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86章

最后的三国-第86章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他是想要吞掉整个的西蜀。留平等人惊讶的是目瞪口呆,陆抗的胃口可真不是一般的大。

高机遇也必然有高风险,吴国如果想要吞掉蜀国,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蜀国必然会拼死抵抗,何况在汉中,还有魏国的二十万大军,陆抗此举,无疑是火中取栗。

孙休对陆抗这个大胆的设想虽然有些震惊,但却也是极为的欣赏,在他看来,世上之事,只有敢想才能敢做,如果连想都不敢想,那永远只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这几年陆抗升职很快,就是因为孙休看中了陆抗颇有韬略,有大将之才,与乃父陆逊有极为相似的一面,今日果然是语出惊人。不过孙休相信,陆抗敢这么说,不仅仅是狂妄之辞,而是他早已有了一个成熟而周详的计划。

“愿闻其详。”

陆抗胸有成竹地道:“陛下,臣久镇西陵,对蜀地之山川地理,驻兵情形了若指掌,蜀国永安都督麾下,原本有二万之众,不过此番汉中告急,永安都督阎宇已经调回成都,新任永安都督罗宪手中不过只有五千人马,虽然人少,但依仗天险,我军也未必能轻取之。此次邓良求援,无疑给了我们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以入川援助为籍口,我军进入永安,天堑变为通途,只要一举袭杀罗宪,拿下永安,川东的大门便可牢牢掌控在我们手中。此时姜维全师在剑阁防备魏人,根本无瑕回援,阆中又有贾充进犯,蜀国已是焦头烂额。我军拿下永安之后,便可直袭成都,现在蜀中除了成都还有三四万御林军之外,再无可御敌之兵,臣等只须率十万之众,一月之内必克成都,生擒刘禅。蜀国一亡,陛下可以再用高官厚禄招降姜维宗预等人,姜维等人知大事已去,如何不降?陛下已据荆扬,若再得巴蜀,则天下半壁尽归吴矣,彼时何惧魏国?此乃天赐陛下良机,如果不取,等益州尽落魏人之手,彼时则悔之晚矣。退一步讲,就算我们未能全取益州,只要有机会拿下江州三郡,固守永安,荆州便可免受西敌之扰,江东之基业也可安稳无忧。”

孙休惊异地看着陆抗,不得不说陆抗的计划相当地诱人,蜀国一直以来在永安驻守重兵,就是为了防范东吴的入侵,如果能够兵不血刃地拿下永安,等于就是打开了入川的大门,现在蜀军主力集中在北线抵御魏人,从永安到成都千里之地几乎是不设防的,东吴军队只要能突破永安防线,成都几乎是唾手可得,江东孙氏盼了几十年开疆拓土的梦想就可以实现。

孙休登基之后,也一直渴望着重振祖辈和父辈的荣光,从试图北伐就可以看到孙休的壮志雄心,但曹魏方面一直防范很严,孙休没有任何的机会,现在陆抗提出了这个大胆而疯狂的计划,倒是令孙休怦然心动,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机会吗?

施绩有些忧虑地道:“我军若是打着救援的旗号而偷袭蜀国,恐怕要为天下人诟病。”

陆抗不以为然地道:“成者王侯败者寇,现在世人只知刘备是蜀汉的开国之君,还有何人记得他是如何用狡诈的手段得来的益州,我们不过是上行下效而已,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此大事若成,天下人也只会记得我主英明神武。何况蜀国大势已去,东吴不取,最终只是便宜了曹魏,曹魏若据益州之地,顺江而下,东吴长江之险遂失,恐怕最终也只能是步蜀汉之后尘,若想同曹魏分庭抗礼,这益州当仁不让。如果在这个时候东吴还要学宋襄公的仁义,那才会真正沦为天下人的笑柄。”

陆抗对施绩的忧虑是不屑一顾的,所谓的仁义,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吴蜀同盟,也不过是各取其利罢了,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各谋其政,各为其主,不管从那一点上来讲,陆抗都不会认为自己的计划有什么错误,蜀国亡不亡,关他陆抗何事,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既为吴臣,就是要为吴国谋取最大的利益,舍此之外,别无他意。

第183章陆抗的雄心

步协道:“刘备入蜀之时,尚有张松法正孟达三人为内应,幼节入蜀,恐无人为向导,如何能轻易成功?”

陆抗晒然一笑道:“公缘何知某没有内应?”

步协大喜,道:“原来幼节早有安排,却不知是何人肯为奥援?”

