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儒商往往介于商和官之间,不能单纯的用一种身份去套用。
话句话说,这种人往往人脉极广,在哪里都吃的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直是游刃有余。
谢慎静了静心神便迈开步子走进厅堂。
一进厅堂迎面便是一面屏风,绕过屏风谢慎便见着一个身着蜀锦长衫的中年男子正坐在书案前挥笔疾书。
四下环视确认这厅堂内没有旁人,谢慎便笃定眼前之人就是张不归口中的杭州茶商的会长宁益了。
这宁益身高七尺,体态匀称。虽然已经五十来岁的年纪,但因为保养得当看上去和三四十岁的人没有太大的分别。
一双丹凤眼并着一双剑眉更是衬显得英气不凡,若不是谢慎事先得知他是杭州有名的大茶商,便说他是官身谢慎也不会怀疑。
这样的形象真的跟谢慎对商贾的固有印象有很大出入,不过谢慎好歹也是两世为人,并没有表露出太多的惊讶,而是上前一步拱手道:“小子余姚生员谢慎,特来拜会宁员外。”
宁益早就注意到谢慎,只是因为字帖还没有临完,直到谢慎走到近前才放下手中狼毫。
“原来是谢公子,近来你在余姚文坛名声大噪,老夫也略有耳闻。那首《临江仙》确实是绝世之作。”
宁益眼神中有一种慑人的光芒,这也让他的话更有几分分量。
不过谢慎定力足够并没有被他唬住,只淡淡答道:“小子聊作疏狂写了几首诗词罢了,登不得大雅之堂。”
对于谢慎的谦虚,宁益不置可否。
“听说谢公子是张公子的朋友,这次来拜会老夫可是与张公子有关?”
“小子确实是张兄的朋友,不过这次来拜会宁员外却是另有其事。”
高人过招一定不能先露出破绽,不然被人抓住一通发力可就难挽回劣势了。
不露出破绽的最好办法就是等对方先发问,这样不但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应对之策,还可以后发制人。
宁益点了点头道:“既然是张公子的朋友,那也就是老夫的朋友。谢公子坐吧。”
二人分主客坐定,自有仆人进来端上茶叶水果。
谢慎没什么心情品尝水果,便端起茶杯呷了一口。
甫一进厅堂,谢慎便感受到宁益强大的气场,这气场甚至比按察副使陆渊、提学官陈方垠、巡抚刘德等一干大员还要强,直是有些让少年惊讶。
不愧是整合了杭州府茶叶行业的人,果然很有人格魅力啊。
跟这样的人打交道,一定不能太推心置腹,不然肯定有的受。
茶叶自然是钱塘龙井,味道也是不错,但比起清明前后采摘的新茶还是要差上一些。
谢慎这次是为茶而来,由茶挑出话头自然是再合适不过。
少年将茶盏放在案几上,淡淡道:“这钱塘龙井味道果然不俗,想必宁员外平日里饮的也是茶叶罢?”
宁益翻转了一圈茶杯,淡淡道:“谢公子方才喝的茶叶是采自于老夫在茶山上亲手种下的一株茶树。这颗茶树所采的茶叶老夫会亲手炒制,平日里并不拿出待客,多是供老夫自饮。”
宁益的意思很明确,老夫这茶是私藏自饮的,拿来招待你是很给面子了,你小子还是识趣点的好。
面对宁益的咄咄逼人,谢慎并没有退缩,而是随口吟道:“山光扑面经新雨,江水回头为晚潮。。。。。。雨后钱塘观晚潮,品品龙井倒是一桩乐事。”
“哦?谢公子对茶道也有参悟?”
