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彪悍农女擒夫记 >

第257章

彪悍农女擒夫记-第257章

小说: 彪悍农女擒夫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青宛收到宋洐君的信后,终于安下心来,跟张小环说起那日招募的事,感觉犹如天助似的,不过是招些下人进来,没想还找到了这么一群厉害的高手。

    梅岭打通只是时日的问题,现在让宋青宛想到的是,梅岭一但打通,他们要运送什么东西卖入梁国。

    方发觉这化外之地当真是除了粮食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卖的,可是现在连粮食也没有。宋青宛想了几日后,最后决定干起老本行,开作坊做澡豆和香皂。

    润肤的蜜膏什么的,这些倒是好找,她想要的山蜜也有大把人手愿意帮她去采。

    有了这么一笔好资源她为何还这么放任着,反正这场倒春寒害得农作物迟迟不长,倒不如解决了银子再说。

    宋青宛的提议得了张小环的肯定,于是又招募了不少眼明手快的庄户人家,在城南无患子树林建了茅屋,开了大规模的作坊。

    宋青宛教会他们怎么做,并以每块多少钱收购,等梅岭打通,张小环把货送去四国贩卖,再回来给他们银两,这段时间由张府提供粮食养着他们。

    百姓很欢喜,原本以为只要有口吃食就已经不错了,谁还在乎能不能得到银两,如今连王妃都说了,会给他们银两的,谁不高兴。

    给这些得空的百姓按排了事,既管住了自己田地的庄稼,又能赚下口粮。

    城南多无患子,这边的百姓不知哪辈开始就已经知道收集无患子拿来洗衣洗头洗澡,现在做成成形的澡豆、香皂,比他们先前的不知好了多少。

    在三月三上巳节的时候,梅岭打通了,宋洐君连夜传来信,余下的是把路修宽修平再巩固。

    既然已经通了,第一批要走的货立即已经备好。

    只有两种,一种是宋青宛做下的大批香皂和澡豆,一种是先前张小环去信给各位大家做好的戏服,还有一些绣品送去四国搭着卖,看看市场行情。

    三月三过后半个月的样子,张小环便亲自带着商队,从梅岭出发了。

    宋青宛和宋洐君在山道上看着商队远去,这是宋青宛所有的希望,要是她前世的记忆没有错,这个法子是行得通的。

    何况……

    宋青宛看向底下的海域,忽然说道:“洐君,咱们修好了梅岭可能会载入历史,待还了梁国的债,你就要开始留意这片海域,若是有异域人过来,你一定把他引来见我,同时你也得注意,咱们未来可能还得学异域的语言。”

    “我曾做了一个梦,就在这上巳节后,事后想起,我一一记下了,你改日有了时间,把我记下的手稿拿回去,不管有没有用,你先学着。”

    那是宋青宛说的英语,她总是以自己做个梦为由,但她知道,宋洐君岂是这么好骗的,但他却是什么也没有问,同意了。

    两个多月后,张小环快马加鞭的回来,是从梅岭回来的,那时梅岭的山道已经修得齐整,再在上面来来回回,可容下两辆马车并行。

    宋青宛听到张小环回来的消息,立即出门去相迎,在府门口与张小环相见,宋青宛二话不说便问起了生意上的事,张小环一脸的喜意,说道:“澡豆销售一空,香皂和蜜膏供不应求,我此去已经收了几家订银,银两随后便送来,算算怕是有二十万两之多,咱们的作坊得开大,这些订银太多,咱们一个作坊不知道要做到几时才能提供完这些货。”

    这一趟过去就收回二十万两?虽然这里面大半以上是收的订金,以后都得用货物来还的,但宋青宛还是高兴坏了。

    张小环接着说好消息,“今年的倒春寒并没有影响到北边,那边的粮食产出跟往年一样,此去货物销售一空,我便掂记着百姓的吃食,便一并买了粮食运了回来,免得回来一趟空的。”

    宋青宛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把这边的澡豆运送出去,那边的粮食运送进来,军署也不必再为粮食发愁,百姓也不必再为口粮吃紧,宋青宛到这时还觉得在梦里。

