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苏联 >

第178章

重生苏联-第178章

小说: 重生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更向山西发起了大规模战役,解放大同、太原等山西重镇,使山西、河北两省大部分地区的人民摆脱了日本的残暴统治。

  之后,为了避免苏军继续南下,日本不得不从华夏正面战场调集更多兵力北上防范,但他们这样做反而令华夏政府军有机可乘,趁日军在正面战场的兵力减少,乘势发起了大规模反攻,解放湖南、湖北、广西、河南部分地区,但因为政府军装备和作战素质还不如日本的缘故,使他们的进展受到了限制,伤亡也比较惨重。

  就在华夏人民奋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同时,美国和英**队也在东南亚战场上向日本控制的岛屿、殖民地发起攻击,后来更攻下了日本的冲绳、硫磺岛,对日本本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然而,面对着接连的挫败,日本帝国主义还没有半点投降的意思。他们依然抱着与盟军作战到底的念想,仍然在想方设法地扩充军队,准备在日本本土和中华大地上与同盟国决战到底。

  幸好,日本的计划并没有得到实现,也不会有机会得到实行。就在日本人积极备战,准备放手一搏的同时,美国和苏联两个同盟大国都在集中精力,捣鼓对付日本的大杀器原子弹。

  在原子弹的研发进度方面,研发力量较强,资源更多的大美利坚帝国自然比苏联领先,但苏联那边的进度其实也不慢,投入也不少,在曼图洛夫这个21世纪穿越者的帮助下,还节省了一些不必要的研发步骤。

  只是苏联这边的研发团队力量没有大美利坚帝国那么强,投入的资金虽然足够,但没法跟自由民主的土豪相比。要不是曼图洛夫利用后世的记忆指明了研发的正确方向,恐怕苏联的原子弹最快也得拖到1947年才能试爆成功。

  幸好,两国的进度实际上其实并不慢,无论是谁先试爆,效果也是一样。

  1945年7月16日,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试爆成功,爆炸当量大约21,000吨tnt炸弹。

  随后,美国对日本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会使用大杀伤力武器报复日本,但日本方面未作回应。

  到了8月5日,苏联第一枚原子弹也在西伯利亚一处荒原上试爆,随后也向日本发出了内容近似的通牒,但也没收到日本方面的任何回复。

  1945年8月6日,隐忍已久的美国终于向广岛投放了一枚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摧毁了广岛市区,并且造成广岛超过10万居民死亡。但遭到重大损失的日本人还很强硬,依然不肯投降。

  3日后,美军又向长崎投掷名为“胖子”的原子弹,又造成了6…8万人死亡,但日本方面依然还在犹豫,还没有宣布投降。

  8月10日,一架苏联轰炸机从朝鲜的釜山机场起飞,在多架雅克长程战斗机的保护下顺利飞到福冈上空,在福冈市区投下苏联版的“小男孩”原子弹,又摧毁了大半个福冈市区。

  日本人在遭遇重大打击之后,已经吓得快要跑路了,无奈之下,只能在福冈核爆的第二天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5日和美国、中华民国、苏联、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荷兰和新西兰的代表签订了。

  从此,持续近六年,造成数千万人伤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告结束。

  :;;!!


359 红色东南亚

 ?二战结束后,世界的局势并没有因此而平静下来。

  虽然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政权已经消灭,但英美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共产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却在不断增长。

  这场战争中,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不但击退了德国法西斯的入侵,还从德国、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手上取得了大量的资源,在他们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使得欧洲社会主义阵营的实力扩展到一个足以挑战欧洲,乃至于世界霸权的地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法两国作为欧洲仅存的资本主义大国,开始视苏联的崛起为一大威胁。他们担心苏联会在实力壮大后,挥军攻入自己本土,推翻自己的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一个队莫斯科言听计从的社会主义政权,使本国的资产阶级失去多年来的统治地位。

