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普天之下 >

第100章

普天之下-第100章

小说: 普天之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裹做书面。这是一种当时比卷装翻阅方便的流行装帧方式之一。


第十七章 长缨在手(七)
  察罕等人在城内折腾了一天一夜,方才罢手,城内一切值钱的物什都被搜刮了一通,就连城内寺庙中的铜制的佛像也不怕费事地熔化。
  等他们都出来了,赵诚第三天才有机会命百姓彻底地清理一下中兴府内,尸体被抬到城外安葬,肮脏的地方都用清水冲洗一番,还到处抛洒石灰。前期分派出去的人手陆续派信使回来报告,只讲一件事:粮食。
  西夏连续干旱了好几年,又逢战争,本国之内哪有什么粮食。赵诚无可奈何。
  城中被清理了一遍,看上去像是一座城市的模样,只是街头各个赈济点,每天都围着一群人,斗殴抢劫之事屡见不鲜,赵诚的手下来回逡巡着,直到十多个头颅被挂在城墙之上才止住混乱的局面。何进每天都提心吊胆,他眼下只有五百手下,蒙古人大都离开了,他担心要是城中十多万百姓被煽动暴乱,他可没办法制止住。他有些高估了西夏人的反抗之心,至少在饥饿的状态之下他们并没有这种想法,为了粮食,七尺男儿膝下没有黄金,为了粮食,慈爱的父母愿意卖儿卖女,为了粮食,女人也可以放弃自己的任何名节。
  赵诚在中兴府的某一处皇宫偏殿中设立了自己的总管府,王敬诚被任命成自己的总管。赵诚和王敬诚在街上走着,视察着每一处施粥的地方。那粥光亮鉴人,然而却是城中所有百姓每一天的希望。那些曾经很有身份的西夏臣子们,也跟无数百姓混在一起,没有人记得自己曾经的身份与面子问题。
  有个长衫者突兀地从排队的人群中跳了出来,挡在了赵诚的面前,徐不放的刀已经架在了他地脖子上,他已经被赵诚的护卫们团团围住了。
  “大胆。你想找死吗?”徐不放瓮声瓮气地喝道。
  “在下不过是一文弱之人,大人何必这么提防于我?”那长衫者却是冲着赵诚说道。
  此人四十来岁,穿着瘦窄的绯色圆领长袍,戴着幞头,这是西夏官员的服饰,风格来源于宋国的样式——西夏早已经脱离了刚内迁时穿兽皮的阶段数百年。与宋国人不同的是,西夏的衣物没有宋人那样宽大,但也同样丰富多彩。他面有菜色。看来中兴府被围,他这个官员也吃不饱肚子。
  “你叫什么名字?原先任何职?”赵诚问道。
  “在下吴礼,字克己,乃农田司正。”长衫者答道。
  此人地名字让赵诚有笑出声来的冲动。农田司在西夏属于中等级别的机构,这个机构首长的官位名称叫“正”①。
  “你拦住我,有何事指教?”赵诚问道。
  “指教不敢当,在下以为大人愿意筹措粮食赈灾济民,此等胸怀令人钦佩。”吴礼拱了拱手。却又说道,“不过,在下以为大人如此赈灾,无疑是坐吃山空。秋天就要过去,然后就是冬天。再就是来年的青黄不接。”
  赵诚见此人实话实说,似有下文,大感兴趣,便问道:“那你以为我该如何做。请赐教!”
  赵诚这个诚恳的态度让吴礼有些意外,他没想到赵诚如此和颜悦色,那天赵诚在城外砍下自己皇帝头颅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以吴某估计,如今我夏国举国百姓恐怕不过二三十万人,其中还有些人遁入山林,这中兴府就占了三分之一。满打满算,在明年秋收之前,大人至少需要三十万石粮食。”吴礼道。“为长远计,大人还是早点打算,自筹一些为好。”
  “那你说说看,我该如何自筹?”赵诚追问道。
  “我西夏多山,山中有野兽,寻常时民户捕获野兽,用其肉其皮换粮食,饥时可供自家食用。山野田地又长有可供食用之果实野菜。民间每到家中无续粮之时。春食鼓子蔓,夏采苁蓉苗、小芜荑。秋食席鸡子、地黄叶、登厢草,冬则蓄沙葱、野韭、拒霜、灰条子、白蒿、以为岁计;中兴府南北又有众多池沼,号称七十二连湖是也,湖中鱼虾众多。”吴礼侃侃而谈道。
  赵诚与王敬诚两人对视一眼,喜形于色。
  “能多筹措一些,便是一些。”王敬诚道。
  “看来只能如此,我们不能这么干等着粮食,商人们就是把粮食运来了,百姓没饿死光,我们这些人都饿死了。”赵诚恨恨地说道,“那就这样办,无论蕃(或番)汉,将百姓分派好,其中精壮自制器械,去贺兰山中打猎,老人去河中捕鱼,小孩去采果实、野菜,要是到了冬天就来不及了。女人们,若是懂纺纱织造的,就织布纺毛,这将来也可以让畏兀儿商人们收购,多换一些粮食。不仅如此,从他们当中选定首领,派人监督,每天计量所获,那些偷懒地,一定严惩,而且是当众指摘过失,我想这样的人恐怕是自找死路,不需要我们动手,因为他占了其他人的便宜。对于那些有一技在身,能够多获一些成果者,口粮加倍。再从中抽出一部分精壮,组成巡察队,揖盗惩凶,维护一方治安,让各地都照此办理!”
  “是,大人!”王敬诚应声道。
  那吴礼见自己一提醒,赵诚就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还有发挥,心中有些钦佩。同时,他也了解到赵诚确实是个“好”人。
  “阁下是否愿意助我一臂之力,西夏遭此大劫,苦的却是百姓,我等于心不忍。你既是农田司的主官,应当对西夏地民情知之甚详,方才所言也让我有茅塞顿开之感,还望你能襄助一二。”赵诚诚恳地说道。