陆抗呵呵一笑,卖了个关子,道:“此事暂时只能秘而不宣,日后步将军自知。”

“好,既如此,便依陆卿之议。”孙休一句话,算是拍了板。

接下来,吴国君臣便开始密议进军蜀国的详细事宜。陆抗早有准备,将自己详尽的计划和盘托出。

原来自魏国进攻蜀汉之始,镇守西陵的陆抗慧眼独具,敏锐地查觉到了这是一个属于吴国的机会,只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吴国或许便可以坐拥天下半壁江山,与曹魏分庭抗礼,甚至有机会一统天下。为此,陆抗早已做了诸多的准备,万事齐备,就是欠缺一个机会。

陆抗不急,他知道,这个机会迟早会来的,为了面子,蜀汉肯定不会在魏国进攻的第一时间就会向吴国求援的,但随着战事的发展,蜀国在抗不住的情况下,肯定会向东吴求援的,只要蜀国派使者来求援,自己的计划便可以投入实施。

经过密议,将由陆抗亲率三万吴军打着援蜀的旗号先前入蜀,进入永安之后,伺机攻占永安并封锁川东至成都的道路,其余七万大军由抚军将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统率,在陆抗永安得手之后,水陆并进,直袭成都。至于荆州刺史施绩,则留守荆州,一则防备襄阳的魏军,二则负责西征大军的后勤补给。

夷陵之战后,吴国在东线用兵频频,但荆州西线一直以来都相安无事,兵甲完备,粮草充盈,陆抗担任西陵都督之后,更是有意识地积极备战,所以吴国在西线积聚的力量已经是空前的强大。

厚积而薄发,陆抗早已是期待着这一刻,他从军以后,除了在寿春打过一次规模不大的胜仗之外,基本上鲜有战绩,陆抗可不想活在父亲的余荫之下,他更希望凭着自己的能力有所建树。当年夷陵之战成就了陆逊,不过在陆抗看来,还是有少许的遗憾,就是父亲没有乘胜而进军西川,一举将巴蜀之地拿下来。当然,这不是陆逊的原因,而是当时的条件不允许,曹丕虎视眈眈,欲收渔翁之利,孙权也不想把吴蜀关系弄到太僵,见好就收罢了。

现在的形势却对吴国极为有利,魏蜀打的不宜乐乎,而吴国现在正处于黄雀在后的状况,时势造英雄,陆抗此刻便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他渴望建功立业,更渴望名著于世,他要告诉世人,人不仅是陆逊的儿子,更是江东的一代名将。

“朕就坐镇武昌,看陆卿成就不世之功!”孙休的目光之中有着殷切的期冀。

“臣定不负陛下之望!”有压力就有动力,陆抗意气纷发,慷然领命。

对于吴国而言,这也是近乎孤注一掷的赌博,虽然吴国有甲兵号称三十万,从西陵到广陵,从荆州到交州,绵延近万里的疆域,那一处也得需要兵马驻守,所以十万人几乎是吴国可以调用的机动兵力的上限,正因为陆抗有壮志,孙休有雄心,所以他们君臣才一拍即合,将全部的机动力量投入到未知风险的博奕之中。

虽然早一天就已经敲定了出兵的细节,孙休还是直到第二天的下午才召见了邓良。

邓良在驿馆之中坐若针毡,时间耽搁的越久,失败的可能性便越大,邓良几乎有去再见孙休的冲动,但未奉诏,邓良恐怕连武昌行宫的宫门都进不去。一直挨到未时,宫中来人称吴主召见,邓良这才略松了一口气,急冲冲地入宫去见孙休。

这次接见邓良的,只有孙休,其余大臣俱都不在,孙休道:“朕思量再三,既然蜀中危急,朕岂可坐视不救?今已令西陵都督镇军将军陆抗引兵三万,克日进发,不过大军在蜀所需粮秣辎重,山路维艰,转运困难,还须贵国支应。”

邓良闻之,一颗悬着的心立刻放回到了肚里,稽首道:“多谢陛下隆恩。至于所需粮抹辎重,陛下无须担心,敝国早已备齐,只等陆将军的到来。还望陆将军可以早日出发,蜀中百姓早已是翘首以待。”

“朕已下令,大军明日即可出发。”孙休当即允诺了出兵时间。

邓良再拜道:“既如此,臣便在永安城相候,等待陆将军大驾光临。”

