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123章

寒门首辅-第123章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显然是他们强行圈地,真是不讲道理。”

    王守文无奈道:“若是一般的人家也就罢了,偏偏这寿宁侯最是跋扈。这一次,恐怕不能善了了。”

    听到这里谢慎也是心中一沉。

    这寿宁侯是何许人也谢慎自然清晓,这位是当今天子原配张皇后的亲弟弟,京师臭名昭著的皇亲。

    照理说大明的外戚都很低调,但凡事总有例外。

    这张皇后娘家便是十分嚣张跋扈的存在。

    寿宁侯霸占无数京郊田地,因为有张皇后撑腰却是无人敢管。

    莫说是宛平县、大兴县的县官了,便是顺天府衙、都察院都不敢哼唧一声。

    当今天子虽然圣明,但清官难断家务事啊,难道让天子下令严惩严查自家人吗。

    “慎贤弟,你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吧。”

    王守文显然已经无计可施,一屁股坐在官帽椅上无奈叹道。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五十二章 王华的逆袭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谢慎还是能够理解王守文现在的心情的。

    寿宁侯张鹤龄在大明历史上都是排的上号的纨绔国戚,遇上这么一个主可真是够头疼的。

    照理说,王家在京师也是显赫名门,有王华老爷子这根定海神针在遇到寻常纨绔,大可以谈笑间化解危机。偏偏寿宁侯张鹤龄是本朝天字第一号纨绔,连王华老爷子都罩不住了。

    现在纠结寿宁侯为何突然将荒地据为己有是没有意义的,此刻需要的是解决办法。

    谢慎一直给王守文的印象就是无所不能,神通广大。故而王守文才会在情急之下连夜来到徐府找谢慎询策。

    谢慎背负双手起身踱步,一边踱步一边思忖着解决办法。

    寿宁侯背后有张皇后,这是他最大的凭侍。如果能堵住张皇后的嘴,似乎寿宁侯也就没有那么有恃无恐了。

    那么,该如何堵住张皇后的嘴呢?

    这位可是历史上有名的妒妇,逼得弘治天子只娶了她一位。非但如此,张皇后还不准许天子临幸宫女,故而导致弘治皇帝子嗣绵薄,除了小正德以外再无皇子。

    这也酿成了弘治皇帝对继承人无可挑选的窘状,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寿宁侯是想要将这件事情闹大吗?”

    谢慎蹙起眉头沉声问道。

    “自然,以他的性子恐怕绝不会善罢甘休。”

    王守文本来春风得意考中进士,现下却是耷拉着脑袋一副天塌下来的样子。

    “如果是这样,那反倒是好办了。”

    谢慎长吐出一口气淡淡道。

    “怎么,慎贤弟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谢慎示意王守文附耳过来,进而将他的计划一并说出。

    “这样。。。。。。这样真的行吗?”

    王守文狐疑的看向谢慎,右手握拳又展开,如此反复。

    谢慎摊开双手道:“你若不信我就算了,等到寿宁侯把事情闹大,吃亏的肯定还是你们王家。”

    王守文连忙赔笑道:“我又没说不信你,慎贤弟,我照你说的做还不成吗?只是父亲大人那里。。。。。。”

    “令尊那里先不要去说,等到事态平息下来再说也不迟。”

