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彪悍农女擒夫记 >

第13章

彪悍农女擒夫记-第13章

小说: 彪悍农女擒夫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青宛和宋大郎从车上下来,就听到宋大山和里正在院子里说事儿。

    三爷听了宋大山的话,脸色有些不好,他召集村里人的年青人,打算分几组人往各村去探探消息。

    宋大郎当即就跟着村里的年青人去了,宋青宛一个人回到宋大院子,把银子交到田氏手中,黄秋桂从屋里跑出来,没有看到宋大郎,吓了一跳,听说是三爷把人派出去了,又提着心不敢进屋,拉着宋青宛问情况。

    这宋家院子也只有黄秋桂一个人焦心,宋勇和田氏问了两声就各去忙活去了。

    到傍晚,宋大郎回来了,脸色吓得苍白,他是直接带着村里的一个小分队去了那个村子里,还没有靠近村口,就远远的看到一群官兵把村子围住,一脸肃容,吓得他们就回来了。

    那么说九黎人占据中原后又侵犯起百姓们的土地来?

    这一夜宋家村里格外的安静,早早的就歇了灯火睡下来了,然而睡得着的却是没有几个,五年前九黎人进了中原,占领了京城洛阳,那个时候上平郡就传来消息,说九黎人如何凶残,还传出不少谣言,这谣言传到顺成县后,顺成县的百姓吓得几天几夜不敢入眠,毕竟洛阳离上平郡这么近,怎能让百姓安心。

    然而这谣言传了一个月后,却在一次梁帝视察民情的消息里宣告终止,九黎人的长相与中原人没有什么两样,他们一样也是人,并没有三头六臂。

    其次新帝视察民情,与庄户人家同吃同住,没有半分架子。

    慢慢地顺成县的百姓终于放下心来。

    这边宋家村过得不安稳,那边挨着镇不远的一处村落,完颜玉面容冷峻的坐在高头大马之上,一身袍服被风吹响,他目光冷冽,盯着前面的村落不动,一双剑眉微微皱起,沉声问道:“我怎么说?”

    跟随左右的少年忽鲁,立即回禀:“陛下口喻,不准亲王强掳百姓的地。”

    完颜玉冷笑一声,“这上平郡已经被我看上,余下也只有顺成县,这块风水宝地我不可能不取。”

    忽鲁脸色微变,“陛下已经派文先生连夜赶来。”

    完颜玉的脸彻底变了,“他居然如此待见中原人?”说完这话,毫不犹豫的吩咐左右准备进村。

    完颜玉的亲卫军一向强悍,听到指令,一队骑兵风风火火的进了村。

    完颜玉重在俘掳奴隶,不是真的为了杀人,经强壮的骑兵一阵吓,村里头正在睡梦中的村人全部被惊醒,开始四处逃散,妇儒老小跑不动的,全部被圈了一处,接着开始抓壮丁。

    一番闹腾,这个村子又归完颜玉门下,这时文先生匆匆的来了。

    文先生是完颜玉的谋臣,来到这儿看到这番景象,脸色吓得不轻,拉住完颜玉,两人来到一处僻静处,文祥开口:“王爷还不知洛阳出事了,昨夜里刘家造反,陛下落入陷阱,连夜离开了洛阳往北退回燕云去。王爷快走,刘家很快就要查到上平郡来,不知谁走漏了风声,把王爷在上平郡的行踪给传了出去。”

    完颜玉一脸震惊,“不是已经稳坐中原了么?”

    文祥摇头,向忽鲁招手,仓促的吩咐几声,忽鲁见事不妙,立即召集全部亲卫军,护住完颜玉往北逃去。

    仅几日间,上平郡被完颜玉占领,仅一夜间,八面威风的寿王却要狼狈的逃出中原。

    燕云十六州是九黎人踏入中原的第一步,而今这处也不安全了。

    当完颜玉从上平郡往北逃出,快马加鞭,在山里头的小道上躲避了半个月后,终于赶到瀛州,然而到了瀛州他才知道梁帝已经被刘家逼得退出燕云,逃往幽州,乃至营州去了。

    九黎人被打出了中原,完颜玉他不相信,然而这半个月却是实实在在的让他体会到,九黎人败了。

    然而当他到了瀛州的第二日,原本跟着他就已经剩下不多的亲卫军忽然落入刘家军的陷阱,完颜玉差点活捉,与他一同逃出来的只有跟在身边的忽鲁和谋臣文祥。

    在文先生的安排下,两人扮成庄户人家,潜入村庄,躲过了刘家军的一轮搜查,最后文先生决定三人躲入山中。

    完颜玉不甘心,把两人安置妥当后,他就失踪了。

    刘家是梁国的大世家,根基稳固,底蕰深厚,在九黎人攻占中原的时候,他们隐而不发,却暗中布属,这次把新帝完颜景赶出中原的是宰相刘太章的亲侄儿刘稳,领军十万,镇守燕云十六州,坐等洛阳兵变。

