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娶妻记 >

第124章

古代娶妻记-第124章

小说: 古代娶妻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两拨小孩聚在了一起。
  三年的时间,张家也变化了很多。比如,破旧的小院变成了三进的大宅院。又比如,家里多了六个小娃娃。
  当梁汉他们的马车进了村子,就有小孩跑到张家通知他们。
  得了把零嘴后,满意的离开了。
  因为今天是个大聚会的日子,上午的时候家里就忙活了起来。王氏和张老爹在院子里看孩子,怀孕的四儿媳妇、六儿媳妇也在帮忙。都是一岁多两岁多的小娃娃,真是一时不看着都不放心。
  两老看着这么多小豆丁,脸上满是笑容。
  听说两个儿子儿胥来了,王氏就跟儿子说:“清勇,你出去迎迎他们。”
  张清勇正在喂儿子吃鸡蛋羹,正好要吃完了。笑着把碗递给媳妇:“吃完了,来,小胖,你汤圆哥哥他们要来了,爹带你去接他们。”
  “哦,爹,快走。”
  王湘儿挺着五个月的肚子,接过碗,见儿子兴冲冲的样子,忙叮嘱道:“小胖,走慢点,别趴倒了。”
  张清林的儿子听到小汤圆的名字,跟着喊道:“我也去。”
  张清勇:“好,一起去。”
  张清林抱着小女儿也跟了上去,他现在有儿有女,日子又过的和顺,满足的不行。
  林溪和张清木从他们的小院里出来。兄弟六个感情好,不乐意分家。所以当建新院子的时候就特意建了一个个的小院子,每个兄弟都有自己的小院子。虽然没分家,却也有自己小家的感觉。几个儿媳妇都很高兴能这么住。
  那么多人一起住非常热闹,生活也有人帮忙,还有自己的小院,觉得这么住着真不错。
  林溪他们赶路回来比较疲累,所以这么晚才起来。
  王氏看到他们两个,便笑着说道:“你们醒啦,厨房里有吃的,你们先去吃点垫吧垫吧。”
  林溪微笑着说:“现在还不饿,中午一起吃吧。”说着过去笑呵呵的抱了抱几个小孩。
  而张清勇带着倆孩子到了门外没等多久,就看到两个马车前后走过来。他还没动,两个小孩就喊了起来。
  “舅舅们来了。”
  “汤圆哥哥。”
  林慕威先从马车上下来,把小汤圆抱下车。小汤圆一下车,就往俩小孩那跑,几个孩子就会唔了。
  梁汉把马车停了,张清竹和张清福也从车上下来。
  “三哥。六哥。”
  张清林、张清勇笑着过去和他们说了几句话,招呼他们:“来来,赶紧进院子吧。”
  苗翠翠今天回娘家找她大娘商量件事,远远的就看到了张家的大院子。看到在门口笑着迎接梁汉他们的张清勇。
  村里人都说当张家的儿媳妇有多好多好。她心里很后悔,她本来也能嫁到张家,也能住到这个大院子里去的。可是,一切都没了……想到她的夫家,嫁人前说的可好,愿意帮她养弟弟,现在却各种的嫌弃。唉……只怪自己命苦。
  梁汉牵着马车进了院子,放好之后,跟张清竹一起往外拿东西。小儿子已经跟小孩跑去玩了,小石头则一旁跟着拿东西。
  梁汉看着很欣慰,大儿子真是懂事。
  拎着东西进到二进的大客厅里。张家人本来就多,加上他们过来,满当当的都是人,那真是热闹的不行。
  小石头和小汤圆过去亲热的喊外公外婆,跟王氏和张老爹好好的亲热了一番。被两老各种的夸。
  张清竹跟爹娘哥嫂打完招呼,就跟林溪聊天,听些京城的新鲜事。
  张老爹和梁汉说话:“也是收土豆的时候了,都收完了吧?”
  梁汉笑着回答:“收完了,忙了半个多月,昨天刚收完。”
  张老爹又问了些粮种的事。然后感慨:“麦种和土豆可都是好东西啊,造福百姓的大好事,可松不得。明年能分出来种了不?”
