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寒门骄子 >

第21章

重生寒门骄子-第21章

小说: 重生寒门骄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了摊子,文蓉又去了市里最大的一个菜市场,这里主要经营的就是青菜、肉食,只要是能端上餐桌的东西在这里都可以买到。文蓉走了好几家酱菜摊子,才在一个中年大婶那里买到了合适的甜萝卜干。
  姥娘已经把豌豆粉都准备好了,等文蓉回到家休息好之后就开始教文蓉做蛙鱼。蛙鱼的做法并不复杂,先把豌豆粉按比例用清水稀释,锅里水烧开,小火把豌豆粉下入,用勺子搅成糊状。
  再准备一盆凉开水,把搅好的糊糊放在带漏眼的模具上挤压,糊糊顺着漏眼挤到凉水里就变成了一个个小蝌蚪状的了,做好的蛙鱼晶莹剔透煞是好看。
  姥娘又兑好了甜醋,盛一碗蛙鱼,浇一勺甜醋,放上萝卜干榨菜,炒熟的花生碎,如果吃甜口的就加勺糖,吃咸口的就再加点辣椒油黄瓜丝,文蓉姐弟几个一人一碗吸溜着就吃进了肚里。姥娘做的实在是好吃得紧,蛙鱼软滑,料汁酸甜,姐弟几个都吃着过瘾。
  姥娘见她们爱吃,脸上笑开了花:“好几年没做了,手都有些生了,明天你们要是带出去卖,姥娘就再改进改进。”
  “姥娘,这个口味就非常好吃了,明天这个一定卖的好”文蓉对姥娘的手艺相当的有信心。
  转过天来,文蓉姐弟去卖早点,姥娘就在家忙活开了,做了大半桶蛙鱼备好,调料也都准备妥当,文蓉直接带着就可以去市里卖了。文蓉做吃食一直特别注意食品卫生,姥娘也不敢轻忽了,泡蛙鱼的水都是烧开晾凉的凉白开,大夏天的,如果水不干净了就容易闹肚子。
  这两天黄瓜的用量有些大,文蓉家里菜园的黄瓜都摘得差不多了,三奶奶也把自家的黄瓜摘了送来,三爷爷在家给文蓉用木板拼了一个两层的架子,文蓉放到三轮车上,把凉皮和调料放到架子上,空间一下子宽敞了起来。
  三爷爷又用毛笔在货架的外侧写上了“凉皮、蛙鱼”四个大字,三轮车往巷子里一摆,摊子立马醒目了起来。
  果然不出文蓉所料,姥娘做的蛙鱼很受欢迎,吃的人都赞不绝口。旁边几个摊子就闹不明白,文蓉卖的都是不当饱的东西,而且价格也不便宜,怎么也和他们一样生意这么好呢?其实这些文蓉上辈子做了十几年的小吃生意很容易就能明白。
  文蓉摆摊的地点是服装商场,现在商场还没有开业,在她们这些小吃摊吃饭的,都是在商场里做前期准备工作的,有来上货的服装摊主,有负责给摊位装修的工人,有商家雇的店员,消费的群体不一样,选择自然就不一样了。
  那些干体力活的,一上午消耗的体力大,都会选择面食这些实在顶饿的吃食。而那些年轻的小姑娘,本身没有做什么太耗体力的工作,夏天天又热,胃口也小,文蓉卖的凉皮和蛙鱼就正对她们的胃口。
  服装商场的准备也忙的差不多了,文蓉摆摊的这十几天每天都会听吃饭的人念叨几句,商场要在十六号正式开业,到时候市里的领导还会来检查工作。文蓉他们也都接到了街道的通知,那天他们如果摆摊的话不能来的太早了,上午十一点之前不允许摆摊,因为街道要打扫卫生。
  对于开业那天,大家都非常期待,开业带来的客流,也可以让他们的小吃摊生意火爆起来,这两天生意不忙的时候,几家的摊主都在讨论这事:“你们说,开业那天,我们得准备多少东西呀?别到时候不够卖的?”
