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兽医当国 >

第52章

兽医当国-第52章

小说: 兽医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常之所以阻挠杨慎,无非就是因为自己的缘故,从而牵扯到杨慎的身上。只不过杨慎并没有明言说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而导致被冯常算计。

    现在钱恒已经有一个修职郎的职位在身,只要考取了举人,入职为官几乎是毫无阻力的,即便是冯家也无法阻挡,而杨慎能够找上来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便是想要跟随自己。

    凭钱恒现在这个修职郎的官职,想要招募几个不经过吏部把关的小吏,还是有这个资格的。

    而杨慎,便是想跟随钱恒做个小吏,以求能有另寻一个出路。

    若是为了未来的仕途,杨慎的这个想法,也算得上是一个稳妥的主意。

    只是钱恒对于杨慎的能力,却是个未知。

    想了下,钱恒才笑道,“谨之,我不妨跟你透露一点,你可曾听说过我在登州做的那个售卖行?”

    杨慎点头,“我听说过,据说还有两位从汴京来的士子,帮你打理那边的生意?”

    钱恒笑着点了点头,“所以啊,你若是真要跟我做事,恐怕也会涉及到经商一途,就怕你抹不下这个脸面啊~”

    士子对于武人和商贾的瞧不起,是发自骨子里的,钱恒最担心的,便是自己手底下的人,对经商之道的排斥。

    不过杨慎脸上却毫无波澜,只是笑了笑,“恒远兄说笑了,在咱们寿张,谁不知道你的本事,且不说行商的贵贱之说,就凭一个庄子,便可以让整个寿张县再没有饥荒饿民,单就这一点,就比很多官员强太多,我杨慎考取功名,是为了造福一方百姓,绝不会在所做的行业低贱与否!”

    杨慎如此表态,钱恒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好,既然如此,那就好好准备明日的科考吧,我也很想见识下你的经义和时务策水平如何!”

    不得不说,杨慎的心计还是很深的,钱恒只是这么一句话,便让杨慎意识到,钱恒似乎能够看到科考的试卷内容。

    这事情,可不是什么小事。

    一个参加乡试的生员,能够看到其他人的科考卷子内容,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不过杨慎也没有直接询问,而是小心翼翼的瞅了眼钱恒,“恒远兄,那这些考试,我应该如何作答呢?”

    “以本心作答便是,叔夜大人与其他考官不同,他所看重的,只是那些有见地,有方略的能士!”

    “如此,杨慎便知道该如何做了!”

    杨慎谢过钱恒,便高辞离开。

    看着杨慎离开时轻松不少的背影,钱恒忍不住笑了起来。

    在整个应天府的乡试范围内,钱恒不会担心张叔夜镇不住场面,所以更不会担心杨慎会把这件事泄漏出去。

    若是这杨慎的水平够高,倒是可以推荐给张叔夜做事,即便是张叔夜不用,单凭杨慎对行商的态度,也是可以归自己所用的。

    第二天一早,天还未亮,钱恒便已经准备妥当。

    乡试的考试,要求已经很严格,尤其是张叔夜主考的这次考试,所有文具,除了笔墨之外,尽数由应天府的府学提供。

    而科考的地方,更是直接安排在应天府的府衙后院。

    所有纸张和考卷,全部从隔壁的府学院内运送过来,一切保密措施,都有张叔夜手下的郎将专门监督。

    钱恒刚来到府衙门口,就遇到了熟人。

    杨慎故作不熟识的样子,只是和钱恒对了个眼神,便走到前面去排队。

    不过后面走过来的冯常,却一脸意外的样子,“钱恒,你居然拿到了解额资格?”

    钱恒一笑,“不过一封举荐信,程大人还是很能体谅生员苦衷的!”

    冯常是决计不会相信钱恒这话,但钱恒既然拿到了举荐信,冯常也能猜到,凭借钱恒的学识,再加上这次科考的主考官张叔夜,本就和钱恒熟识,想要中举毫无阻力。

    所以冯常也就不再纠结于那举荐信的事情,但却依旧心有不甘的哼了声,“只怕你这科考之路,也就到中举为止了!”

