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彪悍农女擒夫记 >

第140章

彪悍农女擒夫记-第140章

小说: 彪悍农女擒夫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顿饭吃得还算轻松,餐间梁帝还赞了宋青宛的手艺,说比御膳房的还要好吃,要不招宋青宛进御膳房得了,把宋青宛和完颜玉都吓了一跳,露出警惕之色,倒是梁帝忍不住笑了起来,又打趣自家弟弟对女人的痴情。

    的确,宋青宛就是完颜玉的逆鳞,动谁都可以就是不能动她。

    梁帝吃完饭就要走了,只是他这一次却半真半假的下了道口谕,叫完颜玉和宋青宛即刻回京。

    完颜玉不肯,梁帝有些不喜,这次捅出来的事可不能这么收场的,他说不再打理政事就不打理了,他可是他的弟弟,也是左膀右臂,万不能缺的。

    当梁帝出了院门,宋青宛才知道这刘家村里里外外都围了金吾卫,这一次完颜玉带五万精兵入了邓州城,怕是真的把梁帝惹毛了,所以才这么匆匆赶来永州收回兵符的,好在寿王并不是贪恋权力之人,也没有造反之心。

    想到这儿宋青宛居然松了口气,身在皇家,就该适时的放下权力,否则兄弟相残也是常事,前朝不就是,杀了兄弟坐上九五之尊的,再放眼历代王朝的更替,皇家之亲情越发的淡薄。

    宋青宛还站在村口,完颜玉却握住了她发凉的手,捧在掌心搓了搓,说道:“咱们回村吧。”

    咱们回村吧,多好啊,可是刚才梁帝下了口谕,叫两人回京的事还当真么?

    宋青宛心事沉沉的跟着完颜玉回到山脚的小院中,院子里站着文先生,他一袭青衣儒服,鼻下两撇八字须,看到两人进来,他捊了捊胡须,说道:“寿王殿下眼下有何打算?”

    完颜玉没说话,却是拉着宋青宛进了东屋,他说道:“你先在屋里头休息一会儿,我同文先生有话要说。”

    宋青宛心里本就七上八下的,哪还管女子不得参政之说,当即拉住他的手,说道:“我也留下来,我有知情权。”

    宋青宛那双漆黑的眸子清澈如水望来,完颜玉心下一软,又拉着她出了东屋的门。

    文祥看到两人这么出来,他皱了皱眉,当初这位女人就不该留的,如今的一切全都是她引起的,可惜了。

    三人来到正堂坐下,宋青宛亲自为两人斟上茶水,文祥直接开了口,“殿下,眼下您跟王妃只能去一趟京城了。”

    完颜玉的脸色沉了下来,想了想道:“我立即上呈一道凑折,便留守封地,不召不回京。”

    文祥却是摇了摇头,“殿下,您怕是不知道,臣已经把五万精卫私藏了。”

    “什么?”完颜玉一双凌利的眼睛看向文祥。

    文祥却是淡然的看着他,生死不惧,他所做下的决定便是为寿王留下最后的根本。

    “你怎么能?”完颜玉忍了忍,没有再说下去。

    文祥却道:“五万精兵,皇上走时并没有过问,我及时把人隐藏住,皇上必然知道却没有对殿下发难,眼下叫王爷和王妃一同回京,众目睽睽之下,王爷和王妃还是有机会可回封地的。”

    “今日殿下送上兵符是对的,皇上这次来,据臣所知,金吾卫全面出动,而永州并非防守之地,所以咱们只能按耐住不能动——”

    “文祥,本王并无意与皇上做对,以后这些话你不要再说,至于那五万精兵,本王此番回京,自会与皇上禀明。”

    文祥却从席上下来,退后一步跪了下去,宋青宛应声起来,正要上前相扶,而完颜玉却正正当当的坐在那儿,甚至位住了宋青宛的手,不准她动。

    文祥接着说道:“王爷,听臣一声劝,五万精兵不只是殿下的根本也是咱们南边百姓之根本,王爷听了王妃的话,百姓们的生活过得安康,深得民心,若要护住王爷同王妃的性命,这五万精兵就不能归还给皇上,臣即便现在就死也不准王爷送上五万精兵的。”

    文祥说完看向宋青宛,“王妃娘娘你说句话吧,王爷最是听你的话,王爷再这样执迷不悟,将来王爷跟王妃能否在一起都是未知之数。”

