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甲午崛起 >

第738章

甲午崛起-第738章

小说: 甲午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去的事情?关键是没有过去多久啊?要等我这样的人都死了,才算是过去的事情呢。”洁格格撒娇道。

清朝时期的文字狱是空前绝后的,而且随着统治的稳固而加深,越是统治稳定的时期,文字狱就越是登峰造极,至乾隆时期,以是无以附加的强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因此而扭曲变形。

按照鲁迅大大的说法,“文苑中实在没有不被蹂躏的处所了”。

顺治帝施文字狱7次,康熙帝施文字狱20多次,雍正帝施文字狱20多次,乾隆帝施文字狱130多次。

清代前期文字狱大致有3种情况:清先世曾被明朝统治,受官袭爵,闻命即从。占领中原之后,清廷对此段史事讳莫如深,因此,不仅将旧有史籍刊削、禁毁,而且对凡继续编写乃至收藏者,则以“大逆”之罪滥加诛戮。清初反清思想久久不能消弭,尤其是汉族士大夫眷恋故明,宣扬“夷夏之防”一类思想,对巩固清廷统治极为不利。为了强化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对反清思想就势必要用暴力加以打击。康雍之际,清皇族中权力斗争空前激化,史称夺嫡之争。雍正帝即位之后,为了巩固已得的胜利,除杀戮夺嫡诸王外,不惜借助文字狱来打击“党附诸王”的势力。

华皇微微一笑,并没有谈论清朝的事情,随口道:“我们不说清朝。不光是华国,朝鲜和日本也有不少文字狱。朝鲜王朝时期,屡次有文字狱的记录,大多与政治斗争有关。朝鲜睿宗即位后,起用年轻将领南怡为兵曹判书,引起勋旧势力的不满。大臣柳子光上书指南怡诗句中“男儿二十未平国,后世谁称大丈夫”中的“未平国”是“未得国”之意,有谋反之心。南怡遂被逮捕,酿成大狱,他与大批人被处死。

朝鲜燕山君时期,史官金馹孙修史时将老师金宗直的《吊义帝文》收入《成宗实录》中。勋旧派大臣李克墩趁机上书燕山君,称这篇文章的真实用意是将项羽和楚义帝影射为朝鲜世祖和鲁山君(朝鲜端宗)。于是燕山君逮捕了大批士林派人士,最后已死的金宗直被剖棺斩尸,金馹孙等被凌迟处死,还有很多人被斩首、决杖或流配。

因发生年是1498年(干支纪年戊午年),故称戊午士祸。”

“朝鲜人也有这么多的文字狱啊?”洁格格惊讶道,她不是很关心朝鲜,这主要是因为‘天朝上国’的想法作祟。

洁格格现在比较重视关心欧洲的局面,却不是很关心华国的周边。

在洁格格的心中,华国周边的国家,对于华国都没有多大的威胁,清廷还是很强大的。

李泰熙听皇帝突然提到朝鲜的历史,粉脸一红,接着道:“朝鲜和清国的情况差不多,文字狱也不少。中宗时期发生“己卯士祸”,赵光祖以下大批士林派官员被处死、流放。事后,一个叫崔寿峸的人给叔父崔世节写信,劝他远离政治空气紧张险恶的朝堂,寻求外放,并赋诗:“日暮沧江上,天寒水自波。孤舟宜早泊,风浪夜应多。”崔世节将崔寿峸写的诗告发朝廷,崔寿峸被指有“谋害大臣”之意而被下狱处死。朝鲜光海君时期发生金直哉之狱,在其中一个牵连者黄赫被抄家时,发现了儒生权鞸的一首诗:”宫柳青青莺乱飞,满城冠盖媚春辉。朝家共贺升平乐,谁使危言出布衣?”朝廷认为“宫柳”指的是光海君妻家柳氏,整首诗在讽刺朝廷,因此权鞸也被捕,最后被杀于流放途中。

朝鲜英祖时期,清朝人朱璘编的《明纪辑略》流入朝鲜,其中有称李成桂为高丽权臣李仁任之子及篡国等内容,英祖下令在国内焚毁《明纪辑略》,并严惩有关人员。从购入此书的使臣到译官、书商、购书者,皆被处决或戮尸,累及家族,牵连被杀者将近千人,史称“诬史之狱”。名家士子,亦多横罹冤死者。

