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彪悍农女擒夫记 >

第60章

彪悍农女擒夫记-第60章

小说: 彪悍农女擒夫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家兄嫂这么多,孩子也特别多,自家孩子吃两口,到了那儿哪还有吃的,就算把这些东西送过去,大嫂们也未必会体谅,倒不如今年咱俩勤快一点早点把债还了。”

    宋大郎塞到受惊的两孩子手中,接着让两孩子出屋去。

    黄秋桂把袋子收了起来,看着冰冷的屋子,想起宋青宛那满,还是去年新收的,价格也合理。

    宋青宛伙同小盒子,以及他带来的两个家丁一起帮着把粮食分别放入粮仓和几个地窖之中。

 第105章灾年筹粮

    在这个宋家村,宋青宛谁都不相信,反而张府的人她更加相信,就在几人帮着缷粮食运去地窖的时候,黄秋桂从门口经过,见院门未锁,于是闪了进去。

    然而院子内无人,黄秋桂却听到屋后头的声晌,她往说话声那边走去,却见作坊后头的空地上,平白多了几个坑,就见有几个陌生的男子把一袋一袋的粮食往那坑里送,转眼那一堆一堆的粮食全部运送下去,黄秋桂捂了嘴。

    这个大丫不简单,居然买了这么多粮食藏这儿,真是大手笔。

    眼看着里头的人要出来运粮的时候,她匆匆出了院门,也不去地里了,转身就回了自家院子。

    正好宋大郎还没有出门,于是黄秋桂把自己看到的跟宋大郎说了,宋大郎沉了脸,“如今大丫没有什么田地,也没有什么余粮,一个妇道人家,为着以后着想也是对的,你瞧见了就不要到处乱说。”

    黄秋桂却道:“有这么多闲钱藏粮,怎么就不想着借点给大嫂,看我们家连锅都揭不开了,她还这样,这粮食哪还需要储存呢,只要有银子,还怕买不到不成?”

    “再说她那几个坑藏下的粮食,恐怕她一个人十年都吃不完。”

    宋大郎不想在家再听媳妇抱怨,转身就出了门,只留下黄秋桂一个在那儿琢磨。

    终于把肖掌事买来的粮食存满,小盒子赶着三辆牛车要走,宋青宛这次无论如何给几人开了工钱。

    三辆牛车经过村口的时候,有不少村民琢磨不透,看到那牛车上盖的油纸布,不知这些人给宋大丫送什么去,但人家宋大丫有钱是出了名的,是远处有名的富户,人家买什么也是人家的自由。

    雪化了,地里的庄稼露了出来,却是冻死了一片,放眼望去,一片良田地里却是稀稀落落的露出几片绿色来。

    春季来了,树枝发了芽,宋青宛坐宋大山的牛车去了张府,张小环还没有回来,且让她暂时不用做药皂送去洛阳,却派人送来了银两,是年前秋收的无患子做成的药皂,加了无患子的药皂做得更加细小了,放在掌心小小一团,然而价格却更贵。

    宋青宛一次得了三千两银子,肖掌事问她要不要买个丫头照顾她,她也好生的时候有个照应。

    宋青宛拒绝了,呆在宋家村这两年来,她已经对什么人都不敢相信,若真找了这么一个丫头,就算身契在她手中,要是遇上一个心地不好的,反而添堵。

    宋青宛从张府出来直奔市集,她先前老想着买几只母鸡养着下蛋,却一直被澡豆的生意给忙住,如今家里没有一个男人,她一戒妇人,又怀着孕,也不能上镇上拉猪胰子了,于是这门生意暂时停一停,也跟肖掌事交待了的。

    买了六只母鸡,两只公鸡,她又想起万一生下孩子没有奶水呢,宋青宛生了想买些奶牛的想法。

    然而找完整个镇子都没有看到奶牛,当日市集只好跟着村里人回去了。

    家里喂鸡,却发现连个鸡笼都没有了,果真是处处都要花银子买,可是村里人都熟,不就一个鸡笼多半也不会要钱的,于是宋青宛把家里的糕点装了些,挎着篮子出门。

    却不想在门口遇上了黄秋桂,黄秋桂热情的上前问道:“大妹,这是要出门呢。”

    “是的,今日买了几只鸡,想去弄个鸡笼。”

