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庶女谋宠 >

第17章

庶女谋宠-第17章

小说: 庶女谋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沈从学高中状元,沈家其实已经是空壳子。
  沈姨娘的祖父祖母去世得早,沈从学长兄如父自然也希望弟弟也与他一样走科举之路,偏偏沈姨娘的父亲却止步于秀才再无建树。
  兄弟俩为此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兄长希望接了弟弟进京继续进学,已经成年的弟弟却嫌兄长管得太宽,于是原本同根同源的兄弟俩在一次争吵之后分道扬镳。
  这也就是为什么沈姨娘进京投亲无门的原因,在老家苦熬日子的沈姨娘一家,压根就不知道沈从学早已经外放滇省。
  可是沈姨娘一家因为断了联系不知道沈从学外放去了滇省,为何英雄救美的王义宗也会不知道呢?
  沈从学是大域顺历六年的状元郎,又在翰林院当了六年的差,说起来王义宗与沈从学同在翰林院共事,不可能不知道沈从学其人其名,可是为何八年前沈姨娘进京投奔,却投奔无门呢?
  王秀英觉得实在太奇怪了!
  就算王义宗不知道当年沈姨娘要投奔的那个住址就是沈从学的家,可是他既然带着沈姨娘去投亲,难道不知道沈姨娘要投奔的亲戚名讳?
  “当年若不是被那些个混混给吓得糊里糊涂,只告诉你爹投亲的地址,却没说你伯外祖父的名字……”沈姨娘幽幽地叹了口气。
  虽然瞬间补上了王秀英还没来得及打开的脑洞,但是王秀英依然表示很疑惑,不过暂且就按沈姨娘说的去理解吧。
  为此王秀英也不得不叹了口气。


