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刘吉的安排下,赵璟出任福建右布政使,成了一方面大员。
再后来刘吉倒台,赵璟又去抱了天子宠臣李广的大腿。
比起之前两位,李广更不要脸,也更合赵璟的心意,故而赵璟常常将搜罗来的奇珍异宝送到李广府宅中讨李广的欢心。
刘吉倒台后,其同党大多遭到了反攻倒算。可惟独赵璟没有受到影响,继续优哉游哉的做他的福建右布政使。
这当然是李广在背后使了手脚,打通了吏部人脉。
这么看来,这李璟李大人活脱脱就是一三姓家奴啊。
偏偏这样的三姓家奴活的滋滋润润,而像候恂这样的为国尽忠的能臣被君父猜忌。
最要命的是,赵璟现在的后台不是别人,就是那个大权阉李广。
虽然在原本的历史中,李广会在弘治十一年也就是明年倒台。
但这个时空的历史已经发生了多处改变,天知道明年的这个时候李广会不会失势自杀。
即便历史按照既定的轨迹向前,也还有足足一年的时间李广才会倒台。谢慎和李广之间的矛盾难以用言语描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作为李广的打手兼狗腿子,赵璟出任山西巡抚肯定是李太监暗中推波助澜的结果。
其目的也很明显,那就是报复谢慎。
二人一个是知府一个是巡抚,谢慎被赵璟直接管着。
对方要是想搞些事情出来,还不是易如反掌?
领导上司要给你穿小鞋,你是完全没有还手之力的。
好在就在赵璟赵巡抚走马上任的前一天,京师又来了一道旨意,调谢慎回京。
谢慎只得感慨总是套路得人心。
从解拿候恂到调任赵璟,再到调谢慎回京这一切应该都是串好的,他们所有人都被天子玩弄于鼓掌之间!
这么看来,候恂应该没有什么生命危险,估计降职是最狠厉的处罚了。
但让谢慎不解的是,天子这么纵容李广和胡瓒一党,究竟是为什么。难道真的是李广通过方术丹药把弘治皇帝迷糊涂了,让皇帝对李广产生了依赖离不开他了?
若真是这样,候恂和谢慎相继被调任就不难解释了。
天子的意思就是,你们怎么折腾朕不管,但别打李广的主意。
至少在目前看来,李太监就是弘治皇帝的禁脔。
当然天子也明白这样庇护李广是不对的,故而候恂并没有遭到什么严厉处罚,谢慎更是直接平调回京。
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至少没有让谢慎赤膊上阵,和李广的打手赵璟针锋相对大干一场。
从山西回京师一路上并不难走,可是比起水路陆路总是免不了颠簸,耗时也更长一些。
加上谢慎还要带上女眷,更增加了耗时。
一路上停停歇歇走了十多天。
等到马车进到京师,众人皆是一脸倦容,用风尘仆仆来形容都不为过。
将家眷安顿好,谢慎便去到吏部办理相关手续。
因为圣旨下的太急,吏部的调令写的很简略,并没有给谢慎安排新的官职。
故而现在卸任后谢慎的官职还是右春坊右赞善兼任翰林院修撰。
事实上,翰林修撰这个职位谢慎也基本只是挂个名头,不可能再去翰林院坐班了。
从四品大员一下子变成了六品,虽然知道只是短暂的,但谢慎还是很不适应。
好在弘治皇帝没有把谢慎忘了,很快就下了一道圣旨,授谢慎右佥都御史兼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右庶子是正五品,但因为是东宫属官,比普通的五品官要值钱不少。
至于右佥都御史这一职位,则是正四品。又是在都察院这样的重要机构,不可谓不显贵。
要知道除了都察院正印官左右都御使,以及副官左右副都御使。左右佥都御史已经是排的上号的官职了。
能够做到佥都御史这一级的,只要不自己作死,是很有机会升任副都御使的。至于能否再进一步领班都察院,成为兰台领袖,那就要看运气了。
总而言之,谢慎到潞安外放这半年是十分值得的,不仅摇身一变从六品赞善变成四品佥都御史,还收获了丰富的地方从政经验。
虽然自成化以来,明朝入阁的标准是拥有庶吉士出身,并不要求必须有下基层的经验。
但这并不是说基层理政的经验是无用的。恰恰相反,基层的从政经验对于这些内阁储备干部来说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内阁辅臣是天子的御用小班子,不但要向天子建言献策,还要行票拟之权。
所谓票拟就是阁臣将奏疏的处理意见写在一张小条子上,贴附在奏疏上,交给皇帝阅览。
如果皇帝没有意见,便用朱笔御批。
当然很多时候皇帝也忙不过来,这一任务便交给了内相——司礼监的诸位太监来做,唤做批红。
票拟加批红便构成了奏疏流转阅览批复的一整套流程,极大削减了皇帝的工作量。
。。。。。。
。。。。。。
第三百四十四章 都察院的人和风景
处理奏疏要的是什么?不就是理政经验吗?
