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彪悍农女擒夫记 >

第239章

彪悍农女擒夫记-第239章

小说: 彪悍农女擒夫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就丢,没有他这些孩子能出生么?

    想归想,完颜玉抱着要去争宠的小彤彤同宋青宛一同回了外室,给两孩子洗了手脚,小暖暖吃了奶便累得睡着了,终于被肖氏抱走。

    这边完颜玉强行把小彤彤交给了素娘,终于清静了,完颜玉二话不说拉着宋青宛的手往花园走去。

    两人去赏赏花吧,宋青宛却有些郁闷,这大夏天的赏什么花,多热。

    两人在凉亭里坐了好一会,快到傍晚的时候,完颜玉提议,“你一直不曾出府,不如咱俩在府中的荷池里泛舟采莲蓬去。”

    宋青宛觉得这提议不错,只是完颜玉今个儿就没有重要的事要做了么?她倾身向前靠近完颜玉,“我看到文先生的身影了。”

    果然完颜玉立即板了脸,坐直了身子,等了一会没有半个文先生的身影,方发现是宋青宛在取笑他,他郁闷的起身,来到宋青宛的身后,身子一矮把宋青宛打横抱起来,“我瞧着这外头也热了些,不如咱两回内室去,这几日小元吉老缠着你睡,我连跟你亲近的机会都没有。”

    宋青宛郁闷,孩子太小,又是她带大的,一时间交给素娘不太妥当,何况素娘还带着小彤彤呢,没想宋青宛这么一犹豫,把完颜玉给冷落了,她回府后,当真两人还没有怎么亲近过,难得他今日休息一日,罢了,她就别拂了他的意了。

    半个月后,荣王回京,皇后徒单氏斗志满满,该轮到荣王交出兵符返回封地的时候了。

    可是荣王回京却是被人抬回来的,原因是半路遭人伏击,差一点送命,且经太医诊断,这么一受伤,没有几个月不能养好。

    徒单氏一族听了那叫一个气啊,凭着当初英王身子不舒服,梁帝还坚持把英王送出京城,这荣王受了伤却要在京城里养伤几个月去?

    朝中有大臣提出这个意见,梁帝却说当年英王在京城里养病好些年,连着寿王若不是要收服岭南等地,在外征战,就连荣王荆王也是回了封地的,荣王也只是后头才召回来的。

    这下满朝文武竟然说不出话来反驳,的确英王可是一直呆在京城里头,那些年以养病为借口。

    但如今的荣王是受了重伤,不得不养病,连太医都这么说了,谁还敢有异议。

    皇后气极,把辽国公主召来谈事,先前两人结盟,皇后以为辽国公主有多大的本事,没想第一次出手却是派刺客去暗杀归义公主,暗杀就算了,人没有杀死,反而助了归义公主回太子府的事,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第442章风涌云起

    不过皇后得知辽国公主认了荆王这个儿子,背地里笑了不知多少回,却也越发的看不起这人来,若不是她还有用,皇后都想出手,竟然把荆王认为儿子,这是也想扶荆王一把,也窥视那九五之尊不成?

    当真是异想天开,就辽国公主这种毫无根基的,以为认下荆王便能万无一失了,活该她不懂荆王。

    荣王在京养病不回封地,兵权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交了出来,不过却是落入梁帝手中,梁帝一向向着荣王的,谁能知道朝堂上儿子交给父亲,私下里父亲又返回给儿子呢?

