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岛主到国王-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否则的话,各国费尽心思搞航空干什么,直接,随便一艘改装大货轮,加上能够静止垂直起降的战斗机,就是一座移动的战斗堡垒,比航母牛逼多了。
可是,绿眼人不但做到了,而且,轻轻松松降落在坑坑洼洼的月球表面。
空天飞机安全降落在月球表面后。
空天飞机的货舱门打开。
放出了一大波机器人。
绿眼人就在控制室控制这些机器人开始工作。
机器人毫无受月球1/6重力和巨大的太空压力的影响。
要知道,太空压力非常大的,宇航员穿着宇航服才能在月球表面行动,一旦,宇航服被太空垃圾或小的陨石块撞破一个洞,哪怕是非常小的一个洞,那么,下一秒,宇航服内的宇航员直接压爆成一团血雾,渣都不剩。
机器人的表皮外壳是特制的高强度金属制成的,毫无受到这些太空压力的影响,可以正常工作。
机器人从空天飞机上卸下了一块块坚固的特种玻璃和涂有粉剂的特种钢架,不锈钢板等等材料。
开始搭建封闭空间。
工作机器人的工作效率非常高,可以连续24小时工作,只要有能量提供。
视频画面以快动作播放。
绿眼人操纵机器人利用玻璃,钢架等等材料把一个个空间被拼接,搭建出来。
集约农业区。
居住区。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海洋/沼泽。
沙漠。
“西肺”。
“南肺”。
还有能量循环塔和冷却塔等等设施。
画面从内部空间切换到外部空间,一个巨大的,占地10万多平方米,相当于5、6个村庄的面积还要大,容积达300多万立方米的玻璃罩出现在月球表面。
玻璃罩是透明的,笼罩在月球表面,非常壮观。
“这不是月球背面的玻璃罩吗?”一个科学家惊呼叫道。
紧接着,很多人也惊呼起来了。
对月球背面的神秘玻璃罩,对全世界人来说,并不是秘密了。
2007年,一本新书《黑暗任务》轰动全世界。
书的作者理查德·霍格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前雇员。
在书中,揭秘了一些NASA封藏了40多年的很多秘密。
其中,就有一张月球上玻璃穹顶的照片,震惊了全世界。
本来,对这事,很多人是不信的。
当做一种奇闻轶事来看待。
毕竟,关于这类的信息爆料得多了,经常某NASA的前雇员,或某军方的退役军官跑出来爆料一下,在网络一大堆这类的信息,翻开天天探索,UFO探索,宇宙揭秘等网站,可以看到一大堆这类的信息,真的真假难辨。
但,现在,至少放映厅的300多名来自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相信了月球背面玻璃罩的存在。
月球玻璃罩并不是全世界人认为是地外文明建造的,建造的用途是作为外星人一个基地。
而是,地球史前文明建造的,建造的目地是一个封闭循环生态系统实验。
这……大出了所有人意料之外。
重头戏来了。
视频画面中跟随镜头在封闭空间内的集约农业区,居住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海洋/沼泽,沙漠,“西肺”,“南肺”,冷却塔,能量循环中心不断切换,开始详细的讲述怎么建造一个封闭的自给生态循环系统,成功的原因,失败的原因,各种设施的用途,以及大气的循环原理,生物物种的循环原理,水循环原理,空气与CO2的浓度怎么保持平衡,微生物,细菌发挥的作用以及一系列的循环原理等等。
实验的成功在于完美的保持各种循环的平衡。
一旦,某个循环打破了,那么,必然引发连锁反应,实验失败。
要知道,曾经引起全世界关注的生物圈2号,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氧气末能顺利循环,由于细菌在分解土壤中大量有机质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氧气,而细菌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经过化学作用,又打破了循环,致使氧气含量下降,不足以维持研究者的生命。
此外,还有降雨失控,多数动物灭绝,为植物传播花粉的昆虫全部死亡、还有黑蚂蚁爬满建筑物等原因。