毕竟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靠拍脑袋解决的,有些事情还是要从实际出发考量许多。天子不可能不考虑这点。
谢慎这半年的牧守经验看似不足一提,但在关键时刻却可以帮他胜出。
将来入阁的,必定都是东宫辅臣出身,在这一点上拉不开差距。但谢慎比其他人多出了地方主政经验,这便是优势所在了。
谢慎对侯恂还是比较关心的。几番打探之下他基本已经可以确定侯恂的政治生命提前结束了。
虽然这明显是胡太监设的局,但侯恂显然大意入局了。
就像锦衣卫千户肖南山说的,侯恂有擅专之罪。
不过考虑到侯恂劳苦功高,天子显然不打算直接将侯恂贬为庶民,而是让侯恂自己上书请求致仕。
按照既有惯例,天子通常会驳回乞骸骨的奏疏,再这么往复来个三次。
但这一次天子直接允准了侯恂的请求,连做戏都懒得做了。
对于侯恂来说这个结果并非不能接受,至少他可以安然无恙的返回陕西养老。
谢慎不禁有些唏嘘,伴君如伴虎,虽然弘治皇帝和善宽厚,可说到底他还是那个高高在上俯瞰芸芸众生的天子。
他的一句话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既然被授予了右佥都御史的职位,谢慎自然要去都察院坐班。
在大明朝除了内阁这一特殊机构以外,部院基本是权力争斗的核心。
部指的是六部,院指的就是都察院。
都察院和翰林院相比明显政治氛围浓厚了不少,但总体来说还算清流衙门。
虽然不少御史已经倒向朝中各大佬,但总有那不畏强权针砭时弊的人。
弘治朝的政治风气还是不错的,故而都察院也没有像后来嘉靖朝那样被严嵩父子搞得乌烟瘴气。
如今都察院的正印官是左都御史闵珪。
闵珪,字朝英,浙省乌程人。
谢慎不得不感慨浙省科举的强势,随便拉出一个高官都是同乡啊。
闵珪是天顺八年的进士,选官直接选到了御史,这也给他日后入主兰台埋下了伏笔。
谢慎印象中此人在成化年间曾经巡抚江西,兼的就是右佥都御史的职位。
如果历史大的走向没有变化的话,这位大佬弘治十三年会取代白昂成为新的刑部尚书。
这么一个仕途四平八稳的大佬还是值得结交的。
当然今日谢慎去都察院报道坐班时并没有见到闵大人,因为闵珪告假了。
闵珪告的是病假,一告就是三个月。
细细想来这倒也不难理解,毕竟闵珪今年已经六十有七。
莫说在平均寿命三四十的明朝,便是在后世这个年纪也能算高寿了。
老爷子身子骨一向不错,但染了风寒后便一直偏头痛,八成也和中风有关系。
右都御使空缺,左副都御史侯瓒致仕,故而现在实际主持兰台大小事务的是右副都御使张谦。
张老大人是成化十一年的进士,比王华早两科年岁却相仿。
谢慎到公署拜见这位实际兰台最高长官时,张谦正在看一份公文,没有注意到谢慎走进屋了。
“下官拜见老大人。”
谢慎也是无奈,他十七岁的年纪官居四品,顶上的都是三品大员,哪个不比他年长。他见到个人都得喊老大人,谁叫出生晚了呢。
由此可见当官要赶早。
张谦这才放下公文笑声道:“是谨修来了啊。吏部的公文刚刚发到都察院,你便来了。”
谢慎心道原来方才张谦看的公文就是吏部的通知文书啊。
“老大人在兰台多年,下官有许多地方想向老大人请教。”
张谦官运算不上亨通,但也是四平八稳,见惯了声名鹊起的后进晚辈,但对眼前之人却有一种不一样的看法。
“谨修过谦了。都察院不像你想的那样事务繁琐,多看多做便也自然而然都会了。”
