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煤炭飞-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什么“鞭”泡的酒,那就不清楚了。
“意思就是移动式的销售,跟蝗虫过境差不多,每到一个地方就选最繁华的地段,铺设满整整一条街道,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而且相比市场价会更便宜。
即是零卖,也是寻常商机,比如合作伙伴,或上干脆自己在当地开设铺面等,我计划的是联合很多人一起搞,每一个地方看情况,销售五天左右,然后就去下一个地方,时间定在12月下旬启动,一直到过年为止,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可以跑十来个地方,甚至几十个地方,遇到乡镇,就只展览赶集曰当天。
不管是任何商品,只要是能销售,不违反政策的,都可以加入进来。但也需要进行挑选,有吸引老百姓消费的东西。
主要是从衣食住行,这几方面来选择,而最主要的就是衣服、食物,以及家用。又要分年龄层,消费的主力还是以家庭妇女为主。
目前有我自己的商品,也有一个朋友的糖果商品,其余一些商品想请英姐你们帮着批发,如果不打算合作,那就直接批发给我,我拿去贩卖。如果愿意合作,那就一起干上一票。”方大军简略而不简单的说道。
他这是真的要大干一票的,为了捞钱,也为了培养下属,更为了拉上合作关系。展览会,是一种打破市场规矩的销售方案,会严重破坏当地市场,但因为他是一炮而过,打一炮就换一个地方,那就无所谓了,就算和当地商家有冲突,也只是小范围。
还是因为服装方面,他要直接玩票大的,奈何资金等根基不足,所以就需要合作伙伴,如果能把王家两姐妹拉进去,那就万事大吉,虽然不知道这两姐妹到底有多少资金,但只要能“赊帐”给他布匹,那一切都好说。
其实也并非需要赊帐,只要头一次展览会能成功,他就能说服厂里边那些投资人,把资金挪用出来,干完一票,到过年大家就能分红。无论怎么算,都有搞头啊,也会是一场盛况,因为根据他的了解,以前没人这么干过。
另外就是王家姐妹手上有很多紧俏的货物,能利用火车皮子搞到外面的潮流货,这种展览会只适合年关的时候搞,因为这符合现在大众的消费观念。忙活了一年,到年关了总要置办点年货云云。
到时候动用的车辆会很多,这是他的短板,以厂里的资金,最多购买一辆轻卡,外加上几辆三轮车,加上拖拉机之后,看似总车辆达到了十辆,可是能利用起来的只有一辆卡车罢了,以他估计,至少需要两到三辆轻卡,然后外加几辆拖拉机等小车辆辅助。
王姐妹没有马上回话,思考了好一会,这才回道:“你的意思是指,我们自己到乡镇、县、市去批发?”
“不错,英姐你们要加入进来吗?”方大军又问道,两姐妹如果不加入进来,他自己也能搞,只是相对会比较麻烦,耗费的精力也更大,但是相比利润以及附带的宣传意义,那也必须得搞,即便只是为了服装推广这一点,也要搞。
“这可不是小事啊,起码要动用几十甚至上百个工人,卡车也要好几辆,还需要很多辆随时补充货物,还有每到一个地方,需要联系场地,搭建临时销售街道。还有当地的流氓也可能来找麻烦,就算流氓不来,那些卖家,也会看不惯咱们的行为……”王英敏锐的说出了这其中的关键。
方大军笑着回了四个字:“薄利多销!”