 第250章回京

    文祥说得语重心长,而落入完颜玉耳中的,只有那一句他跟宋青宛都有可能不能在一起,一语惊醒梦中人,眼下荣王正在窥视她,甚至连他的兄长也对他的小女人上了心思,他若不能护住她,他岂能安心。

    宋青宛正不知如何劝完颜玉,完颜玉却下定了决心,“五万精卫留住,此番我带着宛宛入京,你吩咐几位将士,养精畜锐,不能露出半点马脚,要是有可能,派人在沿海一带扮作商人,与各国多多走动走动,再集结一些本地青年,训练他们的武功招势,只是这些都得秘密进行。”

    完颜玉说完,文祥终于松了一口气,接着寿王上前亲自扶起他,“多谢先生提点,一切就按先生的来。”

    只要寿王听了这声劝,文祥便是死也值得,君臣之间冰释前嫌,同时也让完颜玉的心完全的偏向了宋青宛以及整个南边,他的封地他要守住,他的小女人也得守住,他的百姓他也要守住。

    只是带大他的兄长,他怕是要愧对了。

    宋青宛见他沉思,脸色并不好,于是上前握住完颜玉的手,完颜玉侧首看她,接着伸手把她揽入怀中,下颚低在她的头顶发间,低头闻了闻,安心了不少。

    有了梁帝的口谕,完颜玉和宋青宛不敢再迟疑,好在文祥早做了安排,这五万精卫要想藏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在完颜玉回到永州那日,文先生就冒着性命私下里做了决定,这天本就是想抱着一死之心的,好在劝住了寿王。

    这五万精卫并没有留在永州,否则早被梁帝发现了,至于梁帝发现了后会把这五万精卫留下还是带走或者别的处置,这还真是一个未知之迷。

    文祥不会冒这样的险,完颜玉或许会赌上兄弟情,他更加相信梁帝的亲情,至于不曾经历这些的宋青宛却还是消极的认为,帝王无情自古就有,还是不要押宝似的押在桌上由着他来定夺,倒不如自己留下后手,将来她跟完颜玉还有孩子至少还有最后的根本,封地还是三人的最后落脚地。

    五万精卫乘着这段时间往南深入,到了交界之地广州那边去了,如今沿海一边有打鱼的鱼船上,十之八九可能是精卫,只是没有人知道,因为这些人长相普通,又还会水性,而这五万精卫却是旱鸭子,这是早就知道的事实,谁能想到这些精卫会一夜之间熟识了水性,他们的隐藏之术已经炉火炖青,都是完颜玉一手训练出来的。

    在打仗方面,梁国上下还真没有一位有完颜玉的才能,即便是名声大振的荣王也不及他的,至少他能训练出一支五万精卫,而荣王却只训练出四千精卫来说,就已经分出了伯仲。

    回京的路上,完颜玉带的兵卫极少,他与宋青宛两人共坐一车,车里,宋青宛靠在车壁上有些昏昏入睡,这次一路走来,无聊至极,都已经有十日了,真心她还不习惯这时间落后的交通工具,摇啊摇的,身子骨都要散了架似的。

    而对面坐着的完颜玉放下手中的书,掀眸看了她一眼,见她一脸的疲惫,才几日光景,怎么下巴都尖了?真是为难她了,当初跟着他回封地,坐在马背上颠来颠去的走了一个多月的,如今才过去一个多月,又得赶路。

    他侧过身子,坐了过来,顺手把宋青宛揽入怀中,给她一个舒服的位置躺下睡觉,他却拿起兵书重新看了起来。

    宋青宛基本就是这样一路睡过来的,等到进了洛阳,进了寿王府,宋青宛终于下了车,只觉得双腿都软了。

    而她跟寿王回京的事,京城里的人原本是不知道的,可是才两日光景,京城权贵就开始登门拜访了。

    这些权贵真正是让人看不透,按着梁帝所说的,当初完颜玉囤兵邓州的时候,朝廷之上个个都对完颜玉有怨言,而梁帝却一一挡下了,可是眼下寿王才回京,他们就这么热洛起来,难道就不会有一点隔阂么?

