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东周郎 >

第216章

江东周郎-第216章

小说: 江东周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破席子一卷就埋了。”
曹伟这时已经调匀了气息,肤色开始红润起来,对于公孙度的事他很关心,不过此刻最让他揪心的还是师妹曹雨的安危。他趁机引导话题道:“刚才说到公孙恭,此人是公孙度的二子,不知先生可了解此人?”
“这个嘛~~”,李敏低下头,沉吟片刻,回道,“公孙度共有两个儿子,长子公孙康,次子公孙恭。虽同是兄弟二人,行事做人却是大相庭径。公孙康表面谦逊温和,实则多谋善断,善于笼络人心,深得公孙度的喜爱,假以时日前途不可限量。公孙恭却是一副纨绔子弟做派,玩马养鹰、嗜酒好赌、荒吟无度,整天不务正业。其父公孙度委了他个襄平令的高位,统领护卫襄平的人马,正合了他的心愿,成天带着一帮溜须拍马之徒在城中横行霸道,见到长相俊俏的姑娘便强抢回府,玩弄过后又无情抛弃,实乃辽东一害!”
曹阳恨恨地问道:“既然公孙恭如此不堪,公孙度为何还要用他,为何不用刑罚来惩戒他?”
李敏苦笑道:“公孙度这是添犊情深,公孙恭倒也有个优点,就是在他父亲面前善于伪装,又是甜言蜜语,又是油嘴滑舌,哄得公孙度开心,自然不会对他怎么样了。”
“哼!”曹阳气愤不过,伸出右手到火堆里,用食指和中指夹出一根烧得通红的木棍,放在两手之间,暗运内力,将那木棍搓成碎末,口中骂道:“公孙度和公孙恭本就是一丘之貉!强抢民女,居然使出下三滥的手段,偷偷进入客栈的房间,用迷香把师姐迷昏,然后抢入府中,这可是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丑恶行径!”
曹伟眼中精光一闪,沉声道:“师弟的金刚掌功力可是又深厚了一层!进步如此之快,我心甚慰。曹雨是我师妹,也是伏虎派之红莲堂堂主,在江湖中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不幸遭公孙恭暗算,恐有不测,我们不惜代价也要救她出来。这是如今最为紧迫之事,大家商量看看该如何应对?”
曹阳年轻气盛,当即回道:“只要掌门师兄发出江湖邀请令,齐聚本派高手,再加上友好门派的支持,我们就魂入城中,趁着夜色把公孙恭府上的恶贼全部杀个干干净净!”
曹伟轻轻摇头道:“时间来不及了……召集派中部众、邀请其它门派都需要时间,三日后师妹就要被恶贼强娶,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煎熬……”
李敏和贺翔交换了一下眼色,颇为担忧,作为一派之主,曹伟毕竟还是年轻,曹雨的突然被掳竟让他方寸大乱,看来还须得提醒和督促他。
李敏轻咳一声,道:“曹掌门,我们面对的敌人掌握着数万塞外骑兵,掌管着数百万百姓的生死,在辽东可谓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实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李敏的话让曹伟皱起了眉头,“不过~~”,李敏的话锋一转,道,“曹堂主乃我派中重要人物,不管敌人再强,我们也必须得要救出她。以我之见,广邀部众时间不允许,但必须马上召集襄平附近的部众,联络和我派有良好关系的江湖好汉,人多了才有力量去做这件事情。”
贺翔补充道:“我派在襄平部众不多,全部召集的话也只有二十余人,但在公孙恭军中有很多被抢征入伍的外郡部众,只是情况不明,短期内也很难召集……”
曹伟突然感到一阵头痛,他用双手捂着脑袋想了一想,突然问道:“师弟,你和精武卫在襄平的分舵有没有联系?”
曹阳微微楞了一下,赶紧回道:“白天进襄平城后,我找到了精武卫的据点,是开在西门附近的一家武馆,也见到了掌舵的,我用咱们伏虎派和精武卫约定的方法和他联络,他很热情地招待了我。后来魂入公孙恭的府宅,他可是帮了大忙的。”
曹伟继续追问:“他们那里有多少人手?武艺怎么样?”
曹阳不自觉地挠了挠头,回道:“我观察了一下,武馆很大,里面光是学徒就有七八十人,还有几个教头,太阳穴高鼓,眼神犀利,看武艺都不弱。”
“太好了!”曹伟猛地一拍大腿,脸色转为兴奋,开始逐一安排,“师弟,你赶紧去集结本派的部众,明天中午前全部到这里集中。贺护法,你去联络辽东本地的帮派,看看能否支持我们一下。李军师,烦请你考虑一下仔细的行动计划。至于和精武卫的联络,天明之后,我亲自进城去办理。”
众人皆点头答应,心细的李敏提醒道:“掌门亲赴敌人心腹之地,请务必小心。目前我们伏虎派和精武卫关系尚密,但他们到底是从属于江东周瑜的部众,能听咱们的指挥,协助咱们么?”
贺翔对于曹伟等人和周瑜的关系知道一些,在他们初入江湖时,周瑜曾派人大力地支持他们,所以曹伟才能尽快地清除伏虎派的叛徒,奠定了他在伏虎派的掌门地位。这也是他后来决定率众投入曹伟帐下的重要原因。但曹伟究竟和周瑜的关系深入到何等程度,伏虎派到底能否得到精武卫的大力支持,他也没有底。

