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024章

我要做皇帝-第1024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汤跟在刘彻身边,看着这些情况,轻声笑道:“陛下这是想重修长安?”
  刘彻点点头,却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
  事实上,想将长安城重新规划一下的念头,自登基以来,就一直萦绕在刘彻心头。
  这些年来,屡次出宫,察看长安市井,尤其是贫民区的情况,更坚定了刘彻的想法。
  毕竟,这座长安城,自惠帝五年竣工以来,就一直没有变化。
  而当时,整个长安才多少人口?有三十万了吗?
  但现在,长安人口,已经逼近一百万了!
  若算上宫廷人口,则妥妥的突破一百万,成为当世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而人口增加了,但城市规划却依然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
  贵族区、富人区,倒是还可以维持下去。
  但这贫民区却实在太挤了!
  就拿眼前这个闾里来说吧,不过四五百步长的闾里,却塞了差不多四千多口人。
  各种生活垃圾和废品,到处都是,苍蝇蚊子老鼠,随处可见。
  闾里的尽头,更是恶臭连连。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民的健康很成问题。
  另外,这些地方也很容易成为传染病的温床。
  以现在的长安人口密度,若来一场鼠疫,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所以,长安城的重新规划和扩大,已经迫在眉睫。
  这不仅仅是为了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百姓考虑,也是为刘彻和他的贵族大臣们考虑。
  疫病可不会管你是皇帝还是庶民,染上了,该死的还是会死!
  但现在,有一个问题,摆在刘彻面前——长安城若要重新规划,并且扩大城区,改造下水道,这钱从哪里来?
  这个城市,倘若重新规划和设计并且予以改造,花的钱,可不是几千万。
  起码是几万万!
  这还不包括人工!
  当然,刘彻可以发徭役,但,征发徭役这种事情,刘彻现在是能免则免。
  因为,免费的劳动力,看上去确实是国家占了便宜。
  但其实,最终是双输。
  百姓输了身体健康和收入平衡,而国家则输了民心和经济。
  还是雇工模式好!
  老百姓得了钱,生活更宽裕,国家看上去花了钱,但实际上刺激了消费,让经济得以良性循环。
  当然,刘彻之所以会这样选择,是因为,他给老百姓的钱,老百姓最终会连本带利的还给他——譬如褒斜道工程和龙首渠工程,发给百姓的工钱,最终都变成了水车、曲辕犁、牲畜甚至布帛食盐粮食。
  仅仅是因此,可以养活的人口,就超过十万。
  更不提因此带动的商业发展和经济繁荣了。
  但在现在,刘彻却真的有些发愁资金的问题了。
  少府做过预算,假如按照刘彻的想法来重新设计规划整个长安,需要的资金起码是二十万万以上。
  但现在,内库的资金,却捉襟见肘,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做这个事情。
  而这几日,刘彻实地考察和巡视了之后,也不得不承认,事实确实如此。
  不过……
  谁说搞城市建设,一定要自己出钱?
  在别的地方,可能刘彻没辙。
  但这里可是长安城!
  汉家神京!
  猬集百万人口,云集天下财富。
  土豪满地走,狗大户不如狗的长安!
  随随便便想个办法就可以空手套白狼,让别人心甘情愿的出钱。
  譬如,给长安九市换个位置……
  商人们不是成天嚷嚷,现在长安九市地方小,市集太拥挤,买卖不好做吗?
  行!
  给你们一块大地盘,还紧邻在富人区和贵族区。
  譬如,把一直在城外的柳市,挪到此地。
  此地附近二三十个闾里,则全部拆迁,到渭河南岸,再建一片新的闾里。
  如此一来,刘彻相信,柳市的商人,肯定会高兴的跳起来。
  而此地的百姓,相信也是乐意给自己换一个新家的。
  仅此一项,通过各种手段,刘彻相信,起码可以解决几千万资金的缺口。
  而长安九市,若挨个如此,就是几万万钱。
  刘彻也不怕他们不给钱。
  不交钱,你怎么可能变得更强?
