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边戎 >

第228章

边戎-第228章

小说: 边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达开封府时,天空忽然飘起大雪,曹广弼弹开一朵雪花,低声叹息道:“愿上天佑我华夏,勿再多遭困厄。”

    他这句话只是脱口而出,说得很小声,但走在他旁边监视的胡寅却听到了,心中忽然一动:“他这话听来不似作伪,难道我们冤枉了好人不成?”

    到了府衙前,胡寅就要击鼓,秦桧忽然想起一件大事来,扯住胡寅低声道:“不好!我们好糊涂!怎么把这件大事给忘了!”

    胡寅奇道:“怎么了?”

    秦桧顿足道:“要是平时,来开封府也没什么。但现在怎么能随便惊动!还是为这么大、这么难的事情来!”

    胡寅呆了呆,也马上醒悟过来,暗暗后悔。

    数日之前,开封府府尹还是李伦,但现在已经换了一位天大的贵人——当今太子赵桓为牧!朝廷在金兵南侵的节骨眼上除太子为开封府牧,那是有意令太子监国了。这是大宋朝廷最高权力可能产生更替的敏感时期,赵桓作为开封府也只是一个象征,并不直接处理日常事务,所以现在开封府府衙正处在罕见的真空时期——虽有府尹,如无府尹。若是小事,开封府的胥吏还可以按例办理,若是大事,涉事的官员一般都会想办法回避。但现在这件大事绝非一两个胥吏所敢承办,但要是惊动皇太子,那所引发的后果当真是可大可小!

    胡寅苦道:“这可如何是好!”

    秦桧道:“无论如何,这鼓不能敲!要不然事情就闹大了!”

    这种事情要是闹了起来,不但他们俩的功名堪忧,前途难保,甚至可能给正在忧患中的朝廷带来麻烦!但胡寅回头一看,只见府衙前已经挤满了密密麻麻的围观者,这样大规模的集会近年来极为罕见,若不击鼓把曹广弼等人带进去,万一有人振臂一呼,民变随时可能发生。胡寅犹豫片刻,咬牙道:“罢了!现在这样还不算闹大么?”举锤击鼓。

    秦桧大惊,却哪里来得及!不但是他,就是府衙内的胥吏差役也早听见了响动,在大队人马还没达到前就把衙门的大门给关了,纷纷往各处报信,这时听见鼓声响起都不知如何是好。一个大胆一点的胥吏看出秦桧是个官员,从偏门闪出来低声道:“你们这是干嘛!现在是什么时候,竟然到这里来闹!难道你们就不知道现在的府尹大人是那一位贵人?功名前程你们便都不要了?”

    秦桧颇有急智,扯住他道:“我们是捉到了几个可疑的奸细,一时忘了开封府换了贵人当位,竟然孟浪地押来了。事情闹到现在这个样子我们也不想。如今没办法了,你们快快开门,把这几个人押进去,我安抚百姓,让他们退去。”

    那胥吏不肯,秦桧道:“大开衙门,百姓才能无疑,再这么僵下去,只怕事情反而难办!”

    那胥吏无法,闪进去和同僚商量半晌,终于打开了衙门,放胡寅以及曹、邓、石三人进去。

    秦桧举手对围观者道:“好了!开封府已经受理此案,无论是不是汉奸到时自有定夺,你们快回去吧!”

    人群却不肯散,纷纷道:“我们要听审!”

    “我们要看着!”

    秦桧顿足道:“这里怕不有几万人,衙门内哪里容得下!”

    但众人哪里听他的?

    林翼眼见事情难了,在人群中大叫道:“府衙里容不下这么多人,不如我们推举几个父老进去听审吧!”

    许多人一听纷纷响应道:“好主意!”

    秦桧心道:“推举几个稳重老成的人出来,也好过几万只没头苍蝇到处乱撞!”便高声道:“那大伙儿便推出五位父老出来吧。”

    于是众人便胡乱指推起来,他们混在人群里个个胆比天大,要他们出头却是谁也不愿,好容易推出五个看起来端方忠直的长者,半敦促半威胁地把他们推到了府衙前面。

    秦桧又道:“这等案子,审理起来很费时间,一时半会的审不完,大家还是先散了吧。等有了结果,开封府自有告示贴出来。”

    有人听见就散去了,但还是有许多人聚在那里说:“我们等着啊!”

