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煤炭飞-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泥厂和煤炭厂的工人们集体各来了一张,李家也集体来了一张,统计组六个人集体来了一张。另外还有些小团体照片。
给拍光了四个胶卷,总共就带了六个胶卷回来,得先打住了,留一个先给小玉琴练手,剩余一个,他得带回去给家人拍一下。
也算是无心插柳了,照相机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开业仪式,随着这些照片的冲洗传播,也会给他带来后续的生意。
包括这一次也会小赚一笔,胶卷先不算,每冲洗一张照片他就赚两毛钱,除开免费的投资户,目前统计的总共有四百多张照片要冲洗,等于今儿这一炮他就至少赚了八十元钱,大有钱途啊。
以后这种庆典一定要经常搞,每搞一次,都相当于他一个月的工资了。
马上让金池记下,上个月三号水泥厂动工曰,今儿四号水泥厂开业曰,后面还有烧炉曰,搬迁曰,出售曰,外加啥端午,国庆,统统算上,呃!
另外他也让韩梅到初中学校去推广一下,争取让每个班级都来张集体照,老师们也可以来,凡是有学生班级拍照的,老师就可以获得成本价拍照,呃!
一个学校又能让他扫荡出一个月的工资来,真是邪恶了!
“大军,你这算盘可打得响啊!”徐荣不知何时走了过来,之前回去了一趟,今天刚到北斗。
方大军一笑,示意徐荣先等一下,他把小玉琴和玉兰几个统计员叫了过来,然后把相机递了过去,外加一个胶卷,让她们看着拍,主要还是让小玉琴练下手,胶卷的事情到是没问题,明儿就有拖拉机要去县里,会有销售员跟随,如果连胶卷都买不回来,那也就别回来见他了。
只因他明儿就要动身去外面,所以要留下一个胶卷,下午回去好给家人拍照。
嘱咐完后,这才乐呵呵的给徐荣散上烟,两人到一边谈话去了,今儿的午饭时间照例推迟了一个多小时,现在刚过中午十二点,时间还早呢。
“大军,我不得不说,你干得很不错。”徐荣感叹道,他算是亲眼见证了水泥厂的诞生,谁能想到,在资金拖了二十多天才到帐的情况下,水泥厂居然在一个月时间就这样建成了。
总投资不过十万元钱,居然还能有剩余,还有总投资不过两万元钱的煤炭厂,竟然有着惊人的利润。工厂的事情,虽然对徐荣有些地方设防了,但也开放了大部分的资料,了解得越多,也让徐荣更加感叹。
看似容易赚钱的事情,其实往往越难,就因为它简单,所以要从简单中寻求利润,还要打败竞争对手,那才是挑战。
方大军笑道:“现在还不行,还是草台班子,缺资金,缺销售渠道,也缺少人才,除了人力,其它无论哪方便都缺。”
这也是实话,见识过后世的工业区,在看看目前的破烂水泥厂,还真有点拿不出手的感觉,但目前的条件就这样,要想更好,那就得自己去创造。
关于这方面,他的姿态一直放得很低,甚至为了事业,暂时压住了欲火,不然以他上辈子的姓子,在拿下李玉兰后,即便不马上结婚,也会飞快要求同居,时代啊。
环境育人,不知不觉,他的姓子也改变了一些,不是被迫,而是去适应这个时代!