第34章 沈姨娘的不甘心
  既然沈从学做了三年王义宗的顶头上司,对王义宗也多有提拔之举,王秀英不相信王义宗回来以后就能将答应沈从学的事儿丢在脑后。
  如此说来,王秀英觉得老夫人前些天看自己的眼神中的探究,就有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想必王义宗早就向老夫人详细说明了沈姨娘找到了亲人以及平妻的事,只是一直却被老夫人挡住了。
  就算沈从学对王义宗有提挈之恩,就算沈从学已是一方大员,在老夫人眼里沈从学依然不能与长宁伯府相提并论。
  再说了,比起沈姨娘,林氏与老夫人多少还有香火情,并且与之相处了二三十年,感情多少还是有的。
  极有可能这次的禁足,就是给沈姨娘的一个下马威。
  不过若是沈姨娘身后真有那么强的后盾,那么沈姨娘比起早就没有了家族支持的林氏,能够给王义宗带来更多的好处,那么沈姨娘的平妻之位想必也是迟早的事。
  当然前提还必须沈姨娘能够沉得住气。
  沈姨娘越沉得住气,王义宗会更觉得对不起沈姨娘,就像王秀婷被禁足并移出临墨轩以后,林氏突然沉寂下去,倒让王义宗多给了林氏几分薄面。
  其实沈姨娘可依仗的东西比起林氏来并不少,毕竟王义宗对沈姨娘还是有那么几分真爱的。
  有了沈姨娘与亲人重逢,且亲人还是一方大员这样一个消息,王秀英觉得自己重生回来以后定下的策略似乎有必要进行再次调整。
  同时心里也暗自责备自己,怎么就没早点与沈姨娘聊聊呢?
  只一味责备沈姨娘拖自己的后退,只看到沈姨娘回府以后比前世更傲娇的一面,却没细控傲娇的原因。
  好在沈姨娘到底不算太傻,最后沉下心来了,要不然岂不是坐失良机?
  前世没有的资源就摆在面前,王秀英绝对不容许被沈姨娘走成臭棋,当务之急是阻止沈姨娘有任何的冲动之举。
  “姨娘若是成了平妻,我和弟弟就是嫡女嫡子了吗?”半晌王秀英睁大懵懂的眼睛看着沈姨娘问道。
  沈姨娘被王秀英问得哑口无言,只将王秀英抱在怀里半天没有说话。
  平妻,其实真没有什么意思,王义宗虽然答应了沈从学把沈姨娘提成平妻,却没有答应长宁伯府二房正妻平妻两头大,只说回家以后会与老夫人和长宁伯商议勾通。
  为了防止沈姨娘抱太大的希望,王义宗当时言明,平妻应该可以办到,正妻平妻两头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如此说起来沈姨娘若当了平妻,也只是名声好听些罢了,她所生的一对儿女依然低林氏所生的儿女一头,族谱上依旧是庶子庶女。
  “既然我和弟弟依旧是庶子庶女,姨娘又何必一定要去争这个平妻之位?咱们不如好好把弟弟培养成长,到时候让弟弟与伯外祖父一样考状元,给姨娘争个浩命回来,岂不更加荣光?”王秀英伏在沈姨娘怀里嘟嘟哝哝地埋头说着。
  这好像是前世今生第一次这样安静地靠在沈姨娘怀里,王秀英觉得这样的感觉还不赖,于是她还在沈姨娘的怀里蹭了蹭,让若有所思的沈姨娘不由紧了紧搂着王秀英的手。
  “姨娘不甘心!明明比起那林氏来,姨娘无论从哪一方面都不差,如今更有你伯外祖父还有你堂舅舅他们为姨娘撑腰。为何我和儿女还得叫林氏为母亲,却只能叫是姨娘。就连一声娘都叫不得!”半晌沈姨娘才怨愤地说道。
  王秀英不禁在心底腹诽沈姨娘,就算沈姨娘貌似西施,才胜蔡文姬那又如何,谁让你不早生个十年八年,谁让你没早遇到王义宗!
  沈姨娘就算有千万个不甘心又能如何?只说能没在合适的时候遇到合适的人,如此而已!
  不过王秀英腹诽归腹诽,这样的话自然不可能宣之于口,且打探打探沈姨娘下一步的动作是什么。
  “那姨娘准备怎么做?”王秀英坐正身体,小脸绷得紧紧的,如同小大人一般严肃地看着沈姨娘,认识地问道。
  “自然不能让你爹做个背信弃义的人!”沈姨娘咬牙切齿地说道。
  王秀英悚然心惊,沈姨娘该不会是准备避开王义宗直接与老夫人谈平妻的事儿吧,这也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果然还没等王秀英缓过神来,沈姨娘就抛出了她自己的决定:“姨娘准备明日去明心堂给你祖母请安的时候,直接将你爹对你伯外祖父的承诺禀明你祖母,让你祖母给姨娘一个说法。”
  王秀英失声喊道:“姨娘不可!”
  王秀英如此激烈的反应,吓了沈姨娘一大跳,蹙着秀眉极为不悦地盯着王秀英。
  守在屋外的袁嬷嬷不由撩门帘向内张望,沈姨娘对着袁嬷嬷扬了扬手,示意她不必担心,等袁嬷嬷重新放下门帘,沈姨娘这才轻轻掐了一把王秀英嗔道:“你这死孩子,叫啥叫?!既然你爹爹开不了口,那索性就由我自己来开口。”
  “姨娘怎知爹爹他没开口?说不定,爹爹提了,祖母正在考虑呢?你明日若贸然提出来,指不定就坏事儿了。”这个时候王秀英也不再装什么无知纯情小孩子了,绷着脸说道。
  虽然从小小的王秀英嘴里说出这样的话让沈姨娘十分吃惊,不过想到把她丢在府里时还只是个连走路都不太稳当的孩子,却平平安安地过了三年,想必这个女儿还是有些内秀的,因此沈姨娘抛开从心底涌起的诡异感觉,思量起王秀英所说的可能性。
  “英姐儿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半晌沈姨娘方迟疑地问道。
  王秀英将头摇得跟只拨浪鼓一般,可是王秀英否认的越坚决,沈姨娘却觉得越有这样的可能,于是还真的坐在榻上细细思量起来。
  若王义宗已经向老夫人禀明平妻之事,却被老夫人压下,那么她再去提起,岂不是与老夫人扛上了?
  在这府里虽然是伯夫人张氏主持中馈,可后院最大的还是老夫人,得罪了老夫人,就算她真的成了平妻,以后的日子只怕也必定不好过。
  就算沈从学一家从滇省回到京城为官,管天管地还能管到伯府的后院子来吗?