    钱恒一乐,“那可未必,说不定咱们还能在省试再见呢!”

 0103章 孟子言

    入场检查极严,单单是入场搜身一关,便有十几人被那郎将给押了出去。

    早就准备妥当的钱恒,自然不会在意这些,经过搜身一关之后,便被安排进考场内,待考。

    考场内,竖起数块肃静牌子。

    看到这一幕,钱恒不禁暗笑,真没想到,张叔夜居然会把平日出行的肃静牌,摆放到考场里面来。

    不过这也说明这位张叔夜大人,做事还真是不拘小节的。

    有了这些肃静牌,倒也让整个考场的气氛,变得严肃了几分,一个个坐在各自的位置上,正襟危坐,谁也不出一丝动静。

    所有考试的位置,都是用苇席搭起来的,每个位置之间,都隔出来五尺有余,席子下,摆放一桌一椅,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考生陆续进场,待到所有考生全部坐好之后,一声锣响,考试正式开始。

    在众多考生开始研墨准备的时候,有衙役依次将考卷和草稿纸分发到每个考生手上,之后不久,便有有衙役,举着一块写着科考题目的木板,在考场内来回走了两圈。

    今日是第一场,所考内容经义。

    其中论语义一篇,孟子义一篇,大经义一篇。

    孔孟之义,便是直接从‘论语’和‘孟子’中取一句做释义,考的是考生对与经义的熟识程度。

    而大经义所考的,虽然也涉及到孔孟文章,但范围却要广很多,内容涉及四书五经和史传文章,其考核的内容,也给了不少让考生阐述自身见地的空间。

    这其中最难的,就是这大经义的考核,若是经义的题目太过生僻,甚至会直接难住大多数考生。

    不过这次大经义的题句,倒是不难,“不怨天,不尤人”。

    这句最早出自论语,也曾在孟子中出现。

    三篇经义,出自孔孟的题句,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没有什么压力,对于钱恒来说,就更不在话下了。

    确定了题句之后,钱恒第一时间便将孔孟之义的文章,先行写了出来,最后誊抄到考卷上。

    写完孔孟的经义之后,钱恒才把目光落在这‘不怨天,不尤人’的题句上。

    ‘论语,宪问’中,有记载,“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而在‘孟子,公孙丑’也中有言,“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不怨天,不尤人。

    单看字面的意思,钱恒不用多想,也能知道,这是孔老夫子对待事物的态度。简单点解释,便是说,不埋怨天地,不怨恨他人,哪怕他人不能理解,自己也能通过学习最普通的知识,领悟到高深的道理。

    若是钱恒不清楚张叔夜此时的心境,直接以这个意思作答,倒也不能算错,至少整个论调和语境,都是不错的。立壮志,多自省,不以俗世眼光看待万事,同样可以学到精深处,这个说辞,放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有差错。

    可钱恒却知道,张叔夜此时的心态,却是做不到这不怨天,不尤人的程度。

    张叔夜对朝廷奸佞当道的现状,十分不满,恨其不争。对当今武将的堕落,更是痛恨之极,恨其无能。

    或者说,天道不公,人心不古,才是张叔夜此时对时局的心态和认知。

    所以,这句话所指,真正切题的,应该是出自孟子的寓意。

    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张叔夜真正想要体现的关键,就在这句话上。

    想要劝我不怨天,不尤人,那就要知道我因为什么而不悦,因为什么而不高兴。

    这个题句的核心意思,便是说,我很不高兴,我就算是怨天尤人也不要劝我。

    钱恒忍不住嘴角微挑,这张大人还真有点混不吝,自己不高兴,居然还敢这么正儿八经的当成考题出出来。

    恐怕这样一来,有不少考生都会掉进张叔夜这道题的坑里。

    不过钱恒破题的角度,却也没有顺着张叔夜的意图来,而是直接写了一句。

    “怨天尤人,不若曲中求直,心若不豫,不如易地以处”。

    整个文章的意思,概括下来,便是说,与其在这里怨天尤人,还不让转个弯,在曲中求直,若是心里觉得不爽,不妨换个角度看看。

    整个大经义的考卷,被钱恒直接写成了劝张叔夜的一封信。

    心中有了草稿,写起来便快了很多。

    等钱恒将卷子写完的时候,时间刚过午时。

    见到钱恒站起身,马上有衙役过来,帮着钱恒收起卷子和草稿纸。

    钱恒这边的动作,引来不少考生的主意。

    午时十分,有不少带了吃食的,正坐在考位上啃食,可是当看到钱恒居然这么早就交卷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一副吃惊的表情。

    这卷子交的也太早了吧?

