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彪悍农女擒夫记 >

第258章

彪悍农女擒夫记-第258章

小说: 彪悍农女擒夫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她出来的时候,宋青宛都惊呆了,“夫人,你还娶亲么,我嫁给你得了。”

    张小环勾起宋青宛的下巴,“成,就这么说定了。”

    那边小彤彤和绣娘都笑了起来,“可不成,呆会父王回来又要吃醋了。”

    这小鬼头,莫非还看到他父王吃过醋不成?

    不过想起完颜玉,宋青宛心里还有些怕怕的,这不,张小环也是起忙松开她的下巴,“王爷没有忽然来吧,她可是不准我穿这个在他院子里行走的。”

    大家伙被她的话逗的一笑。

    这一次小彤彤把绣品转移到衣裳的设计上,年仅八岁,有这份想法也是不简单,可能在孩子的记忆里便是宋青宛和张小环爱穿骑马装时的样子,于是第一次设计的衣裳便是骑马装。

    与洛阳城的不同,这次设计的加了绣品进去,穿上身干脆利落,窄袖上和衣裳滚边上都特意留下空白刺绣花鸟,一件中性甚至偏男性的衣裳在小细节上的改动上就令它变得女性化了。

    洛阳城的世家都说女子穿骑马装太过张扬,便是因为九黎人的豪迈,如今有了这个,洛阳城的女子也可以扬眉吐气一回。

    张小环换下衣裳,小彤彤便把衣裳送给了她。

    张小环笑道:“这次去洛阳,我便穿彤彤为我做的衣裳过去,想想就心情好。”

    这一批绣品被张小环打包带走。

    这一等,三个月过去了,张小环回来,这次没有带回这么多银子,约有五万的样子,却收了不少奇花异草的种子,还收集了不少珍贵的干花拿回来做花粉渗到蜜膏中去。

    蜜膏是最贵的,用金丝楠木装着,同时也是生产量最少的,主要是里面的花粉收集很难,普通花粉渗入香皂或做成药皂。

    有了这些奇花异草的种子,宋青宛就招募人手,打算种植花草,如今整个岭南七郡都是完颜玉的,宋青宛有玉板指,她想要做的事,通行无阻。

    这五万两银子,宋青宛打算投入到七郡上修路,只要路修好,以后就可以源源不当的收取过路税。

    何况这几个月经宋洐君几人四处探察,这边落后到连条土泥路都没有,多是山路,水路上也最多一只竹木筏,一般几个村落住一起,便与世隔绝。

    在宋洐君派人手去修路的时候,那些住在山沟沟里头的人才得知他们的王是寿王,官道修到了他们的镇上,主要道路也跟着修整了。

    人手是不够的,手上的人都是会点手艺的,为了加快速度,征用了当地的百姓服徭役,以工钱结算,但这个比当初宋青宛所在的宋家村不同,宋青宛想要做到的是公平,她希望在岭南七郡废除奴籍,只有雇佣的关系。

    虽然这一条目前是行不通,等以后他们站稳了脚跟,便是个方向,至少目前在宋青宛手下做事的都是以雇佣的关系。

 第481章梁国来信

    夏季末,到秋初,若是梁国还没有送回来信,恐怕这债要还不上了,这仗就得先打了。

    完颜玉与家臣在书房里议事,文祥正分析梁国之国情。

    就在这时候,有亲卫匆匆进来,呈上梁国太子的信。

    刚才还在讨论着怎么防守,没想到他的信就来了,这中间都有好几个月了,还以为太子不会再回信的。

    文祥把信呈给完颜玉看,完颜玉扫了一眼,统共才几句话,一是说他当年明明救命之恩一笔勾销,他却失言,不讲信誉,这次太子完颜宏已经征得梁帝同意,两年之期改为四年之期,同时也算是还了完颜玉最后的恩情,从此以后,叔侄形同陌路,若起战事,必不留情。

    完颜玉看到信中说他不讲信誉这样的话,心里头就一把火,在这个侄子面前他从来没有这么狼狈过。

    完颜玉把信甩给文祥,文祥一看,高兴起来了,他说道:“主上,有了太子这一句话,咱们就放心了,这次王妃给军营提供了二十万两银子,够咱们好一段时日的开销,接下来王妃所赚的银两便可以留着还债了。”

    说起小女人,完颜玉还是挺高兴的,不过看到文祥这么开心,却故意板起了脸,“文先生先前不是挺反对王妃修路的么?且说说这梅关的路税收了多少?是否可行得通?”