  作为德国和北意大利这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邻国,法国虽然忌惮苏联的崛起,但他们不但没敢惹怒苏联,反而还纵容法国共产党等亲苏党派以合法政党,甚至是执政联盟成员的形式存在。

  万一法国佬激怒苏联了,驻扎在德国和北意大利的百万苏军和坦克洪流说到就到,甚至还有可能会搬出核武这个大杀器。就算苏联红军不能平推到巴黎,也会对法国造成重大的伤亡,对法国的城市和工业设施造成更大的破坏。

  英国人的做法则截然不同,他们不但无意与苏联交好,反而还尽力挑拨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关系,设法让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互相制衡,让美国站在英国的阵线上,作为“自由民主阵营的老大哥”。

  在亚洲那边,苏联成功从日本手中解放了整个朝鲜半岛,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朝鲜社会主义政权,还把千岛群岛、北海道和库页岛南部纳入了苏联的版图里。

  而华夏的革命势力也在苏联的支持下得到了壮大,黄河以北所有地区都得到了解放,为此后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朝鲜半岛的统一,避免了历史上朝鲜战争的发生,使朝鲜人民能够在革命政权的领导下稳定发展,不用再受战争之苦,但这并不代表亚洲这边就没冲突了。

  1945年8月,由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会趁日本投降,而法国短期内还没有能力出兵印度支那的机会,在越南各地发起了“八月总起义”。

  全国各地的人民委员会等地方分支很快就取得了当地的控制权,许多地区在下令起义后便立即响应,而城市中的日军因为已经投降的缘故,对此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越盟起义部队攻进来,接管城市的控制权。

  8月13日,越盟名将武元甲率军攻占了越南的太原市,并且成立了临时政府,由胡志明任主席。

  过了几天,越盟成功接收河内的保安队、警察署等政府机关,并且成功令大量的保安队和警察投靠越盟,使越盟控制了越南首都的治安力量。

  对此,亲日的越南保大帝政府和即将崩溃的日军并没有采取什么有力的行动,使得越盟在各大城市行动时如入无人之境,造就了起义的成功。

  越南名义上的君主保大帝和首相陈仲金无法控制局势,最终决定让权于越盟。

  1945年8月20日,越盟领导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广场发表,正式宣布越南独立,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

  后来,越南南北分别由英军和华夏政府的军队占领。

  在华夏政府军的支持下,越南共产党与越南国民党合作组成了北越的第一届内阁,而南部的英军则逐步把越南南部的统治权“归还于”印度支那原有的殖民统治者法国。

  英国人这样的搅屎行径固然引起了越盟的不满。

  越盟表示,我们明明是要统一全国的,可这个时候英军突然登陆越南南部,硬是把半个越南给占了,还把这块地扔给法鸡,你说你这样干是不是欠揍?

  然而,在实力上,越盟确实还低人一头,他们没有足够的重型武器装备,更没有飞机、坦克、战舰那样高大上的玩意儿。

  无奈之下,越盟只好跟法国人谈判,交涉有关越南独立的问题。

  在谈判桌上,越盟方面提出来的条件其实很简单,就是让越南统一并且获得独立。

  但趾高气扬的高卢鸡不但不肯让越南统一,还不愿意让北越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存在,他们要求北越以法兰西联盟的成员身份独立,而南越则继续处于法国人的殖民状态。

  双方在越南独立的问题上存在的矛盾根本不可调和。即便如此,双方的代表还是在法国共产党的调解下,在枫丹白露宫签订了临时协定,让越南获得了短暂的和平。

  不过,法国政府虽然签订了临时协定,但法国临时政府主席夏尔·戴高乐并没有遵守条约的打算,他一方面安抚作为执政联盟成员的法国共产党,另一方面却在积极备战,增派军队和重型武器前往越南,还开始在重要据点修筑防御工事。

  法越两方的对峙,再加上英国在当中的挑拨,使得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与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差,双方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也越来越多。