朝鲜高宗时,清朝驻日使臣黄遵宪所撰的建议朝鲜开放国门的《朝鲜策略》流入朝鲜,得到朝廷的首肯。但儒生们坚决反对开放国门,于是高举“卫正斥邪”的旗号,掀起上疏运动,史称“辛巳斥邪运动”。高宗下令逮捕上疏儒生,其中华西学派儒生洪在鹤的上疏被认为有“谤讪朝廷”之文字,斩首示众;李晚孙、姜晋奎等上疏儒生被流放荒岛。”

萌总裁微微一笑:“不光是朝鲜,还有日本也一样,日本古代的文字狱主要集中于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建立后,文网渐密,下令禁止提及任何跟德川家有关之事。鹿岛万兵卫在其所著的《江户的夕荣》一书中这样说道:关于旧幕时代的书物,与政治有关的勿论,与德川家有关的哪怕再小的事情也不得随意提及,如有触犯,那只有在远方荒岛上再叙了。日本近代文人宫武外骨所著《笔祸史》中,收录日本历史上136起文字狱事件,其中127起发生于江户时代。宫武自己也在书序中感叹道:像本人这样屡罹笔祸者恐怕古今东西实属罕见,这要是在幕藩时代恐怕早已被游街斩首示众了。封建统治者有不能被人提及的地方,就要来一次文字狱。”

“陛下是正统的推倒封建统治的人,自然不存在这个问题。”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笑着总结道。

萌总裁点点头,“对,华国就是要坚定的走民主的路线,可以导正,却不要用严厉的手段去约束,以导正为主。这是一项基本的国策。”

“是,陛下。”卡特莉娜卡芙公主,洁格格,李泰熙都是有职衔的官员,听皇帝说的郑重,一起起身答应。

华皇微微一笑,看向火车车窗外,欧洲的风景和华国的,有什么分别?

华皇一行就这样一路说说笑笑,暂时不去想这次欧洲访问的压力,于三日后,抵达保加利亚王国。

保加利亚王国是1877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土耳其战败后才重新独立的。

1878年2月俄土战争结束后,保加利亚摆脱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获得独立,曾一度实现统一。

但由于因战争而精疲力尽的俄国无法顶住英、德、奥匈帝国等西方列强的压力,根据1878年7月13日签订的《柏林条约》,保加利亚被一分为三:北部的保加利亚公国、南部的东鲁米利亚和马其顿。

东鲁米利亚仍然是奥斯曼帝国控制的。

它的首都是普罗夫迪夫。

东鲁米利亚全境位于今保加利亚南部。

鲁米利亚与东鲁米利亚不同。

前者的意思是“罗马的土地”,原本指东罗马帝国(亦即拜占庭帝国),后来在15世纪指为奥斯曼帝国控制的巴尔干半岛地区。

鲁米利亚也尤其指保加利亚以南、摩里亚半岛(今希腊南部)以北及阿尔巴尼亚以东的地区。

从这角度看,今保加利亚南部的地域也自然可称为“东鲁米利亚”了。

根据1878年柏林条约,奥斯曼帝国设立东鲁米利亚作为自治省。

东鲁米利亚的领土在巴尔干山脉、洛多皮山脉及斯特兰德沙山脉之间,也就是保加利亚族、希腊族及奥斯曼土耳其人熟悉的北色雷斯。

“东鲁米利亚”是柏林会议上英国代表支持使用的新创建名字。

二十个洛多皮山脉的保加利亚穆斯林村庄拒绝确认东鲁米利亚,并成立了“泊马克共和国”。

根据柏林条约,奥斯曼帝国仍然对东鲁米利亚拥有军政管辖权,但赋予它高度行政自治权(第十三条款)。

该省的元首是由高门任命的基督教徒总督,并经过欧洲列强的同意。

马其顿位于南欧地区,地处巴尔干半岛中部,是个多山的内陆国家。东邻保加利亚,南界希腊,西接阿尔巴尼亚,北傍塞尔维亚。

马其顿地形多为山地,瓦尔达尔河贯穿南北。

马其顿实际上也仍然处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下,只是和东鲁米利亚不是一个系统的,又分了一次而已。

正统的保加利亚王国自然是位于保加利亚北部的保加利亚公国,华皇去访问的就是保加利亚公国。

【1180保加利亚王国亚历山大一世】

保加利亚公国的情况也很复杂。

保加利亚公国虽然在德奥的支持下,摆脱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束缚,但是并没有摆脱奥匈帝国的影响,德国在保加利亚公国的影响力也很强大。

最令华皇警惕的是,除了奥匈帝国和德国的势力影响,还有沙俄的势力,而且,沙俄的势力比德奥的势力还要强大!