    “行得通的,行得通的,就三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收起了五万两银子的路税,再这样的下去,以后就路税便可以养了军营里十万将士。”

    文祥这么说的时候,内心却在打鼓,毕竟王妃为一戒女子,虽有头脑,有先见之明,但这政务上的事还是交由男人来处理的好,于是文祥乘机说道:“王妃之才,臣心服,但是这政务上的事还是由咱们来打理,不知主上觉得如何?”

    完颜玉却皱了眉头,小女人正在兴头上,何况这些点子也是小女人想出来的,如今莫名其妙的要她交出手上的事务,岂不伤了她的心,于是严声拒绝了文祥的提议,并且说道:“以后王妃所参与的事,你们不要插手,此一时彼一时,该好好想想怎么还了两年后的债再说。”

    说起这个债,文祥接着汇报,“上次咱们遇上的辽国人,果然是奔着梁国朝堂来的,一入京城,发现辽国公主没了,立即去信给辽国国君,借机攻打边城,从起战事到现在怕有半年之久了。”

    “然而梁国朝堂上,皇上没有第一时间抵抗战事,却是掀起了一股朝堂风云,那份名单被辽国人故意漏露了出去,上面的官员一经大理寺清查,果然是李将军手中那份通国卖敌的的朝臣。”

    “于是未出战先征,却杀了一批大臣,里头官员有大有小,牵涉的人太多,皇上用力太猛,事后有些后悔,可是人已经死了,官员替补却未能如意,使得朝堂上一团乱,内忧外患,皇上病重,嘱太子。”

    “太子善战,安置好京城之事,便领军二十万往幽州去了,如今的洛阳城除了守城军在,不会有动荡,但朝堂之上却是乱糟糟的,自然没有时间管理我们岭南欠债的事。”

    原来是这样,难怪这四年之期答应的这么爽快。

    完颜玉与众位家臣都松了口气,只要不起战事,能拖一年算一年,何况如今还延长了两年。

    这两年当中或许依着小女人的计划,还真的能还上银两了呢,再说就算不能还上银两,到那时他的军舰也造得差不多,军队里的兵卫也个个熟悉了水性,真的要与千里迢迢赶来攻城的陆军对上阵,完颜玉想也是能对付一段时间的。

    若是用得好,搞不好也能护住岭南,当然要是这银两到时直接还上了,他们便还有六年的安稳,再过六年,他们岭南自然也不是同日而语了。

    宋青宛收到了太子完颜宏的信,这是她始料未及的,她知道先前听宋洐君说文先生已经去信给太子,就是为了两年之期要延期的事。

    没想到过去了这么多个月才传来信,但给她传信又是什么意思了。

    宋青宛展开信细看,上面半点也没有提及延期的事,反而是完颜宏对她的关切之情,问她的近况,又问这边的天气,看字迹,看语气,当真是他亲自执笔。

    宋青宛迅速的看完信后,内心感慨,这么多年了,难得他还记得她。她把信折起来,正要放入信封,打算藏起来时,只觉得眼前一黑,一个阴影笼罩着她,她下意识的抬头,就看到完颜玉背着手站在她身前,眼神意味不明。

    宋青宛作贼心虚,下意识的把信藏于身后,接着又觉得自己太过一惊一乍的,不过是一封信,太子要写,又不是她让他写的,她本人又没有做对不住完颜玉的事,可是为毛看到他那意味不明的眼神就这么的害怕呢?

    宋青宛的脸红了红,刚要出口解释,完颜玉却是长腿一跨,忽然伸长手,把她背后的信给夺走了。

    宋青宛心下一惊,接着起身,“完颜宏写来的信,我只是……我只是……”

    这怎么解释呢,某人的脸越来越黑,看到信里的内容,二话不说就把信给碾碎了。

    “欺人太甚,居然还掂记着你,此人不除,是我心头大患。”

    完颜玉气得不轻。

    宋青宛却是起身拉住完颜玉的袖口,“成了,你生什么气,他要写便由他写,我以后不看便是,这信今日送来,我以为是写延期的事情,没想到这上头半句未提,也不知道会不会起战事。”

    说起这事,完颜玉的火气略轻了一点,“你还担心这事,这些日子不是天天跟宋洐君和张小环两人在一起么,成日里忙来忙去的,也不曾去院里寻我,你比我还要忙。”

    这家伙这是吃的哪门子醋,宋青宛忍不住想笑,拉着他的袖口,两人在长榻上坐下,宋青宛说道:“你不知,我为了还债的事正愁着呢,这样赚下去,也赚不了多少银子,三百万两要怎么还得清?”