    尤其是冯常,距离钱恒的考位,隔着有三名考生,看到钱恒交卷,冯常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屑。如果不是考场里有规矩,不允许出声,恐怕冯常此时早就出言讥讽钱恒了。

    即使如此,冯常看着钱恒的背影,嘴角上那丝不屑,都已经快要咧到耳根子上去了。

    一般乡试,是要糊名的,就是将卷首的考生名姓糊起来,甚至还要专门找人来,将卷子上的内容,誊抄到一份全新的卷纸上。

    而作为本次乡试的主考官,直接选择取消了誊抄的这道程序。

    时至北宋末年的时候,作弊成风,所谓的誊抄程序,已经起不到多大的规避作用。所以张叔夜直接选择放弃这道程序,只将考生的名字糊上便可。

    作为本次乡试的主考,张叔夜多少还是顾忌一点的,所以张叔夜并没有在考场坐镇,而是让应天府的推官和判官二人,负责初选试卷。

    糊名之后的卷子,便直接交由两人审核。

    当看到孔孟经义的释义时,两人几乎同时点头,对于这两篇经义十分赞赏。

    唯独到了这第三篇大经义的内容时,两人的脸上,都露出一副哭笑不得的神色。

    姓徐的推官一阵摇头,“常大人,您瞧,这位考生的大经义文章,好好一份抒怀明志的文章,居然写成了一篇评议文章,这~”

    那位常大人却是一笑,“这考生的文章本身不俗,只是有点偏题,且留下,交由张大人定夺便是!”

    徐推官犹豫了下,才点头,“也好,张大人这考题的题目,本就有些怪异,也只好由张大人自己审核之后,再做判定了!”

 0104章 得解元

    钱恒离开考场,便直接回了客栈。

    严格说,乡试的考试,是要连续考三场,每一场都要连续考三天的。

    只是到了宋末时候,乡试已经变得不严格,甚至很多州府的乡试科考,都不会再派专员下来监考。就像应天府的乡试,原本需要九天才能考完的乡试,硬被张叔夜压缩到了三天之内。

    没有了一场考三天的安排,也就免了在考棚里过夜的难处。

    也只有这样的安排,才能让钱恒有机会,每天都能在考完之后,轻松惬意的待在客栈里品茶喝酒。

    接下来的两场考试,每一场都是钱恒第一个交卷离开。

    待到第三场考完,钱恒离开考场之后,那两位监考官,便直接把钱恒的考卷糊名之后,递送到张叔夜的案前。

    张叔夜没有留意过钱恒的笔迹风格,可只看卷面文字的内容,第一时间就辨认出来。

    除了钱恒,没人敢如此大胆,以劝说的笔法写这种评议文章。

    而其后的词赋,最让张叔夜眼前一亮的,还是那首‘谢池春’词。

    ‘谢池春’词牌,并不多见,但在南宋词人抒发壮志的豪放词中,也算得上有名。

    钱恒所用的,便是大诗人陆游的‘谢池春,壮岁从戎’。

    甚至于整首词,钱恒都一字未改。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整首词,都是陆游恨朝廷之不争,抒发胸怀,表达愿执笔从戎的豪情壮志。

    而这首词,也是最能与张叔夜此时心境有所共鸣的。

    所以张叔夜再看到这首词的时候,便已经忍不住站起身来。

    “好词,果然好词!”

    张叔夜捧着钱恒的卷子,忍不住低声唱和起来。

    读了好几遍,张叔夜才把卷子放下,一边赞叹,一边继续往下看。

    不过当看到钱恒的时务策时,张叔夜的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