    所以这种事也只是表面功夫,只要荣王留在京城,徒单氏一族的这一招棋就等于白费了心思,反而把英王给白白送出了京城去了。

    马上要到中秋了,辽国公主和皇后统一战线,说中秋来了,劝梁帝把两王召回来聚聚,百姓都团圆,咱们皇族也该团圆。

    于是英王和荆王因此被召回京城来,回来过中秋,宫里摆宴,与民同庆。

    为此有钱有人的徒单氏一族为皇家打造了一艘大船,到时中秋之际便在这艘大船上吃宴,沿着秦河向南驶,与沿途百姓同乐。

    梁帝听到这个新鲜的提议,立即来了精神,大笔一挥,同意了。

    然而没想到不过是一场中秋之宴,却因这一艘船,几股势力都蠢蠢欲动起来。

    在水中行船不比在陆地,虽是大船,但三品以上的官员都上了船,这里里外外还得金吾卫相护,这船造得大,却也不够各自带上护卫的。

    所以明令禁止,各位皇子带上各自的母亲以及各自的妻子登船,至于身边最多还有一位幕僚或者亲卫,便不能再带别人了。

    完颜玉却是准备把忽鲁和文祥一同带上船的。

    至于宋青宛和孩子,却是完颜玉最头痛的地方,与文祥几人正商量着此事。

    文祥的意思,还是不能让太子妃上船,不然他们行事会施展不开。

    完颜玉也是觉得此事不妥,可是不是他们不想便可以不去的,身为太子妃,又是归义公主,直接被皇后点了名,三品以上官员家的夫人都有诰命在身,必须登船。

    这艘船其实费时有三年之久,只是财大气粗的徒单家原本修这艘船是拿来家族游玩取乐之用,一时间被皇后征用,归入了国库。

    为此梁帝在朝堂上还嘉奖了徒单家家主,这一艘大船所费银子可不少,国库每年不丰富,与魏国那几年的战争,魏国早已经把财宝和国库搬空,转移到南魏去了。

    梁帝接手的只是一个空壳子,他一来大梁为了笼络百姓的心,又是改税赋,又是鼓励读书,还得派中央大臣每年都去各地巡视,各处修堤修坝修路,这些物资是源源不断在消耗。

    同时边关又屡有贼人来犯,这三年里头又有不少前朝旧部四处作乱,派军去镇压,也是要口粮的。

    反观他梁国的国库当真还没有徒单氏一族有钱。

    梁帝登基这些年,连宫殿都不曾修缮,至少第一次打入中原,坐下九五之尊的位置,当时国库还有些银两,他便修了一座宫殿来,可是才完工却被人赶出了中原。

    梁帝有了这一艘船,还当真被皇后劝动,想着大家伙中秋团圆之际,顺着秦河而下,与沿路的百姓普天同庆,倒也让他看看这些年百姓对他的态度。

    他一向勤勤恳恳,不曾怠懒,这个时候也是验证的时候了。

    中秋还差半个月。

    荣王的病略好了些,不能骑马射箭,但是可以登船一望不成问题。

    正好这段时间英王和荆王都纷纷归了京。

    英王才走没多久呢,在蜀地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得知家族又使了法子把他召回京城里来,那叫一个高兴。

    至于荆王归了京,收到几方来信,有与之亲近的大臣都私下开了宴会,叫荆王去参加。

    荆王来京并不吃香,却不知不觉收了几房妾室,这些都是某些大臣送来的女儿,他一并收下了。

    正在他处理各方势力,正准备拜访太子的时候,他终于收到了辽国公主的信,当然是以母亲之意一番关切,接着是邀他入宫一叙。

    两人虽是母子,却从不曾见过面。

    荆王收到辽国公主的信时,当即召来幕僚,聊了许久。

    第二日入了宫,在芙蓉宫里头,辽国公主打扮的很是明艳,与人到中年的荆王相比,说是母子,简直不忍直视。

    当然荆王进宫,辽国公主是得了梁帝旨意的,于是母子两却这么大摇大摆的在宫里头见上了面。

    一同吃了一顿午饭。

    午饭过后,荆王没有要走的意思。

    荆王原本与梁帝长得有几分相似,又在中年,整个人的形像还是挺有一股魅力的,也难怪会有不少人家把女儿送入他的府中。

    这荆王嘴巴子也比较甜,很会说一些讨辽国公主欢心的话,‘母子’两说着说着便熟洛了起来。

    不知不觉,辽国公主竟然与荆王两人在大殿之上坐到了一起,荆王教辽国公主写字修心,两人靠得很近。

    呆在辽国公主身边的贴身嬷嬷从殿外进来,看到两人这亲近的模样,当下一惊,忙要转身,可依然被敏锐的荆王瞧见,他迅速的离开辽国公主有几步远的距离。

    辽国公主面上一沉,看到贴身嬷嬷,是自己人,当即便放下心来,并叮嘱嬷嬷守在殿外,不准任何人进殿,若是梁帝来了,也叫她大声点的通传。

    于是当日荆王在芙蓉宫里留到吃了晚饭才走的。

    这对“母子”的感情在这一日的接触之中,两人之间的信越发的频繁起来。

    英王归京后,一直呆在徒单氏本家,各种商讨,入宫见了一次皇后,徒单氏看着瘦了一圈的英王,心里头那个疼啊,抱着自家儿子就要哭出声来了。

    英王以前一直呆在京城里头的时候,大事由母家的人打理,小事有他娘亲打理,基本他就做一个逍遥的王爷,四处闲逛,在京城里头还没有人敢惹他的。

    自从这次出京后,他有了太多的感触,方明白,即使是母族家里财大气粗,他也是皇子之身份,却还是有掌控不到的地方。

    他受了几次苦,到了蜀地又被当地的官员分散了他的权力,过去了也只是形同摆设的一个空架子王爷,可惜他一直只顾着贪玩,身边连个有用一点的幕僚都没有,没有人给他出主意,他在蜀地总是被地方官员欺负。