    这条道果然是最佳的通商之道,古人诚不欺我。

    宋青宛立即叫人找来秦羽,把大半粮食运送去了军署粮仓,剩下的粮食除了王府日常支配,其余的全部按量分发给各地官兵,再每日给百姓布粥。

    至于收回来的订金银两,此趟生意张小环分文未收,她认为是为王爷办事,不是私人生意,以后梅关通了,张府要做的生意多了去了,所以不管宋青宛怎么说张小环都不肯收。

    宋青宛只好把银两纳入库房,这二十万两银子与那三百万两银子相比,杯小车薪的,但一点一点的积累,只会越来越多的。

    当一切事务都处置妥当,宋青宛反而把绣品的事忘记问了,张小环也没有说,反而是小彤彤得知张夫人回府,匆匆跑了过来询问,宋青宛才关注这件事,着实是她被那二十万两银子给高兴坏了。

    这时张小环正饮了口茶,宋青宛叫小彤彤别这么着急,先让夫人歇口气。直到张小环放下茶杯,宋青宛母女两焦急的表情都落入张小环的眼中。

    张小环不得不说道:“戏服全部收入,银两一并同澡豆的款子收回,先前寄卖在四国绣庄的绣品却是一样都没有卖出去,怕是难啊,毕竟这绣品初来乍道,还没有多少人知道。”

    宋青宛心下一沉,看向小彤彤,果然看到孩子一脸的落魄,很是伤心。

    宋青宛正要安慰几句,小彤彤转身便走了,宋青宛也没有起身去追,看着孩子一溜烟跑开的背影,叹了口气道:“也罢,让她自己去处理,当初说好的,她要挑起这个重担,那这些波折也得经历。”

    张小环却是说了声对不起。

    宋青宛摇头,“夫人行商的手段是毫无疑问的,也怪我当初对这绣品太过自信,毕竟初出岭南,哪会那么容易推荐出去,只能另觅途径了。”

    当日完颜玉从军署回来,听到这个好消息,当即当着众位家将的面说道:“你们且道妇人之仁,不能参与政事,目光短浅,只会乱了朝纲,如今本王且问问你们,王妃所做所为可是妇人之仁?可是目光短浅?可有乱了朝纲?”

 第479章赚钱的法子

    被完颜玉三次问倒,众位家臣纷纷低下头去。

    完颜玉很是高兴,也不计较这些‘目光短浅’的家臣,起身就要离位回小女人那儿去,今夜得好好表扬一番,不知道小女人会有多得意,只不定今个夜里没得她休息的。

    然而完颜玉才起身,文祥便从家臣中站了出来,说道:“王爷,张夫人带回来了二十万两银子,王妃已送入库房,臣觉得正好军舰只置办了一艘,经人下海测试,已经相当不错,技术娴熟,臣斗胆,可否向王妃借走这二十万两银子再添置几艘军舰如何?若是吴越国得知梅关打通,若乘机对咱们兴王府城不利,咱们连艘下海应战的军舰都没有。”

    文祥说的句句在理,先前建的首艘军舰,便费去了兴王府城全部存余下的银两,若不是堤防着吴越国,完颜玉也不至于这日夜操练的,连自己一把年纪了也得下水,熟悉水路。

    完颜玉心里很不高兴,面上也冷了几分,却是犹豫着没有说话。小女人前脚把银子搬入库房,他就后脚把银子搬出来建造军舰,怎么说也得跟小女人商量商量吧。

    完颜玉出了书房,几位家臣靠近文祥,有人问:“先生,你说王爷会同意这事吗?”

    文祥却看着那门口摇头叹息,没有回答众位大臣的话,便一甩袖口也出了门。

    完颜玉回到后院,看到张小环,宋青宛决定设宴,正与张小环说起这事,完颜玉就来了,完颜玉听后自是同意了。

    两日后设宴,宴席上,宋青宛看到了许久不曾见的张义,张小环的侄孙,张献文之子,这孩子今年十五岁,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宋洐君教导,听说是个文武双全,不可多得的人才。

    宋青宛多看了两眼,坐在她侧下边座位的张小环却是轻声说道:“这孩子不束我管,这几日问他去了哪儿,他也不说,神神秘秘的,我这几个月在外,他简直是放虎归山,无法无天了。”

    宋青宛忍不住笑了起来,“有其父便有其子,当初他父亲你也管不了,如今这孩子,你也就放宽心吧,反正有宋洐君呢。”

    “别说这事了,宋大人那边早给我来信,在没去梁国前,这孩子就从梅关回来了,那边修缮工作一完结便坐不住了。”

