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边戎 >

第222章

边戎-第222章

小说: 边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即使这样仍然没能帮杨应麒彻底解决眼下的财政问题。

    “天啊!”杨应麒送走张浩后呼天抢地地叫了起来!“这窟窿我怎么填啊!”

    负责北部重建、安抚工作的张浩可以到杨应麒这里来哭诉,但杨应麒又能找谁哭诉去?折彦冲?他大哥现在不在!

    “七将军。”陈正汇说道:“不如重建的工作就先缓一缓吧,还有把军费……”

    “不行!”杨应麒道:“重建不能缓,还有军费,不但不能减少,还要增加!”

    陈正汇皱了皱眉头,军费也就算了,毕竟军力是汉部自保的本钱,不能不投入,可是重建工作,他认为花销太大了:“七将军,我的意思不是不理会,而是先按最低的投入先维持住再说,等将来我们有钱了再追加。现在按你的计划……实在太花钱了!”

    按照杨应麒的计划,半岛中部、北部这片农村真要重建起来,只怕会比战前更规则、更可观——这次重建不但是为了恢复生产,同时还要在北线建立几个可以抵御骑兵的城镇!不过这样的话开销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陈正汇的建议,杨应麒考虑都没考虑就摇摇头道:“对这个地区的改造来说,现在是难得的时机,因为地方是一片空白而民心可用!错过了这个时机,将来我们要付出的成本恐怕要加倍。”

    “可是七将军,我们现在没钱啊!”陈正汇几乎是哭丧着脸说:“现在咱们的库存,除了那一大堆粮食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要不,把粮食卖了?”

    “不行!”杨应麒说:“粮食是根本!根本!如今东海粮价不高,卖一点没法解决问题,要是大批量卖出去,整个东海的粮价非大跌不可,虽然能暂时解决眼前的问题,可从长远来讲我们反而得亏!这太不合算。再说,空前大战就要来了,到时候别的东西都可以缺,就是这个不能缺!”

    “这也不成,那也不成……”陈正汇也有些不满意了:“七将军!你不能又没钱又想花钱啊!”

    杨应麒大力地挠头皮:“我知道!所以才要想办法啊!想想!想想!你也想!”

    “这……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我能有什么办法!咦……”

    杨应麒听到他咦了一声赶紧问:“怎么?有主意了?”

    “这个……七将军。”陈正汇小心翼翼地说:“听说……你很有钱的。”

    “胡说!”杨应麒怒道:“我有钱!我有个什么钱!我有钱的话,就不用在这里发愁了!”

    “这个……我不是说公家的钱。”陈正汇道:“听说……听说七将军你的私房钱好像不少吧?人家都说你富可敌国呢。”

    杨应麒脸色变了变:“人家?哪个人家在那里胡说!我打他屁股!”

    “这个……大家都这么说!”陈正汇道:“其实你有钱也不是什么坏事,你赚的都是光明正大的钱啊,又没有贪污受贿,没人说你的。”

    杨应麒在很多大生意里都有股份,这个津门谁不知道!不过市民们也没因此怪他,因为杨应麒的口号从来都是:有钱大家赚!他向来是喜欢管仲的,认为国家富他也富没什么不好的。现在汉部正处于上升阶段,大家对于杨应麒的这个口号也还是蛮满意的。

    不过有钱是一回事,露富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时听了陈正汇的话,杨应麒马上摇头说:“我那点钱,就够我花销而已,没你说的那么多。”

    “哎,七将军啊……”陈正汇低着声音说:“现在是特殊时期,七将军你就不能发挥一下大公精神……拿点出来补一补国库的窟窿啊?”

    杨应麒很严肃、很严肃地看着陈正汇,说道:“这是个很不好的提议,你知道为什么吗?”

    “这个……”陈正汇心里牢骚,心想要抠你口袋里面的钱果然不容易,脸上却是端正态度,拱手肃立道:“请七将军教诲!”

    杨应麒神色凛然,说道:“公是公,私是私!这一点一定要分清楚!我今天可以拿私房钱去填国库的窟窿,那明天是不是也可以找个借口拿国库的钱来填我私人口袋的窟窿啊?这个头不能开!绝对不能开!”