  “这个……”吴礼有些为难。他只是看着百姓受难于心不忍才斗胆拦住赵诚的,赵诚却有要让他为官的意思,让他相当地为难,他刚刚成了亡国奴,如何能忘记赵诚代表的是蒙古征服者。
  “你看。蒙古大汗命我治理西夏,我力不从心呐。”赵诚准备使用感情攻势,“这些粮食都是我大老远地从畏兀儿运来,其中所费金银数以万计,路途艰辛又一言难尽,生怕多饿死一位西夏百姓。上天有好生之德,你难道就对百姓毫无怜悯之心吗?”
  赵诚这话让吴礼听着感觉自己好像对百姓犯下了滔天罪行,若是多死一个人。都是自己的罪过。
  “那好吧。不过我可不是什么官吏,更不需什么名头,我只是在救助我西夏百姓而已。”吴礼将自己撇清,心中还有些惴惴不安,既害怕被昔日同僚指摘,又害怕赵诚发怒。
  正在这时,刘仲禄风尘仆仆地来传旨,赵诚这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贺兰王了。
  “恭喜、恭喜!”刘仲禄笑着道。
  赵诚压抑心中的狂想。一边掏出几枚西域金币,一边关切地问道:“大汗近来可好?”
  刘仲禄本来满脸地笑意,刹时间凝固住了,悲哀的表情不像是装假:“大汗身体越来越差了,起初时好时坏。如今已经不能说话了,正在来此的路上。”
  赵诚心中了然,也在他的预料之中,他的脸上浮现着十分诚恳十分悲伤地表情:“唉。恨不能与大汗朝夕相处,聆听教益,请你转告窝阔台殿下,小臣只得勤于政事,方能报答我汗的知遇之恩。”
  “一定、一定。”刘仲禄道,“不管如何,您如今贵为国王,也是一件大喜事。小人还指望着哪一天来您这里混口饭吃呐!”
  这刘仲禄打的好算盘,他这种人大地本事没有,做侍臣还是相当出色的,他将成吉思汗服侍得舒舒服服的,如今成吉思汗铁木真就要驾崩,刘仲禄有些担心自己的“前途”,想找个后路。
  “好说、好说!”赵诚口中应承着,心里根本就没当回事。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刘仲禄说地却有半真地成分。对于他来说,若是有一个后路那是相当不错的。
  “不唠叨了。下官得赶回去算命去了。”刘仲禄十分敬业。
  赵诚使了个眼色,王敬诚心里意会,便送刘仲禄出城,顺便打听详细内情。赵诚看着刘仲禄与王敬诚两人远去地背影,心中寻思着这种好事怎么会降到自己的头上来?铁木真垂危将死,本就是他的预料之中,这也给了自己一个机会,因为接下来对于蒙古人来说,不仅要办一个隆重的葬礼,还要涉及到大汗宝座的归属问题,没有人会想着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上插上一脚,这也就是到目前为止,自己派往各地大城地手下为何没有遇到太大的麻烦的原因之一,那些王子、大臣与千户们都守在铁木真的身旁。赵诚到现在还不明白,铁木真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送给自己这么一个大礼。
  等刘仲禄走远了,赵诚才想起吴礼还愣愣地站在自己地身旁,等待着自己发落。
  “吴大人,那我们就说定了。”赵诚道,“从现在起你就是我的安抚使,安抚百姓的使者。”
  安抚使本是宋国一路高级军政长官,由文臣充任,但往往带都总管衔,统辖军队,掌管兵民、军事、兵工工程诸事。赵诚借用这个名词,换了个概念。在宋国,提举常平司管赈荒救济事宜,称为“仓司”。
  于是,吴礼吴克己就稀里糊涂地成了赵诚任用的第一位西夏汉人。
  王敬诚很快就回来,赵诚正在自己的总管府接受心腹们的祝贺,见王敬诚回来了,连忙问内情。
  “这事情有些蹊跷,据刘仲禄说,成吉思汗做出这个决定之时,帐中只有窝阔台、拖雷、纳牙阿与耶律楚材四人。”王敬诚狐疑地说道,“这个贺兰国王的封号是耶律楚材提议的。并且……”
  “并且什么?”刘翼急忙问道。
  “成吉思汗病危,正从陇山方向过来,他这是要回蒙古草原,我估摸着他命不久矣。但是他又同时命令昔里钤部镇守横山一线,又命察罕为万户驻军兰湟,共同威慑金潼关以西之军。”王敬诚道。
  “哼,昔里钤部自不必管他,不过成吉思汗任命察罕为万户,这不是天助我也吗?”何进冷笑道。
  “不可否认,察罕是个大忠臣。不过忠良之臣地左右却并非一定是忠臣!”赵诚哈哈大笑。
  “国主此话怎讲?”铁穆不太明白赵诚此话何意。
  “我现在十分了解了一句老话,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真是金玉良言呐。”赵诚却说着不着边际的话。
  “国主不要忘了,还有一句话才是真的是金玉良言:有心种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刘翼摇头晃脑地说道。
  “我更愿意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王敬诚轻笑道,“就连耶律楚材这样的人物,也不知不觉中帮了我等一把,还以为自己做了一件身为人臣应该做的事情。”
  铁穆就更加摸不着头脑了。赵诚心中很是得意,然而他这种好心情在不久就被无尽的愤怒取代,心中的欲望也被仇恨蒙蔽,让他更加坚定地走上了铁与火的征途。
  注①:【正】关于西夏地一些史料过于缺乏,史学家们至今仍搞不清这个古老王国许多事情,其中“正”这个官职在西夏许多政府职事官中都出现,或大或小,无法厘清。


