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彪悍农女擒夫记 >

第227章

彪悍农女擒夫记-第227章

小说: 彪悍农女擒夫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祥虽呆在大理,却对京城的事了如指掌。这会儿得知完颜玉把侧院的门关了,还幽禁了宋青宛,文祥气得跺脚,他语重心长的说道:“圣上已经知道了太子妃的身份,眼下如果主上还想反败为胜,只有狠下心来休了这位农女,如此既能平了圣上之怒,又能平了文武百官之怒火,方能归回原位,将来或能全身而退。”

    文祥在内心补充,或是主上一意孤行,恐怕能不能离开洛阳,这都两说,或是所有人等都葬送于此也说不定。

    完颜玉却是沉默未语。

    文祥来回踱步,见状,面向完颜玉跪了下来,完颜玉立即起身上前扶起他,“先生快请起,有什么事咱们一起商量。”

    商量能有什么用,显然休了那位农女是不可能,瞧着他这脸色就是要护住那位农女了,不然为何幽禁,幽禁就算了,还把所有的金甲卫护住了她的安全,还吩咐所有送进去的吃食以及用具都得忽鲁亲自检查,主上无非就怕皇上暗中下了杀手,才走的这一步棋么?

    可是一日两日便罢,能用这种低劣的方式把人守住一辈子么?万一有松懈的时候,皇上得了手,不知道主上会变成什么?真的就用情至此么?

    文祥被完颜玉扶起时,他只摇头叹息,“主上,听臣一句劝,真要是舍不得这位农女,你便把她送走,送去大理,那边山多,便是送去哪个山沟沟里,从此老死不相往来,再照着皇上的意思,娶九黎人为妻,生下嫡子,如此可解内忧外患。”

    文祥的话让完颜玉定在那儿,他认真的看着文祥,文祥见状,以为完颜玉动心,接着乘热打铁,说道:“就乘着今夜把人送走,否则此事拖得越久,于主上于太子妃都不是好事,指不定到时主上未必能护得住她。”

    但完颜玉很快就摇了头,“我不会丢下她独自而活。”

    说完这话完颜玉毫无形象的在一旁的榻中坐下,他似乎很疲惫。

    文祥站在那儿看着他,见状也不再开口。

    君臣都没有说话,便这样的文祥陪着他坐到天黑。

 第418章完颜玉的伤心

    第二日,天还未亮,在黎明之前,东宫外街头响起了脚步声,密密麻麻上万金吾卫脚步匆匆的包围了东宫。

    金吾卫领头首领金折入府要人,要把前朝帝姬带去面圣。

    这令完颜玉始料未及,本就反转一夜未睡,脑中一直想着用着什么法子才能护着小女人周全,法子还没有想出来,东宫就被围困住了。

    金吾卫带了圣旨入府抓人,完颜玉的金甲卫完全可与之一抗,但完颜玉被文祥和忽鲁给按住了,两人冒天下之大不为强行把完颜玉扣在了书房,三人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金吾卫把宋青宛从侧院提溜出来给带走。

    宋青宛走时不吵不闹,只在小彤彤的额头吻了一口,便跟着金吾卫出了府。

    人走了完颜玉挣开文祥和忽鲁的手,飞身跑出了府,就见前面金吾卫拥着一辆马车,速度飞快的往宫里而去。

    完颜玉飞身而起,正要飞檐走壁的追上去时,羽忽然出现,只剩下右手的羽用右手按住了完颜玉的肩头,他说道:“殿下别追了,娘娘走时吩咐,不管生死,只愿殿下护住一双儿女,别让孩子们成了孤儿。”

    完颜玉心下一惊,他刚才冲动的想与金吾卫干上一架,想把小女人护住,却从来没有想过两个孩子的生死,是的,若是他跟小女人都有个好歹,恐怕这一双儿女也会留不住。

    羽把完颜玉给劝了回来。

    完颜玉回来了后便去了侧院,看到素娘手中抱着孩子抹泪,他小心翼翼的从素娘手上抱起孩子,就见孩子虽然睡着了,脸腮上却还带着泪痕,他轻轻地拂去孩子脸上的泪花,方问道:“孩子怎么哭了。”

    素娘哽咽的开口,“禀殿下,孩子看着娘娘被抓走,一直哭一直哭,哭到刚才累了才睡着了。孩子这么小,不能没有母亲,殿下,老奴求您把娘娘救出来吧,她一直照顾着孩子,必是舍不得的。”

