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227章

我要做皇帝-第1227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能够活到现在的,最多四分之一。
  其他人都已经风吹雨打去,再无消息。
  但,有一个家族,无论子孙如何作死,永远可葆富贵。
  这就是瓒候萧何家族。
  自高帝迄今,老萧家内部的击鼓传花戏码已经玩了四次了。
  如今,很有可能,长平侯周氏家族,也将成为类似的存在。
  真正的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爰及子孙!
  不管子孙犯了怎样的错误,长平侯的香火和祭祀以及封国永存!
  而这,是所有贵族都在追求的地位。
  “吾老朽,恐怕是不可能有机会,为窦氏争取到如瓒候、长平侯这样的地位了……”窦广国在心里想着:“但,至不济,吾也得为家族,留下一个可以复家的底蕴!”
  汉室传承至今,列侯勋臣和皇室之间的关系以及游戏规则都已经固定了。
  一般来说,只要不是某人过于逗逼作死,惹怒了皇室,不然的话,即使其子孙不肖,坐法而死。
  但凡其家族之中有人能找到宫廷贵人游说一二,一般都可以得到一次机会。
  甚至,某些除了逗逼和作死之人的家族,也获得了一个改过自新的几乎。
  譬如,舞阳侯家族,就是一个明证!
  但,窦广国知道,这是列侯功臣和皇室之间的游戏规则,跟外戚列侯没有什么干系。
  一朝天子一朝臣,何况一个不知道与自己有什么干系的外戚?
  窦广国明白,自己老了,太皇太后也老了,护持不了窦氏几年了。
  而窦家这些年来,颇为不顺,有些流年不利。
  他原先看好的窦婴,甚至遭遇了滑铁卢,从大将军的位置上,变成了白身。
  直到前不久,晁错找到了窦婴,想与之联手。
  结果,天子很不爽,一道圣旨下来,窦婴被打发去了济南国,做济南王刘彘的太傅去了。
  这很明显,当今天子,并不想让窦婴重回朝堂。
  而现在,窦氏就一个能撑起门面的人了——南皮侯窦彭祖。
  但问题是,窦彭祖只是中人之姿罢了。
  守成可以,但想要他中兴窦氏,甚至在逆境之中坚守窦氏基业……门都没有!
  而其他年轻一代,更统统都是歪瓜裂枣。
  窦广国实在有些担心,一旦他与窦太后西去,如今这偌大的窦氏恐怕就要风吹雨打去了。
  所以窦广国知道,他必须给家族留点什么遗产,以备将来。
  想到这里,窦广国就忽然站起来,对左右吩咐:“去,给吾将吾家三十岁以下的男丁都召来……”
  “诺!”左右立刻领命。
  对于窦广国来说,他已明白,若想保证家族不衰,唯一的途径,其实只能是分散风险,分散投资。
  窦氏家族,直系和旁系子弟加起来,二十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男丁,差不多有二三十人。
  这么多人,天天窝在长安,斗鸡蹴鞠,或者修仙炼丹,或者游手好闲,屁事不干。
  窦广国不满他们很久很久了。
  他早就想将这些渣渣扔到塞外,扔到蛮荒之地去锻炼锻炼了。
  如今,长平侯家族得此厚赏,刺激了窦广国。
  终于促使他下定决心,不再怜悯和心软。
  “没道理,陈须和陈嬌能吃的了苦,受得了罪,还能有成绩,我窦氏诸子就不行了……”窦广国喃喃的说着。
  在他看来,窦氏子弟,再怎么着,也比陈须兄弟强一点吧!?
  而且,二三十人里,只要出一个陈须就足够了!
  为了家族基业,窦广国知道,自己必须狠心!
  现在,幕南和合黎山那边,不是都要打仗,而且都需要人手去管理和治理吗?
  就把这些纨绔子丢过去,让他们凭自己本身去奋斗。
  奋斗出来了,那就全力扶持,趁着自己和太皇太后还在,给窦氏留下一个坚固的基础!
  不止一个窦广国这样想,基本上,这一日,整个长安的列侯勋臣们,都在盘算着这个事情。
  于列侯们来说,传续家业,是至关重要的。
  而这些年来,列侯圈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当今即位以来,八年间,超过一百位列侯消失了。
  已经没有人希望自己成为下一个了。
  但没有人能保证,毕竟,刘氏天子思路广,这是人所共知的。
  万一哪天,自己倒霉,正好撞上枪口了呢?