    完颜玉并没有真的躲藏起来,他手中跟着他出生入死的上万亲卫军就这样死在刘家军手中,他因为逃得不够及时而被迫躲入山林苟且偷生,心有不甘,潜入幽州城主府,杀了刘稳一家上下一百八十人。

    第二日刘稳的人头挂在城墙之上,被守城大将发现,带人入城主府时,隔着一条街就闻到了浓烈的血腥味,整个幽州城都乱了。

    城门关了,四面八方派出追兵。

    受了重伤的完颜玉闯入山林,下落不明。

 第22章自己把自己嫁了

    宋家村诚惶诚恐的过去了半个多月,终于在三爷的安排下,村里的年青人从山间绕入各村,察探了整个顺成县,才知道所谓的九黎人屠村的事并没有发生,便是先前被人占领的村庄田地也已经撤兵,之前逃去山林躲避的村里人也跟着陆续返村,才发现家中妇儒稚子无一人伤亡。

    这一场莫名其妙的闹剧就这样莫名的停歇下来。

    宋家村的村人个个议论纷纷,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儿。

    直到一个月后,上平郡派来知州大人下来查探民情时,顺成县知县才得知已经改朝换代了。

    大梁国号只用了五年,接着刘家人坐上九五之尊,改梁为魏,成了魏国。

    当然这中间的弯弯绕绕顺成县的百姓是不知道的,知县大人按着旨意在布事栏里帖出这个消息后,百姓们围聚在一起,听读书郎讲解,终于明白又改朝换代了,之后就各自散了,该下地的下地去,该吃饭的吃饭去,这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宋家村的人终于安下心来,村里头的读书郎宋洐君与宋三郎得县学夫子的意思,把布事栏里的消息再次普及讲解一番,最后宋洐君道:“九黎人被赶出中原,咱们可以安心了。”

    宋家院子,田氏大骂:“杀千刀的,今年税赋又加了,叫我们庄户人家怎么活?”

    宋勇听到这话,蹲在廊下一声不吭,脸上的横肉颤了颤,瞪了田氏一眼。

    宋家三兄弟连着读书郎都出来了,大家伙坐在院子里一句话也没有说。

    改朝换代了,税赋也变了,先前缴两税,户税和地税,按田地征收,家有秀才郎,可免一人徭役,还能免一部分的税赋,然而那是在大梁的时候,现在是魏国,刘家治理天下,按前朝制度来,得按人丁缴税,秀才郎也算在内。

    宋三郎从县学回来便说了这事,这个读书郎只负责把话传达下来,似乎不痛不痒,宋家人就气得不行。

    九黎人固然不好,但人家一上来就减了税赋,还重视读书郎。

    宋勇一家田地少,人口算多的,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加上两个老的,现在还有两个小的,上下九个人,田地却一分不多,较之先前缴的税就要多了一倍。

    正在一家人愁眉不展之际,土坯墙外有村人经过,传来说话声,“宋喜你们一家人就好了,田地多的,人口少,你家就你和你,上面也只有你娘,你又没有娶媳妇儿,缴三个人的税比咱们家少了不少。”

    那个叫宋喜的笑了,“好在赶走了九黎人。”

    然而听到这话的村里人却心里不是个滋味儿,田地多的倒还好,田地少的人口多的就惨了,可村里头哪家哪户没生几个孩子,都是一大家子一大家子的,原本今年麦子新收,收成极好,大家伙高兴,个个跑镇上换现钱,没想到被商贩压了一成,为着银子便宜也卖了。

    却没有想到才转眼一个月,税赋就变了,这下子先前留下来缴税的麦子就不够了,大家伙又得出钱,或是买下麦子充数。

    宋勇一家便是,好在当初卖麦子的价格还算公道,这次再把银子拿出来买一些也成,或是一家人一年只吃豆饭不吃馒头,熬过这一年也成。

    显然田氏是要选择后一种了的,然而听着宋喜这话,心里头难受,田氏二话不说就打开院门,出去跟宋喜的媳妇吵了一架。

    田氏性子撒泼,左邻右舍都跑开了,她才气愤愤的回来,只见头发都乱了,脸上还有抓痕。

    宋勇见着了,冷哼了一声,“就这么着吧,你娘和我的意思是咱们家今年收的麦子全部缴税,先应付了夏季的税赋再说。”