    黄秋桂立即拉起宋青宛的手往自家院子里扯,宋青宛身子有些笨重,只好跟着她走。

    黄秋桂把自家的鸡笼洗了个干净,又铺上了干稻草就给宋青宛送去院子。

    宋青宛没法,只好把竹篮子里的糕点留下,黄秋桂当即就接了手,还顺带问道:“大妹,你今年的生意什么时候开工,眼看着已经出了正月了,大郎去了镇上做零活,我一个人在家时也没有什么事儿,现在孩子大了,大的能领着小的,也不必我操心,大嫂也就想着多赚点儿现钱什么的。”

    宋青宛却摇了摇头,“这生意恐怕得下半年了。”她这么说着,那厚袄子敞开了一点,露出突起的小腹,虽然还没有很大,但敞开袄子却是能看到的。

    黄秋桂瞪大了眼睛,盯着她的小腹,半晌方叹息,“可惜葛山妹夫不在,不知妹夫走的时候,可曾知道的。”

    就算走的时候不知道,现在不也知道了,宋青宛沉吟了一会,才答道:“他当然是清楚的,所以很快就会回来的。”

    “那就好。”黄秋桂说完又道:“大妹,你如今怀孕,要是有什么忙的,尽管跟大嫂开口,还有重力活就别干了,好好在家养着。”

    宋青宛应了一声便回了院子。

    让黄秋桂帮忙,不就贪着她那一点银子。

    春季播种,宋青宛撑着大肚去菜地里种菜,很快村里人都看到了她的模样,村里人方恍然大悟,难怪瞧着大丫这一个冬天长得圆润了,原来是有了,可惜媳妇有了,丈夫却不在身边。

    宋青宛忙活了几日,把菜地忙完,没想第二日就下起了雨。

    倒春寒的天气里,宋青宛居然在屋子里烧了炭盆,这雨越下越大,她坐在屋子里头烤着火,吃着零食,睡在躺椅中,日子滑得飞快。

    转眼这场雨绵绵稠稠的下了一个多月,河里涨了大水,田地里都被水淹了。

    宋青宛乘一次雨势小的日子,她打着油纸伞去了趟袁家村,这一路上,农田全部被雨水淹没着,过冬仅留下的几块好麦地也都浸泡在雨水当中,再这样下去,这些农作物都会被水淹的。

    宋青宛笨重的来到袁家村,进了袁李氏的家门,却是在她家里休息了好一会才敢起身。

    袁李氏没想东家怀着一个大肚子,一个人打着雨伞过来,想要问问葛山的事却还是止了口。

    宋青宛问田地的事,说起这事,袁李氏就捂脸,眼泪都要落下来了,说冬季被大雪覆盖的农作物,雪化了后只剩下五成,没想如今又遇上了涝灾,眼看着这地里的收成不成了。

    宋青宛硬是撑着身子跟袁氏李去了田地里瞧,果然,那些麦苗全部泡在水中。

    这倒春寒不说,下了这么大的雨后,天气越发的冷了,农作物被水泡就算了,过完年后就没有再长过。

    宋青宛巡示了一遍,心里不安的从袁家村回来。

    回到家里,她又去地窖里查探,还好给她挖地窖的似乎是个老手,还懂得在周围开了一条槽,雨水都往外边流走了,地窖里头却是干爽的,粮食都没有什么问题。

    当初挖了三个地窖的时候,粮食就送来了,最后一个地窖挖成,她往里头存不少腊肉和酱菜,就怕自己动不了的时候连吃的都没有。

    有了粮食,宋青宛安心了。

    宋家村的村民们一脸的忧愁,这次雪灾和涝灾不知道上面会不会下来救济,或是免些税赋什么的,否则就连宋喜这样的富户也拿不出粮出来缴税了,何况那些子女多,田地却少的家庭,恐怕卖儿卖女都填不上。

    没想这一场雨下了一个多月还没有停的迹像,陆续下着雨,连官道都被雨水冲塌了,三爷赶紧派村里的年青人淋着雨帮忙把官道修好。

 第106章妯娌吵架

    可是修好一处又冲垮一处,村里的年青人这么忙活了大半月后,有不少人病了,宋明了来义诊,宋青宛就势捐了两百两银子给宋明置办药材。

    官道终于修好,能通行了,宋家村的人却并没有什么喜悦,连去镇上赶集的人都没有,宋大山的牛车就这样空置下来。

    宋青宛看着这一场春雨,心思复杂,她转身去了牛棚,那儿永远有使不完的干燥草料,每每快要用完的时候就有人一把一把的码好在那儿,宋青宛从来不用担忧。

    然而这生活细节的点点滴滴却使她越来越暴燥,她甚至看到那一堆草料,一气之下拿了一把斧子胡乱的砍在上面。

    草料翻飞,有好几次,宋青宛差点把斧头砍到自己脚背上。

    远处阴冷的树林中,一棵高大的树上站着一个黑影,每每看到那斧子落下,差点击中脚背就有些坐不住,差点现身,真是看得他挠心挠肺的,心想着,莫非这就是孕妇喜怒无常的脾气?先前他倒是不信,明明看着她前些日子好好的一个人,如今却动不动发脾气,真是让他百思不得其解,不过是些草料罢了。

