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烽皇 >

第459章

烽皇-第459章

小说: 烽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就对河朔三镇怀有野心的契丹人了。
  南边结仇于南阳、蔡州,哪怕李吴暂时不算,中原有取代大梁的沙陀大晋为敌,北面还要与河朔三镇乃至契丹人交锋,这真正就是在逆天行事了。
  虽然觉得这里边肯定不完全是自己所猜测的那样,但是淮右肯定不会止步于平卢这个观点却早已经从王邈的语气中流露出来了。
  这非但没有让王守信感到恐惧,反而让王守信说不出兴奋期待,为将者不就是期望能有一个足够强大的敌手一战么?
  以前在平卢,畏首畏尾,打泰宁军没价值,打大梁不敢,打河朔得不偿失,好不容易南下海州,却弄得灰飞烟灭,非战之罪,而是平卢自身的战略定位和实力决定了命运,这也让像王守信这样的武将内心也是充满了沮丧。
  现在归附于淮右了,有着淮南雄厚的钱粮基础,还有超越其他藩阀的术法力量以及远程打击武器做后盾,王守信觉得没有理由惧怕任何人。
  管他沙陀人还是河朔军,抑或是契丹人,王守信觉得就一个字,干!
  至于蔡州军和南阳军,王守信觉得更是应当好好教训一番这些只会在背后龇牙咧嘴的家伙,让他们明白,什么人可以招惹,什么人却招惹不得!
  所以当江烽设立五镇,并任命他为武宁军都督之后,他没有任何犹豫接走马上任了,南下徐州,就意味着也许要争夺宋州,只不过被刘延司的淄青军居然走到了前面,让王守信很是着急。
  论理,武宁军才该是打宋州的第一主力才对,好在王守信也明白真的要动宋州的话,势必要和蔡州军全面爆发冲突,这绝不是淄青军一镇能扛得住的,到时候自然少不了武宁军。
  “都督,该进城了。”柴永催马赶了上来,“小军来报,郡公到城门外迎接我们来了。”
  “啊?郡公来了?”王守信吃了一惊,极目远望,“这如何使得?”
  老远的确看到了城门外似乎有人群聚集,他也想到可能枢密院会有人来接,毕竟自己不远千里率军从密州引军而来,但没想到会是江烽本人亲自来接。
  王守信率领在沂州与柴永率领的老淮右左军一部完成了整编,合计十个军,合成了现在新的武宁军,原来的老武宁军还有一部三个军则在徐州城中等待汇合,最后定板为十三个军的新武宁军。
  “都督,不仅仅是郡公,好像还有朝廷的使团,听说包括朝廷的枢密院同知和公主殿下。”柴永微笑道,也是颇为自豪。
  从淮右左军副兵马使转任武宁军副都督,柴永却并未有什么不满意。
  一来随着郡公大人麾下领地不断扩张,归附在郡公麾下的雄才俊彦也越来越多,像平卢镇军中,王守信、刘延司以及张君越都有着小天位的实力,就算是王国禧都有着逼近小天位的水准。
  当然不是说有武道实力就能独当一方,但是像王守信、刘延司和张君越都是领兵多年的宿将,连秦汉都对王守信和刘延司颇为佩服。
  像朱茂的归附更是让人震动,朱茂本人已经是潤丹中期甚至接近潤丹后期的强者,比起郡公大人的武道水准都要略强,像朱密和高金忠二人都有着逼近潤丹中期的实力,比自己都要略胜一筹。
  可以说现在郡公麾下是群雄荟萃,具有小天位实力的强者已经有十余人,在诸藩之中,恐怕除了梁晋之外,就再无任何一个藩阀有如此众多的武道强者,哪怕是南阳都要逊色一筹。
  要知道这不是纯粹的武道强者的汇聚,这些武道强者都是能征惯战的宿将,这才是关键。
  像长安城里几大公卿家族中也能找出十来个小天位强者,但那种纯粹的武道高手,单打独斗当然没有问题,但是要决胜千里领军冲锋就力有未逮了,否则朝廷军队也不会在面对党项铁骑时屡战屡败了。
  二来武宁镇麾下十三军,也比往日的淮右左军规模更大,而且下一步还会进一步扩充到十六军,尤其是马上可能就会与淄青军一道参与到中原争霸之战中去,想一想都让人禁不住热血沸腾。
  这也是这一段时间里王守信与柴永关系急剧走近的主要原因之一,两个人都迫切的希望能与沙陀人或者蔡州袁氏来较量一番,沙场争雄才是武将最大的宿命。
  “哦?那郡公是不是有意要在朝廷面前展示一下我们武宁军的风采?”王守信整理了一下盔帽,正色道:“让儿郎们给吾打起精神来,若是堕了我们武宁军的威风,吾饶不了他!”