    “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王守文叹息一声,幽幽道。

    。。。。。。

    。。。。。。

    翌日一早,谢慎照例洗漱用了早点、换了官袍去到翰林院坐班。

    只不过因为有了编修《大明会典》的任务,平日里闲适的公署变得紧张忙碌了起来。

    不少五经博士、侍书、典簿翻阅着各式史料典籍,并不时记下些什么。

    而新任修撰谢慎,编修王瓒、陈澜也没闲着,他们要负责一些定调子的工作。

    该往哪个方向编纂,该如何入手都需要他们拍脑袋。至少在总编修的人选定下来之前是这样。

    好不容易挨到了午饭的时间,韩荣韩博士伸了一个懒腰,迫不及待的要去打开食盒就着冷拼用些饭菜。

    便在这时平日里很少来公署视察的天子日讲官王华阔步走了进来。

    对于这位,韩博士可是再熟悉不过了。

    王老爷子是成华十七年的状元,殿试后当即被授予翰林修撰的职位,之后便一直在翰林院坐班,直到今年才升任天子日讲官。

    翰林院的修撰并不只有一人,最多可设三人。

    也就是说理论上可以同时有三位状元任此职。

    若是今年王老爷子没有转运,很可能和谢慎同任此职,那可就太尴尬了。

    不过如今王华不但任职天子日讲官,还负责《会典》的一应编纂事宜,可谓熬出头了。

    论资历,王华在翰林院熬了这么些年绝对压得住阵,论才学也绝对是当今朝廷前三的存在。故而他来编纂《大明会典》是众望所归的,任何人都挑不出什么错来。

    与王华同来的还有一个传旨的小太监,那小太监表明来意后翰林院公署内的所有大小官员包括王华在内全部跪倒在地,领受皇恩。

    小太监缓缓展开圣旨,一字一句的念了起来。

    圣旨的内容在场众人都已猜到,并不觉得新鲜,无非就是任命王华为总编修,总领一应事宜。

    但除此之外,还有一句话特地提到了谢慎,命谢慎为这次《会典》编纂的副编修,全力配合王华。

    对此谢慎都感到有些惊讶,要知道谢慎虽然是今科状元,但毕竟只有十六岁,在旁人看来阅历见识有限,能够进入翰林院任职修撰那是因为本朝定制如此。

    但让谢慎作为王华的副手编修《大明会典》如此重要的典籍就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了。

    衮衮诸公肯定会疑惑,天子为何会如此高看谢慎一眼。

    不过疑惑归疑惑,既然天子已经降旨,作为臣子就要无条件的选择服从。

    小太监宣旨完毕,王华和谢慎纷纷领旨叩谢天子圣恩。

    待那小太监离开后,翰林院的大小官员纷纷向王华、谢慎表达了祝贺。

    王华虽然极力克制,但仍是难掩心中激动。

    他已经蛰伏的太久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机会,自然要好好施展一番拳脚才是。

    至于谢慎倒是没有太过欣喜。

    对于他来说,这种编纂典籍的事情有的是机会。

    只不过跟在王华身边一起编纂《会典》,可以学到不少东西。

    总编修的人选确定了下来,一切编纂工作便进入到正轨之中。

    王华老爷子也确实能力很强,将各个博士、典簿、侍书安排的极为妥当,使得他们能够各尽其用。

    看王老大人的气色,显然还不知道自家田庄佃农和寿宁侯家奴间的龌龊,谢慎总算长出了一口气。

    这计划惟独不能让王华王老大人知道,不然一切可就前功尽弃了。

    《会典》的编纂工作是枯燥的,不过也是充实的。

    很快一天的时光便闪过,谢慎舒展了一番身体,准备下班,王华却是在背后叫住了他。

    “王老大人,有何吩咐?”

    在王华面前,谢慎还是要保持低调的。

    “编纂《会典》的这件事,老夫还要感谢贤侄你啊。”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五十三章 嚣张的寿宁侯

    谢慎还以为王华叫住他是为了什么事,原来是编纂《会典》一事。

    这其实是少年卖了一个顺水人情给王华,反正按照历史进程最后王华肯定会编纂《会典》,谢慎让王华向天子自荐,只不过是让历史提前发生了而已。

    当然,王华不知道这些。

    君子讲究的是,滴水之恩当涌泉报之。

    王华认为他能够出任《会典》的总编修,其中有谢慎的功劳。故而这番感谢也在情理之中。

    “老大人这话,真是折煞下官了。”

    谢慎连连冲王华拱手,恨不得行一记大礼。

    王华也知道年轻人面皮薄,便捻着胡须道:“贤侄这份恩情老夫记下了,今后若是有需要老夫相助的地方尽管开口。”

    谢慎喜声道:“多谢老大人。”