谢慎心道都察院全靠一张嘴,嘴炮党最适合在这里发展,功夫都用在嘴上了事务自然不算繁琐。
“多谢老大人提点。”
老实讲都察院这个衙门属于闲的时候闲死,忙的时候忙死。
平日里没有什么大事发生,都察院的言官闲来无事,自然聊天聊地聊女人。
一旦有大佬对决,势必引起血雨腥风。这时都察院的御史老爷们便要各为其主,赤膊上阵杀个昏天黑地。
倒不是说御史们都是好斗性格,而是在其位谋其政。
他们就是大佬的鹰犬,神仙打架他们自然要冲在一线。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果在这种时候御史们做起了缩头乌龟,那就太没有职业素养了。
干的就是喷吐沫星子的活儿还嫌什么脏?
至于为什么总是御史做这出头鸟也很好解释,因为大明朝只允许言官风闻上奏。
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御史可以捕风捉影。
政治斗争都是你死我活的,都是先喷为敬,哪里会先拿出证据。
再者说了,不到一锤定音的那一刻,最重要的证据是不会拿出来的。
故而御史便凭借这一特权成为了大佬们干仗的急先锋。不管是内阁大学士,还是六部尚书侍郎大多在都察院有几个亲信,以保证在关键时刻有人能站出来当枪手。
还别说,在这一点上谢慎的老丈人徐贯是个例外。徐老大人无心争夺权柄,故而也与都察院的御史没有什么结交。
“谨修先去熟悉一下环境,有何不懂的可以直接来问老夫。”
张谦不疾不徐的说道,给人一种高人雅士的错觉。
实际上在都察院混的哪个不是人精中的人精,即便有仙风道骨也早给世俗磨个干净了。
“多谢老大人,下官先行告辞。”
都察院很大,张谦派了一名同僚带着谢慎先大致转了一圈,熟悉了一番工作环境。
谢慎随口一问,带他熟悉环境的同僚姓汪名仑,字昆山,如今官拜福建道监察御史。
都察院共有十三道监察御史,每一道人数都不相同。
。。。。。。
。。。。。。
:。:
第三百四十五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
便拿汪昆山所在的福建道来说,一共有十名御史。
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去福建巡按,故而监察御史大部分时间还是待在京师都察院的。
这和佥都御史,副都御使很不一样。后者多会兼任总督,巡抚巡牧地方。
“谢大人,这边就是您办公的官署了。”
谢慎点了点头轻应了一声,随着汪仑步入官署内。
这间官署很大,足足容纳了三四十人。
里面的官员大多在埋头读着公文,希望从中挑出些错来狠狠喷上一通从而扬名。
汪仑咳嗽了一声道:“新任右佥都御史谢大人到了,诸位还不来拜见。”
谢慎颇是有些无奈,这四品官在高官遍地走的京师可实在不算是高啊。
不过现在都察院的情况有些特殊。正印都御史不在,最高的就是副都御使张谦。张谦张御史之下最大的似乎就是谢慎了。
故而谢慎竟然有几分二把手的意思,虽然这个二把手今天刚刚来上任,但那也是二把手啊。
在热情的汪御史的招呼下,官署之内的同僚们纷纷冲谢慎见礼。
谢慎也微微点头还礼,点到最后脖子已经酸痛难耐了。
这他娘的比当知府可累多了啊。
当知府只需要在前衙端坐听胥吏下官们汇报工作,完全不必考虑措辞。
但都察院就不同了。
都察院的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