第四百零一章 汉室礼仪

听得李敏如此问,贺翔便也追问了一句:“掌门可要小心一精武卫的人和公孙恭勾结在一起,咱们就危险了。”
曹伟呵呵一笑,道:“请军师和贺护法放心,今日的伏虎派已非昔日的伏虎派,分享情报、人员互助,我们和精武卫的关系早已是密不可分了。在数年前,周大人曾允诺于我,精武卫会大力协助我们伏虎派,只要我们堂堂正正行事,不做不义之事。故今日之事,当不在话下。”
李敏闻言点了点头,颇为高兴地道:“周大人辖有十余个郡县,地域广阔,带甲怕有百万,早已是名震一方的诸侯,若能得到他的帮助,咱们伏虎派中兴有望了!”
贺翔为人稳重老成,在派中素有威望,听曹伟如此说,便也不再说什么了,心中却暗道:“无论如何,伏虎派的事总要由伏虎派的人来解决,依靠旁人总是权宜之计。对于周瑜的精武卫,还需要多加观察和注意。”
就在伏虎派上下忙于召集辽东部众,联络精武卫及其它门派,准备趁夜突袭公孙恭府宅的时候,远在许都的天子刘协正在召见袁绍属下的军谋校尉应劭。
应劭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字仲远,汝南郡南顿县人。其父应奉,乃汉桓帝在位时的名臣,官职司隶校尉。应劭少年时专心好学,博览多闻。灵帝时被举为孝廉,中平六年至兴平元年任泰山郡太守。
初平二年,黄巾军纠集了三十万余人进入泰山郡界。应劭纠率文武连续与黄巾军作战,前后斩首数千级,获俘虏老弱万余人,辎重二千两,黄巾军大惧,全部退却,郡内得以安宁。
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和儿子曹德从琅讶入泰山,应劭派兵迎接他们,却没有接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来怨恨曹嵩之子曹数次出兵攻打徐州,就使轻骑追击曹嵩父子,并杀之于郡界。应劭害怕曹杀来,放弃泰山郡太守的职务,投奔了冀州牧袁绍,被任命为军谋校尉。
“臣应劭叩见皇”,应劭跪在地上行三拜九叩之礼。
刘协平静地宣道:“爱卿平身~~”。
应劭恭恭敬敬地起身,奏道:“皇上都许,乃天下所望。夫国之大事,莫尚载籍。载籍是为了决嫌疑,明是非,赏罚的分寸,比较恰当,使后代人有所借鉴。所以胶西相董仲舒老病辞官后,朝廷每有政议,数次派廷尉张汤亲至他住的陋巷,问其得失。于是写下《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件事,动以经对,说得很详尽了。”
“逆臣董卓,颠覆王室,烧毁书籍,没有剩下一点,开天辟地以来,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今大驾东征,巡视许都,拔出险难,其命惟新。臣几代受恩,受福不浅,窃不自量力,贪少云补,撰写《律本章句》、《尚书旧事》、《廷尉板令》、《决事比例》、《司徒都目》、《五曹诏书》和《春秋断狱》共二百五十篇。删去重复之处,成为简洁之文。又集驳议三十篇,分类编辑,共八十二事。见之于《汉书》的有二十五处,《汉记》四处,都删叙润色,以全本体。有二十六处,博采古今理玮之士,文章有光彩,德义也可观。有二十七篇,是臣所创造。不能说必合道衷,心有所思,聊以表述罢了。”
“从前郑人以干鼠为璞欲,卖给周人;宋国的愚夫也以燕石为宝,缇绍十重。看到的人掩口大笑,斯文之族,多半像这。《左氏》实云虽有大国姬妾,也不抛弃陋贱之人,大概是用来代替匮乏哩。因此敢露顽劣之才,附于明哲之后。虽未足纲纪国体,宣洽时雍,庶几可以供给圣听.希陛下日理万机之余.随便翻阅。”
刘协闻之大喜,夸奖道:“爱卿学识渊博,于律令、仪礼尤其熟悉,著作颇多,甚好甚好。爱卿之著作,朕自会令人去取,当认真阅读,希有收获。”
应劭闻言停顿了片刻,接着奏道:“臣听闻迁都许县以后,旧章堙没,书记罕存。便缀集所闻,写有《汉官礼仪》一书,涉及到朝廷制度,百官典式,还请皇上过目。”
说罢,应劭将怀中的《汉官礼仪》一书取出,交给ì,ì再疾走数步,呈给刘协。刘协翻来一看,见书中都是关于官场礼仪、朝会、郊祀、封禅、陵墓规制等制度以及各衙署行事旧例,更是大喜。
自从刘协被迫逃出长安,历经风险,辗转到了许都后,这些方面的书籍都已经散失了。如今曹执掌朝政,对自己虽然还是恭敬有加,但是皇室的威仪较之以前则是弱了许多,如果能够恢复,自是大喜之事。
应劭抬眼见天子脸上荡漾着喜悦之色,便上前一步道:“皇上,孔子云,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周朝尚文重礼,长期积累起繁杂而丰富的礼制,后被成《周礼》。及至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僭越,天下纷争,礼崩乐坏。高祖建都长安之后,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祖患之。”
“高祖遂令博通古礼的博士叔孙通制定朝仪,诸侯群臣朝贺皇帝刘邦时,均须按照礼仪行事,否则必遭惩处。高祖感受到了天子的无上权威,便赏赐叔孙通许多礼物,跟随叔孙通修行儒学的学生也感到了莫大的荣耀,称师傅叔孙通为圣人再世。”
刘协聪慧非常,听应劭如此说,便大笑道:“爱卿就是今日的叔孙通啊,爱卿收集汉仪,花费诸多心思、心力,证明你对汉室的耿耿忠心,理当嘉奖!”
应劭忙推辞道:“臣此举实出于真心,并非为了赏赐。”
刘协笑道:“朕晓得,爱卿真心待朕,朕也理当回报。只不过新朝在此初建,用度并不充裕,特赏赐爱卿白银百两,聊表心意。”
应劭忙下跪叩谢道:“谢主隆恩~~”