跟着又说道:“反正平时我们根本销售不到那些乡镇,完全不用担心市场乱不乱,破不破坏跟我们都没关系,我们卖自己的货,赚了钱然后就走,又去下一个地方。”
“你怎么做是为了什么?不光是为了赚钱吧?”王敏也出声问道。
“不错,主要还是为了宣传手下的几个产品,水泥、蜂窝煤,但最重要的就是为了宣传服装。每到一个地方,要么我自己会开设服装铺面,要么就是找当地人合作,以后我批发服装给他,当然会有具体的和约。
而我会在各个县城开设批发部,以后下面乡镇要采购服装就直接进县里去,这样一来,我就不用往下面乡镇供货,减少交通成本。只需要打理县里的销售点。
至于市里,如果有合适的就搞合作,把市场放出去,如果没合适的,我就自己搞,下面的乡镇包括县城就是薄利多销,但是市区不同,这里的市场太大了,人口虽然不如下面乡镇加起来多,但是衣服绝对卖得更多,也卖得更贵。”
两姐妹都听得有些出神,甚至有点佩服他在一夜七次之后,还能有这么好的精力想生意上的事情,再加上他的年龄,这简直就是天生的生意人啊。
“如果合作,我们要付出什么东西?”王英又开口道。
方大军又饿了,但奈何这会正是饭点,汤锅也不是快菜,要吃新鲜的就得等,这就是相比火锅差的地方,火锅基本上是人一到,十分钟内就能开吃了。汤锅等上半个小时都正常。
又喝了一口酒,抓了把花生粒扔进口中,让李玉兰也先吃点花生垫底,借着这个缓冲,思考了一番,这才回话道:“人、资金、车辆、货物,如果我和其他人用到了你们提供的资源,也会出钱补偿。
事实上你们没有什么风险,因为第一场展销会用不了多少货物,如果反应好,才会有后面的巡回展览。就是前期的准备比较麻烦,无论是展览多少场,都需要铺设的工具,比如摊子,雨棚等等,因为每到一个地方是展览很多天,东西摆放好后,夜里也是放在那里,那么人就要住在那里,节约成本,也要守货。
还有货物清单,一定要全面,几十上百种,可以供顾客随意挑选,包括水果,电器这些都可以加上,只要不违反政策就行。
所以,如果第一场就失败了,我们几方都会赔点钱,但是相比成功后的巨大利润,这点风险我觉得值得冒险。”
他话刚一落,没想到李玉兰突然出声道:“大军做的事情,还从来没有失败过呢。”
“哦,玉兰,大军到底怎么发家的啊?”两姐妹突然被这个话题转移了,方大军就犹如一个迷团一般,突然就闯进了市区的市场。
方大军笑,为了不让李玉兰吹嘘过头,他也没必要在这方面装B,干脆自报家门,乐呵呵的说道:“如果我说,三个月之前我还在煤炭洞里挖煤炭,每天挣一个工分,一年到头分到的粮食都吃不饱饭,全部的私房钱加起还不到三块钱。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姐姐和妹妹甚至连书都读不起,全家的存款加起来不到一百块钱。
现在我所拥有的一切都算是自己挣出来的,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不知道这样说,英姐你们对这个展销会的信心是不是更足了?”
两姐妹都极度惊讶起来,美眸闪烁,很长时间才呼出一口气。
李玉兰接话道:“就是呢,我九月初见到大军的时候,他刚才医院里出来,穿了条特别脏的短裤,就坐在医院外面的石梯子上,到九月底,我再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是公社里的组长了,在我们公社挣着七个生产大队的工分,每天不用上工,只是去看看,到了过年就能分到至少五百块钱呢。”
方大军笑了笑,打断了李玉兰的话,这些老底就没必要说了,如果他不是穿越者,根本不可能搞出现在的场面来,其实没什么好骄傲的,或许换了其他穿越者,说不定别人都已经冲出亚洲了,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比较不得。在近期,他只是要主导这个新年,引领周边三个市的时尚潮流!
第二百四十章能吃是福
汤锅终于姗姗来迟,而汤锅的食材却让方大军无比意外,不是农村传统的肥肉片连锅汤,居然是土豆汤锅,里面还有腊排骨和五花肉,都是分量取胜,排骨足有七八厘米长,上面有很多肉,五花肉切得有拇指那么大。而土豆足有婴儿拳头那么大,在土豆最下面是豆芽。
