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162章

寒门首辅-第162章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同是九边重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胡瓒早就看王玉不顺眼,几番暗示下王玉都没有投效的意思。胡瓒何曾受过这等鸟气,当即决定废掉王玉这个指挥使,换一个听话的“自己人”。

    而大同前卫的副官指挥同知陈川则几次向胡瓒“眉目传情”。二人自然一拍即合,决定将指挥使王玉拉下马。

    但这做起来并不容易,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终于胡瓒等来了机会,鞑靼人袭扰大同,王玉作为指挥使防卫出击责无旁贷。

    王玉沙场厮杀多年,自然明白要留有后手,于是出击追杀鞑靼人前陈川便被他留在了后方接应。

    谁曾想陈川竟然卖了他,也卖了几千名袍泽弟兄。

    只身回到大同的王玉自然暴怒,恨不得生吞了陈川。

    但当陈川冷笑着告诉王玉这都是太原镇守太监胡瓒的意思时,王玉沉默了。

    一个指挥使能够和镇守太监抗衡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且不说这胡瓒的背后是李广这样的大权阉,光是胡瓒本人就不是王玉能够惹得。

    何况王玉是一个有荣誉感的职业军人。

    确实是他急功冒进,中了鞑靼人的奸计这才导致将士们有去无回。

    如果陈川及时接应,最多也就是能多救下些弟兄罢了。

    至于追击鞑靼人导致惨败这个事实是不可能改变的。

    这个责任必须王玉来担。

    故而王玉选择妥协并不仅仅是因为惧怕胡瓒,怕殃及家人。还因为他有职业军人的荣誉感,有羞耻心。

    但这在指挥同知陈川看来却是彻头彻尾的迂腐,是愚不可及的。

    “胡公,可这王玉毕竟是大同前卫指挥使,咱们也没有定他罪的权力啊。”

    陈川摊了摊手有些为难的说道。

    胡瓒眼神一厉道:“这件事咱们不需要动手,自然会有人动手。”

    “胡公说的可是山西巡抚侯恂?”

    陈川恭敬道。

    “算你个小崽子还有点眼力。”

    胡瓒揉了揉额角道:“他侯恂是山西巡抚。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不站出来还能指望谁站出来?他如果不参奏王玉就是渎职,咱家就可以参他一本。”

    稍顿了顿胡瓒继续说道:“不过你个小崽子也把屁股擦干净点,别给那老匹夫抓到把柄。”

    陈川拍着胸脯道:“胡公放心好了,下官绝不会留下隐患。”

    胡瓒曾经向他允诺,搬倒王玉就扶他上位,这也是为何陈川如此听命于胡太监。

    “这就好,真出了岔子,别指望咱家能救你!”

    胡瓒冷冷说道。

    “鞑靼人真的可能攻破大同吗?”

    大同毕竟是大明九边重镇之一,胡瓒还是相信其防御体系的。

    可鞑靼人三天两头袭扰,久而久之竟然让他有些忧心。

    “嘿嘿,鞑靼人是蛮子只会马战不会攻城。咱们只要坚守城池不出不与其野战,他们还能飞进来不成?”

    陈川一边笑着一边说道。

    “呸,那不就是做缩头乌龟吗!”

    胡瓒皱眉道:“陛下最恨臣子懈怠懒政,你若是一直闭城不出肯定会失去圣心的。”

    陈川嘴上陪笑,心里却是一阵腹诽。

    他心道你一个死太监不懂得领兵打仗,在这里瞎咋呼什么。

    跟鞑靼人野战?那不是找死吗?

    大明自土木堡之变后便被吓破了胆子,再没有成祖爷时的气魄。骑兵的威力更是一减再减,现在只剩下个空架子。

    放弃坚固城墙,出城野战绝对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可这些话他却是绝对不敢对胡瓒讲的。

    “胡公教训的是,下官受教了。”

    陈川逢迎道:“不过以下官拙见,朝廷肯定会派都御史前来巡查大同府,便是下官想出头也轮将不到啊。”

    当官的首先要学的就是推字诀。

    正所谓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做的越多,失误的地方便越多,暴露给对手的把柄就越多。

    而如果把责任推了个一干二净,不但不会惹事还会给上官一个干练的印象。

    说白了这种风气是畸形的考评模式造成的,非一人之责也。

    果然,胡瓒点了点头道:“你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不过依咱家看,这巡视大同的恐怕又得是刘大夏那个老匹夫。”

    陈川惊讶道:“陈公为何认为刘侍郎会巡视大同?”