    宋青宛看着张小环带着笑容的脸,内心一叹,张家唯一的独苗,是张小环所有的希望,以后只要他们在岭南落下脚根,必不负当年张献文之情。

    宴席过后,完颜玉有事务要处理,却舍不得宋青宛一个人回去,拉着她一同来了书房,刚才完颜玉席间高兴,多喝了几杯,回到书房,坐在长榻上,由着宋青宛为他松松肩。

    两人还没有说上几句饭,还能卖出银子,何乐而不为,不免有些妇人为了多赚点,夜里点了火把子做事,白日里跟着男人下地干活,田里的活计一样没有落下。

 第480章修路

    到初夏时分,第一份农作物收成出来,张府也不用再接济这些百姓了,他们自给自足,如今学了手艺还能有额外的收成。

    接下来宋青宛打算修建四个作坊出来,但她招募的人员却审查的很严,都必须是当地人,且祖宗三代都是土生土长的。

    虽然这手艺传得人尽皆知,但宋青宛的目的是发展岭南,而不是中原各地,她是有私心的,也正因为她的这一个审查条件,反而在当地的百姓中留下了很高的评价,他们感觉到,这一次来的寿王殿下是真心把他们当自己人看待的,再也不是先前那些管事的官员,只想着离开这化外之地,个个都嫌弃这儿。

    作坊完成的时候,那边梅岭的关隘也建成了,同时关卡收过路税的事也传达了下去,如今的兴王府城,谁都可以做生意,但只要通过梅岭,就必须交出过路税,过路税按货值缴,如此才公平。

    梅关修好,那边修道的工人没有回家乡的,一时间就空闲下来,宋洐君觉得这些人都是有了经验,希望把这些人留下来,可是留下来要养这些人却是个问题。

    宋青宛与宋洐君和张小环三人在小书房里商量,接下来是对这些人的安置。

    宋青宛说道:“首先我得有一份整个七郡的舆图,越详细的越好。”

    宋洐君听后,便从袖里拿出一份,“这几个月我左右无事,便叫秦羽的人四处游荡,把舆图给完整了,你且看看,还有要改动的么?”

    宋青宛大喜。

    把舆图展开,三人伏在桌案前细看。

    看了半晌,宋青宛试探的说道:“你们说这梅关开通了,第一天的税金就收到了一万两,要是咱们把各地主干道的路都修好,再设关收税,这样可行得通?这里的空气潮湿,一到春季就时常下雨,道路受阻是常有的事,我们招募的这一些人都是修道的高手,正好用这些路税养活他们,还方便了咱们的军队在几地行走传报军情。”

    宋洐君惊叹,“大丫想的这个法子不错,我正有此事,阴雨天气,各地河堤长年无人修理,但凡涨水,便会把周围村落给淹了,这些人年年都要逃命,久而久之,那些田地都荒废了。”

    “所以左右都是要修的,干脆就好好的修,主干道修了便收过路税,又能养着这些人,还能方便最所有人的出行,特别是以后建驿站,几地传令,八百里加急,首先官道得修好,除了官道每年的维护,还有各地商人行走的主干道也是的。”

    说做便做,宋洐君去安排此事,张小环又准备第二次去往四国推销香皂澡豆的事。

    这次去夏国,张小环没能见到夏皇李卫,也不曾见到七公主,不过听说两人伉俪情深,在夏国传为佳话。

    这次张小环去,宋青宛给七公主写了一封信。

    就在他们准备出发前几日,小彤彤忽然找来了,身边跟着的绣娘,手里拿了一件衣裳的样版。

    正好宋青宛与张小环喝茶聊着事儿,看到绣娘手中的衣裳,张小环猛的起了身,“洛阳城的骑马装?”

    “当是许久不曾穿了。”张小环高兴过后又有些伤感。

    看到这衣裳,也令宋青宛想起了两人当年在洛阳城里打扮成男子,穿着骑马装,在集市里飞马而过,那样的日子现在想来仿如昨日,如今却是两种境地。

    张小环很快把衣裳换了出来,还把头发也给挽了上去。

    当她出来的时候,宋青宛都惊呆了,“夫人,你还娶亲么,我嫁给你得了。”

    张小环勾起宋青宛的下巴,“成,就这么说定了。”

    那边小彤彤和绣娘都笑了起来,“可不成,呆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