    也不知梁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反正完颜玉一向不喜欢结交这些权贵,也不管外界传言他低调冷漠也好,反正他就守在府上,成日里陪着宋青宛。

    这寿王府可大着了,当初完颜玉叫文祥栽种的奇花异草还落根生芽,虽是秋季,但适合秋季的花还是开得正盛的。

    到花园里玩玩,再到马场两人骑一个下午的马,策马奔腾,寻一处僻静处停下,两人可以依偎在一起一个下午,只是宋青宛进了京城就越发的思念起小元丰来。

    完颜玉派出的忽鲁倒是有传信回来,不过都是查不出小元丰的下落,只是才入京那日,完颜玉收到忽鲁的密信,说肖氏等人找到了,在一处闹市找到的,问起几人的经历以及住处,几人却是什么也不懂,听闻那是一处山谷,前后都是山,荣王把他们丢在了那儿照顾小元丰。

    即使他们得了自由,却还是不能出了这些山谷,肖氏曾走过一次,怎么也走不出大山,后不知怎么的,荣王派了人把几人带出来的,出来的时候是蒙着眼睛的,根本看不到前路,更摸不到方向,也就是说连山谷的方向在哪儿都不知道,几人就被荣王丢入了闹市。

    怕是算好忽鲁几人会出现在那儿,就这么刚刚的好,忽鲁已经派人把他们送回京城来。

    这下宋青宛更加着急了,先前肖氏几人在小元丰身边她还放心些,眼下没有他们在身边照顾孩子,小元丰该怎么办。

    在宋青宛入了寿王府后过了十日,肖氏一行人就回来了。

    大家伙看到宋青宛,个个露出喜色来,宋青宛忍不住抱住肖氏,几人进了院子,再没有旁人,宋青宛面前从来没有尊卑,于是几人同坐一桌,开始说起别后情。

    宋秋云和宋雪两位姑娘长得越发的水灵了,一双眸子水润润的,看到宋青宛,那个欢喜的劲儿。

    只是这两位小姑娘也到了及笄的年纪,该给两人找夫家了,虽然宋青宛觉得即使是到她这把年纪也是年轻的,要知道上世在她这个年纪才大学毕业呢,她眼下都是一个七岁孩子的妈了。

    可是看得出来,两个小姑娘有了想法,改日她得为两人寻处好人家,要是能许给寿王底下的将士,哪怕官小点,也是个好事,这两位跟着她一路走来担惊受怕的,也真是难为了两人。

    宋青宛握住两人的手,这边肖氏说起了这段时间的事,一行人去的是一个山村,那处是荣王的地盘,也不知是他强行占有的,还是他买到手的,反正荣王是那里的大地主,所有的地全是荣王的,那里的庄户人家都是租种,而小元丰却是小主子。

 第251章重操旧业做厨娘

    小元丰在那儿倒是过得自在,因为他们去后不久,荣王就把栓子和家满送了过去,两位小少年经过荣王这几年的秘密训练,功夫不可同日而语,听肖氏说曾有一群山匪进村。

    小元丰集结了村里的青年,带上家满和栓子两人,都没有惊动荣王暗中护着的人,就把那一伙山匪坑到了一处凹地,来了个瓮中捉鳖,而栓子和家满却寄出了绝招,居然把那山匪头目给拿下了。

    宋青宛听得惊心动魄的,但好在小元丰没事,而且身边还有两位得力的帮手,有了宋家满在是好的,能照顾到小元丰,两位堂亲,先前小时候就感情好。

    可是荣王为何不放了小元丰,他明明可以娶妻生子,要是喜欢孩子,想生多少都有,这时代的男人哪个不三妻四妾的,又生在帝王之家,子嗣越发繁荣。

    可是宋青宛想归想,倒也不再逼迫完颜玉,知道他也费尽心思的在寻,要是她再时不时催一下,呆会又来一个叔侄大战怎么办。

    宋青宛正庆幸回来的这些日不受荣王的打扰,住在寿王府倒是自在,没想肖氏下午打听回来,原来荣王根本就没有回京,在杨州治水本来有功,是要回京城的,梁帝也没有打算他回封地,可是后来与其皇叔的一战,惹恼了梁帝,于是被梁帝下旨发配幽州去了。

    想不到这三四个月他已经在幽州呆着了,那边是九黎人首战之地,他还曾是夺下营州的功人,不知他呆在那儿反而更好些,远离京城的闷沉与算计,置身事外会不会更好。

    只是肖氏一行人正好在宋青宛回京的时候被荣王送了出来,不会他早就知道她已经回京,所以才把她身边得力之人送过来辅佐她的不成?

    宋青宛只希望是自己多想,眼下在京城的她可是步步俱险,她来了京城,连寿王府都不曾踏出,外头京城权贵应当是不知道她是跟着寿王回来的,要不然她这个新闻就闹大了。

    第一次入京跟着荣王,第二次入京跟着寿王,离奇得让宋青宛都觉得好笑。

    在寿王府呆着,连通知张小环都没有,宋青宛就打算这样默默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