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苏联 >

第85章

重生苏联-第85章

小说: 重生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新西伯利亚现在还有个军事工业综合体的项目,预计今年夏季建成。我们也可以在军工综合体里面,设立新的T…34坦克生产线,毕竟这也是军事项目。

  最重要的是,新西伯利亚的原材料供应丰富,那里有全国生产质量最好,而且生产数量最多的冶金企业,可以给坦克生产提供优质而充足的金属原材料,在新西伯利亚建立坦克生产线适合不过了。

  至于斯维德洛夫斯克州,那里和新西伯利亚州一样,也有相当丰富的原材料供应,而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更好的优势,在靠近西部地区的同时,又不会受到西方空袭的威胁。

  只不过,这个州份还没有现成的,适合设立新生产线的拖拉机工厂。虽然没有拖拉机厂,但我们可以尝试在下塔吉克捷尔任斯基火车工厂的基础上,建立坦克生产线,人才我们可以从外地引入,并对当地的工人、工程师进行相关的培训。”

  “很好,”对于曼图洛夫的提议,斯大林感到相当的满意。“在原有工厂的基础上,设立新生产线的构思相当可取。那里有现成的厂房,只需稍加扩建,或者利用现成的厂房就能设立坦克生产线,而工厂现有的工人也有机械生产的经验,容易培训。

  这样,我们就能节省不少用于建设厂房和培训人才的时间,可以尽快地,让T…34投入量产,尽快武装红军。”

  其实,曼图洛夫的计划和历史的发展并没有太多的出入。历史上,T…34坦克被批准投产后,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很快就设立了坦克生产线。而下塔吉克的捷尔任斯基工厂,就是乌拉尔生产联合体的前身,也在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后,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主战坦克制造厂——乌拉尔生产联合体。

  和历史不同的是,曼图洛夫的计划,把自己的家乡——新西伯利亚也纳入了坦克生产中心的行列之中。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新西伯利亚比斯大林格勒、下塔吉克更加适合生产坦克,因为那里的原材料供应充足,而且材料质量上乘,人才、设备的技术水平都比其他地方高。

  “为了让曼图洛夫同志更加方便地完成建设任务,刚才政治局的会议里,已经通过了由卡冈诺维奇同志提出,让曼图洛夫同志升任建设人民委员的决议。”斯大林一时兴起,在这场军事会议里宣布了政治局的任命。

  在此之前,曼图洛夫并没有接到任何有关升任人民委员的通知,因为这个任命,是在一小时前的政治局会议里决定的,就连金斯伯格也不知道有这样一回事儿。

  这个任命,对于曼图洛夫来说,实在是太过突然。金斯伯格这个建设人民委员干得好好的,而且相关经验丰富。他当过副重工业人民委员,有重工业建设方面的经验,还是国立技术大学土木工程系的教授,具有丰富的,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怎么说换就换?

  就算换了,那金斯伯格将会何去何从?他已经是人民委员,而且对国家有一定的贡献,又没有犯过什么错误,不可能被贬职。而其他人民委员的职位并没有空缺,金斯伯格也不符合担任更高职位的条件,卸任之后,会被安排到什么职位?

  这次的人事调动,就是为了“让曼图洛夫更加方便地完成任务”这么简单?

  

143 重返新西伯利亚

  曼图洛夫后来从卡冈诺维奇那里,知道了整个人事调动的来龙去脉。牵涉其中的,并不止金斯伯格和曼图洛夫自己,其实还牵涉了卡冈诺维奇、建材工业人民委员索斯宁。

  就在1939年1月,重工业被拆分之后,卡冈诺维奇一直兼任着交通人民委员和燃料工业人民委员的职务,而燃料工业人民委员部被拆分为石油工业部和煤炭工业部之后,卡冈诺维奇又接管了石油工业部,一直掌管两个部门。

  但随着石油工业和交通网络的发展,卡冈诺维奇的工作量变得越来越大,而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已经不能同时兼任两个部门的人民委员。结果,他不得不辞去石油工业人民委员的职务。