    胡瓒嘿然一笑道:“按照常理,巡视地方的官员确实应该从都察院里挑。可大同太特殊,它设置之初就是为了防范鞑靼人。如今贼酋势盛,大有一统漠北的架势。如果不来个大员鼓舞士气,给贼酋重创,让其势头起来,绝对是后患无穷。”

    稍顿了顿,胡瓒接道:“刘大夏是户部左侍郎,熟悉武备。让他来巡视大同恰好能够做到振奋人心的作用。”

    “胡公高见,下官佩服。”

    陈川立刻拍起了马屁:“这么看来侯恂这巡抚可当不爽利了。”

    “侯恂受损我们也未必会得利。”

    胡瓒皱眉道:“刘大夏固然和侯恂不是一路人,可与我们难道就是一路人吗?”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章 刘大夏督饷

    果然,如胡瓒所料,六月,天子下旨命侍郎刘大夏、李介俱兼左佥都御史,督理宣府、大同军饷。李介奔赴的是宣府、而刘大夏则是到大同赴任。

    而就在兵部侍郎兼左佥都御史刘大夏刘老大人到达大同赴任前一天,被关押在太原府衙大牢中的罪臣大同前卫指挥使王玉服毒自尽了。

    这一事件一时间在太原城卷起了滔天风波。

    不仅时任山西巡抚候恂震怒,下令严审府衙大牢的众狱卒,查出毒药来源。就连巡视大同,督理军饷的刘御史都闻讯赶来了太原。

    这倒也不难理解,毕竟王玉率众追击鞑子被伏击造成全军覆没,其罪行便是千刀万剐也不为过。

    不过这也得等把王玉缉拿进京经由刑部审讯后才能定夺。如今人在太原府大牢就这么死了,朝廷会怎么想?

    当然,最郁闷的要数谢慎了。

    他本以为已经摸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只要顺藤摸瓜就能找出坑害袍泽的幕后元凶。

    谁曾想,这幕后之人竟然先算了一步,提前毒杀了王玉。

    谢慎是不相信王玉会自杀的。武人有武人的原则和操守,绝不会接受自杀这种屈辱的方式。

    但人死灯灭,如今线索全断,该如何追查?

    巡抚行辕中,一众大佬齐聚一堂,在商议王玉这件事该如何处理。

    坐在上的自然是刘大夏。而坐在他下左侧第一位的便是巡抚候恂。

    再往下,则是山西各府知府。放眼望去,清一色的绯色官袍。

    除了潞安知府谢慎,还有平阳知府杜敛,大同知府冯少山。

    至于泽州、沁州、汾州、辽州等州主官……知州则根本没资格出现在这里。没办法,四品官和五品官差了一级,这可是本质区别。

    照理说巡抚和侍郎都是正三品,但侍郎是部院大员,故而压了巡抚一头。

    候恂等于是吃了一个哑巴亏。

    二人都是兼了都察院的官职,一个是副都御使,一个是佥都御史,在这上面反倒是候恂稍稍占优。

    刘大夏是户部出来的,对于钱粮自然十分敏感。事实上他这一次来大同的主要任务就是督粮。

    但赶上了这趟子事若是当做没看见,实在也是说不过去。

    故而刘大夏没有直接去大同府,而是先到了太原,和巡抚候恂一起商议此事该如何处理。

    “这件事谨修怎么看?”

    刘大夏出人意料的直接点名谢慎,声音平淡如常。

    谢慎之前在京中也见过这位户部左侍郎,可那最多只能算是一面之缘。刘大夏巡理大同,不和巡抚候恂商议,怎么反倒问起他这个小小潞安知府的意见了?

    但既然刘老大人问了,谢慎总不能装傻吧,稍顿了顿,他拱手道:“回禀时雍公,下官以为王指挥使是被人毒死的。”

    一时众人皆是朝谢慎望来,心中想着这个小子也太敢说话了吧?

    刘大夏却是点了点头道:“谨修你继续说。”

    有了刘大夏撑腰,谢慎自然再没有什么忌惮,便沉声道:“王指挥使轻敌冒进固然有罪,但毕竟戍边多年,总不至于带不回一个将士吧。下官以为,必定是有人从中作梗,断了王指挥使的退路。”

    刘大夏若有所思的沉默了片刻,扬声道:“你是说这王玉本来安排了接应的军队,以作后手。但这些军队并没有及时出现?”

