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戎-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世九主,历年二百。金以臣属,逼我国家,残我黎庶,屠翦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尘于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义而西,欲借力诸蕃,翦我仇敌,复我疆宇。惟尔众若有轸我国家、忧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济生民於难者,便随我西行!”
诸将诸部应诺,当下得精兵万人,置官吏,立排甲,具器仗。第二年二月,以青牛白马祭天地、祖宗,整军而西,经天山南路向回鹘王毕勒哥借道,回鹘王震于大辽余威,亲迎大军,又献马六百,骆驼一百,羊三千,愿质子孙为附庸,送至境外。
耶律大石兵行万里,如入无人之境。大食诸国闻讯,集兵马十万迎战,一战而溃,陈尸数十里。耶律大石遂称雄中亚,建数千里大国,自立为帝,改元延庆,先定国基,而后又有东进恢复大辽故土之意。
此时宗翰尚不知耶律大石之事,但闻辽主南下,攻取金国根基未稳之潼阳岭,又连取天德、东胜军、宁边、云内等州,边境大震,宗翰忙领兵御敌。
韩企先留守,韩昉见了他道:“你看此番辽势可有重振之望?”
韩企先叹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僵则不僵,然而终究是离死不远。”
果然不久便听到辽主兵溃的消息,韩昉叹道:“女真如此国势,莫非真是天命所归么?”
韩企先道:“若非天命所归,如何能在短短十年中建此功业!”
韩昉道:“如今辽势已不可期,而宋人弃我燕民已久,亦不可待!我等的身家性命、富贵前途,便只能依赖大金了。”
韩企先道:“也惟有如此了。”问韩昉道:“你在都中,可听得什么大见闻没?”
韩昉道:“太祖皇帝之嫡长子宗峻陛下方才逝世,这算大见闻么?”
韩企先笑道:“这当然是一件大见闻,可惜是天下皆知的大见闻!若是这件,我又何必来问你!”
韩昉道:“此事别人都看得甚轻,我却觉得此事涉及大金国未来三十年之根基!因此虽然人人知道此事,却未必人人均知此事关系之大!”
韩企先凛然道:“愿闻其详!”
韩昉道:“女真于圣人之道知闻甚浅,眼下行的仍是兄终地及之制!故而太祖皇帝一没,当今圣上便以谙班即位。当今圣上若大行,自然是眼下之谙班斜也大王即位。”
韩企先道:“不错。”
韩昉道:“然则斜也谙班之后,又当轮到谁呢?”
韩企先抟眉道:“按规矩……”声音颤了颤道:“按规矩,自是第二代里的完颜氏子孙。”
韩昉问:“哪个子孙?”
韩企先道:“若是从头排起,自然是先都勃极烈乌雅束帝之子宗雄,但宗雄已薨。若论功业,则当立太祖之嫡长子,但……但眼下大太子(宗峻)又不幸薨了!若说由宗干太子继位,他倒也功勋权重,可惜是个庶出。若是由二太子来,于规矩又有些说不过去。”
韩昉问:“当今圣上之子呢?”
“你是说宗磐太子?”韩企先道:“不知这位太子性情如何,但……但当今圣上若要立他,只怕二太子,甚至国相都不会服气!”
韩昉忽然压低了声音道:“你说我们国相,有无机会?”
韩企先大惊道:“这……这……先国相(撒改)乃是太祖皇帝堂兄,恐怕这关系远了些。”
韩昉道:“但眼前宗字辈的这些王子王孙,又有哪个继位会让人人心服的?既然如此,恐怕到头来还是‘有力者得之’。”
韩企先沉吟道:“就算有力者得之,国相也未必能独占鳌头!”
韩昉道:“光凭西京一路的国力,自然不足。”
韩企先惊道:“公美的意思是……”
韩昉道:“我等既从国相处出身,则国相若荣,我等自也水涨船高;国相若辱,我等便树倒猢狲散!其中利害,韩公还要我多说么?”
韩企先沉吟道:“若是如此,则须存汉部以牵制二太子与当今圣上,同时移兵向南,取河东、陕西为本,那时国相可进可退——纵不能进而为大金之主,亦足以割裂一方,左右朝政了!”
韩昉喜道:“韩公妙计!若如此,则我等纵不能成为开国功臣,亦足保一生富贵了!”