第35章 沈姨娘的心态
  在伯府里被林氏打压立规矩的时候,在与沈从学重逢的时候,在生下王子玮的时候,沈姨娘都曾经幻没想过有朝一日成为王义宗的正妻,不过最终还是压制住了心头的疯狂念头。
  毕竟林氏除了不爱王义宗并无什么大的过错,再说林氏还替王义宗育有二子一女,又替老侯爷守过孝,王义宗绝无可能休了林氏而提沈姨娘为正妻。
  可是自从沈从学向王义宗提出平妻的可能性以后,沈姨娘的心思就活了。
  倒不是说沈姨娘有了害人的念头,可是林氏比她年长了七八岁,身子骨也没她这么好,若他日林氏去世,她有了平妻之位,就有了转正的机会。
  从闵州府回到京城,沈姨娘自然满心满脑都想着有朝一日成为王义宗的平妻。
  在沈姨娘看来,就算只是为了沈家的颜面,她也要争下这个平妻之名,,而她也着实将自己放在了平妻之位上,所以才会有回府之初的所作所为。
  前世当过姨娘的王秀英,能理解沈姨娘的心态,却不能赞同沈姨娘的作为。
  好在沈姨娘没有犯下大错,好在经过两个多月的禁足,沈姨娘的脑子还算没有完全糊涂。
  只不过离清醒还远着呢,否则她不会刚刚解禁就盘算着亲口与老夫人提什么平妻之事。
  王秀英不得不对沈姨娘来声当头棒喝,她要让沈姨娘再清醒一些。
  让王秀英值得庆幸的是,这辈子的沈姨娘也许是得了什么人的提点,做事还没有糊涂到盲目自大,总算还有几分清醒。
  王义宗虽然不是老夫人亲子,却记在老夫人名下,更是老夫人一手带大的,比亲子也不差什么,因此王义宗对老夫人却是孝敬得很哪,否则他岂会明明知道林氏压根看不上他,最终却依了老夫人的安排娶林氏为正妻。
  此刻被王秀英那么一搅和,沈姨娘终于沉下心来细细思量,到底该如何做才能既达成自己的愿望,又不会激怒老夫人,还能让王义宗对自己心怀愧疚。
  沈姨娘想起回京前在凉州城的那一夜,沈从学的夫人她的伯娘拉着她谈了差不多一个时辰,教她许多高门大户后院的生存之道,其中不泛如何取悦老人家如何抓住男人的窍门。
  沈从学的夫人袁氏是沈从学的续弦,沈从学的嫡妻在他考中状元前一年因病去世,给沈从学留下个五岁的儿子。
  沈从学高中状元的时候,已二十六岁,儿子都已经六岁了,但是当年主持科举的袁阁老却深爱其才,怜其一个大男人带着个儿子生活艰难,将当时只有十六岁的孙女袁氏下嫁给了沈从学为续弦。
  袁氏虽是袁阁老庶子的庶女,却也是孙女中比较有才名的一个,要不然也不会将其嫁给沈从学。
  沈从学深知嫁了袁阁老的孙女对自己仕途的好处,因此成亲以后对袁氏极为敬重,一过十七八年,夫妻俩依旧琴瑟和鸣。
  沈从学身边别说妾室,连个通房都没有。
  在与沈姨娘重逢以后,得知侄女成了王义宗的妾室,自然是痛心不已。
  沈从学前妻给他留了个儿子,比沈姨娘年长两岁,如今已经出仕,记忆里隐约还记得小叔家那个整日里追着他跑的堂妹,得知小堂妹投亲未果成了妾室,也替小堂妹唏嘘。
  沈从学与袁氏成亲以后,又育有三个儿子,最大的今年十六岁,已经是举人,正准备参加明年春闱,最小的今年才十二岁了,也已经是个秀才,个个都有乃父风范十分出息。
  只是没有一个女儿,因此无论是沈从学夫妇还是沈姨娘的四个堂兄弟都十分喜欢看着温柔娴静的沈姨娘。
  面对投亲不成最后不得不进伯府为妾的侄女(堂姐、妹),无不觉得痛心,因此伯娘袁氏在王义宗带着沈姨娘回京城之前特地给了沈姨娘好一番耳提面命。
  当袁氏知道王义宗的正妻林氏与老夫人之间的关系以后,再三叮嘱沈姨娘,让她凡事一定要沉得住气,不要与林氏发生下面冲突:“怎么说如今她是妻,你是妾。就算你真的成了平妻,即使能够两头大,林氏还是占着先。你日后需避其锋芒,做到孝敬长辈爱护儿女,才是上上之策。”
  最后还告诫沈姨娘:“在我的印象中,伯府那位老夫人也算是和善之人,你们这次回去,也许长宁伯老夫人会看在你伯父面上,给你个平妻之位,这自然是皆大欢喜。
  不过万事皆有意外,若事情不顺利,你且不可急躁,更不能因此与王义宗发生争执,且先退一步忍让着,韬光养晦,等他日你伯父回京再作打算。”
  当时袁氏还拍了拍沈姨娘紧抓着帕子的手安抚道:“放心,时日不会太久。”
  当时沈姨娘虽然点头答应了袁氏的劝导,不过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
  一是,她自觉得王义宗能够顺利办成此事。
  毕竟在闵州府的三年里,王义宗允许别人称呼她为夫人,毕竟她还替王义宗生了一儿一女。
  她自认为自己在王义宗心里的地位是稳固的,她更觉得以沈从学如今的地位和权势,一个平妻的要求并不算高,
  二是,她不觉得沈从学能够如袁氏所说的那般,很快就能回京城任职。
  毕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