一类的没有能力和威望,完全被其他九卿架空的人。
“回殿下,臣父已经上奏天子,提议章武候为继任者……”申屠蔑叩首拜道。
刘德闻言却是长叹一声。
章武候窦广国?
第249章 选择
刘德摇了摇头,章武候窦广国是不可能出任丞相的。
窦太后不会答应的!
原因很简单,吕后殷鉴不远,上上下下,都没有人愿意看到外戚势力再次膨胀起来。
当初,前丞相张苍被罢相后,章武候窦广国就是排在继任人选第一位的人。
然而,最终,先帝还是放弃了任命窦广国为丞相的决定,改任申屠嘉为相。
不止朝臣反对,连窦氏自己都很不乐意。
当年,反对章武候为相声音最大的人,就是当时的皇后,现在的窦太后。
刘德也能理解申屠嘉推荐窦广国作为继任者的心理。
当初,是窦广国自己放弃了丞相之位,因此,老丞相恐怕心里一直觉得欠窦广国一些什么,所以,就想借着这个最后的机会还了那个人情。
刘德想了想,于是再问道:“除章武候外,老丞相可还有人选?”
申屠蔑低头,沉默了一会,道:“回殿下,臣父没有人选了……”
刘德的眉头紧锁在一起,他也知道,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难回答的。申屠嘉想不出人选来很正常。
如今的汉室朝廷,在精英人才的储备上,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
随着申屠嘉政治生命的结束,一个时代落下了帷幕,开国的功勋大将,名臣,秉政的时代结束了。
从此之后,就只能从候二代和王二代中选择。
只是,如今,不管是周亚夫也好,窦婴也罢,都缺乏足够的资历和威望让人信服。
没有吴楚之乱的镀金之旅,窦婴连彻侯都不是!
而剩下的朝臣里晁错、袁盎,连关内侯的爵位都没有,更加没有资格角逐丞相之位。
“晁错现在应该与我一样头疼吧?”刘德心里揣测着。
本来,晁错是有一个傀儡——开封候陶青可以推上去的。
但是,现在陶青已经被处死。
刘德估摸着,晁错肯定也在很艰难的抉择和选择。
而且,晁错应该与自己一般,可供筛选和支持的人是一样的。
如今的朝堂上,在资格和履历上够格出任丞相的,就那么三五人而已。
而在这些人中,桃候刘舍,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首先,刘舍担任两千石的朝臣已经有十几年了,资历足够。
其次,他是彻侯,资格也够了。
再次,他是天子养的一条狗,非常听话、乖巧,而且与天子关系很亲近,这样,看上去似乎刘舍继任,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但刘德却很不乐意刘舍为相。
道理很简单,刘舍是他老爹的狗,不是他的狗。
比起一个对天子言听计从,唯唯诺诺的丞相,刘德更希望看到一个有些主见,能力的丞相。
这样,才有可能在朝堂上抗衡住晁错的势力。
历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刘德现在可不敢保证,晁错还会跟历史上一样死在吴楚的叛乱之中。
万一晁错能活过吴楚之乱,他立刻就是功臣,封侯指日可待!
一旦晁错封侯,刘舍马上就会被取代。
这样一来,汉室朝廷上就会出现一位有大功,历任博士、中郎、大夫、中大夫、内史、御史大夫、丞相的恐怖人物。
到时候,当年张苍的故事可能就要重演了。
刘德将会被晁错各种吊打。
甚至,万一晁错站到刘德其他兄弟那边,那么,甚至可能让刘德的位置动摇,说不定还能拉刘德下马。
对于刘德来说,这种风险,他一丝一毫都不敢冒。
“难道只能说服我那位成天修仙的舅祖父大人出来就任丞相了吗?……”刘德在心里想着。
章武候倘若答应出来做丞相,那肯定是众望所归,无人能挡,有着天子舅父的名义加上窦太后的支持,窦广国的权威,在整个朝廷内外都没有人能抗衡。
但是,薄昭故事不远,吕氏阴霾仿佛就在眼前,于公于私,章武候窦广国都不大可能会答应出任丞相。
跟后来的王氏外戚,卫霍外戚不同,窦氏外戚集团和薄氏外戚一样,对于当官基本没什么兴趣。
既是吕氏的教训,让他们老实了下来,也是薄昭的死,吓坏了他们。
尤其对窦氏来说,窦太后在位一日,他们的荣华富贵就享之不尽,为什么要冒着可能被人非议、怀疑、诋毁甚至掉脑袋,家族覆灭的风险出来做官呢?
即使窦广国同意了,窦太后也肯定会阻止!