    宋青宛砍累了,扶着墙角,她看向茂林,盯着林间,那漆黑的眸子里闪着火苗,看得那树上的人心惊肉跳,轻身一跃,还是逃为妙。

    宋青宛把斧头放回廊下,想起刚才看到无故打转的树枝,若有所思。

    就在宋青宛回去休息去的时候,那牛棚草料边站着一人,看着那乱七八糟的草料,伸手摸了摸牛的头,“可怜了,大东西。”他这么说着,手速飞快的整理牛棚里头的草料,生怕把草料给打湿了,很快牛棚又恢复原样,他拍了拍手,满意了才纵身一跃失去踪迹。

    肚子越来越大,宋青宛连日常生活都有些吃力了,黄秋桂时不时来窜门子,宋青宛有些不高兴看到她。

    涝灾还不曾退去,张府却派来了人,张小环没有回顺成县,却快马加鞭运送了一批珍贵的药材。

    这批药材并不多,但张府极为重视,听说是宫里娘娘专门要求的,且有时日,没有在那时日前完成,不只整个张府,连带的宋青宛也跑不脱,全部诛连九族。

    当日肖掌事就叫小盒子把药材磨成了粉送了过来,珍之重之的交待了她,说好十日后来取。

    宋青宛抚着大肚子,看着那一堆药材就有些不好受,她如今连上街收猪胰子都吃力,这事要怎么办?

    当日宋青宛就去找了宋大郎,没想宋大郎去了运河那边做短工,而黄秋桂却带着两孩子回了娘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宋青宛没法,只好跑去找宋大山,她交了十两银子给宋大山,连日上县里收猪胰,把要收的份量说了出来,为时三日,如果县里收不齐,就去镇上,或是其他各村,反正想法子也得收齐了。

    这是宋青宛第一次拿银子给别人去收猪胰,以前都是完颜玉在做,宋大山想赚两个银子都不成。

    宋大山得了宋青宛的话,立即赶着牛车去了,为了节约时间,宋青宛把家里的牛车交给宋大山的大儿子宋兴,叫他也一同去了。

    很快以宋大山的媳妇伍氏为首,召集了先前帮忙的妇人,当天夜里猪胰子回来了一批,几位妇人为了赚上工钱,连夜就帮着做了。

    这么算来,人手是够了,只要猪胰子收得回来。

    宋青宛从粮仓里拿出了先前收着的无患子磨成的粉加入猪胰子药皂中,调制时依然是宋青宛亲自动的手。

    就这么忙活了两日,宋青宛的院门忽然被人打开,那时宋青宛正在正堂里印出模型,而东屋的几位村妇却一边拉着家常一边麻利的处理猪胰。

    黄秋桂就这样匆匆闯了过来,她先是冲去东屋,看到屋里的帮工,接着又冲去正屋,看到宋青宛捏成一团。

    宋青宛闻声,立即把案板上的团遮住,起了身。

    “大丫,你请帮工怎么连亲大嫂都不请,却请村里的人,开年的时候大嫂还曾特意问过你,你说这生意暂时不做了的,怎么又背着我们偷偷地做了起来,大丫要是不想请大嫂帮忙那就直说,何必拿话来唬人。”

    黄秋桂喘着粗气,显然气得不轻。

    宋青宛请不请他们做帮工,那也是她的自由,合着这黄氏还把这事当做了理所当然了。

    要是黄氏不说这话,宋青宛或许还把当日准备请他们却找不到他们的事说出来的,眼下是没有这个必要了。

    宋青宛冷笑一声道:“大嫂,我请谁不请谁还得经过大嫂同意不成,这生意我做不做都是我的自由,大嫂还是请回吧。”

    黄秋桂气出一口老血,一屁股坐在凳子上不走了,她乘宋青宛身子不便,翻开了案板上遮住的布巾,抓了一把刚搅和好的皂团闻了闻,接着起了身,“大妹,你这澡豆怎么做来的,帮你干了一年的活,如今我也猜得七七八八,我就不信做不出来,先前还顾及着大妹这情,如今我瞧着也不必了,既然大妹不请我做帮工,嫂子也没有理由热脸来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