沙俄一直对保加利亚王国馋涎欲滴。

现在保加利亚公国的老大是亚历山大一世。

他是父亲黑森大公亚历山大及母亲波兰女伯爵尤利娅·特蕾莎·冯·豪克的次子。

1858年,年仅一岁的亚历山大被封为巴滕贝格亲王。

青年时代年的亚历山大曾在在普鲁士军队服役,1877年开始在俄军中服役,时值第十次俄土战争,亚历山大参加了战争。

战后,1878年夏召于德国开了柏林会议,保加利亚与塞尔维亚一道获得自治权,但仍然由土耳其统治,保加利亚被一分为三:北部的保加利亚公国、南部的东鲁米利亚和马其顿。

根据柏林会议创建的保加利亚第一次国民议会推荐,他于1879年4月被任命为首任大公,是为亚历山大一世。

19世纪末巴尔干半岛政治形势波谲云诡,各方势力犬牙交错,民族主义空前高涨。

但这导致他与自由主义者矛盾加剧,与此同时,亚历山大开始谋求英国的支持,并欢迎德奥势力进入本国。

不过,据华国统计局的情报显示,这个亚历山大一世是亲德奥,反沙俄的,这也是为什么华皇要出访保加利亚公国的原因。

“陛下,我觉得,我们这次,还是在保加利亚王国稍微待个一到两天,就赶紧走,这里不是很安全的。”卡特莉娜卡芙公主提醒道。

华皇明白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的意思,“你指的是那个康斯坦丁诺夫?”

“对,就是这个康斯坦丁诺夫,虽然保加利亚王国名义上的国王是亚历山大一世,但是军队却掌握在这个议会头头康斯坦丁诺夫手里,他是亲沙俄的军官!怕沙俄会因为陛下的到来,从中做文章。”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点头道。

萌总裁陷入了沉思,要来保加利亚王国,这是他自己坚持要来的,主要因为保加利亚王国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过重要了,而且,华皇也很想和整个巴尔干地区的领导人都见一见,为日后在欧洲的行动打好基础!

欧洲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

又称产业革命。它既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又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始于18世纪60~80年代,结束于19世纪末。

英国最早具备产生工业革命的条件。

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在棉织、采矿、冶金、制盐、玻璃等行业中迅速兴起。

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也同时发展起来,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劳动工具日趋专门化,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18世纪30年代,C。唐森德子爵把三叶草和芜菁引入大田,改三轮制为四轮制,开始农业革命。

农业家R。贝克韦尔培养出新莱斯特羊,开改良牲畜之风。

1760年以后的4000多个圈地法案实施后圈占土地364万公顷,使农业完全纳入资本主义轨道。

18世纪中叶,英国国内市场、殖民地市场和国外市场的扩大,使棉纺织业获得巨大发展。

水陆交通大大改善,便利工农业产品和原料的运输,促进商业繁荣,为工业积累了资金。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1733年J。凯发明飞梭,提高织布效率一倍。

1767年J。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70年取得专利。

1769年,R。阿克赖特发明水力纺纱机,1771年在克隆福特创办第一个棉纺厂。

S。克朗普顿于1779年发明骡机。

1769年,J。瓦特发明蒸汽机,取得划时代的技术成就,引起一场工业革命。

1776年制成单动式蒸汽机。

1782年又制成复动式蒸汽机。

1785年棉纺厂开始使用蒸汽机作动力。

1789年蒸汽机开始应用于棉织业。

工业革命后,蒸汽机逐步扩展到化工、冶金、采矿、机器制造、运输等部门。

化工工业得到迅速的发展。硫酸、漂白剂、盐酸、苏打的发明适用于纺织、玻璃、肥皂等行业的需要。

18世纪20年代J。马斯普拉特等在利物浦建立生产苏打的工厂。

M。法拉第发明制造氯化碳的新法,奠定了兰开夏和柴郡化工工业的基础。

对法战争以后的年代是英国化工工业的黄金时代。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采煤业迅速发展。

在矿井中,普遍使用蒸汽抽水机。

1820年卷扬机代替人工背运,煤产量更加迅速增长,英国成为欧洲最大产煤国。

1786年以后,蒸汽机的制造带来了冶铁业的繁荣;对法战争的军火需要扩大了冶铁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