第十八章 长缨在手(八)
  秋八月,贺兰山北。
  西夏百科性的书籍《圣立义海·月之名义》中说,八月正是寒近迎霜,雷停燕返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贺兰山外的风一天天地肃杀了起来,高处密林中已经能看到了层层白霜。广阔的天地间,一条长长巨龙般的队伍向着北方行去,与那南飞的雁阵擦肩而过。
  成吉思汗已经死了,他是在路过灵州的时候死的。窝阔台与拖雷身着缟素,扶着他们父亲的灵柩一路北行,往他们的家乡草原的方向缓缓行去,随同他们一同回去的是绝大部分军队。贺兰国王赵诚骑马一直送到贺兰山北克夷门关外。
  对于成吉思汗,赵诚的感情也是十分复杂的,到目前为止,他还不知道成吉思汗曾经试图派人杀了自己。如果自己不想着背叛他和他的子孙,取得荣华富贵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然而他不能对倒在成吉思汗刀下的事情视而不见,更不愿蒙古铁蹄对文明的摧残与破坏。但也许这只是赵诚本人的托词,在他内心之中悄然而生的欲望已经统治着他的心灵,让他为此殚精竭虑。
  成吉思汗此生应该无憾了,因为他做到了草原自古以来所有民族首领所不能达到的高度,他打破了草原上力量分散的氏族制度,建立了一个集权团结的新奴隶制,并且让那些出身低下的平民、属民甚至奴隶也能一跃而成贵族,他有手段让所有的部下都誓死效命。他倒下了,却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和一支身经百战的军队。
  “殿下,恕臣不远送了!”贺兰山外,赵诚对窝阔台说道。
  “嗯,你好好干,我父汗对你有很大的期望。我本人也很看好你。你给我将唐兀惕之地治理好,就像西域河中府那般。民政诸事,你全权处理。”窝阔台道。
  “是,大汗!”赵诚对这位还未正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