第四百零二章 匈奴之变

刘协眼珠一转,露出关切的神色,问道:“爱卿才华横溢,我欲留你在许都任职,意下如何?”
刘协此问,是因为他知道应劭是袁绍的属下,而袁绍是如今天下最强大的一派势力,自己虽然很希望应劭能在身边,但如自己强硬地留下他,恐有后患,得不偿失。
应劭心里也很清楚这一点,他临行之前,袁绍便派人叮嘱他,见过天子后务必回邺城。于是应劭无奈地回道:“谢皇上厚爱,臣全家俱在邺城,如臣留在许都,恐有不测……”
刘协轻轻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爱卿就回邺城去吧,只要心怀汉室,在哪里都是一样……朕会下诏书给大将军,让他支持你继续著书,为天下苍生造福。”
应劭拜别后,刘协回到自己居住的殿内,仔细了应劭的著作,心生感慨,信步到花园中走了走。
两场大雪过后,几乎所有的树木都抖落了一身的叶片,光秃秃地甚是难看,即使是排列在一起的树木,也显得孤单凋落。唯有几株青松依旧苍翠,在花园的角落里,有一树红梅刚刚结了花苞,花瓣的粉红色顽强地从花苞中跳了出来,入到刘协的眼中。
刘协信步走到红梅树前,悠悠地叹了几口气,尽管世间依然有应劭这样忠于汉室的臣子,但为数是越来越少了,汉室的衰败已是不争的事实,谁也没有力挽狂澜的力量。数十年后,也许就是数年后,这天下就未必还姓“刘”了。
“希望我能挺过去,汉室不能亡在我的手里……”,刘协暗暗地下着决心。顽强地透苞而出的红梅给了刘协信心,世道沧桑,风云变幻,只有坚持才是最重要的。他走了几步,又回头看看红梅,在扑面的寒风中,只有这一树红梅与众不同,即便是迎风傲放又如何?一树红梅不是春,刘协又感到了自己的无奈和孤单。
回到殿中,刘协看到尚书台刚刚送上来几份奏折,这也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真正的决策曹已经替他做了,刘协能做的就是看一看,掌握些天下大事,让自己不至于闭塞得太久而已。
刘协随手拿起最上面的那份奏折,却是度辽将军耿祉的,奏折里耿祉上报了南匈奴单于栾提于夫罗因病去世的消息。
刘协对于南匈奴单于栾提于夫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