  另外,店铺的租税什么的,也可以借机涨价一波,这又可以收割一笔。
  百姓闾里的重建……
  嗯,这个倒是捞不到什么油水,甚至可能倒贴钱。
  没办法……
  刘彻环顾四周,也没发现这里的百姓像那种家里面有个几万钱积蓄的那种中产阶级。
  倒是戚里和尚冠里以及附近的十来个富人区可以想办法,压榨一次。
  卖高档住宅,搞房地产开发,这个刘彻可在行了。
  当初硬生生把茂陵的学区宅,卖了个天价,这就是本事!
  不过,刘彻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即使他做到了理论上的利益和效益最大化。
  但这资金缺口,却还是有差不多一半。
  这就是十万万钱!
  若是再算工期延误和各种事情导致的开支增大。
  这缺口就更多了。
  “或许,等此番战争结束,能找到解决办法……”刘彻负着手向前走着。
  只要战争结束,俘虏什么的,倒是可以成为重建长安城的廉价劳动力。
  这就可以节省下大笔的资金。


第1337章 秩序与交通
  想着战事,刘彻也有些担心了。
  倒不是担心汉军吃亏,而是担心匈奴人跑了。
  若是这次匈奴主力跑掉了。
  那么,接下来,汉匈可就有得纠缠了。
  浩瀚的大漠和无垠的戈壁,数万里的延绵草原。
  想起这个,刘彻就有些头疼。
  不过,无论如何,战争打到现在,汉家现在最坏的情况,也可以稳拿幕南。
  若打的好,消灭了大量匈奴主力,那么,河西也唾手可得!
  河西加上幕南,整个地盘,差不多有大半个汉室。
  “可以马上打天下,但却不能马上治天下啊……”想到这里,刘彻就叹了口气。
  驱逐匈奴,击败游牧民。
  历史上的汉武、昭宣,唐宗唐高,都做到过。
  甚至在盛唐,中国军队一路平推,越过了葱岭,将中国的疆域深入到中亚,触及了世界之壁。
  一场怛罗斯之战,却让一切化作泡影。
  从此,昭武九姓,中亚佛国,成为梦幻泡影。
  中国衣冠,李白出生地,再不可见。
  很多人都说,这一切是因为安史之乱的缘故。
  若无安史之乱,以盛唐的国力,再来十个怛罗斯,大唐也可以逆推过去。
  但……
  刘彻知道,安史之乱,只是表因。
  最大的问题,还是秩序和力量。
  唐军当年在中亚,力量太薄弱了。
  而且,当地的资源和力量,也未能有效利用起来。
  简单的来说,就是没有忠心的狗腿子。
  若当时的昭武九姓里,有一个类似高丽那样的干女儿,舍得为大唐爸爸卖肝卖肾,怛罗斯之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其后的中亚也不大可能脱离中国控制。
  而这一切的根子,却又都是因为唐帝国自身的痼弊所致。
  自武则天后,唐军就是外重内轻,而且,汉人失去了最可靠的武力依仗。
  安史之乱前,汉人出生的节度使,有几人?
  而胡人将领和军人,却遍及各地。
  而李隆基又作死的废了府兵制度,使得国家的兵权,尽数落到了节度使手里,但这些节度使,却又都是契丹人、突厥人、高句丽人。
  讲真,只有一个安禄山叛乱,这真是李唐有阴德,其他的胡人节度使忠心耿耿,没有忘本!
  不然,分分钟就又是一次五胡乱华,神州陆沉。
  而具体到中亚,安史之乱前,中亚唐军,不仅仅人少,而且,充斥了大量异族仆从,最重要的是,这些家伙根本没有洗脑,也没有效忠中国的概念。
  有奶就是娘。
  怛罗斯之战,唐军之败,就是被这些家伙捅了刀子。
  就如盛唐陨落,是因为安禄山叛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盛唐的陨落,让刘彻明白,武力,枪杆子,必须抓在自己手里。
  不能旁落他人。
  胡人、夷狄,可以使用,但不能依赖。
  汉军必须始终自身强大,才可以压服他们,让他们不敢有异心,纵然有野心,也只能夹起尾巴,当哈士奇。
  譬如,满清的办法就不错。
  八旗制度,宗教与减丁政策,双管齐下。
  但却不适合现在。
  刘彻也不想这么做。
  在本质上来说,整个草原以及西域,在刘彻眼里,都是本土,既然是本土,就不能当殖民地,免得以后成为痼疾,流血不止,成为汉家的爱尔兰。
  想到这里,刘彻就明白了。
  他必须在制度和秩序上,引导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这第一步,就是要同化他们的贵族。
  然后,引导他们的人民,定居起来。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汉室的商业更兴盛,农业更发达。
  至少,要有一个可以每年能够消化至少一百万头牛羊的市场。
  当然,这些政策,只是针对那些愿意成为汉家臣民,愿意成为诸夏民族一员的人准备的。
  至于那些既不想做中国人,又不愿意走的。
  那……
  刘彻只能说,南阳欢迎你!