  说实话柴永很喜欢王守信这种比较单纯的武将心性,不愿意掺和太多的政治,这也许是他能迅速获得郡公大人的信任的一大主因,与这样的主将搭档,也更轻松自在。


第一百八十一章 使团
  当接到从寿州传过来的消息称朝廷使团已经过了光州时,江烽就知道自己恐怕需要南下回徐州了。
  让朝廷使团专门跑一趟青州无疑是不合适的,尤其是使团里边不但有瑾公主殿下,还有枢密院同知郭韬。
  对这郭韬江烽还是有些了解的,算是枢密院的实力派,郭家在关中势力也不小,比起尉迟家不遑多让。
  虽说现在关中九大公卿家族日益没落,但是顶着朝廷正朔这个幌子,只要没有人灭了这个朝廷,它就始终是正朔,在民间的正统地位就无法被取代,这也是各家藩阀对关中有着复杂的心绪的主因。
  没有谁愿意年复一年的向关中朝贡,从钱银到粮食、布帛、盐铁、马匹、药材,什么都要,只要你承认朝廷正朔,你就得给,不给,那也就意味着你这个藩阀是没有去的正式认可的,你想要对治下百姓统治就失去了道义的支持,很容易为邻居们所乘。
  朝廷派出了偌大的使团前来淮右,这是对淮右的看重,对自己的高看,且不说郭韬身份,光是李瑾到来带来的重要意义也都让江烽不得不南下了。
  好在随着五镇的划分,各镇都督府组建很顺利,无论是朱茂执掌天平镇,还是刘延司接掌淄青镇以及王守信执掌武宁镇,这几个很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就要介入中原战事,虽然江烽到现在都还没完全考虑周全,究竟该以何种方式来介入战争。
  其实在之前,江烽也考虑过放弃介入,顶多也就是接手曹濮二州,对宋州最好是支持庞元自立,但现在看来庞元恐怕没有这份心思,而天兴左军也做不到这一点,这种情况下,他就不得不面对宋州可能会被蔡州袁氏所占的这一威胁了。
  宋州对蔡州袁氏很重要,对淮右也很重要,但是对淮右的重要性却远不及对袁氏,所以这一点上也让江烽很纠结。
  若是因为宋州而与袁氏开战,无疑会促使袁氏倒向沙陀人,淮右的局面就会变得更难。
  对沙陀人,江烽已然没有太大的把握,如果再加上一个蔡州袁氏,恐怕本身根基上不牢固的淮右就会难上加难。
  不过对平卢军和平卢诸州的迅速归附让江烽内心多了几分信心,尤其是刘延司和王守信率领平卢军很顺利的接受了整编,哪怕这种整编更像是名义上的,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兆头,意味着平卢军对他们原来的处境并不满意,他们更希望更渴望获得更大的表现舞台。
  这一点从王守信和刘延司对接受命令赶赴前线的执行力上就能看得出来,这也变相的增强了江烽要和蔡州掰一掰腕子的决心。
  宋州的位置实在太好了,这么白白便宜给袁氏,怎么都有些让人过意不去,而且在拿下曹濮二州之后,宋州如果被袁氏所得,那么就像一把尖刀一样顶在曹州的下方,对于整个天平镇都会构成很大的威胁,所以江烽觉得应该要在这上边有所作为才行。
  也许肢解宋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项?江烽琢磨着。
  “郡公,武宁军到了。”崔尚的声音将江烽从沉思中唤醒。
  要看武宁军是郭韬的要求。
  照理说像朝廷使团来迎一个藩阀麾下的军队,是不合时宜的,江烽来接说得过去,但作为大唐帝国枢密院同知的郭韬也来迎,就过了。
  不过郭韬这么要求,江烽当然也不能拒绝,再说了郭韬提出这个要求肯定有其用意。
  江烽当然也清楚现在朝廷的状况,被党项人教训了之后的朝廷已经被打得失去了信心和勇气,意识到久未经历过战事的朝廷军在剽悍狂野的党项铁骑冲击下不堪一击,在杨文昌与吐蕃人血战多年历练出来的山南军面前也一样显得稚嫩无比,所以朝廷急切的希望能够有一两支给朝廷以底气的军队来支撑他们的信心。
  武宁镇新建,本不是适合的对象,谁让武宁镇军刚好赶上这个骨节眼儿上,江烽无法拒绝。
  “唔,郭大人,武宁军到了。”江烽转过身形,微笑道:“恐怕他们跋涉千里,军容会让郭大人一行失望了。”