    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二人在翰林院公署前分别,各自回府去了。

    回到府中谢慎便径直回到屋中躺在床上思忖着这一天发生的事情。

    在他看来今日天子降旨让他担任《会典》副编修并不是天子突发奇想,而是有踪迹可寻的。

    在杭州时,谢慎曾经通过宁员外的关系接洽上了镇守太监刘文,并以私人名义接下了东南沿海棉花海涂种植的任务。

    当时刘文曾经明确表态,朝廷不会给谢慎任何承诺,刘文自己也不会给谢慎任何承诺。

    但谢慎后来仔细一想,可能事情并不像刘太监说的这般简单。

    商贾尚且讲究精诚合作,何况天子乎。

    也许天子会很强势,但绝不可能仅仅给谢慎一成利。

    那么,这额外的好处肯定会以另外一种形势给出。

    当时谢慎并没有参加会试,自然还不是进士身份,故而刘太监不便将好处讲明。

    但现在谢慎不但中了进士,还中了状元,得以名正言顺的进入翰林院供职。

    这样一来谢慎就从一普通缙绅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词臣,成了可以伴驾左右的当红小生。

    如此,天子要是再给予谢慎好处便方便了许多。

    比如,把这《大明会典》的编纂任务交到王华和谢慎手中。

    王华是老资历,这总编修肯定谁都抢不走。能够给谢慎一个副职就已经是天子的恩赏了。

    旁人可能疑惑为何天子会高看谢慎一眼,但谢慎却明白这事八成和海涂种植棉花一事有关。

    所谓帝王心思,便是如此。

    若是能够轻易被臣子看破,那也太没有技术含量了。

    如果真的是谢慎想的这样,那么似乎他答应刘太监在东南沿海全面推广海涂种棉便不那么亏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既然是大明的臣子,这海涂种棉的技术迟早会是天子的,不存在什么藏着掖着的可能性。

    用八成的利换的天子的赏识,绝对是值得的。

    谢慎现在至少做到了简在帝心,让天子高看一眼,这对于将来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最简单的例子就在眼前,王华王老大人和谢迁谢于乔同是余姚籍的状元郎,先后进入翰林院任职修撰,为什么谢迁能够平步青云,以四十六岁的年纪入阁?为什么王华到现在也才是个天子日讲官?

    其中固然有二人性格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因素却是王华不如谢迁会表现自己。

    而谢慎现在正是通过海涂种植棉花的表现得到了天子的认可,其前程比当年的谢迁更广阔。

    毕竟一个是靠耍嘴皮子的,一个是于国计民生有大裨益的。

    孰高孰低,天子心中自然有判断。

    谢慎现在要做的便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好好的跟着王华王老大人编修《会典》。

    《大明会典》卷帙浩繁,谢慎前世作为明史研究生也没少翻阅,在他看来即便再快也得几年才能编纂好。届时差不多谢慎也熬够了资历,可以借着这个编纂的功劳被授予一个侍读、侍讲的官,若是能够成为东宫辅臣,陪正德小太子读书就是最完美的节奏。

    正德虽然好玩乐了一些,但本质不坏,还是有被改造的可能的。

    谢慎坚信人之初,性本善。

    只要对正德适当引导,小家伙还是有可能成为明君圣主的。

    从词臣到东宫辅臣,捞一个从龙之功,等到新君即位,谢慎便是可以被正德重用的“自己人”。

    说一句大不敬的话,今年是弘治九年,三年后就是弘治十二年,届时距离弘治天子驾崩也就不到六年。

    在东宫陪小太子读个五六年书,谢慎正好二十五六岁,若是正德即位,以这个年纪入阁参与政务恐怕是要创下大明朝的纪录了吧?

    不知不觉谢慎已经陷入了美好生活畅想之中,梦游周公了。

    一觉醒来已经是卯时。

    谢慎连忙起身梳洗,吃了早点换了官袍,坐上软轿去往翰林院坐班。

    当官有当官的难处,譬如谢慎身为翰林院修撰,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如果稍有懈怠落下个迟到早退的把柄,绝对是会让人借题发挥的。

    好在谢慎可以在轿子上补补觉,等到轿子落在翰林院前时已经没有那么困倦了。

    稍稍伸了个懒腰,谢慎便掀开帘子跨步下轿。

    几个身材魁梧仆从模样的力士站在翰林院前拦住了谢慎的去路。

    起初谢慎还以为这些人是在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