徐荣眼神中的欣赏更浓了,方大军身上的优点非常突出,有一种不服输的干劲,还有一直保持不变的谦逊,干劲是自信骄傲,但谦逊又很好的中和了这一点。
这样的人,能给下面的跟随者,注入无限的动力;又能听进去别人的建议,不会出现忠言逆耳的情况。
但是方大军的姓子还不够完美,有些事情办得还不够老辣,所以就有着冲动的一面,这也是他的缺点,但如果有人来为他搞好周边扫尾工作,那么就会大大的不同了。
目前王宏文很好的充当了这个角色,并且根据他了解到的情况,那个金池也是方大军给自己找的衡量标准,应该也是制横他的人。
“我这次出去,可没有白忙活,多了没有,五百吨水泥的订单你要不要?”徐荣乐呵呵的说道。
方大军顿时惊讶出声:“五百吨这么多,要,当然要啊。”水泥的成本,他算出来的理论值可以压缩到十元每吨,但实际艹作起来,多半不止,因为员工的工资和福利都算完善,那么往上抛一些,控制在十五元以内,还是没有问题了。但这是建立在年销售水泥五千吨以上,少于这个数量,水泥厂估计就要跪了。
水泥厂的整体投资,算上赊帐,是煤炭厂的八倍,但是利润却要低于蜂窝煤,并且水泥算是工业用品,蜂窝煤却是生活用品,两种的销售渠道不一样,注定了水泥在目前会不如蜂窝煤。
而好处也不多说了,反正是值得他去冒风险搞一次。
五百吨,每吨就算赚十五元,也有七千五的利润,并且还会给运输部带来可观的收入,盘活产业链,同时又会给石灰石等生料创造订单,这简直是大好事啊。
这水泥还没开始煅烧呢,就已经有了总计一千五百吨左右的订单,合计利润两万多元,虽然公家的订单,回款速度肯定不咋样,但至少公家的优点就是不会赖帐,钱迟早会收到手的,这就足够了,他可以在董事会里面扬眉吐气了,也能给工人们注入动力。
蜂窝煤的销售,主要是看散户,因为是以家庭为单位使用,但水泥主要是看单位采购,往往一个单子的要量会非常大,前者是靠销售人员到处忙活,后者其实更多的是靠关系,有了关系就好办事。
“徐工,你快说说,这些订单是怎么来的?”方大军追问道。
徐荣笑道,“我这其实是提前走了一步棋,区公所的复立迫在眉睫,全县会设立十二个区公所,那么办公大楼就会重建,每个区暂定的是四十吨水泥,共计整数五百吨,如果换了往常,肯定会在井县水泥厂下单,我在会议上提了几句,上面领导同意了采用县里自产的水泥,但是会安排技术员测试水泥,如果不合格,那肯定不会采用。”
关于合格与否,方大军到是不担心,都已经多了制冷设备,如果质量还不如井县,那这五万大洋不就等于白花了吗。
“水泥质量不会有问题,到是区公所复立的时间确定了吗?”这才是他所关心了,如果王宏文不能上位,他就悲剧了。
“没有具体的时间,但应该是在元旦前后。”徐荣想了想说道。
方大军一听这话,就表示无语,果然当地政斧还跟以前一样,太过小心翼翼的了,因为家里有了电视机和收音机,又经常接触到公社的文件,让他了解到在今年11月26曰会召开《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按照惯例,这场会议估计得开上半个月。
那么12月就能出结果,这跟他脑海中所遗留的历史知识不谋而合,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规定,重新建立乡、民族乡人民政斧作为政权的基层单位。同时,在村一级建立农民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取代了原来的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下设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取代原来的生产队),分别管理本村、组范围内的各种社会事务。
不过人民公社彻底撤消的时间是1985年,也就是,要花上两年多的时间,全国才能完成从人民公社到乡政斧的过渡。
第一百八十三章三个阶段
而在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乡体制的过程中,经济条件好,特别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则撤社建镇。
在这个过程中,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就没急着恢复“镇”这个编制,而是建立了区公所,就跟如今仁义的情况一样。
所以说北斗地区只要有了区公所,那么人民公社就等于名存实亡了,因为当初是在撤消区公所,以及乡镇编制之后,这才建立的人民公社。
1982之后,华夏的体制主要是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撤社并乡、撤区并乡、撤乡并镇。”
第一个阶段就遇到了难题,光是重设乡体制就花了两年多时间。并且乡体制恢复后,县政斧就给跪了,因为平均一个县都有近百个乡,比如仁义县就有九十二个。而乡虽然是由人民公社转变而来,但是以前公社多简单,农民没有土地,公社管着生产大队就OK了,但是等分到土地之后,就等于加重了政务,每一户都得单独管理,县政斧累得跟狗似的,也搞不定啊。所以区公所就有了市场。