这口锅也超级大,里面的食材加起来至少有十几斤,偏偏汤面却很乳白,这样的汤锅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因为土豆不适合煮汤,反到更适合炒和烧,或是闷都行;还有腊肉也不适合煮汤,即便在农村,煮腊肉的汤水都是倒掉了的,因为烟熏味太浓,也太过油腻。再加上五花肉更适合蒸或是炒,或是闷,也不适合用来煮汤啊。
至于豆芽就不用说了,这是打底菜,便宜货,一毛钱可以买一斤,忽略不计。
“动筷子试试这土豆,这是从凉山那边运过来的,随便怎么煮都煮不烂,还是金黄的,那边叫黄金土豆,咱们这地方可种不出来。”王英热情的招呼道。
方大军也很好奇,没动肉,先是夹了一块土豆放进李玉兰碗里,这才自己又夹了一块,一入口就是一怔,没想到味道相当好,即保留了土豆原本的味道,又有腊肉那种香气,腊肉其实比较咸,但此时却吃不出咸的感觉。
跟着又试着了下汤,也刚刚好,如果只是喝汤,根本就猜不到是土豆和腊肉煮出来的,而且也一点都不油腻,反到有清淡的感觉,锅里也没有见红,没有用到辣椒,不过也漂浮了一些青花椒粒,可汤里又没有很浓的麻味。
再跟着试了下五花肉,别看切得大块,可却肥而不腻,有熏肉的香味,却无熏肉的浓味。排骨就更绝了,肉很老,没错,就是很老,嚼劲十足,有一种啃骨头香的感觉。
“味道真是绝了!”方大军赞叹道。
李玉兰也跟着道:“真好吃,这是怎么做出来的?”角山公社里并没有土豆,但她之前已经吃过了,北斗有些人种了,但也种得不多,土豆的产量要看环境,北斗那一片气候偏低,又是山脉地形,土豆即便在山坡上种出来,产量都很低,还没有婴儿拳头那么大,也就二三两的样子,甚至更小,但外面的大土豆,一个都能上一斤。
加上土豆的生长周期又比较长,而且土豆的苗没有用处,收获的只有下面的土豆,这跟花生差不多,但是花生是招待客人的好东西,也是男人的最爱之一,所以角山公社种植有花生,但目前还没引进土豆。单以产量和用途来说,红薯能甩土豆N条街,当然,这仅限于当地环境而言。
别看土豆种的不多,但是在市里,土豆的价格却很便宜,另外土豆不是管制的农副产品,这也是优点吧。餐馆才能这样大量出售。
牛大满更是吃得满嘴冒油,他其实有特殊待遇,每月的烟酒钱方大军负责给报销,甚至只要方大军赚了钱,他就能有一点分红,甚至到时候取媳妇,修楼房,方大军也会帮忙,而他付出的就是一个坐牢的承诺。关键时刻替方大军顶缸,把责任全部揽下来,这事或许会发生,或许不会,就算不发生,他也是相当于打手的身份,遇到冲突,直接就上,别去管后果。
另外哑巴和幸大娃两人也是如此,三人都是方大军预备的替身佛,不是方大军太过黑暗,只是以防万一,常在河边走,哪里有不湿鞋的啊。
有些意外,真正吃饭的时候并未谈事情,他没继续说,两姐妹也没继续问,反到是聊起了一些趣事,但都往布匹和展销会上面引。
方大军无所谓,两姐妹不可能这么快表态,因为这牵扯到方方面面,或许也需要缓冲一下,正好,他现在身体虚,得多吃点,食补,可比任何药材都管用。
不得不说,这时候人都比较能吃,超级一大锅食材,还有米饭,酒水,到最后差不多给吃光了,牛大满更是吃出了他至少双倍的食量,放在后世,可以去竞选大胃王了。
半大孩子吃十几个大馒头,老人吃两斤肥肉,青年吃一斤面条,中年汉子吃两斤米饭,这些都算比较常见。
光是方大军以前就见过有人连吃了十三碗干饭,每碗都至少有二两米饭,也见过有人用五颗瓜子当菜,喝了两斤白酒,还有人吃下十几块生豆腐。
就是他自己,一顿撑死了吃,八十个饺子无压力。
说到底,还是大环境的生活水平太差了,缺少油水,干活劳累,自然就吃得多,而且能消化得了。
“送娃子去当兵吧,家里顶不住了,送他去部队吃三年长饭。”这是很多家长的想法,送家里的壮实小子去当兵,虽然有报效祖国的意思,但更多的还是想节约三年的粮食,娃子十六七岁送去当兵,即便三年后就退伍回来,也已经长大成年了,这是成年劳动力,也为家里节约了三年粮食。
并且参军的家庭会有一点特殊优待,可以少交征购,也就可以多分点粮食。
能吃其实也是福气啊,方大军打了个饱嗝,吃爽了,说好是他请客,当然是抢着结帐了,但谁知道王家姐妹早已经把钱给了,不算酒水,那一大锅才十五块钱,让五个人吃得撑住了,当然如果换成四个男姓,估计刚好够,平均下来,消费也不高,但也不低。寻常家庭,每月能出来这样消费一次就不错了。
三十年后,这样一锅,方大军估计至少要两百多块钱,这还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