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我仿佛知道得太多 >

第57章

我仿佛知道得太多-第57章

小说: 我仿佛知道得太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迁目光灼灼地注视着上面的讯息,片刻后同朱厚照说道:“皇上,这份折子是谁呈上来的?如此计划详密,当是大才!若是皇上的幕僚,可去大理寺或锦衣卫内任职呀,如此方才不荒废了这份才能。”他是本着爱才的角度,方才如此多嘴了几句。
  这份关于锦衣卫变革的奏章里,先是用寥寥数百字详细地解释了各个关卡问题之所在,之后又非常明晰地用简洁的话语把每一部分都拆开来讲解,并附以解决的方法。其中关于此方案的补救措施便多达八种,几乎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在内,不可谓不详尽。
  谢迁当然明了此乃牟斌的笔迹,可他了解牟斌,虽然的确是个实施的好人选,可是光凭他一人是没办法整理出如此详细有理的脉络,此中至少还有一人或数人帮忙。如果是锦衣卫内部的人,当多加提拔才是。不是官场之人也可入朝为官,方才不浪费这份才能。
  这是试探,却也是确切的好心。
  朱厚照轻笑了声,似乎是听到了非常好笑的事情,他叹息着说道:“若是牟斌听到你这样的话语,怕是得与你闹上一场。这本来便是牟斌所呈上来的,也当是他所写就的。对他的奖赏还在后头,谢爱卿就别担忧了。”
  谢迁眨了眨眼睛,若有所思地点头,含笑道:“原来如此,是臣多嘴了。”
  “几位爱卿可还有其他意见?”这便是在问他们最后的答复了。
  几位内阁大学士面面相觑,最后刘健拱手说道:“皇上,此事乃是有利于朝廷社稷的好事,臣等并无拒绝的理由,还请皇上明示。”若是朱厚照没有要事让他们处置的话,是不会召开这次议政的。
  这便是朱厚照与弘治帝的不同了。弘治帝虽然也不太喜欢内阁的限制,然而内阁的存在有些时候能够看到他看不到的事情,因此他时常会把朝廷大事与这几位相商,有时候大部分的决策都是这几位提出来的。然而朱厚照却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事情要让他们经手,他恨不得一直都不见他们。
  岂料朱厚照摇头,抬手让人给几位大学士上点心,诚恳地说道:“朕召你们过来的时候有点太过着急,几位爱卿都还没吃饭吧,不如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刘健等人惊悚,眼睛差点脱眶,就差直接问皇上是不是魔怔了!
  这破天荒第一次皇上如此温和地对待他们,之前别说是糕点了,朱厚照连茶水都偶尔会忘记,只图早说完早了事,仿佛与大臣多呆片刻就会窒息一般。这种避之不及的态度,朱厚照是明晃晃地摆在明面上的。他们虽然觉得好笑,却也颇感为难,着这代表着皇上与文武百官间还是存在着隔阂,然他们却无从下手。
  毕竟偶尔他们反倒是这个关系的破坏者,甚至比皇上更甚。
  要言官不上谏,这比要老虎不吃肉还艰难。
  几位内阁大学士以一种皇上或许是假的目光紧紧盯着朱厚照,他却一脸淡定地把放在食盒上的筷子挪开,随手捏起一小团软糕塞进嘴里,笑眯眯地说道:“别客气呀,今日的糕点还是朕特地吩咐的。”
  刘健等人:听起来更不敢吃了。
  这或许便是惯性思维了,朝臣们都习惯了以前朱厚照对他们不假颜色的态度,突然之间好得不像话,顿时便让他们心生谨慎,觉得皇上在给他们下套。
  当然朱厚照也的确是在下套。
  动锦衣卫这件事情早晚要完成,然而最初在朱厚照的设想中不该在这个时候,也不该如此大型。然而张巧娘轻而易举地被袭击的事情,还有牟斌递上来的折子让他改变了想法。如果真的能够实施下去,对朝廷也是一件莫大的好事,同时又能够加固对锦衣卫的掌控,何乐而不为?