  “你个老李还挺贪心的,准备多少?你焖它十锅八锅的米饭准备着就是了。”卖菜饼的大娘和他说笑。
  “十锅八锅我也不嫌多,能卖它上百锅才好呢。”老李也不生气,乐呵呵的在那憧憬。
  “还卖它上百锅,你咋那么敢想呢,不过你要是不要钱,上千锅也卖的出去。”大家都在那里打趣。
  “不要钱可不行,就指着这小本买卖给儿子买房呢,”生意好大家都高兴,出来摆小吃摊的哪家都不是手头宽裕的。
  大娘也在那里交代文蓉:“你们明天也多带点凉皮,明天人多,要是不够卖的话,就可惜了。”几家的摊主可能都已经打听了文蓉姐弟的事情,最近一段时间对她们都相当照顾。
  文蓉虽然不喜欢别人用怜悯的眼光看她们姐弟,可是也不是不知好歹的,别人的善意她还是愿意接受的:“知道了,大娘,明天我让我弟弟也拿个大包来装钱。”
  大家一起哄笑:“蓉蓉这话说得对,明天咱们都准备大把大把数钱吧,不用担心装不下,咱们旁边不就是信用社吗?往里面一存就行了。”
  商城开业这天,天晴的格外的好,难得的是起了阵阵微风,吹散了些这几天焦烤的燥热。文蓉赶到小巷的时候,大家也都是刚刚到,都在忙着摆摊子,准备饭菜。商城那边,开业典礼已经结束了,停车场上到处都是散落的炮仗皮、拉花彩带。
  看着商城停车场上停满的自行车、摩托车,大家都对今天的生意期待起来,这么大的客流量他们怎么也能多卖一些。
  可是到了十二点的时候,来吃饭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平常这个点大家都已经忙开了。
  大娘有些心急,和周围几家商量:“这是咋回事呀?怎么今天商城开业咱们的生意还不好了呢?”几家都有些焦躁“就是呀!不应该呀?”
  文蓉却不急,劝到:“大娘,人家商城今天刚开业,生意肯定好,一忙起来,可能就忘了吃饭呗!”文蓉这么一说,大家也觉得是那么回事,都想着自己还不如一个孩子沉的住气 。
  果然过了十二点半,小巷里就陆陆续续开始忙活了,今天中午小姑在单位值班,没有时间过来帮忙,幸好今天调凉皮打包带走的人比较多,文蓉姐弟倒也能忙的过来,一直忙到两点多,文蓉今天带的凉皮和蛙鱼终于全都卖完了。
  文蓉收了摊子,却不急着回家,带着弟弟妹妹去商城逛了起来。商城一共有四层,不过现在开业的只有三层,一楼是各式服装,二楼是鞋帽,三楼是百货、布料等零散摊位。
  商城的摊位是统一划分的,每个摊位面积都不大,经营的商品也属于中档价位,和百货大楼的品牌商品是不能比的。这里的商品还是可以砍价的,可即便是这样,对于大部分市民来说,这里的商品也并不算便宜。
  文蓉姐弟现在还要替父母守孝,衣服都要穿素色的,所以也好挑选,文蓉和妹妹一人一件白色的圆领T恤衫,这时的T恤衫款式还特别简单,胸前印了一个黑色的桃心,几个英文字母,版型也有些肥大。文蓉和妹妹的裤子都是在村里裁缝那里做的黑色涤纶布的直筒裤,这个年代农村的孩子大都是这身打扮。
  天气越来越热了,文蓉又买了两件白色带圆点的连衣裙留着姐妹俩替换,文静对这条连衣裙喜欢极了,一直抱着不撒手。弟弟的衣服就更好买了,一身白色的运动短装,虽然款式仿的有些不伦不类,可对于这个年代来说,却也是时髦的打扮,文蓉给弟弟买了两套。
  姥娘的衣服却不太好买,姥娘保守惯了,太过时髦、花哨的衣服她是决计不会穿的,文蓉挑了一圈也没有合适的,只好到三楼扯了布带回家。
  天天在太阳下奔波,防晒是必须的,姐弟三个又在二楼挑选了帽檐宽一些的太阳帽,把她们原本的旧帽子替换了下来。零零碎碎地买了一些日常需用的东西姐弟三人就忙着往家里赶了。
  姥娘见几人买了这么多东西回家倒没有说什么,她虽然节省惯了,可孩子挣了钱,也不能抠的一分都不花,再说蓉蓉买的也大都是急需的东西。可当文蓉拿出给她买的布料时,姥娘急了:“你这孩子,挣两个钱不好好攒着,给我买什么衣服的?我这么大年纪了穿什么不行?哪还缺了衣服,你们赶紧去退了去。”
  文蓉笑嘻嘻地哄着姥娘:“这布都剪下来了,还能再接回去呀?姥娘,你就做个短褂穿上呗。我给你和三奶奶一人买了一块布,你俩做好穿一样的出去,人家一看这俩老太太咋穿的那么好看呢?跟亲姐俩似的。”