  卡冈诺维奇的辞职,令石油工业人民委员的位置出现了空缺,而这个空缺,就由建材人民委员列昂尼德·安东诺维奇·索斯宁接任。

  列昂尼德·索斯宁,1934年从莫斯科工业学院毕业,后来担任多项和工业管理有关的工作,1938年还当上了副重工业人民委员,富有工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学识。由他接任石油工业部部长,无疑是一个妥当的安排。

  而原来的建设人民委员谢苗·萨哈洛维奇·金斯伯格,本身是莫斯科国立技术大学土木工程系出身的,后来还成为了该学院的,钢筋混凝土学科的教授。和索斯宁相比,他对建材方面的认知比较深入,而且同样富有工业管理的经验。所以由金斯伯格这个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相关经验担任建材工业人民委员,也是合适不过的安排。

  金斯伯格走了,原来建设人民委员的职位,就顺理成章地,由第一副建设人民委员曼图洛夫接任。

  虽然曼图洛夫在建设部里面混的日子不多,但他在担任新西伯利亚州委第一书记期间,就推行了很多项成功的建设项目,累计了大量的经验,还赢得了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头衔。

  这些功劳,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和卡冈诺维奇之间有着特殊的人脉关系。结果,在政治局的会议里,他得到了卡冈诺维奇的提名,加上斯大林对他的印象也不错,同是政治局委员的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都看好这个年轻人,结果提案被通过,曼图洛夫成为了最年轻的人民委员。

  ……………………………………………………………………………………

  “曼图洛夫同志,这里真的是新西伯利亚?”曼图洛夫的助手米兰,对飞机窗外的景色感到惊叹不已。

  他们乘坐着一架Li…2(苏联版DC…3)客机,在新西伯利亚的上空盘旋。

  对于曼图洛夫来说,眼前的景色既令他感到熟悉,又令他感到陌生。在短短两个月的日子里,新西伯利亚的面貌已经产生了一点变化,工业区那边多了几支大烟筒,军工综合体那边的厂房也已经成型。

  在市区,新一期的公寓项目也已经落成,外表采用斯大林式设计,但采用装配式建筑方法的第二代曼图洛夫式公寓在城南的苏维埃区拔地而起。

  这些变化,证明了他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他的接班人契尔年科也没有令他失望。

  而对于米兰这个从来都没有来过西伯利亚的人来说,眼前的景色已经打破了他以往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印象。

  在他的印象里,西伯利亚是一片荒芜的,低度发展的地区。但在他眼前的,却是一座高度发展的大城市。虽然他清楚知道,新西伯利亚这几年来,正在急速地发展,但亲眼看到的时候,才真正感受到苏维埃建设的力量。

  “是啊,我们终于到了。飞机真方便,从莫斯科飞来新西伯利亚只需要10个小时。”曼图洛夫回忆了以前职位太低,没资格坐飞机的日子,“以前,我还是州委书记的时候,每次去莫斯科都要坐48小时的火车。”

  “这次是我第一次坐飞机,也是我第一次来西伯利亚。看到窗外新西伯利亚市景色,我还以为来到了斯大林格勒。”米兰兴奋地说道。

  “是吗?斯大林格勒哪有这么冷?”曼图洛夫穿上黑色大衣,善意提醒道:“穿好衣服吧。这里的气温,比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都要低10度。”

  几分钟后,飞机在新西伯利亚153号飞机制造厂降落。

  在当时,新西伯利亚并没有民用机场,只有153厂的跑道可供飞机起降。曼图洛夫和契尔年科这两个州委书记并不是不想修建机场,而是因为当时的航空交通并不普及,就算有了民航机场,也不会航班来往那里。

  坐在同一架飞机上的,除了曼图洛夫、米兰和机组人员以外,还有苏联副航空工业人民委员兼雅科夫列夫设计局首席飞行器设计师——亚历山大·舍基维奇·雅科夫列夫。对苏联战斗机有研究的你,可能听过他的名字,没错,他就是雅克系列战斗机的设计者。

  他这次来,其实是受了航空工业人民委员米哈伊尔·莫伊谢耶维奇·卡冈诺维奇(拉扎尔·莫伊谢耶维奇·卡冈诺维奇的哥哥)的委托,在新西伯利亚153厂设立雅克…1战斗机的生产线。