“可惜了啊……”刘德心里摇摇头,其实章武候能力手腕人品和执政水平都不比张苍差,当年,张苍甚至认为窦广国就是他最合适的继任者。就连刘德的皇祖父,在许多问题上,也会常常与窦广国一同讨论,听取窦广国的意见。
章武候不可能出任丞相。
而其他合适的人选,却甚至还不如刘舍。
刘舍起码还懂得分寸,知道进退,至少能做一个好傀儡。
而那些,一句话概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像壮武候宋昌,曲城候蛊捷……看看他们的德行就知道他们是什么货色了……
刘德忽然站起身来,他脑子里出现了一个人的名字,于是,他对申屠蔑道:“请卿回去请教一下老丞相,曲周候俪寄怎么样?是否堪用?”
老实说,俪寄不管是从资历、履历还是资格上来看,都甩刘舍一万八千里。
而且还是铲除吕氏的有功大将。
最近十几年,更是一直率军驻守长城,抵御匈奴侵略。
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俪寄都绝对够格出任九卿。
但是……
俪寄有一个致命伤,这个致命伤导致,每次朝廷九卿出缺,都没他的份。到如今,甚至连周亚夫这样的后起之秀都能骑到他头上了。
申屠蔑闻言,没有发表任何评论,只是点头道:“臣知道了,回去后会向父亲大人禀报,臣明日再给殿下答复!”
然后,申屠蔑就告辞,拜别了刘德。
送走申屠蔑,刘德自己一个人坐在案几前,拿着笔,在纸上写下了俪寄的名字。
然后又在俪寄的名字边打了个叉。
俪寄的悲剧就在于,立场不正确,所以他做的事情再正确,也不会被人看重。
这是一个很老的故事了。
当初,俪寄其实根本就跟反吕阵营不是一个坑的战友。
相反,俪寄与当时的赵王,太尉吕禄是好基友,两人关系好到什么地步?出则同车,入则同塌,吕禄对俪寄言听计从。
照道理来说,俪寄不可能站到刘氏这边来。
但,架不住周勃陈平诡计多端啊。
周勃派人绑了俪寄的老父亲和全家妻小,用这些人的命威胁俪寄“你不帮忙,就给他们收尸吧……”
这才有了俪寄劝说吕禄放弃兵符,跑回赵国的故事,这才给了周勃进入南军,掌握兵权的机会。
否则,周勃连军营都进不了,就更不要说什么让南军倒戈的事情了。
俪寄后来亡羊补牢,手刃了吕禄,但立场开始不正确,后来再怎么样,也是被人视为异类,排斥在权力场外。
不然,堂堂彻侯,怎么可能十几年都在长城吃沙子?
刘德与俪寄打过几次交道,凭直觉,刘德觉得,最起码,假如俪寄上位,那么他应该会向着自己一些。
而刘德迫切需要一位能够跟申屠嘉一般对自己无条件支持和保护的丞相,为他保驾护航,培植羽翼。
无疑,俪寄是目前最合适的人选。
然而,那个过去的致命伤导致俪寄长期无法得到朝臣的认可和接纳。
所以,刘德才要请教申屠嘉,现在推举俪寄上位,是否能够得到他老爹和朝臣们的支持?
这一点,刘德是无法判断的,只有申屠嘉这样老资格经历了四位天子的大臣,才能给刘德一个准确的回答。
第250章 晁错的应对
第二天早上,刘德得到了申屠嘉的答复:俪寄不可为相。
这一下,就让刘德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申屠嘉的答复,虽然只代表了他个人的意见,但刘德却知道这代表了主流的意见。
即朝廷不可能将丞相这样重要的职位交给一个不能让天下放心的人。
俪寄当初为了救父卖友。
谁知道下一次,他会不会为了救子卖主?
仅仅只是想到这一点,别说丞相了,就是九卿任何一个职位,不可能让俪寄染指。
这辈子,俪寄就只能是一个享受两千石待遇的将军,食邑五千四百户的彻侯。
但,俪寄之外,够资历够资格与刘舍竞争的人,刘德真的就找不到了。
“算了,这个头疼的事情让晁错去烦恼好了……”刘德系上丝麻,看着铜镜里的自己:“他应该比我更着急!”
然后,就在宗正官员的带领下,来到粟姬的灵前守灵。
……
此时,在吴山,晁错确实也在头疼着谁来继任丞相的问题。
陶青的死,在最初,确实让他大大的出了一口气。
然而,此时,晁错却有些怀念陶青了。
陶青再怎么不驯服,有异心,但终究还是听话的。
如今,失去陶青的恶果显现了出来。
环顾身周的亲信,晁错发现,他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能让他相信的人去做丞相。
至于刘舍?得了吧!
刘舍与他本来就有些矛盾。
而且刘舍本人,跟地方诸侯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要是刘舍上位,天知道他会不会针锋相对的专门与他的削藩大策作对。
但是,除了刘舍,还能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