  “呵呵,郡公,此言差矣,你我皆是行伍出身,越是这等疲惫之师,越是能见出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是么?”郭韬颔首微笑,“听闻武宁军都督是王守忠之弟王守信?郡公可真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啊。”
  江烽呈送上去的设立五镇也在朝廷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这种设立军镇和大总管府的规制只是在初唐时才有了,后来随着安史之乱和黄巢之乱后,节度使、观风使、防御使这些才是主流,要么就是直接封王立国,比如梁晋吴越。
  现在江烽却提出了设立两百年未设的大总管府,统辖五镇,这也就罢了,五镇的辖地却是有些出入,比如武宁镇把颍亳纳入,淮右镇把光州、舒州与和州纳入,天平镇将曹濮二州纳入,这都很容易引起纷争。
  颍亳现在被蔡州袁氏控制,袁氏与朝廷关系也十分密切,朝廷肯定不会承认,当然你能击破袁氏控制颍亳,那又另说。
  光州也就罢了,毕竟当初一直在淮右手中被南阳夺去,朝廷也没有承认南阳对光州的占领,还有舒州与和州,和州和滁州当初是属于李吴,但李吴本身与朝廷关系不睦,现在划给淮右倒也没关系,舒州这是附庸州,也说得过去。
  再有就是曹濮二州,如果说是一年前,江烽敢这么要求,朝廷肯定求之不得,能离间大梁与淮右关系,当然乐见其成,但现在大梁明显已经有些撑不住晋军的攻势了,如果淮右再在背后来这么一刀,恐怕大梁就真的要崩了,这是心态已经开始转向的朝廷不愿意见到的。
  所以这种情况下,郭韬此次来淮右,也就是要就五镇的辖地与江烽好好谈一谈,进而也要了解淮右下一步的规划,甚至也要做一些游说工作。
  当然,一观淮右军容绝对是重中之重的重头戏,要全面评估淮右军的实力,必须要亲自接触观察,得知淄青军刚过两天去了萧县那边,郭韬就十分遗憾,甚至琢磨着要去萧县一看。
  那刘延司也算是平卢王守忠的得力大将,现在就这么心甘情愿归附江烽?这支淄青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
  没看见淄青军,幸好这武宁军又来了,还是王守信为都督,这就更好了。
  骑队开始过来了。
  武宁军的军服仍然是驳杂的,这也是无奈之举,实在是淮右膨胀得太快,整个军队的体系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像现在江烽麾下各军,基本上都已经被打乱了,除了最早的淮右外,从庐州的忠正军和德胜军、徐州的感化军、兖郓沂的泰宁军到平卢军和淄青军,军装就各不相同,这也使得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要完成这些军队的整编成为后勤部门的噩梦。
  各种颜色各异的军袍要想一下子换成统一的服色,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按照后勤部门的估算,起码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完成全面换装,这还是要在五镇军队不继续扩张的情况下。
  江烽给后勤部的命令是两年必须完成换装,这让后勤部门叫苦不迭。
  好在后勤部门也有奇招,为了区分各军,同时也让彭城郡公麾下军队与其他藩阀军队有所区别,臂章和肩牌就开始使用起来。
  猩红宽大的布质臂章证明这是属于彭城郡公的军队,而臂章上的图案则能区分各军所属镇,而肩牌则能体现职衔。
  这个建议获得了江烽高度评价,实际上他本来也想这么搞的,没想到被人给抢了先,郁闷之余也让他意识到许多东西随着他的到来开始在发生变化而出现。
  像武宁军的臂章是一段城墙垛口,意味着捍卫保卫的意思,而淄青军的臂章图案则是一座山峰,取义泰山之雄奇,无人能敌;而淮右军的臂章图案则是一个刀刃,意味着无坚不摧;天平军的臂章图案则是猛虎头颅,意味着势若猛虎;平卢军的臂章图案是一根巨树,意味着根深蒂固,无人能撼动。
  总而言之,这些各镇军的臂章图案力求简单,寓意深刻就行。
  “呵呵,郭公言重了,守信将军深孚众望,乃是武宁军当之无愧的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