带着完成任务的喜悦,邓良径直返回了永安城。

出使东吴时顺风顺水,邓良顺流而下,不出七天,就已经抵达武昌,此番回川,从武昌到永安,短短的路程竟然也耗费了三日之久,不过有着满意的结果,邓良还是一身的轻松,到达永安之后,第一时间邓良便去见永安都督罗宪。

永安城原名白帝城,当年刘备在夷陵战败之后,就留驻白帝城,再没有回到过成都,于是在白帝修了行宫,称之为永安宫,取寓永久平安之意,后来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和李严到永安宫,这就是著名的“白帝托孤”。刘禅即位之后,再也没有来到永安宫,这座当年先主避难的行宫也就日渐荒废了,白帝城却从此改名为永安城。

永安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扼守瞿塘峡口,而瞿塘峡素有“夔门天下雄”之誉,乃是川东门户,水陆要冲,雄奇险峻,蜀汉方面一直以来就重视永安的战略位置,在巴东设永安都督,李严就是第一任的永安都督。

其后李严转任江州都督,由护军陈到继任为永安都督,在漫长的四十余年历史之中,其他三镇庲降都督、汉中都督和江州都督,或被撤裁或迁治,但永安都督却一直留驻永安,从未有过改变。陈到之后便宗预;宗预之后便是阎宇;而罗宪就是第五任的永安都督。

第184章永安都督罗宪

邓良的船抵永安之后,遂弃船登岸,径直来求见罗宪。

罗宪四十多岁,虽然是一身的戎装,但举手投足之间,却显露出儒雅的气质。罗宪早年就才名卓著,曾拜入大儒谯周的门下,与陈寿也算是同窗,时门人称其为谯门子贡。延熙元年,罗宪入仕为太子舍人、尚书吏部郎,后迁宣信校尉,两次出使吴国,吴人“称美焉”。尚书令陈祗病死,黄皓开始专权,朝中许多大臣依附于他,唯独罗宪清白而有气节,不肯趋炎附势,黄皓深恨之,找了个机会将罗宪贬为巴东太守。时右将军阎宇出任永安都督,以罗宪为护军,驻守永安。景耀六年,魏军大举犯境,阎宇奉诏西还成都,罗宪便开始担任永安都督。不过阎宇临行之前带走了大部分的兵力,现在永安城的驻军,尚不足一营之数。

邓良先前做过尚书左选郎,而罗宪也在尚书台任过职,两人的私交还是不错的,不过此次见面,除了寒喧之外,公事还是排在首位的。

邓良对此次引援东吴入蜀相助之事还是颇为自得,向罗宪陈述此次东吴之行的详情,自然是要罗宪打开永安城,允许陆抗的部队入境。

罗宪听闻之后,不仅没有面带喜色,反而是忧虑冲冲。“子玉此行,吴主除了允诺出兵之外,就没有别的什么要求吗?”

邓良呵呵笑道:“我看那吴主孙休也称得上是明君仁主,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此次吴国能如此快地派出援兵,与其明智果决不无关系。至于要求,除了需要我们给吴军支付些粮秣辎重之外,倒是没有别的什么要求?”

罗宪眉头紧锁,又追问了一句:“难道孙休就没有提及割地之事?”

邓良摇摇头,道:“没有。”

罗宪的脸色陡然间凝重起来,他曾经两次出使吴国,这几年又一直镇守永安,对于吴人,他还是有着很深的了解,这可是一帮无利不起早的家伙,如果此次吴人趁着救援的机会,狮子大开口,罗宪反倒不会有什么奇怪的,但此次入蜀援助,吴人竟然没有提任何的要求,这可令罗宪大为诧异。

事出反常即为妖,这与吴人一向的风格大相径庭,以罗宪对吴人的了解,吴人对益州的觎觑之心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陆抗出督西陵之后,更是加紧了备战的步伐,这些情况,又如何瞒得过慧眼如炬的罗宪。

“这里面肯定有阴谋,在搞清楚吴人的真实意图之前,我不能让他们进入永安。”罗宪表情严肃地道。

邓良一听就急了,道:“令则兄,你是不是太过敏感了?现在阆中危急,急待吴兵前去援救,多耽搁一刻,阆中就有失守的危险。”

罗宪沉声道:“那也总比引狼入室的好,子玉,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初到吴地,根本就不了解吴人的心思,当年他们可以背信弃义的夺取荆州,焉知今日他们不会落井下石,趁火打劫?”

邓良道:“令则兄,你多虑了,此一时彼一时,两国修好了这么多年,当年的不愉快的旧事还提他做甚。当今吴主英明睿智,他焉能不知季汉的存亡对吴国的影响,益州若失于魏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