    秦桧无奈,只得带了那几个父老进了衙门,他们一进去胥吏又赶紧把大门关了。那几个父老穿得虽多,但在这等情境下都瑟瑟发抖,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秦桧心里也不好过,心道:“这件事我做得孟浪了。就算最后能够善了,我也得落得个推波助澜、行事不思的罪名!”但事已至此,却也无可奈何。看了那几个父老一眼,说道:“此间之事,还得请五位多多配合,否则恐怕难了。”

    那几个父老忙道:“愿听大人吩咐,愿听大人吩咐。”

    这时消息已经传遍全城,不断有许多人赶来看热闹,所以从白天一直到黄昏,府衙外边的人是散了一拨,又来一拨,一直维持在数千人的规模。现在对大宋官吏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已不是曹广弼等如何处置,而是怎么驱散聚集在府衙外的人群。

    ——————

    票票!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第一九三章 正名 上

    白时中听到消息,当真是急得跳脚!曹广弼的事情他一直压着,这时眼见压不住了,只好赶紧约了徐处仁入宫面圣。

    赵官家听说汉部军方二把手来归,又是惊奇,又是疑惑,问道:“你们看这个曹二来到,是真心,还是假意?”

    白时中心道:“若说是假意,万一圣上把这曹二打入天牢,那汉部的虎公主竟兴兵来犯,到时候问责起来,我难辞其咎!”事已至此,只好一条路走到底了,说道:“这人是拿着王师中的荐信公文前来,王师中久在海疆,想必所闻必有道理!”这两句话说得极为圆滑,既是对皇帝的问话作了肯定的回答,却又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徐处仁说道:“此人在汉部身居高位,现在却只身来到汴梁,那便是将性命交在我们手中。料来是真心的。”

    徐处仁在赵佶心里是个肯说实话的人,所以他这句话很有分量。赵佶点头道:“既然真心,为何你们到现在才来禀报?”

    白时中听见这话吓得胆战心惊,幸好他承欢已久,既有急智又懂得揣摩赵佶的心思,忙跪下奏道:“臣罪该万死!这等事情本该早奏,只是未查明这曹二身份之前,又不敢妄奏!今日方才查明,正要来奏,谁知道刁民目无王法,竟闹出这等事情来!臣罪该万死!”

    赵佶对他们二人印象正好,白时中既讲得出个所以然来,他就不见怪,说道:“原来如此,查明再奏,却也应该。”

    白时中大喜,慌忙谢恩。忽然内侍来报,原来是太子的老师前来求见。

    赵佶对一些事情显得很糊涂,对另外一些事情又显得很聪明,一听就知道是太子赵桓来打探自己的口风,传命接见,好生安抚,又暗示他让赵桓妥善处理此事。

    那边两宫相府消息往来,这边胡寅秦桧等人却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们进府之后便被安置在开封府空荡荡的大堂上,外面什么情况,宫里如何决策都不知道。胡寅几次和邓肃眼神交会,都想说话,又不敢说话。好容易挨到黄昏,才见赵桓的一个内侍前来喧谕道:“曹将军来归一事,太子殿下已经查明,曹、邓、石三人并非奸细。着有司善加安置,以候廷旨。汴梁官民,不得无故侵扰。开封府外百姓,即命散去!违者以谋反论处!”

    邓肃、石康大喜;秦桧见语未涉己,不知当忧当庆;而胡寅的心情则更加复杂,心道:“难道我真的冤枉志宏了?”

    内侍传了言语后就回去了,张思明上前道:“曹将军,皇上的意思……”

    曹广弼打断他道:“我已弃了将军之位,此时便只是一布衣,不敢自称将军。”

    旁边几个父老听了啧啧称奇,胡寅则心头一震:“难道他真是为我大宋甘弃富贵的忠义之人?若是这样,那我可就大大冒犯了!”

    张思明则道:“是,是。”又道:“皇上的意思,是要我等妥为安置。但白相爷已向皇上奏明曹先生不愿入住都亭驿一事,所以皇上恩准,特许曹先生到先前说好的孔壁书社居住。但需由朝廷官员作陪,且朝廷有召时,需随传随到。”

    听说这里,秦桧胡寅更无怀疑,心道:“原来圣上早已知道此事!”在他们心中皇帝仍有无上权威,皇上既然也开了口,那这事就错不了了!