在绿眼人的封闭自给循环系统实验中,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而且,还考虑了人类末曾考虑的各种问题。
放映厅里,所有科学家屏气凝神,艰难地吞了一口唾液,眼着一眨一眼,眼睛死盯着银屏,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实验细节。
绿眼人的自给封闭的生态循环系统的实验,实验方法,步骤,经验,成功的原因,对生物圈内各种循环的原理的讲述,对人类帮助极大。
让,人类在将来在月球上,火星上建立基地成为可能,然后,甚至人类移民月球成为可能。
放映厅内,很多人在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蓝图。
借鉴绿眼人的人工生态系统圈的实验方法,经验,成功的原因。
首先,人类在地球上建造一个人工生态系统,生物圈3号,生物圈4号,5号等等,成功了。
紧接着人类在月球上建造人工生态系统圈,人类居住生活在里面。
建造更大,覆盖范围更广的人工生态系统圈,更多的人类居住在里面,1000人,10000人,成为一个人类的基地城市。
他们可以在月球上利用采矿车采集矿藏,冶炼金属,制造玻璃,继续建造更大,更广的人工生态系统圈。
最终,人类成功移民月球。
而,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成功的人工生态系统圈。
纪录片总共120多分钟。
讲述怎么建造封闭的循环生态系统圈,各种循环成功的原理就讲了90多分钟,非常详细,详细到各种各样的实验数据,细节都列出来了。
让科学家看得获益极大。
“最好能得到一份复制视频资料,那就完美了!!”很多科学家不由看向前排那个年青人。
这个年轻人给了全世界太多的惊讶了。
在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地球上的终级秘密,关于外星人,史前文明,关于宇宙等等。
他知道更多!!他不说!!媒体经常用这句话来说他。
确实,他知道的美国政府知道的还要多。
视频画面在继续播放。
放映厅里出奇的安静,鸦雀无声,眼睛紧盯着银屏,眼眨都不眨一眼,一直保持着这个动作,生怕遗漏任何一个实验细节。
画面一黑。
一串绿眼人文字的字幕出现在银幕上。
这串文字的大概意思是,二十年后。
银屏一亮。
出现在放映厅里所有科学家眼前的是一个生机勃勃,一片丰收的景象的生态圈。
跟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几乎没什么区别,只是头顶上多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罩。
集约农业区,一片片金黄的麦田,一阵风吹来,翻起了一片金黄色的麦浪。菜园里,瓜果飘香,藤蔓上结满了不知名的果实,地上,各种蔬菜也成熟了。
果园里,果树上,也挂满了果实。
在池塘里,养着各种鱼。
蜜蜂飞舞在花丛中,嗡嗡的叫着。
……
生态圈人,带着丰收的喜悦,收获着各种果实,蔬菜,鱼类。
在生态圈人群中,还多了十几个七、八岁的小绿眼人。
他们是在生态圈里生下来的。
生态圈人在封闭生态圈内的生活跟地球上的生活没什么两样,如果可以的话,生态圈人可以一直在封闭生态圈内生活下去,几十年,几百年,在空间里繁衍生息,完全可以做到。
在热带雨林区,森林、植被茂密,即有高大的树木,也有矮小的灌木草丛植物,错落有致,憩静秀美。
河流蜿蜒曲折地在封闭生态圈内环绕。
在雨林中,生活着各种野生生物,如猴类,鸟类,蜘蛛,虫子等,河流中的鱼类,河流的生物等等。
这些植物和生活在雨林中的动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平衡的循环生态圈。
雨林吸收了空间内的CO2,为空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氧气。
一环扣一环,雨林是空间生态圈的一环,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维持了整个空间生态循环圈氧气和CO2浓度的循环、平衡。
地球的大自然环境在月球上得到完美的复制。
毫无疑问,绿眼人的人工生态圈实验大获成功!