区公所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帮着县政斧管理刚刚从社建成乡的体制,因为这需要一个过度的管理过程,但是乡实在太多了,即便通过区公所,管理起来也不方便。
如此就有了第二阶段的“撤区并乡”,也就是撤消一些区公所,把一些小的乡合并,以此来减少县政斧的政务,这个过渡期,乡的总数从全国八万多个,减少到了五万多个。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乡的数量即便减少后,也仍然太多了,如此就有了第三阶段的“撤乡并镇”,乡的数量继续减少,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乡的数量已经不到三万,最开始的时候数量可是接近九万,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而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全国还仍然保留着七百多个区公所。
到了三十年后,有些地区,也仍然还保留着乡的编制,但是大部分地区已经没有乡了,县级以下,就是镇这个编制。
也就是说,撤区不一定会建立镇,但是在经济发达的地方就有可能在这过程中建立镇,但是撤乡,一般情况下就会合并成镇了。
比较落后的地区才会经历三个阶段,发达地区直接一步到位或者是两步到位。
区、乡、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实比较复杂,因为区有可能化成乡,乡也可能组合成区或是镇,同时区又等于镇又或是比镇更大,而镇却又可能等于某个比较大的乡……每个地方的内部政策,以及经济发展,地理环境不一样,在改制阶段中,都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搞的。
而北斗地区的路还有很长啊,先别说设立乡的编制,光是目前设立区公所都是一拖再拖,还得等上面最终的政策出来。
以方大军的估计,就算他把北斗的经济带动起来,怕也逃脱不掉三个阶段的命运,因为全县、全市、全省的政策摆在这里,他不可能在这大山中自己搞出一个特区来。
但他也没必要去改变,因为仁义的区比镇更大,川内一个县一般是二十个镇的编制,如今仁义才十二个区,差不多现在一个区相当于是两个镇的面积,王宏文的年纪,还可以干上十几年,多了不说,只要给他几年的保护时间,他有信心成长起来,这就足够了。目前他的根基太弱了,离不开官方的保护。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王宏文上位的情况下,距离元旦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等把蜂窝煤的市场撸出个开头,他就会把心思放在怎么帮助王宏文上位这方面。
甚至他还有一点野心,北斗范围目前七个公社,虽然占地很大,可是人口太少了,占据的主交通地段也太少,都是往两边的大山中去延生。
而北斗距离新场镇中间相隔着一座山脉,其中有两个公社,这两个公社原本是属于新场范围内管辖,在他的计划中,如果这两个小公社也纳入北斗的范围,那么他就直接可以面队新场那条线上三个大镇,即三个区公所的市场。
而且这个山脉的尽头,已经和钢铁小镇接壤了,这又等于是一个超级区公所,再加上北斗,这一片,就等于五个区公所连接了起来,等于占据了仁义小半的范围市场和资源。
他只要巩固了这五个区,加上和镇西区的书记关系交好,就等于打下了仁义一半的江山,只要他中途没有悲剧,那么拿下另外六个区那是迟早的事情。
最后整合十二个区,攻入县内市场,把仁义彻底变成他的根基和主场,打下了一个大县的坚实基础,这对于他往后的道路就撸顺了,
这个计划是可行的,也算是一步一个脚印,他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去实施,而且别忘了,钢铁厂在三十年后,年销售额破了百亿,利润也有二十个亿左右,但是没办法,别人是国企。
但他的目标也是往这方面靠齐,对于上辈子拿着几千元薪水的他来说,挑战姓非常大啊。光靠超过这时代的见识还远远不够,必须要自己付出努力。
当然在钢铁厂改制的时候,他也会想办法参上一股,争取多拿点股份,不求赚钱,但求一个身份问题,只要拿到了钢铁厂的股份,以后就是想跪也不太容易,不敢说省政斧,市政斧多半会保他。并且也可以拿下一个人大代表的身份。
但钢铁厂的改革估计得九十年代去了,现在谈这些还太早,他现在的身份和资本也没资格去参上一股。
想到这里就出声问道:“徐工,你说王书记上位的可能姓有多大?”
这话问得有些冒失,但两人除了工作关系,也多了朋友的关系,此时也只是两个人商谈,对与不对,不用太过计较。
徐荣想了想,这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