  梁汉:“这还得看上面的旨意。”
  一家人正热闹着,张清竹的奶奶和大伯娘却过来了。
  王氏看到两人心里不喜,却也不能表现出来。笑着上前迎道:“娘,大嫂,你们来啦。”
  张清竹几个也老老实实的跟着叫人。
  张奶奶摆出慈爱的模样笑着说:“小竹小福难得回来一趟,我也过来看看他们。”
  张清福笑了笑,张清竹连笑容都笑的不太自然。
  然后小老太太就不理他们,直接过去坐下,然后把林溪叫道跟前,拉着他的手各种亲热的寒暄。说他出门的这段时间,她是多么多么的惦记他。在她看来,林溪可是大官的儿子,她二儿子能建这么大的院子还多亏了林溪呢。这才是应该讨好的主儿。一旁的大伯娘也跟着讨好的笑着。
  张清竹心里撇嘴,就知道他奶奶是什么意思。梁汉知道他家小竹脸上藏不住表情,便找了个借口,拉着张清竹出了客厅。
  出去后,张清竹就开始吐槽:“嘁,看她那势力的样子,好像都忘了我们收留林溪哥的时候,她们是怎么过来奚落我们的。现在看林溪哥来头这么大,开始上杆子讨好了。”
  梁汉笑道:“别跟她一般见识,反正她们也从你们家捞不到多少好处。”
  “那是。”张清竹小声道,“我奶奶前段时间又提出来要搬到我们家来。给安排个房间还不乐意,还要我们再建个院子给她。打得什么主意谁不知道啊,不就是想让堂哥他们住进来吗,亏他们想得出来。我娘说了,给吃给穿都行,就是不给银子。她想搬到我们家也行,可是别想让别人也住进来。”
  有这么个长辈在,注定少不了麻烦。可那也没办法,那可是亲娘亲奶奶,能怎么样。
  屋里,林溪陪着老太太心里也很无奈。这婆媳俩什么心思他怎么不明白,不过想一想谁家没个糟心的亲戚,就忍一忍算了。
  张清竹进了厨房,见大嫂、三嫂、五嫂都在忙,已经准备了不少的吃的。
  “哇,准备了那么多好吃的?”
  方蓉看他进来,笑着说道:“怎么没在客厅里说话啊?”
  张清竹有点小孩子气的说:“唉,奶奶和大伯娘来了,我才不乐意跟她们待下去呢。”
  蒋莹莹微笑,说得比较委婉:“别和她们一般见识。”
  卢红梅也笑着说道:“是啊。”计较也计较不来。
  方蓉则直接多了:“对,别管她们。咱们现在日子过的好了,大伯娘心里不知道有多嫉妒呢。那又怎么样,就算借着奶奶的名义也就沾点吃喝的光。”
  蒋莹莹觉得大娘家也是眼皮子太浅的人。要是别做的那么讨厌,他们家好了,看在兄弟情分上肯定也得帮他们一把。可太折腾了,一副占便宜的嘴脸惹人厌,那他们家也就只想顾个面子情分了。
  张清竹也只是随口抱怨几句。知道也没办法按照自己的心意把她们赶走,不然他们家就出名了,出名的臭。
  “唉。”
  方蓉笑着给他夹了个鸡翅膀:“别唉声叹气了,来,吃个鸡翅膀。”
  张清竹高兴的接过去:“嗯,好吃。”啃着鸡翅膀说,“我来给你们帮忙。”
  蒋莹莹说:“有我们三个呢,哪还用得上你。出去跟爹娘他们说话吧,他们挺念叨你的。”
  “嗯……好吧。”
  张家热闹非凡的过了一整天,张老爹留梁汉他们一家在家里再住一天,反正小石头明天也不上学。
  夜晚,张清竹哄睡小汤圆之后,和梁汉吐槽:“我奶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让林溪哥帮堂哥他们找活干。也亏她开得了这个口。”
  “正常。看着你们家过得越来越好,可你大伯家却没跟着得到什么实处,自然想着借你们的光。”梁汉安慰他,“你也别生气,反正林溪不会顺着她们。就林溪的身份在,她们也不敢跟他闹。”
  “嗯,林溪哥的父亲是大官,奶奶再厉害也不敢得罪林溪哥。所以说话做事才不敢那么过分。”张清竹躺到床上,“幸好有林溪哥在,不然我们家得被她们烦死。”
  梁汉则觉得,官身是多么的重要。可以减少很多的麻烦。所以,培养两个孩子好好读书很重要啊。当不了官,考个举人也行啊。
  ………………
  梁文清成亲的日子,梁汉这个大堂哥自然要出席。因为和梁文清关系不错,梁汉和张清竹去的时候还带了份重礼。
  方氏接了梁汉的礼很高兴。不过,一想到小儿子今天要出嫁,就没办法真心高兴。
  她是不乐意小儿子嫁人的,可怎奈小儿子太死脑筋了。眼看他一年年的拖下去,只能答应了。
  张清竹跑去屋里跟梁文清说话。
  梁文清见到张清竹很高兴:“小竹哥。”
  张清竹坐到他身旁:“今天就要跟张大猛成亲了,很高兴吧?”
