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彪悍农女擒夫记 >

第271章

彪悍农女擒夫记-第271章

小说: 彪悍农女擒夫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种害怕她离去,害怕她生气,害怕她移情的心思已经深入骨子里,导致完颜玉在许多事情上是偏向于她的,何况她这些年一直帮着她,毫无私心,一向爱财的性子,却还是把库房里统筹全部交到了他的手中。

    她懂得大事小事的区分,从不插手他的军营,也没有借着他对她的宠爱而扶起身边的势力,便是宋洐君也是靠他自己的本事在他身边任用,甚至她没有家人在身边,也没有本族的人,她简直就是没有后援的,若不是他向着她,她的所做所为都将是一场空谈,全都是好了他。

    所以他为何要制止?

    完颜玉揽着她入座,“你不必为此烦恼,我明个儿就把公文搬去你的屋里处理,也免得他们烦心。”

    夫妻俩相视一笑,就像往常那样自然而然的处理起公务来。

    完颜玉的态度令家将们心情低落,谁也没有想到王爷会支持王妃的计划,好几日的弹劾没有半点效果,也不见王爷对这件事上心,更是同意了王妃帮着处理政务。

    这日郑宾受文祥之意,退而求其次,拜见宋青宛,把想法说了出来,大意是王妃你既然不想呆在后院甘愿做一个正经女人该做的事,那么就把这个位置让出来,给王爷纳几房侧妃,开枝散叶也成,你要当个男人似的打前阵那就去打好了。

    反正文祥有的是法子冶她,如今没动手,是因为看在王爷的面子上。

    同时也告诉宋青宛,若是不同意,这件事就没完,这女子学堂甭想开下去。

    宋青宛听后没有出声。

    待郑宾走后,她召来了宋洐君,把这一番话说给了他听,宋洐君听后大怒,太欺负人了,居然敢危胁王妃。

    宋洐君建议宋青宛不要同意,王爷不是货物,岂能拿来买卖。

    宋青宛却是摇了摇头,“洐君,我打算同意,有些事我直接去拒绝,永远不能灭了他们的心思,我得由王爷出面,同时我也想好了,这一切事务都得运转起来,这么多年了,太累了,多少个日夜睡也睡不好,是该休息的时候了。”

    “什么?你要休息?大丫你要上哪儿去?”

    宋洐君有种不好的预感。

    宋青宛却是交待他:“我走后,这里的一切全部停下来,无患子村的村民全部解散,所有一切由我主持的全部停转运作,由他们一群武将来打理吧,不管理这个大家庭,不知柴米油盐贵,我是管腻了。”

    宋青宛说撒手就撒手,走时还带走了张小环,以及肖氏、宋秋云和宋雪,以及她们的孩子们。

    男人们如此高傲就留在这儿劳累吧,如今来了岭南了,她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海边游玩,是该放松一下了。

    先前宋青宛有了银两,没事便与张小环动手设计了一座私岛,那私岛上一直没有人,算是一个荒岛,但四面环水,地界还算宽,里头又有不少野味。

    于是宋青宛就派人上岛开发出来,建了不少海景房,还把沙滩给清理了,填了细沙。

    这一次她给完颜玉和文祥都留了信,带着两孩子以及身边一直跟着的人上了一艘大船,这船可是宋青宛私造的,是她的私有财产。

    坐上大船,半日的功夫就到了岛上。

    岛上的海景房果然不负众望,图纸是宋青宛设计的,建筑全是现代的风格,特别讲究卫生,还有下水道,在屋里干净的地板上席地而坐,一张团蒲一张矮几,两杯清茶,吹着带着咸味的海风,人与自然相融,连一向喜奢的张小环都要留念起这里的环境来。

    带来的人都有房子住,并没有他们想像中会安营扎寨,房子建得多,很是够用。

    已经十岁的彤彤和六岁的元吉与宋秋云和宋雪的孩子四处游玩,动不动就下海游水去了。

    好在身边的护卫都是会水的,只要这几个孩子出动,身边就跟着一群护卫,有不少护卫也会下海飘在几个孩子的身边。

    这次卫景成维不能跟着来,却很是支持各自的夫人带着孩子过来,不知何时这两位守将也慢慢地向着了宋青宛,得知王妃受了这么大的委屈,也想出口气不可。

    而府城的王府里头,完颜玉从军营回来的时候,才知道小女人带着孩子就这样悄悄地走了,气不打一处来,二话不说便去了马厩,打算直接上岛把某人‘捉拿’回来。

    文祥以及众位家臣自是早就收到消息的,在完颜玉打马出来的时候,他们便筑成人墙挡住了去路,一番苦口婆心,并劝完颜玉,文祥已经收到梁国来信,不日便有使者前来岭南,此时正是关键时候,听说梁帝身子一直不见好转,躺在病床上也一直挂记着这个弟弟,所以才派使臣前来的探探。