    陈正汇心想这道理听着怎么有点别扭?不过却仍然道:“是是是!不过,借一点的话,不知道可不可以?毕竟,只要缓过了这一阵我们就有钱了。”

    “借?”杨应麒大喜道:“好主意!好主意!”

    陈正汇大喜,却听杨应麒道:“不过,我那点私房钱太少了,就是都倒出来了也没用。”

    陈正汇听得差点崩溃,苦笑道:“那么,七将军,你说该怎么办?”

    “当然是找别人借去啊!”杨应麒道:“津门有钱的人多着呢!我们的信用又好,一定能借到不少钱的!”

    陈正汇想了想,肚子里暗骂,脸上却挂着微笑,点头道:“七将军所言甚是!甚是!”

    ——————

    本卷之名,化自李纲的笔记《靖康传信录》。疑者,阿菩不知上苍何以如此待我华夏,竟降下这等不可思议的昏君庸臣。嗯,现在周一凌晨了,又要冲榜。大家看完砸几朵鲜花吧。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第一**章 国债 下

    这个世界最没有良心的群体,就是商人!

    无论是温州来的家伙,还是从泉州来家伙,只要不是做江南生意和山东生意的,一个两个都假装对大宋即将会发生甚至正在发生的事情毫不知情!汉部在战后虽然面临财政破产的危机,但辽南民间却因此而保存了元气。东北平原的安定,以及日本流寇在汉部压力下暂时显现出来的老实,让跑这两条路的商人都大感庆幸!鞍坡开矿技术和提纯技术流入日本和麻逸后,这两个地方的金、银、铜产量大增,银流入辽南加工铸成银币,铜运往琉球由辽南派出的高手工匠铸成仿宋钱,硬通货的增加大大刺激了东海经济的发展,海路上帆片片,船点点,连保守的高丽都开始被迫卷入这个金钱漩涡当中。

    “这片大海上,都是钱啊!”林翎指着海涛说。她现在正和问她借钱的杨应麒坐在津门郊外靠海的一座阁楼上茗茶。如今林家在辽南的产业越来越多,除了林翎的老爹还呆在泉州作为一个象征之外,林家已经没有多少大宋商人味道了。

    “你跟我说这些干什么!”杨应麒感到有些郁闷——就像刚才陈正汇想抠他的私房钱没抠出来时的郁闷一样,他觉得林翎怎么可以这么小气啊(又不想想他自己):“那些钱,又不是我的!”

    林翎笑了笑,说道:“七将军你下手这么克制,不怎么乱发政令来抢我们商人的钱,看来我们东海的商人可有福气了。”

    她这句七将军一出口杨应麒就知道不妙,看来林翎是打算公事公谈了。

    果然,林翎说:“我有个生钱的法子,你干不干?”

    “哦?”杨应麒眼睛里透着警惕:“先说说看。”

    “现在我们的信用券硬得很!要不,发多一点?”

    杨应麒一听脸色沉了沉,摇头说道:“每年该增发多少,这个有定量的!我们的亏空就是连这增发所带来的收入也算进去了。如果要额外增发——一次两次没什么,但形成习惯,便是为汉部埋下灭部的隐忧!”

    中国传统经济学颇不发达,至宋时技术虽然成熟,经济虽然活跃,但经济原理却仍然停留在战国、两汉时代,根本就没有明显的进步。但货殖之学被杨应麒定为管宁学舍的基本学科之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今商界和政界对于通货膨胀之类的理念已有共同的认知和警惕——林翎这头雌狐狸当然不会不懂,但她仍然继续诱惑杨应麒:“话虽如此,但今年年景好啊!增发一些,不会有坏影响的。”

    杨应麒皱了皱眉说:“这事情,交元部民会议讨论吧。”

    “讨论什么!”林翎说:“你一个眼神,一句话,大家不会反对的。”

    “不行不行!”杨应麒摆手道:“我今天就是来借钱的,你别跟我谈这些题外话!”

    “这怎么是题外话!”林翎道:“我们林家是做买卖的,又不是开善堂!不能做赔本的买卖啊!”

    杨应麒道:“怎么会赔本?我又不是不还你!”