韩企先亦觉此事大可行得,压低了声音道:“回头待我探探国相的口风!若他有意,我们便可行事!”
韩昉道:“事若成,韩公又是一个萧何!”
韩企先笑道:“我做萧何,公美便是曹参!北国天下,正待我二人互相护持!”
韩昉一揖到地道:“敢不骥尾相随!”
说完两人一起握手大笑。
——————
爽吗?那就砸鲜花吧!
不爽?呜呜呜……继续努力!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第一六八章 偶遇 上
种去病走在津门的大街上。
心情,好久没这么放松过了。津门实在是一个好地方,如果将来老了能到这样一个地方将养,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小市民来说津门的竞争还是蛮激烈的,但对种去病这种人来说,商贩们面红耳赤的争吵也是一种令人惬意的观赏对象。
他忽然想起了杨应麒的一句话:“如果你有机会到津门去………”
七将军说的没错,这里的氛围确实很宽松,与萧铁奴军中相比简直是两个天地。这里,几乎有些像汴梁了,或许没有汴梁那么淳厚,气象却更新,甚至更自由!
“那狗官……”
路过大将军府时,对面的华表坛上一个民妇正在哭诉。华表坛的书记正记录着民妇的话,做完好转呈到律法机构备案。种去病站在一边把那民妇的哭诉听完,那是一件令人泣下的冤情,旁边许多人都听得哭了。济困会——津门一些善心人自发组成的一个组织——的一个成员把那民妇接了去安置好,一个老人在旁敦促书记要赶紧把这件事情调查清楚,因为那可能牵涉到流求地方上的一宗**大案。种去病从这个老人的言语中听出他似乎是什么“华表坛评议组”的成员之一,大概是民间推举来监督华表坛运作的机构之一。
期间种去病曾见到杨应麒的马车从华表坛边经过,对于那民妇的哭诉和围观着的呼喝半点不理睬,完全没有停下来“体察民情”的意思,自去办他的事情——但看马车行走的样子也不见得有什么急事。津门民众对此也不见怪,反正事情有专人负责,何必七将军来多管闲事。
种去病看了一会,便转了个路口,问明孤山寺的地点,随进香的人流进寺,寻到地藏阁,为自己死难了的战友祷告。这时孤山寺的规模已经不小,不但佛堂就有十几殿,而且左为医馆,右为义舍,后面临近藏经阁的地方还有一座全津门规格最大的义学学堂。种去病正自游览,忽然前厅有人喧闹,原来是一个**了右肩的和尚在大声邀战,自称为大宋少林寺武僧,要向名气甚大的悟明和尚单挑。
“少林寺和尚和孤山寺的和尚单挑?”
种去病看得津津有味,但没一会便有一个多事的人道:“少林和尚你闹错地方了!这里是孤山寺,是天台宗的地方。悟明大师的禅武学堂不在这里。”
那和尚便问在那里,有多事的少年道:“跟我来!”
那和尚跟了去,种去病也随着人流走,不久来到禅武学堂,却只是一个前后三进的大房子,门面甚是简朴,看不出这竟然是这几年轰动东海的武学殿堂!
那和尚在门外大声出言挑战,不久门内走出一个童子来道:“是少林寺的大师么?”
“当然!”
那童子便问法号师承。
“贫僧慧音,座师乃是当今少林方丈海宽禅师。”
种去病是中州人士,在中原学武,与少林寺原也有点渊源,一听这话便知道这个和尚是冒牌货。少林虽以武术驰名天下,但当代方丈却是文僧,不懂武功。
那童子显然也知道此事,哑然笑道:“海宽禅师也懂得武术么?”
那和尚却以为那童子是在讽刺海宽,怒道:“你敢诋毁先师!”
那童子更是笑得难以止歇道:“先师?海宽禅师还没圆寂呢,你就叫他先师了!”
那和尚大怒,欺上前去,那童子身子一矮,肩头顶住了他的小腹要把他顶出去,谁知这慧音和尚却也有几分本事,那童子年幼力小,没能顶他一个跟头,只顶得他退了几步,被那大和尚消了去势后揉身欺上,把那童子抱住就用额头撞他的额头,撞得那童子叫苦不迭。那童子手脚灵便,但毕竟年纪太小,这和尚又完全仗着自己的身材蛮来,所以吃亏。
旁边的人都起哄,斥责那和尚以大欺小又没有武风,那和尚反而振振有辞说:“老子这是铁头功!”