生态圈人在封闭的生态圈内生活了二十多年。
视频最后,绿眼人离开了月球。
在月球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玻璃罩。
就是全世界所熟知的月球背面神秘的玻璃罩。
在玻璃罩内,还有绿眼人留下的一些东西。
绿眼人的留在玻璃罩内的一些东西,任何国家都发疯的想得到。
毕竟,绿眼人的科技领先了现代人类100多年。
随便找到一个东西,就能产生巨大的价值。
比如,一本书,一个废弃的电子产品,就算一块金属片,它的材料也可以研究,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可能创造出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的新材料产业。
第371章 凡·科特的生日密码
就算一堆封闭生态圈内绿眼人留下的垃圾堆,对人类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但,有一点,怎么进去。
生态圈是完全封闭的。
出入口是一个坚固的玻璃大门。
用电子密码锁锁住的。
没有密码,根本进不去。
密码破解,根本不可能,要知道,绿眼人的科技超了现代人类100多年。
如果,想要在玻璃罩上开一个门进去。
也只有呵呵了。
那玻璃可是绿眼人制造的特种玻璃。
比钢化玻璃还钢化玻璃N倍。
要知道,这个玻璃罩可是顶住了太空巨大的压力,几十万年,几百万年,而没有压裂,可想而知,这种玻璃的坚固程度。
就算金钢钻头也根本破开不了厚厚的特种玻璃。
再说,就算你破开了。
结果,就像前面说到的宇航员穿的宇航服破了一个洞一样。
在破开的一瞬间,哪怕只开了一个小洞,玻璃罩内的任何物品一瞬间巨大的压力压成粉碎。
进入封闭的玻璃罩内,只有一个办法。
输入正确的密码!
密码呢!!
纪录片视频中到是给出了密码!
但……
纪录片视频中最后有一段绿眼人文字的字幕。
对于绿眼人文字人类了解很少。
之前有语言学家,古文字研究学者通过《蓝血人》电影以及象形字的一些规则破译出一些绿眼人的文字。
此时,放映厅内的科学家试着根据之前破译出来的绿眼人文字将这段字幕翻译成人类的文字。
由于,人类知道的绿眼人文字非常少,翻译是翻译出来,但,翻译出来的语句,非常不连惯,断断续续,绝大部分的句子有的只能译出1、2个字,或几个字,根本解读不出句子是什么意思。
不过,科学家连猜带蒙还是知道一些信息。
实验获得成功……他们在封闭生态圈内居住了21年7月零4天……历8548年10月27日,他们离开了空间,回到天蓝星……他们没有带走空间里的任何东西。
这里空了一大段……
钷?化玻璃门关闭,“他们”简单使用了凡·科特的生日作为钷?化玻璃门的密码,以纪念“绿眼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空间物理学家,宇宙科学家,空间之门的发现者,荆棘花奖的获得者凡·科特。
……(这里又空了一大段)。
……面积12。1平方公里的封闭生态圈内,已经形成了一个循环的生态系统,他们的离开并没有使封闭的生态圈崩溃。
……封闭生态圈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将继续在月球上存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直到,空间循环失去平衡,而,崩溃……
……
信息量非常少,但给出关键的东西。
密码给出了。
非常“简单”。
用绿眼人最伟大科学家凡·科特的生日作密码。
确实非常简单,显然,“他们”对钷化玻璃门设定密码并不是想要真的加密,而是纪念绿眼人最伟大的科学家,在空间物理,以及对于宇宙研究方面有巨大成就的凡·科特。
就好像,人类将一个某个星系,某颗星球,某颗陨石以人的名字的命名一样。
绿眼人的小孩子都知道,但,把,现代人类难住了。
这跟没给出秘码没什么区别。
无解的。
鬼知道凡·科特的生日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书写的。
不过……可能还有一个人知道。
太家不约而同地用眼睛看向陈锐。
陈锐或许知道,凡·科特的生日。
这里再次出现了空间之门。
在介绍凡·科特的时候,提到凡·科特是空间之门的发现者。
凡·科特发现了空间之门。
那么……第三张磁圆盘,空间之门,会不会介绍到凡·科特,包括凡·科特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