    林翎道:“就算还我,怕也不能明年就还清吧?眼下北边、东边生意正好做,一笔钱投进去,过几年也许就要翻一翻。要是你借的是个小数目也就是算了,但你忽然要这么大的数目,要真借了你,在你还给我们之前我们可就什么生意都不用做了!这不是赔本的买卖是什么?”

    杨应麒想了想说:“要不,你就少借点吧。”

    林翎问:“少借?少多少?”

    杨应麒道:“一半。”见林翎的脸色有点黑,便说:“三成!不能再少了!要不然我找别人借去。”

    林翎还是面有难色说:“这样吧,我借多少,你也从私房钱里借多少,如何?”’

    这次面有难色的轮到杨应麒了,他发了好一会的呆,便道:“算了,你借一成吧。一成不难了吧?”

    林翎微感惊讶道:“一成?那够用么?”

    杨应麒笑了笑说:“够,而且我还会给你利息。不过啊,怎么借你得听我的。”

    林翎大感兴趣,问道:“你是不是又有好法子了?快说来听听!”

    杨应麒笑道:“还有什么法子!发行债券呗!”

    第二日,津门政府便开始公开发行国债债券,金额大小不等。津门的市民、汉部的商家听到这个消息都来打听,要看看这债券是个什么玩意儿。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津门政府向人借钱的借条!不过这借条是有利息的,借三年是多少利息、借五年是多少利息,贴在华表坛公告栏里的债券模板上都写得清清楚楚。

    “呵呵!真是个新鲜玩意儿啊!”

    许多人都感好奇,但一个出手买的人都没有——那不是他们不信任政府,实际上由于汉部兑现了赔偿和重建的承诺,津门政府在民间的信用正达到历史上的最高点。不过国债这东西实在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所以不免小心些。

    大概过了三四天后,又开始有消息传出:林家已经大量购入这些国债债券!市面上轰传的那个数据也正是本次津门财政窟窿的一成——虽然是一成,但已经大得吓人了!

    赵履民等在林翎处打听得消息切实后,也购入大概相当于林家所购一半的债券,这下子可轰动了,林翎和赵履民都干的事情,哪里会是亏本的事情!一时间津门的大小商家甚至是市井小民都纷纷购入若干试试。毕竟按照汉部政府的承诺,这玩意儿是可以增值的。特别是做山东、江南生意的商家,由于对所在地生意的前景不看好,也正要转移一部分资金作为保障。所以汉部发行的这第一期国债券没多久就兜售一空。

    “我们汉部的人,可真有钱啊!”杨应麒拿着陈正汇呈上来的账目满脸红光:“正汇,你说我们的税收是不是定得太低了?”

    陈正汇一听吓了一跳,忙说:“七将军!你别乱来!藏富于民总好过涸泽而渔啊!”其实他还是蛮高兴的,对于杨应麒能“想”出这么高明的主意也暗暗佩服。这次津门发行的国债券把那个可怕的财政窟窿给填了还留有充足的资金,他计算过,以汉部的财政收入,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三年后应该就能把这笔带利息的钱给还清!

    杨应麒听了他的计算后笑道:“你啊,什么都好,就是太保守!这笔钱,其实不一定要还的。”

    陈正汇一听大惊道:“那怎么可以!这样我们岂非要失信于民?”

    杨应麒笑了笑道:“我不是说不兑现这债券,我是说明年可以发行更多新的债券,后年再发行更多——用明年的钱填今年的窟窿,用后年的钱来填明年的窟窿,如此循环不息,岂不是不用还了?这就叫:有借有还上等人,无借无还中等人,有借无还下等人。你那是中等人的手段,我这是上等人的策略!”

    陈正汇呆了一下道:“但这样的话,我们欠下的钱岂不是会越来越多?”

    杨应麒笑道:“只要我们汉部兴旺发达,欠点钱不算什么。这里面的好处和危险互相关联,微妙得很。嗯,以后有空了我们再慢慢讨论。”

    两人正在为解决眼前的事情而高兴,忽然东边谍报传来:宗望攻下燕京了!

    听到这个消息,原本还很兴奋的杨应麒和陈正汇神色都黯然下来。他们原来也认为郭药师不是宗望的对手,可还是没想到燕京会陷落得这么快!

    ——————

    又从周推榜上跌下来了。各位老大,有票的赶紧砸啊!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