宁益显然感到有些惊讶,见谢慎主动提及便也顺着话头聊开了。
“不敢说参悟,不过有些心得想要和宁员外聊聊罢了。”
谢慎作谦虚状,淡淡说道。
“谢公子请讲。”
一聊起茶叶的话题,宁益自然觉得周身舒畅,心情也好了不少。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培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谢慎吟诵了一首苏轼所作回文诗,诗中所描述的是龙团茶,又有大小龙团之分,是专供于宋代宫廷的一种茶饼。因为茶饼上印有龙凤图案,故而得名。
小龙图茶兴盛了三百余年,才在明洪武二十四年被朱元璋下令从贡茶中废除。
此茶鼎盛之时,宫廷权贵争相追捧,一时形成一种争饮龙团茶的风气,便连大名士苏东坡都为其作诗。
但这团茶之中需要加入龙脑香料,喝了后让人头晕,故而渐渐的淡出历史舞台。
但像宁益这样的大茶商,是不可能不知道龙团茶的。
换句话说,谢慎是想用这首诗试探宁益。如果宁益对答不上,那就是说他只是个以茶谋利的商贾罢了,谢慎只需要用结交商贾的方式结交他。
但如果宁益能够很好的对答,那证明宁益不仅仅是一个以茶谋利的商贾,而是一个真正爱茶的儒商。
。。。。。。
。。。。。。
第一百五十二章 拜会宁员外 2
(求收藏,求推荐票!)
如果是这般,谢慎便需要用更接近于结交士子的方式结交宁益。
这两者看似没有什么明显区别,但实际执行起来差别很大,如果用错了方式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宁益听到谢慎吟诵苏东坡的诗,颇是有些惊讶。龙团茶自大明初年被废除贡茶名号后就渐渐没落,除了像他这样的大茶商,几乎没什么人愿意品饮,想不到这个小子竟然能够随口吟诵出咏龙团茶的绝句。
宁益几乎不假思索的便吟诵出:“窗晴斗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培红。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这是一首通体回文诗,所谓通体回文诗,就是指倒读也可以成诗,立意自是极为巧妙。
宁益轻松倒吟出来,话有深意。
“谢公子莫非也喜欢龙团茶吗?”
谢慎知道龙团茶兴盛于两宋,到明代虽然有遗风,但因为丧失了贡茶的名头,许多茶坊停止制作龙团茶饼,渐渐的就连制茶工艺都遗失了。
当然,像宁益这样的大茶商,是完全可以命人遵古法制作龙团茶饼的,无非就是多耗费一些银钱,但这些银钱比起宁益贩卖钱塘龙井所赚的只是九牛一毛罢了。换句话说,宁益便是以玩票的性质制作龙团茶他也有这个资本。
谢慎点了点头道:“龙团茶比起钱塘龙井,味道更为奇特,谢某闲暇时也会煎茶来喝。”
到了大明朝,喝茶的方式几乎都是用沸水冲泡,很少有遵古法煎茶来喝的了,宁益做的是这个生意,自然比别人要清楚。偏偏宁益本身十分喜欢古法喝茶的方式,一时觅得知音,自然极为欣喜。
“哦?既然如此,谢公子不妨拿些小龙团回去。不瞒你说,老夫这里的龙团茶饼都是经过古法工序一步步制作而成的,味道肯定要比外面野店做的好很多。”
谢慎其实此刻心中很虚,他并没有喝过龙团茶,吟诵这首诗不过是为了试探宁益。宁益喜欢龙团茶,证明他不仅仅把贩卖茶叶当赚钱的营生,而是把茶叶融入到生活之中。
这和宁益靠贩卖茶叶赚的盆满钵满并不矛盾,毕竟儒商也是商,牟利才是最重要的。
“那便多谢宁员外了。”
谢慎之所以敢以这首诗试探宁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前世研究茶文化时读到一些野史,里面记载江南的大茶商中有不少喜欢两宋鼎盛的小龙团。
野史自然不可全信,但至少属于一个思路。
现下谢慎既然要打开局面,自然要试上一试。
不曾想野史记载的东西竟然是真的,至少杭州城数一数二的大茶商宁益就是个小龙团发烧友。
这便好办了。。。。。。
只要是儒商,便对名声很看重,只要对名声看重,就会有许多弱点。
“苏东坡这诗作的巧妙,小子偶然也想出一首拙作,不知宁员外可否赏耳一听?”
谢慎善于作诗,宁益是早就知道的。可是他毕竟没有亲耳听过,如今有了机会自然不会错过。
“谢公子快快吟来!”
谢很清了清嗓子,吟诵道:“三月春风长嫩芽,村庄少妇解当家。残灯未掩黄粱熟,枕畔呼郎起采茶。茶乡生计即山农,压作方转白纸封。别有红笺书小字,西商监制白芙蓉。六水三山却少田,生涯强半在西川。”
这首诗吟完,谢慎刻意观察了宁益的表情,发现宁员外受到了很深的感触,面有戚戚然,心中暗暗叫好。
“当年老夫白手起家,也是从种茶采茶做起,谢公子诗中描述皆是历历在目耳!”