  只是这其中最让他担忧的却还是焦适之。
  即便牟斌把焦适之的痕迹全然抹去,几乎没有查到他身上的可能。然而他却偏偏还是锦衣卫的指挥同知,若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把他调离,焦适之定然不允。而且朱厚照也打算把宫内守卫都交给他安排,若是适之没有突出的地方,难以服众。
  朱厚照自然不会在意旁人的眼光,但如果一意孤行只会让焦适之陷入不利的局面,他只能谨慎再谨慎。而在这个时候,焦适之的建议让他想到了另一层掩护。
  牟斌的保障并不完全,若是再加上几位内阁大学士,那才算完整。要发现一个人是否在做某件事,只需要观察他的人手有没有任何变动,即便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事情,可前后联想起来也能够猜个八九不离十。
  可如果很多个人同时在动呢?分属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党派,甚至完全不相联的官员,怎么从中猜到事实的真相?
  面对着几位大臣的疑惑,朱厚照露出个笑容。
  看,他是多么的真诚啊。
  正德元年九月,被后世称为“绣春之难”的大事件爆发。
  这场事件浩浩荡荡地持续了整整半年有余,直至正德二年三月末方才画下句号。而在此中或被贬职,或被调离,或被剔除的锦衣卫人数多达四万余人,朝野震动。并且在之后数年内还在不停地进行小规模的调整,造成巨大的影响。
  而开端,便是在这个不起眼的午后,由正德帝与内阁的第一次联手。
  史书研究后认为,此乃多疑的正德帝第一次交托信任与朝臣,同样也是两边关系破冰的开始。
  而处在事件中心的焦适之在正德二年四月,混杂在一群封赏的诏令中,皇城守卫正式交托到他的手里,原本锦衣卫便是负责皇城的守卫,这仅仅属于内部的调整,并没有多么引起旁人的注意,然而刘健却越发觉得不对劲起来。
  温暖的午后,日头斜斜照入室内,驱走屋内的寒意。庭院里的枝丫奋力地长出嫩芽儿,浅绿色的小叶子点缀在光秃秃的枝头,带来了初春的气息。
  他慢慢地在府邸内部踱着步,整个书房内只有他一人,就连伺候的下人都只能在外面站着。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如果有人在旁边的话会干扰到思路。
  刘健在想,如果当初他的判断没错,想法也没错的话,那么当初令皇上主动拉拢他们,并扯他们下水的缘由,他已经找到了。
  是的,“绣春之难”在外人,后世看来都是一件大好事,倡导此事的牟斌、刘健等人都被歌颂,在史书上也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对这几位在事件中心的人来说,在当下却不完全是好事。
  如此大的数目,在半年内完成削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在详尽的计划之下,他们一步步按部就班,小心翼翼地执行,最终几乎圆满地完成了所预定的目标。其中所牺牲的东西自然不少,然而取得的成果十分珍重,在洋洋洒洒的赞誉之下,大部分人都忽视了其中小小的不对劲。
  如果不是今日的下诏,刘健也不能把其中的关键串联起来。
  原来那人才是第一人啊。
  刘健边笑边摇头,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好事,连紧蹙的眉头都舒展开来,哈哈大笑。
  焦适之被安排去负责宫内事物并不引人注目,不过是把当初分散出去的职权都重新收拢回来由一人负责而已。如今锦衣卫内部精简许多后,这反倒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只不过焦适之与肖明华之间需要进行一些交接,手头上的一些事物需要交给他去整理。
  如往常一般,焦适之在肖明华屋外轻轻敲了门,淡声说道:“子卫在吗?”屋内肖明华手忙脚乱地把手里拿着的东西收拾好,平复了心绪后才扬声说道:“任之?你进来吧。”
  焦适之把门推开,看见肖明华额间带汗的模样,吓了一跳,如今还是初春,竟是如此炎热了吗?“子卫,你莫不是不舒服吧?怎么满头大汗?”