 第443章中秋登船

    可是这种欺负又不是明面上的,即使他写信给母家,他母亲也只会回信于他,叫他忍耐,山高皇帝远,能留住性命便好,其他的他不要再操心,皇后几次信中都提到一定会重新召他回京的,不会让他在蜀地受苦的。

    因此英王在封地足不出户,也不理政,便这么放任着了,就等京城里的旨意,好早日归京。

    在所有王爷都在在归京后各自忙活的时候,完颜玉却在打点府中上下的事务,这次登船,小女人要带上,孩子都留在府上。

    为此完颜玉想了一计,把两孩子换了衣裳,连夜送出了府,而府上另外出现的与元吉和小彤彤差不多大小的两孩子却是从别处抱来的。

    至于府上的护卫却是完颜玉手中的金甲卫里的精卫,这次不跟着上船,连卫三刀都给留下了。

    宋青宛瞧着府中的变动,内心有些担心,可是看完颜玉那风淡云轻的模样,宋青宛又不好开口提问,毕竟她穿越的这个时代,女子不得参政。

    她不想完颜玉为难,便什么也没有问,只是孩子被送走的时候,宋青宛在两孩子的额头落下一吻,强忍着心头的不舍。

    院子里没有了两孩子,宋青宛感觉整个府上空落了起来,完颜玉来她的后院却越发的勤了起来。

    完颜玉安慰她,说两人这么多年都不能呆在一起清静清静一下。

    早年是元丰,如今是姐弟两,当真就没有空闲的,借此机会,两人在一起呆着也正好的。

    当真是苦中做乐。

    宋青宛不忍拂了他的意,也就默认了。

    中秋那日,天未亮,便是平时完颜玉上早朝时分,宋青宛跟着完颜玉坐马车往秦河赶去。

    两人出了府没多久,就发现街上早已经有不少车辆,每辆马车外都挂了各自的府牌,放眼一看,便能认出来。

    完颜玉是太子的身份,这些人看到太子府的马车,当即便让了道,当然也有不让道的,那便是英王。

    英王出动,身边跟着的都是徒单家的护院,不过是出个城,徒单家派了这么多护院,前呼后拥的,比太子还要有架子。

    完颜玉没有带护卫,马车外跟着的只有两匹马驹,便是忽鲁和文祥两人,两人相护马车的两侧,看到前面慢慢行驶的英王队伍,忽鲁当即打马向前。

    来到英王马车外,声音嘹亮的提醒英王,说他身后的便是太子殿下的马车,还请让个路。

    这已经是非常之有礼貌了,英王不让路,完颜玉便是借机冶他的罪也是可以的,但完颜玉没有出面,只派了个属下过来提醒,这已经是用了温和的手段。

    然而英王挑了帘子,他说道:“唉呀,这路着实也太小了点,让路他也想的,只是不知要如何让。”

    这话说得忽鲁都生了气,他冷笑一声,一夹马腹,马驹箭一般的往前冲去,很快越过英王的马车,一人一马来到了英王马车之前停住。

    英王的马车没有停下的意思,前头三匹一点杂色也没有的白马驹就这样直接往一人一马身上撞去。

    就在所有马车内的官员都挑了帘子看事态发展之时,忽鲁忽然跃下马驹,双手向前,抵住了前头那匹领头的白马,硬生生抵住了马驹的冲势,生生刹住了蹄子。

    可是马驹是有烈性的,强行被人刹住蹄子,很是不高兴,前蹄往上一扬,人立而起,那模样就如牠的主人一般,很不爽的往忽鲁头上砸了下来。

    忽鲁却借势扛起了两只前蹄子,接着往旁边一甩。

    那马驹就这样直挺挺的甩向一旁,由于马驹的惯力,连带的把后面两匹马驹带歪受了惊,咬掉了前面马驹的缰绳,两匹受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