    这次梁国使臣过来,若是看到他们七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还建了一支十万大军,又建造了这么多的军舰,一但把这事传入梁国,恐怕所谓的四年之约也将化为虚无,很快就要起战事,此事得慎重对待。

 第508章海外来客

    完颜玉被文祥的话给留住,心里虽然恨不能马上追上小女人的队伍,可是理智告诉自己,他不能走,这一次涉及整个七郡的安稳,以及他们这么多年的辛苦。

    没想到宋青宛在这座私岛上呆了三个月,这三个月里头她快要玩野了,张小环毕竟年纪大了,最多在海边走走,她却是早晚一次海中游水,还自制冲浪板,在几次失败当中慢慢得学会了冲浪板的乐趣,倒是惊掉了一群护卫的下巴。

    原来在海里还可以这么的玩。

    几个孩子被宋青宛带动的,也纷纷学会了冲浪这项水上运动,特别是会功夫的人,学得更加的快,反观彤彤却有点害怕,学艺不精,玩一玩还行。

    等主子玩够了,那些护卫也学起了这项运动,穿越以来,宋青宛没有哪一次这么自由自在过,还没有怎么感受,三个月就过去了,宋青宛都快要把兴王府城的事给忘记。

    可是兴王府城自从梁国使臣走后,所有规章制度全部陷入混乱,各地所收路税开始成了一笔糊涂账,没有记账的人,收了银子也有可能被人贪入囊中,没有核账的人,府库一下子就少了不少税收。

    文祥不信这个邪,派了心腹家臣四处巡查,却发现各地方的路因为几场大雨也崩塌了,不要说路税了,商人都不从那儿过路了,连百姓都绕着道走。

    修路是一笔银子,可收上来的银子还不及修路的费用支出,先前修路的人员多是宋洐君的属下,此时文祥自是借用不到,眼下又无得力人手可用,再加上宋洐君与王妃同仇敌忾,根本不插手路税与澡豆的事。

    而无患子村的百姓一夜之间走光,成了一个空空落落的村子,没有人做澡豆,就算文祥抓个人可以把方子弄到手,可是再组建一支人手帮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何况身边还没有一个像张小环这样的行商高手。

    原本源源不当的路税除了梅关的大头还在,其他地方的都陆续出现小问题,好在梅关的账目听说有守将夫人刘氏在打理,交上来时极为清淅,省去了文祥不少麻烦。

    路税少了,澡豆的生意忽然也停了,先前用澡豆生意赚来的银子花费在不少小支出上,比如王府的费用,百姓的接济,洪涝灾害上的支出,还有有时给各地官员的薪俸。

    所收回来的税赋反而一分不少的入了库房,帐本落入文祥手中,他仔细看了几个日夜,王妃发明的数字不懂的,抓了之前培养出来的女夫子,只学了一个下午的时光,文祥便了然于心,同时也感叹宋青宛的聪明,方发觉一但这数字普及下去,何止带动整个七郡的经济,连整个七郡百姓放到梁国地方,都是一方人物。

    这时代识字的何其少,虽然算术一向不被士子们看中,但不可否认算术是行商之人必学的一门学识,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懂算术。

    便是市井小贩,用手掂量一下也知道货物的轻重,虽然他们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学来的,并没有这么系统的不花一文的学到这些,却也要耗费百姓多少年的努力。

    文祥把账本细看后,发现王妃没有半点藏私,当真是每文钱都用在了刀刃,就连她赚的澡豆银子用在了什么地方都有出处,算下来王妃最多同张夫人一同建了一个私岛,那儿把物资搬运到海岛上,又要建房,历经半年,耗了不少人力物力,但是放在整个收益上来看,花的这一点银两只有九牛一毛,便是文祥亲自主持,也未必不藏半点私心的。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文祥开始有些疲惫,他们本是寿王身边的武将,多是以武出身,便是文祥出道以来也是以武功论功名,他打小聪明,懂战术,会谋划,但在冶理整个国家上来说,他是有欠缺的,放眼整个七郡,在冶理国家上他不如宋洐君,在经济上他不如王妃。