    谢慎点了点头道:“时雍公高见!其实这件事情很好解释,看看谁能从中获利最多便知道是谁做的了。”

    候恂也点头道:“时雍兄,谨修说的在理。”

    好嘛,两个大佬给谢慎撑腰,旁边的平阳知府杜敛、大同知府冯少山还敢说什么,只得纷纷附和。

    “这件事情十分复杂,可谓牵一而动全身。”顿了顿,刘大夏沉声道:“本官的意思是先缓一缓,于暗中追查。眼下当务之急是募集粮草,以备鞑靼人再次袭扰。”

    毕竟是官场老油条,刘大夏还是能够分得清轻重缓急的。

    鞑靼人是虎狼之师,肯定不会满足于一次大胜。在他们眼中,大同就是一块肥肉,如果有机会他们肯定会如饿狼一般扑过来。

    “时雍兄说的不错,眼下当务之急是解决粮草问题。”

    候恂附和道:“不过时雍兄恐怕也知道,太原府仓中已经没有多少存粮了。”

    塞上乃苦寒之地,粮食并不算高产。加之山西乃是边防重地,粮食都用来养军人了,根本剩不下多少存粮。

    “恩。”

    刘大夏哼了一声算是认可了候恂的诉苦。

    “诚之,本官听说山西境内必须粟千石方能买入、草万束才得收进。故而豪商巨贾便能够控制粮草买卖,从而获取厚利。若是改为草百束、粟十石以上都准许买卖,也许能够解决这一顽疾。”

    大同是抗击鞑靼人的前线,但不可能仅仅靠大同一地去募粮。故而刘大夏才会把自己的想法去说与候恂听。毕竟候恂才是山西巡抚,若是他不点头,刘大夏便是有再好的点子也根本不可能实行。

    “这。。。。。。”

    候恂却是面露难色。

    “我这里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可胡公公那里恐怕不会允准啊。”

    候恂话中有话,刘大夏却是面色一板道:“怎讲?”

    “这镇守太监胡瓒经营山西多年,粮草买卖多与他相干。明面上是那些豪商巨贾出手,但实际上都是胡瓒在操办。”

    候恂早就看胡瓒不顺眼,只是因为没有必胜的把握才没有和胡太监撕破脸皮。

    如今刘大夏前来大同督粮,确是一个大好机会。因为刘大夏有一个铁面无私的名号在,且同样对阉人十分厌恶。

    让他知道山西粮草买卖实际是镇守太监胡瓒在操纵,他如何能忍?

    果然,刘大夏闻听此言面色一变道:“胡太监?他不过是个镇守太监,怎么会插手粮草买卖之事?”

    民以食为天,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若是战时,粮草充足与否更是能够直接影响战局。

    。。。。。。。

    。。。。。。。

第三百三十一章 引蛇出洞

    “时雍兄有所不知,这胡太监和李广私交甚笃,有这李广撑腰,胡太监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候恂见缝插针的说道。

    “原来如此。”

    刘大夏叹了一口气,神情颇是无奈。

    李广是天子最宠幸的宦官,因为善于搜罗奇珍异宝,又精通方术,故而是天子近前第一大红人。无数人向他呈献金银,为的就是能够托他之口在天子面前美言几句,从而改运升官。

    这胡瓒既然有李广撑腰,自然敢插手粮草买卖了。

    说不准这粮草买卖盈得的暴利就有不少飞入了李广的钱袋。

    “如果不拔出这颗刺,看来本官是督办不好这军饷了。”

    “时雍公不妨来一出引蛇出洞,叫这胡瓒自己露出破绽。”

    对刘大夏的手腕,谢慎还是很看好的。刘御史所需要的无非是一些细节上的提点。

    “哦?如何一个引蛇出洞法,谨修不妨说说。”

    刘大夏捋了捋长髯,淡淡问道。

    谢慎起身,冲刘大夏拱了拱手道:“胡瓒把持山西粮草采买多年,肯定有自己的利益链条。直接从胡瓒这里入手不太容易,可如果胡瓒手下的这些商贾有了麻烦,胡瓒是救还是不救呢?”

    刘大夏眼神中闪过一道精光,沉声道:“继续说下去。”

    谢慎已经基本可以肯定刘大夏对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