  姥娘被文蓉说的逗笑了,和文蓉一起带着布料去了三奶奶家。三奶奶的反应和姥娘一样,也是嚷嚷着让文蓉退了。交代文蓉道:“你这个孩子,挣点钱你就好好攒着,你们姊妹以后花钱的地方多了,哪能这么大手大脚的,再说了我有你大爷和你姑管着呢,想穿什么让他们去买就行。”
  “我姑她们孝敬您是她们的,我给您和我姥娘买是我的心意,那哪能一样呢。三奶奶布我都是按照您的身形买的,您要是不要人家也不给退,您和我姥娘你们看着办吧。”文蓉佯装生气。
  三爷爷看不过去了:“行了,孩子的一片心意,你们老姐俩收着就是。”
  连三爷爷都这么说了,两个老太太就不再坚持了,两人转过身就一起合计,去村里的裁缝那里做个什么样式的短褂。


第29章 
  这几天的生意好,家里熬得辣椒油快要见底了,把粽子煮上,文蓉又开始熬辣椒油。熬得滚开的油一浇到辣椒上,激发出的香味就开始在整个胡同蔓延。
  文蓉今天买了一条鱼,姥娘这会正在处理,晚饭还得等一会,文俊闻着辣油的香味觉得更饿了,拿了一个馒头就沾着辣油吃。文静看了也要去试试,文蓉赶忙阻止:“这么吃干嘛?一会鱼就做好了,晚饭好好吃鱼。”
  文俊吃得正香:“大姐,这么吃可好吃了,你给我留一瓶辣椒油,以后每次蒸了新馒头我就沾着吃”。
  文蓉哭笑不得:“哪有把辣椒油当菜的,你要想吃大姐给你做点辣椒酱放着。”
  文俊一听,赶忙答应:“好啊,好啊,大姐你现在就做吧,我给你帮忙。”
  家里的材料都是现成的,把芝麻,花生,干辣椒炒熟,一起放到石臼里捣碎,这个石臼可不是平常家庭厨房用的石臼,而是它们这里特有的青石制成的大石臼。
  石臼大都高四五十公分高,是用一整块石头凿成碗状,再从顶部中间掏一个圆洞,掏出来的石头安上木头把手充当捣头。这种石臼原本家家都有一个,可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些人家翻盖新房时嫌弃它占地方,也已经丢弃了。
  三奶奶家里就留有一个,就摆放在大门旁边。胡同里,谁家需要用到的时候就搬个小凳子,坐那里把带来的东西捣碎。村子里虽然没有什么规章制度来约束村民,可一代代的流传下来,自然有大家从小就接受的乡俗民约来遵守。
  像石臼、石碾这种大型的生活用具,无论是私人的还是公共的,在村里都是放在显眼的路旁,大家随时都可以使用,但是每个人用完必须要清理干净,毕竟上一个人捣的是花生,下面一个人可能要捣麦仁。如果谁家用完没有清理干净,在村民的口口相传之下,就如同列入了黑名单,以后想在村子里和别人共事就难了。
  文蓉把炒好的料都放在石臼里捣碎,这样做出来比用刀切碎的要香的多。文俊和文静留在后面清理石臼,因为文蓉今天捣了辣椒,所以石臼要用水多清洗几遍擦干,免得残留辣味。
  起油锅,放入各种香料炸出香味后捞出,把捣好的花生辣椒下入锅里,再放入切碎的盐豆一起熬煮。这盐豆是腌制完晒干的,和豆豉差不多,不过是腌制的方法不同,最后再放入准备好的调料出锅,这辣椒酱就熬好了。
  文俊直接挑了一筷子放入嘴里,尝了一口,眼睛就亮了:“大姐,你做的这个辣椒酱是我吃过最好吃的。”
  姥娘见他们爱吃辣酱,就把鱼直接清蒸,出锅时浇两勺辣酱,沾着吃。这么一弄,果然下饭,一条鱼吃得干干净净。
  文蓉辣酱做的多,就找出几个瓶子装了几瓶出来,三奶奶、化肥厂食堂的张叔、周姐、小姑、每家都送一瓶,虽然不值钱,可也是她们的心意。
  服装商场开业的第三天正好是星期天,这天的人流格外的多,原本空荡荡的停车场被自行车、摩托车挤得满满当当的。小巷里大家都忙的脚不沾地,每家的摊位都满满当当的坐满了人,来吃饭的有的还带着几岁的孩子,就听着吆喝声,催促声,孩子的哭闹声交织在一起。
  “好了没,都等半天了……”,“到了,到了,马上就到你的了……”“那个大姐你看好孩子,别碰到炉子上了……”文蓉在低头切着凉皮,在这一阵闹声中听着一个疑惑的声音“蓉蓉,你们怎么在这呢?”
  文蓉抬头一看,说话的是她的三婶刘明英,三婶一行四个妇女每人都带着一个孩子,站在文蓉的摊子前,把摊子堵的严严实实,文蓉也不搭三婶的话,反问道:“三婶,你怎么到市里来了?来逛街的?”
  “我们厂里的几个同事,听说这边开了一个服装商城就带着孩子来逛逛”刘明英话刚说到这里,文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