    完颜玉看着眼前忠心的下人,心却在滴血,他又怎么不知,孩子这么小便离开了母亲,孩子该有多难过。

    小元丰被他派出了京办事,眼下还不知道他母亲出了事,若是知道,恐怕会做出什么事来。

    思及此,完颜玉召来忽鲁,叫他立即出城把元丰安置好,不得四处走动,甚至他有心想把元丰送去大理。

    小彤彤只是襁褓中的女儿,而元丰不同,已经长大了,他的血脉里还流着前朝陈国的血,还好元丰不在京城,还好他前几日便把孩子送出了京。

    忽鲁得令,独自一人出了城,走之前,文祥给了忽鲁一个锦囊,这是留待途中遇上危险的时候用的。

    完颜玉便这样抱着小彤彤坐在长榻上,不吃不喝也不睡,就这样望着怀中的孩子发呆,女儿尚小,以后或是没有娘亲在身边陪伴,不知道孩子要多么的遗憾,孤单着长大。

    就这样坐了一日一夜,中途陪伴着小彤彤,完颜玉哪儿也不去,也不处理政务,并不愿意见文祥,不只是文祥,府中家臣一个不见,也不过问府中的情况,更不问宫里的情况。

    完颜玉抱着小彤彤,自我意识里似乎没有了旁的。

    陪着孩子吃饭,陪着孩子睡觉,忽然发现带一个孩子竟然如此之辛苦,想起每次自己起来给孩子把屎把尿的,便想起平时小女人也是这样起来的,也是这样对着照顾着孩子的。

    他知道了做为母亲的艰辛,他想以后代替着宋青宛好好的照顾着孩子。

    就这样转眼过去了六日,这日早朝,完颜玉站在朝堂上,听到梁帝下旨,揭示宋青宛乃前朝帝姬之身份,并赐下府邸,以表梁帝仁慈大度,并为了招揽前朝遣臣才子之心,封宋青宛为梁国公主,享梁帝亲生公主之待遇。

    旨意里虽没有明言说她与完颜玉的婚事作废,却说前程往事不再提,以后以公主之名住在京城的公主府中。

    朝堂上不少百官向完颜玉频频驻目,完颜玉却站在那儿无动于衷,似乎一切都与之无关,似乎旨意上说的前朝帝姬与他没有半点关系,似乎他曾娶的太子妃与这事也没有半点关系。

    他就这样默默地站着,直到出了朝阳门,那些大臣的议论散了,完颜玉翻身上马,直接往回赶,接着也没有在外停留,便入了府中。

    他回到府上便去了侧院,也不处理政务,抱着小彤彤,陪着孩子吃饭,陪着孩子玩耍,似乎一切事都不曾发生。

    文祥得知早朝上传出来的消息后,便带着一帮家臣来了侧院,然而人却被挡在了垂花门外,金甲卫的意思是主上下了令,谁都不可以靠近这座侧院,俨然这座侧院成了圣地似的。

    文祥几位家臣便站在烈烈太阳之下,这么一站便是一天,途中有三位文臣因此而脱水晕厥了过去。

    文祥叫人把三位家臣抬走,其他人依然等在院外。

    完颜玉得下人禀报,知道了家臣的情况,但他没有动,也没有传令,就这样令几位家臣等了三日,文祥没办法,便把众人给遣散了。

    夜里,文祥穿上一身黑衣飞檐走壁的跳进侧院,直接来到了主厅外,后内室里头,完颜玉带着孩子睡得正香,文祥站在门外的花园处没动,他知道依着主上的功夫,又岂会不知道他偷偷潜了进来。

    但是屋内的父女两却是没有半点声音,一盏油灯在室内燃着,里头的人没有动静,外头的人却一直等着。

    又是这般等了四五日,完颜玉终于半夜起身出门。

    两人在小花园里对着月光,面对而的站着,文祥看到完颜玉,老泪都要出来了,终于把他给等了出来。

    文祥说道:“八月十五是个好日子,臣有一计,可使徒单氏一族与荣王因此而生了间隙,不知主上意下如何?”