  肖明华讪笑着说道:“没事,刚手里接到份奏报,有点着急罢了。”焦适之知道后只是点了点头,也没有追问。肖明华负责的东西与他不尽相同,他很少去过问他的事情,免得越距。
  “这是我之前整理出来的东西,对你接手这部分内容应该会有所帮助。”焦适之把手里的东西交给肖明华,肖明华看着那几乎有一本书那样厚度的资料,笑着说道:“适之还是这样严谨,若不是你,我可不能这么快就上手。”
  焦适之但笑不语,其实心里还是有些内疚的,如果不是他突兀地接手了宫内事宜,现在他应该在与肖明华一同整理后续的事情才是,现在他脱身的话,所有的事情都要压在肖明华身上了。
  肖明华看着焦适之严肃的脸色,无奈道:“你最近不用每次见我都是这样的脸色,这不是什么大事,而且指挥使大人也吩咐了其他人帮助我,你不用担心。”
  焦适之无言。
  肖明华只得又说道:“你之前不负责宫内的事项并不清楚,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苦差事。原本以前还能有亲军二十六卫的名头,如今除了锦衣卫,其他的亲卫都已经被兵部等接管,渐渐被排斥出了皇城,重要的守卫工作都压在你身上。皇城又是重中之重的位置,你可不能小觑。”
  焦适之含笑点头,没有说这才是他所期望的事情。如果宫内混杂的势力太多,他才会更加担心皇上的安危,现在锦衣卫被清洗过后,余下的人全部都是知根知底的,用这样的人手去保卫皇城,他心中才能放心。
  两人相对着,都对对方有着一定的内疚心里,反倒无话可说,焦适之很快就离开。
  等到焦适之离开后,肖明华重重吸了口气,把刚才随手塞在众多奏折之下的一封信件重新抽了出来,把上面的寥寥数语又看了几遍,眉头浮现忧愁之色,望着焦适之离开的方向发呆。
  焦适之把手头的事情交割完后,便直接入了内廷,皇宫内的守卫在“绣春之变”后已经迅速做了调整,当时的调整范围以及调整方案皇上都是在询问了焦适之之后才做的决定,因此他熟门熟路地在宫里走了一圈,发现所有的死角已经被弥补上了。比起以前偶尔会稍显散漫的侍从,如今一队队巡逻之人无不面色肃静,煞气腾腾,没有丝毫放松。
  走了一圈,焦适之对现在的状况还是挺满意的,若不是如此,他何必如此费力。
  日头西下,他打算回乾清宫找皇上复命,从明日起他便需要时时刻刻跟随在皇上身边。与前朝的御前侍卫统领的职责类似,也与他之前的贴身侍卫类似,全权保护皇上。
  不料焦适之去乾清宫的时候居然扑了个空,询问守在殿内的小内侍方才知道,早在半个时辰之前,皇上召来几位内阁大学士,如今正在文华殿内商议朝事呢。
  而且就在焦适之打算离去的时候,小内侍又急忙说道:“大人,皇上命殿内之人谨记,如果焦大人回到乾清宫的话,请您去文华殿找他。”说完后,小内侍还下意识砸巴了下嘴,看看皇上对焦大人多么敬重,还用上“请”这样的字眼。
  焦适之倒是没有察觉到这个细微的差别,听到朱厚照留下的话语后也没有细想,转身便朝着文华殿的方向而去。一路上也没有人敢阻止他,焦适之身上所穿着的飞鱼服与腰间的绣春刀,无不是锦衣卫统领级的人物才能穿着佩戴的物事,他们自然不敢得罪。
  更多的是,焦适之在宫内行走这么多年,没有人会认不出他是谁。
  文华殿内,焦适之还没求见便见到乐华匆忙忙朝他赶过来,小跑到他面前急切地说道:“大人总算是过来了,还请大人快快进去吧,皇上同几位大人吵起来了!”
  焦适之心中一惊,却也不是非常的惊讶。虽然朱厚照不像以前那么排斥文武百官了,然作为一个随性洒脱的皇帝,他的大部分举动在言官看来都是违例的,每天早上例行一次劝谏,朱厚照早已经习以为常,平常时候都是不搭理的,只有心情不舒畅的时候才会怼回去。
  他快步地走入殿内,还没等站在殿外的人通报一声,就听到门内一声破裂的声响,焦适之蹙眉,直接步入殿内,看到了满脸怒意的皇上与起身而立的大臣,殿中满是破碎的瓷片,那是刚才朱厚照盛怒时掀落的茶具。
  难得见皇上发那么大火,焦适之心中诧异,但动作却没有停下,只是这满满屋子都是碎片,焦适之想找个合适的地方跪下都没得找。
  只见朱厚照深吸了一口气,收敛身上暴怒的气息,冲着焦适之点点头,勉强温和地说道:“适之,碎片太多,就不必虚礼了,在旁边坐下吧。”
  焦适之视线一扫两侧站立的大臣们,默默地站到了右边去,至于坐,那还是算了。
  刚才冷凝的场面因为焦适之的到来而被打破,刘健也是舒了口气,方才重新找回刚才的感觉,拱手直言:“皇上,刘瑾等人日益嚣张,罪大恶极,并不是稍加处罚便能够缓解之事,留此等人在世上一日,对社稷都是危害,还请皇上三思,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