  当飞机停下来的时候,雅科夫列夫就迫不及待地走出机舱,迎来了工厂工人、管理层的热烈掌声。

  153厂的厂长和党委书记亲自迎接了雅科夫列夫这位航空工业部的副部长,带着他往招待所的方向走去,途中向他介绍厂里的概况。

  在场的工厂管理人员,都跟着厂长,和雅科夫列夫的脚步,组成了一个人团,缓慢地走向招待所。

  而迎接的工人,也迅速地回到了工作的岗位上。停机坪又恢复了降落前的冷清。

  就在这个时候,曼图洛夫才拿起行李箱,不慌不忙地,在助手米兰的陪同下,走出机舱。

  “接我们的人呢?”米兰看着空荡荡的停机坪,年轻的脸庞上,露出了既紧张又尴尬的神情。

  “走吧。”曼图洛夫神态自若,领着米兰穿过一间又一间的厂房,穿过了153厂的巴洛克式办公楼。

  “沃罗佳,上车吧。”刚走出办公楼,来到153厂前的广场上,曼图洛夫就听到了一把熟悉的声音。往前一看,雅可夫正坐在一辆全新的ZIS…101B轿车上,用友善的目光,望着曼图洛夫这位没见多日的老朋友。

  

144 铜像

  “雅沙,这车挺不错啊。”曼图洛夫坐在ZIS…101B的后座,对驾驶座的雅可夫说道。

  “还可以吧,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制造。”雅可夫说出了从内务部打探得来的消息,“听说,你也买新车了,也是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制造的,但你那款车,全苏联只有一辆,也是全苏联跑得最快的汽车。”

  “你怎么知道的?”曼图洛夫没有想到,这个长期呆在新西伯利亚的雅可夫,居然对自己在莫斯科那边的生活情况“了如指掌”。

  雅可夫露出了肃反人员的神秘笑容,“别忘了,我是干什么的。”

  “你派人来监视我?”

  “监视算不上,我只是无意中知道的而已。”雅可夫道出情报的来源,“《真理报》帮了我一个大忙。”

  “真理报?”曼图洛夫一脸疑惑,真理报什么时候把他的私事报道出来了?

  雅可夫道出了事情的真相,“是啊,两个月前,《真理报》刊登了斯大林汽车厂制造出时速200公里跑车的新闻。后来,我在一位从莫斯科出差回来的同事提到了这件事,他马上就提到了你的名字,说那辆车就是你特别订造的。”

  “他又是怎么知道的?”曼图洛夫继续追问下去。

  “那天傍晚,他经过莫斯科市委的时候,刚巧见到了这辆车。他清楚地看到,坐在驾驶座上的,就是我们的前州委书记,而坐在右边座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共青团之花。”

  雅可夫从倒后镜里,看见神情紧张的曼图洛夫,继续说道:“这件事情纯粹巧合,我并没有派人来监视你。我也能保证,你也没有被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任何一个人给盯上,现在你放心了吧?”

  “当然放心,我一直都很信任你。”曼图洛夫口说放心,但他依然保持着紧张的神情。

  “沃罗佳,你不用这么紧张,”雅可夫用开玩笑的语气说道:“我又不是来逮捕你的。”

  “不是我紧张,是我替国家紧张。”

  “替国家紧张?”雅可夫赞赏说:“沃罗佳,你不愧是最年轻的人民委员,这么年轻就懂得为国家着想了。

  还有你旁边的助手,似乎更加懂得替国家紧张。他这种态度值得学习,跟着你工作,保证前途无量。”

  坐在曼图洛夫身边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助手——米兰·米罗诺维奇·米兰诺夫(Милан_Миронович_Миланов),绰号3M。

  他当年只有24岁,刚从莫斯科鲍曼高等技术大学毕业出来,就被分配到新成立的建设人民委员部里面工作。

  刚巧,他在大学里面,当过大学共青团委书记的助手,在这方面有经验,于是在建设部里面,被安排到人民委员助手的位置上。

  米兰虽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在面对高级干部,或是内务部人员的时候,难免会感到紧张。

  而这次,同一辆车里,居然同时坐了他的上司,还有一个身穿内务部少将军服的人。怎么能不紧张?

  “对了,米兰,还忘了给你介绍。”曼图洛夫看着米兰那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