  梁文清腼腆的笑了笑:“嗯。就是觉得有点对不起爹娘。”
  张清竹安慰道:“没事。只要你过的越来越好,你爹娘肯定就不在意了。”
  梁文清点点头。他和张大猛相处了三年,对方是个很有担当的人,在和他在一起前就先说通了家里人。这让他和对方在一起过日子很有信心。
  高永福在河边待着,呆愣愣的看着远处。今天是文清出嫁的日子,他连去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三年了,他有了儿子,心里却空的不行。可是,他又能怎么办呢。现在连文清都要嫁人了。那个男人他见过,文清的娘跟村里说过那个男人对文清多么多么好,为了文清是如何的说服了家里的爹娘。让他沮丧的是,他跟那个男人比不了。他觉得应该祝福文清,可心里却很痛苦。
  梁大叔家很热闹,没人会去在意会有个男人因为梁文清的出嫁而伤心难过。
  梁汉在外面帮着招呼客人,等外面高喊着接亲的队伍要到了的时候。他们都涌了出去,梁汉也跟上,身为“娘家人”怎么都得配合着一起好好刁难一下张大猛。
  结果远处突然有个捕头快马过来问:“梁汉梁公子可在这里?”
  梁汉从人群里出来:“我就是梁汉。你找我什么事?”
  捕头赶忙跳下马道:“梁公子,圣旨到,需要您赶紧去县衙接旨。”
  这话一说,附近的人都惊讶了起来。圣旨啊,梁汉竟然要接圣旨啊!
  梁小叔忙道:“梁汉,你赶紧去接圣旨。可别让圣旨久等。”
  梁大叔也懵:“对对,可不能让圣旨久等。”
  这话说的梁汉顿时瀑布汗。不过也知道接圣旨是件很隆重的事,应该是有公公来宣布圣旨,确实不能让别人等他。
  捕头把马让给梁汉骑。梁大叔忙上前道谢,然后说道:“今天我们家正好办喜事,捕头大人留下来喝杯喜酒吧。”
  梁汉骑快马赶到县衙门口,下了马后扯了扯衣服,有些庆幸自己今天因为要去参加婚礼所以穿的比较正式,不会显得失礼。
  等在门口的赵师爷,见到梁汉来了之后,迎了上去,边走边和梁汉说着迎接圣旨时要注意的事项。
  梁汉听的一阵点头,心里想着:“接圣旨是这么麻烦的事啊。”
  跟着郑泽行他们跪着听圣旨的时候,梁汉只听懂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一句话,后面文绉绉的听着就比较懵了。
  所以,等圣旨听完了,梁汉就照着郑泽行的样子行礼。
  然后,梁汉迷蒙的接了圣旨。
  胡公公笑着贺喜道:“恭喜梁大人。”
  梁汉蒙圈,自己怎么就成了梁大人了呢?不过也谨记之前赵师爷跟他说的那些话,笑着把包好的红封递给对方:“多谢。劳烦胡公公了。”
  然后看着对方动作熟练的收了他的红包。
  接下来自然是郑泽行这个东道主负责招待胡公公,而梁汉则做了个陪客。
  一番推杯换盏,席间都是郑泽行在和胡公公相谈,梁汉就是个陪吃的,偶尔在胡公公夸赞他的时候,谦虚几句。
  等把胡公公送去歇息后,梁汉见堂内没有旁人了,才有机会问郑泽行:“县太爷,胡公公怎么叫我大人?”
  郑泽行跟他解释:“因为麦种和土豆的事,陛下特封你为正六品承议郎。”说着拱手道,“梁大人,以后叫我郑大人或者称呼我的字就可。”
  梁汉倒是猜到自己被封官了,只是就是不知道是个什么官。然后很发愁:“我就是个种地的粗人,怎么去当官啊。”
  郑泽行忍不住笑了下,然后道:“梁大人放心,承议郎只是散官,只领俸禄并没有什么实际公务要做。”
  梁汉一听就放心了。他连圣旨都听不懂,让他去官场混那也太难为他了。要只是个荣誉称呼,那就好办了:“那就好,那就好。我还真怕进了官场弄出一连串笑话来。”然后笑道,“听你叫我梁大人,这称呼还真别扭。”
  郑泽行倒是理解他的情况。建议道:“梁兄还是找位先生学习一下官场礼仪吧。承议郎是州府官员,梁兄虽然是散官可到州衙签个到的事还是得做的。势必要移居青州府。到时候还是难免要接触一些官员。”
  对于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