  一边想着这些事情,刘彻一边向前走着。
  不久就走出了这条闾里,来到了宽阔的大道上。
  考举时的长安,真是热闹喧哗,恍如后世。
  只不过,道路上的车流,变成了马车。
  而马车一多,自然就很容易堵车了。
  此刻也是如此,整条街道,都被运货的马车和载人的车辆,堵的水泄不通。
  年轻的士子们,则在道路两侧,观望着这在其他地方根本看不到的盛况,感叹不已。
  执金吾衙门的差吏和士兵,则拿着棍棒,在拥挤的街道之中,大声呵斥,疏导交通。
  “看来,朝廷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负责交通的衙门了……”刘彻轻声说道。
  “如城管故事?”张汤问道。
  “如城管故事!”刘彻明确的点点头。
  想当年,他在掌管长安九市时,就成立了最初的城管机构,由张汤负责,专门敲竹杠。
  谁家卫生没搞好,那个随意乱摆乱放,就是一顿猛敲。
  当时手头拮据的刘彻也因此得到了许多受益,下面的人更是捞的盘满钵满。
  刘彻登基后,城管衙门自然水涨船高,如今已经成为五官中郎将手下最重要的一个部门,养了上千差役,安置了数十官员,为长安的就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也为汉家国库做出了卓越贡献。
  今天戚里和尚冠里等地能够那么干净整洁,少不了城管们的努力。
  以至于现在临淄和睢阳、雒阳纷纷学习长安的先进经验刮地皮。
  而这个交通,在刘彻眼里,也是一笔不小的财源啊!
  旁的不说,单单是开罚单,就可以年赚几千万吧?
  只要是钱,刘彻都不愿意放过赚的机会。
  想到这里,刘彻就又忽然想起了未来的幕南之事的应对。
  他扭头对身旁的一个宦官吩咐道:“回去后,将忠勇军和楼烦军之中的有功将官名单,拿来给朕看看……”
  忠勇军和楼烦军,现在都已经是经过了血和火的考验的忠诚可靠的军队。
  尤其是有功军官,那就完全是汉家忠臣,大汉利益的捍卫者。
  他们不是用嘴说的,也不是靠拍胸膛的,而是用生命和鲜血做出来的。
  这样的人,自然要给好处。
  不仅要给好处,还要给大好处,作为千金买马骨的马骨,让天下,尤其是草原部族知道,跟着大汉走,有肉吃!


第1338章 匈奴剧变
  将此事吩咐下去后,刘彻就感觉整个人的心神都放松了下来。
  草原的游牧民族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千古难题。
  但却不是一个无解之题。
  事实上,只要汉室继续进步,那么,百年之后,无论他们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再也没有挣扎的余地了。
  蒸汽机会将他们碾碎,轰鸣的大炮,会让他们知道,他们已经过时了。
  但在现在,怎么解决和如何处理草原,成为了汉家最大的难题。
  地盘打下来,总得实施有效控制和统治,那才叫真正吃到嘴里。
  而将忠勇军以及楼烦军里的有功军官,分封出去,让他们成为第一代牧场主或者草原的汉化贵族。
  这就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啊……”刘彻在心里感叹着。
  这一战后,汉室的价值观和文明,就要开始正式对外输出了。
  这可比战场上的战而胜之,对刘彻来说更重要。
  软刀子杀人,那才真正叫狠!
  所谓文化输出和价值观输出,其实就是将敌人,变成自己人。
  让异族和异国,过汉室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