  所以,无数列侯,忽然就派人去将自己的子侄,统统叫到了身边,几乎是不约而同的,许多人都打算将自己的子侄,扔到幕南或者合黎山那边去。
  理由也是出奇的一致:陈须、陈嬌都能成才,都可以做成大事?你们为何不行?
  但纨绔子们,如何肯答应?
  各种撒泼打滚,各种使歪传,总之就是死活不答应,拼死也要赖在长安。
  在纨绔子们眼里,别说让他们去幕南或者合黎山那样的危险艰苦之地了。
  便是离开长安,去关中做事,也是不行的。
  长安多好啊!
  长安有天下美人,有天下美食,更汇聚了天下娱乐之事。
  这里,可以入花街柳巷,潇洒快活,也可以与狐朋狗友,彻夜狂欢。
  心情好了,就去茂陵赌马,观看赛马和马球比赛。
  感觉有力气了,就去上林苑打猎,去渭河之滨游玩。
  在长安,要什么有什么!
  而长安之外,尽皆乡下!
  就连雒阳这样的大都会,在长安贵二代们眼里,也是一个乡下集市而已,没有什么好的。
  现在,父辈居然要将他们丢去幕南?丢到合黎山去?
  无数纨绔子,只是想想这样遥远的路程,都是想死。
  一时间,整个戚里都是一派鸡飞狗跳,长安城之中,更是上演了无数处喜剧。
  这些天,总能看到,一个个列侯公卿,带着家臣,满城搜捕,想要将那些企图躲藏和死赖着不走的子侄强行捆绑送走。
  人民群众,自然是乐得搬个小板凳看戏。
  绣衣卫当然不会放过这些事情,于是很快,相关报告和情报,堆满了刘彻案几。
  “列侯们总算开窍了啊……”刘彻望着案几上的报告,点了点头。
  列侯们肯将自己的子侄,送去幕南和合黎山,这是刘彻最想看到的事情。
  虽然现在看来,选择这样做的列侯只有数十人,而坚定了态度,已经决定一定要这么做的不过十几人。
  但,刘彻觉得,自己还是得鼓励一下,甚至得站出来表扬表扬这些人。
  原因很简单。
  国家和民族,就需要这样的态度和这样的危机意识!
  至于,这些纨绔子们去了幕南和合黎山那边,会不会搞事?
  刘彻懒得去管。
  总归,可以锻炼出点人才!
  最重要的是——纨绔子们留在长安,只会浪费粮食和制造问题,但他们去了幕南或者合黎山一带,最起码,总得做点事情吧?
  哪怕什么事情都不干,依旧在当地混吃等死,也比留在长安强!


第1565章 周亚夫致仕(三)
  翌日,刘彻便召见了武疆候庄青翟、都昌候朱辟疆以及高宛候丙武等数位列侯。
  鼓励了一下他们主动将子侄送去天下最艰苦的地方的做法。
  还赐给了诸位列侯们,御剑一柄,黄金各五十金以为嘉勉。
  纨绔子们于是倒了大霉!
  就连那些原先毫无动作,觉得混吃等死,才是吾辈归宿的列侯,现在也不得不装模作样的选出几个旁系子侄,打包送去幕南或者合黎山一带。
  至不济,也得往南越、闽越和西南夷那边送人。
  没办法,天子表态了。
  过去八年,当今天子表态后,那些没有跟着他走的人,现在不是在坟墓里哀嚎,就是被这位陛下送去乡下种田了。
  大家日子过的很好。
  封国产出一年比一年多,加恩封国也在源源不断供给财货。
  出则鲜衣怒马,入则锦衣玉食。
  列侯们可不想自己的好日子就这么GG了。
  况且,左右不过几个子侄而已。
  吃点苦怎么了?
  于是,长安市井为之一净,就连往日里热闹非凡的花街柳巷,这些天也变得有些冷清了。
  在这个风尖浪口上,没有人敢再去潇洒。
  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装乖顺,以图避免行差踏错,结果被丢去那荒无人烟之地自生自灭。
  当然,也有壮志不已的年轻人,主动请缨,带着家臣与奴仆,主动前往异域开拓。
  这些人,统统是各个列侯家族之中的精英,长安城的风云人物。
  他们这么一搞,立刻就引发了游侠们的沸腾。
  数日之内,就有着数百位游侠,自带干粮,愿意追随这些人,前往远方,开拓自己和自己的家族的未来。
  在这样的喧闹之中,春三月不知不觉,就结束了。
  而远方的捷报,也随着飞骑,传到了长安!