    要是以前的完颜玉自然很开心,但此时他听到这话,却依然提不起半点心情,他说道:“文先生做事一向谨慎,便按着文先生的意思行事吧,以后这些事文先生便不要问我了,直接安排就是,这府中上下的政务我便一并交给文先生打理,你们也不要再来打扰我。”

    “我已经向皇上递上了请辞,因家中孩子尚小,为了照顾孩子,以后每日早朝的事也一并免了,皇上已经准许,我以后呆在这侧院,你们让我舒心几年,这些年我实在太过疲惫,大事小事包揽在身上,我也累了。”

 第419章归义公主

    完颜玉说完转身便走,文祥听到这话脸都急红了,“主上,你怎可以递上请辞,你如今可是太子。”

    然而完颜玉却是摆了摆手,进了内室。

    文祥站在风中一脸凌乱,他再回想,忽然发现自己错了,梁帝也错了,文武百官们都错了,寿王便是寿王,他无心于朝政,无心于江山社稷,他真正要的只是一份宁静。

    即使他的存在便是威胁,即使他护不住自己的妻儿,但是他没有野心,眼下的打击,恐怕连平安的回封地都不敢奢想了。

    文祥忽然发现自己错得离谱,是的,他对梁国的江山是抱着希望的,得知梁帝立了寿王为太子之时起,他就抱了这种希望,这种希望带给他无穷的欲望,却不知主上根本就没有这想法,他不该这样对主上的,也不该这般逼迫主上。

    文祥讪讪的出了侧院。

    前朝帝姬的事发生的太快,朝中大臣下了早朝后便把这事传回各自的家族,京城里开始有不少人要睡不着觉了,一戒农女忽然成了前朝的帝姬,皇上不但没有杀了她,还把她留下了。

    赏了府邸,封了公主,享梁国公主之待遇,这一切的一切发生的这么不可思议,却让这些人也百思不得其解。

    是的,谁能想到太子身边的太子妃是前朝的帝姬,但还是有不少聪明的,他们立即想到了完颜元丰的身世,他身上可是流着前朝的血,如今皇上又立了完颜玉为太子,将来继承大统,那元丰做为完颜玉的大子,将来也是太子,岂不把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又还回给了陈国么?

    世家们想到了,勋贵们也想到了,世家们想到了却是不说,静观其变,对新封的归义公主敬而远之,并没像普通的朝臣看不明局势的还给归义公主府递了帖子,虽然遭公主拒绝参宴,但这举动可是太过暧昧了。

    而勋贵们想到这事就不干了,他们辛苦打下的江山,岂能拱手送人,立即有人向梁帝写了折子,掌理宗室大小事务的完颜家还开了个小会,并以此要求梁帝下令将完颜元丰处死或是流放,再不济贬为庶民,只要将来不继承大统,不防碍梁国的江山社稷就行。

    梁帝自然也有这意思的,完颜元丰是留不得的,但他新封了归义公主,为何叫归义,他就是要告诫前朝旧部及老臣,连唯一留下的皇室都向九黎人诚服,并归附正义。

    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不能立即杀了完颜元丰以绝后患,否则激怒了前朝的旧部,那就弄巧成拙了,他之本意是挽留前朝的人才。

    梁国新立,朝中正缺这些人才,他让这些前朝的旧部消除旧怨,不要在各地作乱,或蛊惑百姓,这也是梁帝思虑了几日后做下的决定。

    不就一个女人,他完颜景可不曾忌讳过,杀了她还是不杀,这留与不留之间当取其利,哪个有利便向着哪个,于是思忖一番后,决定不杀宋青宛,不但不杀,还要大张旗鼓的把她送出宫去,封为公主,养在京城里眼皮子底下,连让她接近旧部都不能。

    相当于软禁了她的同时还以能俘获天下有才之士的心,由此梁帝还留下了美名,在读书郎中的评价一夜之间高了起来。

    原本九黎人进军中原,在中原人的眼中,他们只会马术,只会战术,只会打仗,粗俗不堪,虽然这些年梁帝几次三番的改动,改动税制,改动科举制,得到了不少人心,但还是有不少对九黎人怀着敌意的,他们九黎人还是很难融入中原。

    所以梁帝为了尽早一统中原,便鼓励九黎中不是核心的族人以及九黎的将士与中原人结亲成婚,按着他的计划,最多不过十年,这种族之间的戒备就会慢慢消除。

    但也得十年之功,或是因为归义公主的称号而在这几年迅速完成十年的事,那岂不又是一桩美事。

    京城里发生了这么多的事,议论纷纷的却并不影响大家伙过中秋,转眼迎来中秋之际,京城里的百姓被节日气氛的影响,对这归义公主的热洛话题淡了下去。

    此时京城里发生了另一件事,那就是从幽州回京过中秋的荣王忽然半路遭人理伏,失踪了。

    这下把梁帝给急坏了,得知消息后,梁帝发了好一通火,派出了朝中大将带着十万兵马往幽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