    张思明又道:“只是门外那几千人还不肯散去,这可如何是好?”

    开封府的胥吏都无主意,还是一个父老站了出来道:“我们一开始也是错怪了曹先生才来,现在圣上和太子既已传下口谕,我们自当遵从。待我们出去和众人告知,百姓自然散去。”

    秦桧、胡寅等都道:“甚是!”便放几个父老出去传话。

    胡寅满脸愧疚,向邓肃深深一礼道:“志宏兄,明仲糊涂,不知志宏苦心,差点置志宏兄于死地!与朋友交而不能互相信任,当真枉读圣人书了!”

    邓肃连忙抱住他手道:“明仲言重了!所谓三人成虎,孟母生疑。我身处嫌疑之地,别说朋友,便是父子也不能无疑。明仲疑我乃是为国,何过之有!此间不是说话处,待回头找个清静的地方,我再将出海后的事情仔仔细细与你说。”

    胡寅喜道:“好!好!”

    那边秦桧也来和曹广弼见礼,深赞他忠义为国。曹广弼连忙逊谢道:“忠义二字不敢当,不过是为华夏子孙所当为罢了。”

    胡寅在旁边喝彩道:“好一句为华夏子孙所当为!我大宋有如此豪杰,何愁女真边患不平!”

    正说话间,门外忽然又有喧哗,几个胥吏都感惊讶,张思明骇然道:“难道这些刁民敢不奉圣上、太子令谕,竟然还要闹事么?”

    不久几个父老满脸堆欢走进来,道:“曹先生,曹先生。”

    秦桧便问发生什么事情,父老道:“门外百姓听说曹先生弃了海外的富贵回大宋助朝廷抗金,无不感念欢呼,如今要请曹先生出去相见,一来是表先前之歉意,二来是要见一见不爱富贵爱国家的英雄。”

    秦桧喜道:“若是这样,那却无妨了。”便促曹广弼出门。

    曹广弼心中颇不乐意,心道:“大敌当前,我寸功未立,算什么英雄!”但众意难违,只好出门。开封府胥吏眼见危机已过,便大开中门,众人走出,曹广弼居中。他本来就是个领导过千军万马的北国将军,不大长得高大健壮,而且身上自有一股历练出来的慑人气质,先前被围在暴怒的市民中还不觉得,这时站在开封府衙门前的阶级上,便显得气势雄浑,有如山岳。

    市井文化越发达,市民就越无聊,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理性阶层作为主干,凡事便容易走极端——在这样的群体里一个人不分青红皂白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当狗屎和无缘无故被捧上九重天上做英雄是同样的容易!当此国难之时,忽然出了这么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市民们谁不兴奋,纷纷呼叫高唤,如捧明星,其兴奋的程度和他们刚才愤怒的程度完全成正比。

    曹广弼向四方拱手,待人群安静下来,这才大声道:“父老们,兄弟们,刚才的事情只是一场误会!现在没事了!”他本来不大习惯对着一群民众说话,但经过元部民会议的历练已经熟练了好多,这时两句话说出来,不经意间竟把开封府前市民们的热情推向另一个高峰!

    曹广弼心想这是个表明心迹的好机会,便朗声道:“现在女真人侵我大宋,我从北边来,也怨不得大伙儿怀疑我。幸好皇上、太子、太宰他们已查明真相,今日趁着这个机会,我便将我的来历与各位父老兄弟说知,好让大家明白我的处境。”

    其实赵佶、赵桓、白时中等人对曹广弼还是将信将疑,并未推心置腹。但政令一出宫门,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扭曲。到那几个父老处已觉得皇帝是十分信任这个曹二将军的了,再由他们传达给几千个喧喧嚷嚷的市民,其中的扭曲就更严重了。此时曹广弼以大宋皇帝的口谕为背书说出来的话,说服力极强——这一点,却是大家都始料未及的事情。

    此时已是黄昏,兼且大雪纷纷,但几千人立在雪地中竟无人离去,都要听曹广弼如何述说。

    ——————

    票票!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第一九三章 正名 下

    汉部的历史,本有一条非常清晰的轨迹。这条轨迹经过津门说书人的编辑早已变得有点有节,曹广弼此时开口几乎不用准备,就像回忆往事般叙述道:“曹广弼十年前本也是大宋的一介武夫,后来因故北游,与几个结拜兄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