  元德八年春三月戊戍(十六),护匈奴将军郅都率部在盐池以北三百里处,遭遇了蠕蠕与长林部族的主力。
  蠕蠕骑兵与长林骑兵,在与汉军交战后,选择向北撤退,企图依靠大漠和熟悉地理的优势,拖垮郅都的军队。
  但郅都却没有上当,而是选择了率军向南,堵死了蠕蠕人与长林人的南下通道。
  同时,飞鸽传书驻扎在盐池的忠勇军。
  两日忠勇军五千骑向西北进军,占据了瀚海西北的最主要的水源地——赤泽。
  蠕蠕人与长林人被逼到死角,只能做最后的挣扎!
  庚申(二十三),蠕蠕可汗屠利与长林王长林当屠率部猛攻盐池,希冀通过攻陷盐池,获得一个战略回旋的余地。
  然而,他们遭遇了从长城内出发,驰援郅都所部的飞狐军与句注军所部的三个校尉部,四千余骑的阻截。
  飞狐军和句注军所部,虽然大半是新兵。
  但是,这些新兵惧是汉家最好的士兵。
  且他们已经受到了最严格的训练,他们所欠缺的只是作战经验而已。
  是以,汉军虽然面对数倍于己的胡骑,最初吃了些亏。
  但很快,在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将和军官们的率领下,凭借着装备优势和强大的组织与纪律,汉军挡住了蠕蠕骑兵与长林的骑兵反扑。
  然后,得到讯息的楼烦骑兵,从蠕蠕骑兵的北侧驰援。
  同时,长林部族之中,数个骨都侯反水,反戈一击。
  胡骑大乱,在混乱之中,长林王长林当屠,为其弟长林胡所杀。
  蠕蠕可汗屠利只能率军后撤。
  但,他刚好一头撞上了郅都所率领的汉军主力。
  无路可退的蠕蠕骑兵和长林残部,只能选择向北逃窜。
  郅都的骑兵紧追不舍,一路掩杀数百里。
  一路上,无数蠕蠕骑兵和长林骑兵的尸体,铺满了戈壁与荒野。
  蠕蠕可汗屠利仅以身免,率部逃入大漠,不知所踪。
  这一战,汉军斩首八千余,捕虏四万!
  此战过后,在幕南的中央和北部大漠地区,已经不存在有组织的反汉部族了。
  而其他部族,在见到了这一战的恐怖后,也是立刻诚惶诚恐,跪迎王师。
  幕南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整个天下,都被这个捷报鼓舞。
  刘彻立刻下令,大哺三日,与天下同庆之。
  而受到这个捷报的影响,贵族和公卿的想法,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变化。
  当下,就有着十几位列侯主动上表,请求移封幕南。
  这倒不是他们思想觉悟高。
  而是不得不如此。
  因为,朝堂早已经有计划了,幕南平定后,就要分阶段,将国中的列侯封国外移。
  想不外移者?
  可以!
  说服天子就行了。
  而当今天子是那种好说服的人吗?
  是以聪明人,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做。
  况且,幕南其实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幕南地区的那些水草丰盛或者物产富饶的湖泊大泽周围,是大有可为的。
  而且,移封幕南后,山高皇帝远,大家伙将获得比国内更多的自由和权力。
  随后,新兴的军功列侯和外戚功臣列侯们,也立刻行动起来,请求将自己的封国,移到幕南或者河间地乃至于合黎山一带。
  这些人,可就比起老朽的旧贵族可怕多了!
  特别是新兴的军功列侯们,他们要人有人,要枪有枪,更恐怖的是——他们多半正值壮年!
  他们依然有着旺盛的进取心和强大的征服欲望。
  他们去幕南或者其他地方,所抱的心思,也不是什么称王称霸,或者建立一个自己的家族根据地。
  他们想做的,只是在幕南或者河间、合黎山一带,建设一个稳定的兵源地和前哨站。
  然后,以此为依凭,继续向北向西,直到世界的尽头。
  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刘彻曾经许诺的那个未来——众建诸侯于身毒西域之间。
  封国家,建社稷,启一世代之新,为一宗之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