种去病看得眉头大皱,走过去用铁钩钩住那和尚后颈之肉提起,那和尚痛叫一声,手自然而然就放开了那童子,同时脚也撑了起来,以便缓解颈肉被铁钩刺入的痛楚。种去病趁他膝盖拉直,一脚把他踢得跪下了,这才放开了铁钩。
那和尚大怒,手一撑,扑上来和种去病拼命,种去病一让让开了去,脚一绊又摔了他一跤。旁边围观的人多有识货的,见到种去病这一招无不喝彩。那和尚挣扎起来又扑上来,种去病还是一让、一绊,偏偏那个和尚就是躲不开这招。如此来来去去三四回,那和尚摔得鼻青脸肿,知道今日遇上了辣手,不敢再闹,恹恹去了。
种去病摇了摇头,就要离开,忽然门内有人呼佛号道:“高明,高明!不知这位壮士如何称呼?”
种去病回过头来,见是个和尚,举手道:“不敢,姓种。”
那和尚道:“原来是种壮士。听壮士口音不似本地人,是要来参加下一届东海擂台的么?”
种去病笑笑道:“小可这两下功夫,可不敢上去献丑!”
那和尚正色道:“种壮士此言差矣。我看种壮士身手法度,当是有武术师承的。若是无师自通之辈,如此谦逊也无妨;但若出自名门,便不该把师承之学说轻了。”
种去病闻言忙敛容道:“受教了。”
那和尚又问:“种壮士师承,不知能告知一二否。”
种去病笑着摇了摇头。那和尚看看周围人群,说道:“是和尚糊涂了。种壮士,舍内颇有茶水,可肯屈尊入内歇一歇脚么?”
种去病心道:“这禅武学堂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子,进去看看倒也无妨。”便告谢了,由那和尚引入堂内。
进了大门,却是一个大院子,院子中排列了十八般武器以及各种打熬力气的器械,再进一重门,却是些雅洁的廊屋。那和尚引种去病进其中一间小屋,茗茶相待。
种去病问:“大师可就是津门大名鼎鼎的悟明禅师么?”
那和尚笑道:“种壮士认谬了,悟明师弟哪有我这般衰老?其实我在这里也是过客,得悟明师弟以礼相待,暂时留在此处与他门下弟子切磋几天武功罢了。”
种去病哦了一声道:“原来大师也是外来,却不知宝刹何处,宝号如何称呼。”
那和尚道:“少林海通。”
种去病心中一凛,随即笑道:“这么说来,刚才那个假少林和尚,却是孔子跟前卖学问,鲁班门口弄大斧了。小可也唐突了,早知有少林武僧高手在此,便不当贸贸然出手,阻了和尚大显神通。”
海通笑了笑道:“种壮士代少林打了这假货乃是大快人心之事,我辈只当感谢,岂会见怪?”又问:“种壮士的武功师承,可也与少林有些渊源?”
对方若是外行,种去病或者便直言告知,但海通乃是少林寺当代有名的武僧,与中州各武术家多有来往,若种去病将师承直接告知,怕对方马上便窥破了自己来历,歉然道:“事有不便,师承不敢轻表,还请见谅。”
海通和尚倒也不见怪,笑了一笑只是劝茶。过了一会道:“海通年交五十,嗜武却如少年。今日见了种壮士这般武艺,心痒难搔,不知种壮士可肯下场印证印证否?”
种去病连称不敢,海通再邀,种去病仍辞,海通三邀,种去病心头傲起,忖道:“你是要通过武艺来洞察我的师承来历么?哼!我便不用少林僧教的武功,也可与你一战!”便道:“难得大师如此雅兴,去病却之不恭!”
海通大喜,便命童子准备更衣。海通道:“后院有一处地方甚是宁静,不如便在那里一决胜负,如何?”
种去病道:“甚好。”
两人换了短袖衣裤,海通领到后院,但见一座假山边铺着一片好大的沙地,跨过栏杆,脚底触处但觉软硬适中,正合动手。
种去病取了一块布把铁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