宁益宁员外好一番唏嘘感慨,直是感人肺腑,闻者落泪。
谢慎听了一遍宁益宁员外如何白手起家,如何从一介行脚商人混到如今杭州茶商魁首的经历,更是对宁益佩服有加。
但佩服归佩服,他这次来是谈生意,为雅集谋划的。
雅集和生意不可分,究其原因,便是因为杭州士子背后站着的是众龙井茶商。
杭州士子与宁波士子的合作,可以看做是杭州茶商和宁波茶商的合作。
这两强一旦合作,不但雅集上余姚士子占不到什么便宜,姚江茶也休想打入江南士子的圈子了。
起初谢慎想一口吞下钱塘龙井在茶叶市场中的份额,但现在看来这个计划太过不切实际。眼下更好的办法是争取和以宁益宁员外为首的杭州本地茶商合作,打压企图分羹的宁波茶商。
宁波茶商只要倒了,那些靠着宁波茶商支持的士子就如同跳梁小丑一般不足为虑。
只是宁波茶商介入的早,他要打动宁益便得另辟蹊径。
前面谢慎也分析过,宁益是儒商,故而他会以小龙团茶为突破口,继而用诗文让宁益对他生出好感。但这些都只是铺垫,宁益是儒商,但终归还是商人。
也许宁益好诗文,但看重的终归是利益两字。
谢慎如果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就不可能说服宁益为首的杭州茶商转而和自己合作。
而且不论从各个方面看,宁波茶商的实力都要比谢慎强,宁益选择宁波茶商合作也在情理之中。
谢慎淡淡一笑道:“不过是小子感念茶农辛苦,随口所作。竟不想能引得宁员外这般感触。哦,小子有一事很是疑惑,不知当讲不当讲。”
宁益此刻对谢慎很有好感,自然也没有太多防备,便摆手道:“谢公子请讲。”
稍顿了顿,谢慎沉声道:“敢问宁员外,如今而言天下诸多茶叶中谁当为魁首?”
宁益自然满是傲气的答道:“当然是钱塘龙井。”
在本朝立国之前,龙井就已经是名茶,但还没有出名到现在这般地步。随着小龙团被剔除贡茶名单,唯一可以和龙井抗衡的名茶也消失在历史滚滚洪流之中。
如果宁益连这点自信都没有,也不可能成为杭州茶商商会的会长了。
他个人虽然喜好小龙团,但还是那句话,喜好是喜好,生意是生意,不可混为一谈。
。。。。。。
。。。。。。
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会宁员外 3
(求收藏,求推荐票!)
“那排名第二的茶叶呢?”
“这。。。。。。”
宁益被谢慎的这个问题问的一怔,一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除了钱塘龙井稳坐魁首外,其他茶叶名次本就没有定论。谢慎这么问,宁益确实不好作答。
但是他毕竟世面见得多了,稍稍思忖便捋着下颌胡须道:“其余茶种如群雄纷争,品次难以决断。”
宁益的这个回答并没有出乎谢慎的意料,少年转而笑道:“那么宁波珠山茶在宁员外看来,在这群雄中处于什么位置?姚江茶又处于什么位置?”
宁益揉了揉额角,缓缓道:“宁波珠山茶入口甘醇,这些年有追赶钱塘龙井之意。至于姚江茶,恕老夫直言,跟其他群茶还有较大的差距,只能在余姚一代风行。”
谢慎点了点头,宁益的这个评价还是很中肯的,没有刻意贬低姚江茶的地位。不说别的,便是在本省之中,姚江茶的地位也得排在末等。
“那么,宁员外觉得谁更可能取代龙井茶的地位?”
谢慎巧妙的抛出了一个足以让宁员外头疼的问题。
“这。。。。。。”
宁益愁眉紧锁,不住的揉着额角。
跟宁波大茶商何昌合作之前,宁益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不过也许是他当时太过自信,并没有把何昌太放在眼里。毕竟从体量来说,宁波珠山茶实在不够看。
不过谢慎的话让宁益警惕了起来。
眼下虽然珠山茶无法和钱塘龙井相提并论,但毕竟在群茶中隐隐有抬头的迹象,若是再借助杭州茶市发展一番,增长的势头将会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