    一家人听到这话,心里头很不是滋味,唯有读书郎转身回屋里去了,宋大郎和宋二郎两人先站在院子中没有离开,宋大郎说道:“爹,娘,家里不是还有上次卖麦子的银子么,咱们把银子拿出来买麦子去。”

    宋勇听到这话起了身,一脸横像的看着大儿子,“那银子是给读书郎用的,你们有什么资格用,就这么说定了,家里的孩子吃不下豆饭,就吃豆粉糊糊,不要再说了。”

    宋勇和田氏进了正屋,宋大郎看了看自家媳妇那幽怨的眼神,摸了摸后脑勺,对宋二郎说道:“三弟要读书,咱们做哥哥理该让着,二弟的婚事改明个儿我同娘说声。”

    宋二郎已经二十岁了,在这个时代二十岁的青年还没有娶亲,着实是少数,然而宋勇一家偏偏就这样把他的婚事给搓磨了,现在田氏只热衷于两个丫头的婚事,换宋青宛的话来说,她这是在待价而沽

    第二日宋家村的人上县里缴税,在县衙里排长龙,傍晚宋大郎回来,带来一个消息,县里征徭役,一户必须出一个壮丁,征来的壮丁是上县东郊那头修码头,从此过往船支可在此停靠。

    就是这次知州大人下的令,说顺成县本来是块风水宝地,就是没有通往外界的船支,着实可惜了。

    宋家院子里宋大郎作为长子,由他去了,黄秋桂送走丈夫,回屋里哭了半日,田氏听着一脸的恼火,最终看在长子的份上,没有再责备她。

    宋青宛看着村里头一系列的变化,也看到了宋家院子里的艰难,她决定立即去找宋洐君摊牌,看样子恐怕就近几日,她就要被卖了。

    她手中只有四两银子,后来出了这样的事,她也没有机会再做澡豆去卖,甚至连她上镇上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她现在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宋洐君身上,这么大个人,一两银子总存着有吧,根据前身的记忆,这个宋洐君是着实喜欢前身的。

    在一个炎热的午后,乘着家里人歇晌,她悄悄地出了院门,来到宋洐君的家门口,只见大门紧闭,里头没有声音。

    宋青宛站在门外等了一会儿,心里正盘算着呆会要怎么说才好呢?宋洐君上面只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娘,下面还有一个只得十六岁的弟弟,家里田地不多,好在家里人口少,再加上宋洐君在村里头给孩子启蒙,日子倒还过得去。

    犹豫了一会儿,宋青宛豉起勇气敲了院门,屋里传来妇人的声音:“谁啊?”

    宋青宛还没有接话,里头宋洐君出了声,“娘,你先歇着去,我去开门。”

    听到脚步,宋青宛退后一步,院门开了,宋洐君没想到门外的是她,立即露出一张笑容。

    “你跟我来一下,我有话同你讲。”宋青宛干脆利落的开口。

    宋洐君往身后说了一声,“娘,我出趟门,马上就回来。”

    “早点回来,下午你不是要去县学么,眼看着天色也不早了。”

    宋洐君没有理会后头的话,立即出了门。他原本正要准备去县学了,把这边村里头的事回去禀报给夫子,接着就回来,这一去一来的,差不多要到月上中天。

    两人来到一处田野,宋青宛往四下里一看,没有看到什么人,她才敢放心的跟宋洐君说话。

    在脑中回忆起前身与宋洐君相处的模样,宋青宛上前两步拉住宋洐君的袖口,摇了摇,“君哥哥,你娶我好不好,我不想呆家里了,我娘要把我卖了。”

 第23章宋洐君上门提亲

    宋洐君大惊,上次明明同三婶说好的,等他来年中了举就八抬大轿把大丫娶回家去,现在怎么又反悔了呢?

    宋洐君握住宋青宛的手,由于两个人的身高差,他弯了腰,看着宋青宛问道:“你娘果真要把你卖了?为什么?上次明明答应我,待我中了举就把大丫嫁给我的。”

    宋青宛有种想拍他脑袋的冲动,上次田氏哪有这么说,那话里话外不知多看不起他一个穷书生,他却把话当了真,这些日子难怪都不登门了,不会是读死书去了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