    于是文祥开始查起了宋青宛私岛上的物资,费了几个昼夜查了出来,不免有些气妥,王妃居然运了整年的物资上了私岛,也就是说,他就算截断了陆地上的运输,也得一年以后才能管制到宋青宛,何况她手中人脉之多,即使她不去想法子,便是宋洐君也会想法子替他送去的,再说一年的时光,恐怕连王爷都要按捺不住。

    账目一乱,文祥没了精力,便就此放任,一门心思又投入到水师上,先前梁国使臣过来,他们藏了私,把水师的人手给调走了,只余下两万人马守城,当中险之又险的蒙混过了关,又使了一大笔银子堵了使臣的嘴,算是逃过一劫。

    果然两个月过去,梁国也没有半点动静,探子传回来的密信,梁国很是平静,只是梁帝的病越发的严重,开始召太子回京。

    原先太子守着边关抵抗辽国,打了胜仗后,与辽国签了和平协议,辽国割让了三座城池方罢了手。

    这一去太子又不愿意回京了,就喜欢呆在边关。

    可是朝堂上因为梁帝三两天病倒,朝堂政务也给耽误了,朝臣不得不快马加鞭的往边关传信去,也没有人再来关注寿王爷这边。

    宋青宛这日正在水上流玩,忽然远远的看到一艘大船往这边驶来,这艘大船的建造与他们的不同,更大更坚固,而上面旗帜上的图案,完全看不出是谁家的船支。

    大船驶近了,宋青宛带着孩子们抱着冲浪板站在水中,只见大船之上站着两位中年男子,鼻子下一抹八字胡,穿着衣裳与中原的不同,外衣敞开,腰系长带,头顶围帽,看向宋青宛时一脸的惊讶。

    船停下来,宋青宛也乘机回屋换了衣裳,一般她同孩子们游玩的时候,周围不会有外男,她知道这时代对男女大防很是看重,虽然她穿得严严实实的下海。

    秋季的海水早晚有了凉意,宋青宛泡的时间也没有那么长了。

    换了一身齐整的衣裳出来,就有护卫过来传报,有异人来拜见她。

    张小环也跟着过来,悄声跟宋青宛说道:“她带着人马过去看了看,在船上下来的只有百来人,大部分空间堆的是货物,因为用袋子装得严实,看不清里头装的什么。

 第509章飘洋过海的种子

    见到这些人,他们脸上带着笑,看到宋青宛,脱帽行礼,宋青宛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令她想起不少人前世历史上的事,兴王府城在前世可是海上丝绸之路,也是重要的商贸中心。

    她先前还没有想到这里,一心只想与梁国做生意,与其他国家做生意,便没有想过海的另一端。

    想不到对方的人已经能造出这么结实的船,而且只带了百来号人,便敢千里迢迢闯了过来。

    见面后,发现双方的语言根本不通,他们不知道宋青宛在说什么,宋青宛也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

    宋青宛当日设宴,就地取材,做了不少海味招待他们。

    吃饭当场,几人却是狼吞虎咽的,也不知道他们在船上飘了多长时间,细看下,几人的嘴皮都裂开了。

    宋青宛把这些人安排在竹林小宛里修养,这么养了四五日,这些人恢复了精神,过来拜访宋青宛的时候,他们把船上的物资带来了一些。

    虽然是语言不通,但宋青宛猜出来,必是感激她的款待,要用几包货物做为补偿。

    宋青宛倒也好奇那麻袋里装的是什么,张小环却先行上前打开袋口,往里头细看了一眼,看了半晌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于是抓了一把送到宋青宛桌案上的细瓷碗中。

    宋青宛开头还没有抱着什么希望的,可是当她看到那碗中的种子,她立即来了兴致,居然是玉米种子。

    张小环见宋青宛露出惊讶之色,于是好奇问道:“大丫,这是何物?”

    “这是玉米种子,产量高,味道香甜,咱们中原不曾种植过,七郡的温度适宜,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