  除此之外,西方国家媒体还开始“揭露苏联独裁统治的真面目”,对苏联现存的政治体系进行诋毁,还把苏联现在“落后、贫穷”的原因都归于“斯大林政府的独裁统治”,把斯大林及其他苏联官员塑造成“压榨人民的集权暴君”,甚至还有媒体要求美国出兵“解放受到苏维埃独裁统治的人民,给他们带来自由和民主。”

  无论那些媒体怎么写,都无法改变苏联强大、统一的事实,也改变不了斯大林及布尔什维克政权在苏联广泛人民心目中的领导地位,也改变不了苏联政权带领全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道路的既定事实,但却会对东西方阵营之间的关系造成打击,引发两者之间的对立。


360 安德烈耶夫

  在东西方阵营之间矛盾加深的同时,苏联内部的政治局面却开始变得稳定起来。

  随着贝利亚的权势被架空,还有马林科夫的被贬,苏联高层原本“三国鼎立”的局面就变成了“西伯利亚派”和“列宁格勒派”两家制衡。

  很多人都以为,西伯利亚派和列宁格勒派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会像国际东西方阵营对立那样,越来越多,但出人意料的是,两派之间的矛盾不仅没有扩大化,反而还有交好缓和的迹象。

  虽然在二战期间,曼图洛夫和列宁格勒派第二号人物——沃兹涅先斯基之间就开始发生了一些理念上和利益上的冲突,但在阿列克谢·柯西金的调解下,两人之间的个人矛盾并没有扩大到派系矛盾的层面上,使得两派之间的关系一直维持在一个“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

  到了后来,曼图洛夫当选为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任苏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之后,掌握了苏共党内的人事权力。

  他不但能运用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权力决定苏联绝大部分领导干部的提拔命运,还能够以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的身份监察各个干部的纪律行为,能对涉嫌违**纪的干部作出调查,发现问题就有理由将其贬职,甚至是双规、逮捕。

  随着曼图洛夫权柄的提高,不少列宁格勒派的干部因为担心自己的个人前途而开始跟他交好。原本在苏共党内权位仅次于斯大林的苏共中央第二书记日丹诺夫,也在很多方面受到了曼图洛夫的制衡,使苏共党内的权力分布开始变得均衡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曼图洛夫和日丹诺夫两个派系大佬却没有在不同的问题上争斗起来,反而还在一些人事任免的决定上互相让步,甚至是互相配合,使得两派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表面上的缓和,实际上还是要看列宁格勒派那帮人心里打的是什么主意。

  苏德战争结束后,身兼苏联农业部部长、苏共中央书记、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的安德烈·安德烈耶夫提出了在乌克兰部分地区试行农业承包制的构想,希望借此提升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但该建议遭到了斯大林的强烈反对,事先“预知到”安德烈耶夫命运的曼图洛夫也以“好友”的身份私下“规劝”了一番,但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结果,斯大林在一次中央书记处书记会议上当众批评了安德烈耶夫,认为安德烈耶夫的出发点虽然好,但却违背了党的路线,有右倾化,甚至是托洛茨基化的迹象,认为他已经不再适合领导农业工作,也不适合担任党内重要职务。

  听到斯大林的话语后,在座各个中央书记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斯大林不但要撤掉安德烈耶夫作为农业部部长的职位,还要把他在党内的所有重要职务一并撤掉。

  散会后,安德烈耶夫亲自去了曼图洛夫的办公室里,希望曼图洛夫能在斯大林面前给他说说好话,并且给他留个好点的职位。

  曾经,对于曼图洛夫来说,安德烈耶夫这个29岁就当上中央书记的人,根本就是大佬般的存在,但现在,这个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能够整掉党内绝大部分干部的人,居然要亲自来到自己的办公室里求救!

  如此大的心理落差,令安德烈耶夫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打击,但为了自己的前途,自己的生命,他不得不这么做!

  相反,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