    “路才开始修,七郡底子不好,这样修修整整,得来年入夏了,正好把各地的水患也给收拾了,免得百姓连年逃荒,饥不裹腹,只有他们的生活稳了,咱们才能谈税金。”

 第482章夫妻同心

    “要是这儿能不起战事便更好了,再起战事,人越来越少,得好几年才能发展起来,何况他们本土人,排外的心思自然是有的,咱们要融入,不应该是以武力镇压,该在思想上教化,行动上收复他们的人心,再在人员上慢慢的融入,比如与本土人通婚,几年后便能真正的得了民心。”

    完颜玉细细听着宋青宛的分析,先前的恼怒烟消云散,小女人跟着自己在这儿受苦,毫无怨言不说,还一心只想帮着他收复七郡百姓,发展七郡的经济,这一块他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打理,有了她,他便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去训练水军,抵抗将来有可能会发生的一切战事。

    军队从他们刚入岭南的两万人马增加到如今的十万人马,里头有不少中原人,也有不少七郡的百姓,经过这两年的训练,已经编入正规军,如今正是金甲卫的选拔,金甲卫是完颜玉手中的奇兵,也是亲兵,自然是精英中的精英。

    于是夫妻两人开始聊七郡未来的发展,转眼就到了傍晚,两人吃了饭,感情已经和好如初,宋青宛私下里捏了一把汗,下次若有完颜宏的信,她也不拆开了,直接叫人送去完颜玉的书房吧,不管是公事上的还是私事上的,她都要避嫌。

    梅关在三个月里头收了五万的路税,这个消息很快传入吴越国国君李萧的耳中,吴越国的朝堂沸腾了,还可以有这样的生财之道,他们在岭南盘锯了这么多上怎么不知道,想想就悔不当初。

    历代岭南不与南北通商,唯一的路,却路途绕得太远,本土行商的商人也只在本土以及周围行商,再有能耐一点的或去梁国京师,一来一回,也得半年之久,若是货物不好卖,直接便是一年,这样的消耗,一般的商人消耗不起。

    可是这寿王殿下一来,便把梅岭给打通了,有了这条道,岭南与梁国通商那简直方便不知多少,连着吴越国的数位世家,暗地里也派人从梅关出发往梁国行商,都已经打了个来回,赚了不少银子,当然也给寿王交了不少路税便是。

    吴越国国郡李萧听了心腹的话,对最近几位世家频频与兴王府的人接触,心感不妙。

    商人为利,这些世家盘锯数百年,由几代人经营下来,不仅是财富,还有在当地的威望,即使是身为王的李萧,也不得不对这些世家礼让三分,他们几家把控着吴越国的经济命脉,迫便李萧处处受人牵制,当然也因为有他们在,吴越国的军费才得以解决。

    可是这些人要是被寿王策反,那岂会有他李萧的活路,李萧听了心腹大臣的话,心生一口郁气,后悔当初同意与兴王府休战,给了他们一年的时间,没想发展迅速。

    先前打仗之时,明明看到兴王府军连艘像样的战舰都没有,没想到一年不见,那海岸上飘着的数艘战舰,比他们吴越国的还要牢固与结实,数量上也与他们多年积累下来的差不多,重点是军队上的人,想不到一年的时光,已经发展到十万兵马。

    李萧开始头痛起来,十万兵马正是棋逢对手,再战,旗豉相当,两方人马也是互相损害,于吴越国也是不利的。

    再加上朝堂上的人多以主和,但李萧咽不下这口气,便派出亲卫,领两万大军,潜伏在梅关的百里开外,只要有商人从梁国回来,便借机抢夺,夺走财物,杀害商人。

    才过去两日,事情就在整个岭南传开了,落到完颜玉的耳中,气不打一处来,果然吴越国会窥视这梅关要道,好在当初建了关隘,至少还可以派兵马过去守住。

    于是召来家臣在书房商量,有的家臣主战,有的家臣主和,商量半晌都不能定下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