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76章

高科技军阀-第76章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真的打算就这么走了,再也不回来了?克强?”李烈钧有些担心的看着神色憔悴的黄兴,“你不再考虑考虑了?”
“在此留之何益?不如早些离开的好。”黄兴说道,“去美国考察实业,将来或可为国家建设尽一分力量,总好似这不切实际的**噱头。”
听到黄兴这么说,李烈钧知道他和孙中山的分歧已经不可调和,一时间不由得默然无语。
“多亏了这场大疫,使他免去了骂名,”黄兴看到在街头巡逻的日本警察,叹息了一声,“若真由日本帮助组军回国,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
李烈钧也仰天长叹了一声,正想说话,他忽然看到一队日本将军在卫兵们和一些军官的簇拥下,向码头走来,他拉了拉黄兴的胳膊,黄兴注意到了日本将军当中的秋山真之,不由得愣了一下,他没有再说话,而是和李烈钧一起来到了一处偏僻的地方,注视着日本人登上了“金刚”号。
“受损处在舰体中部,靠近舰首的地方。”一位军官对秋山真之说道,“是支那人用自杀攻击造成的。”
“自杀攻击?”秋山真之的眉头皱了一皱,反问道。
“是的,将军。”这位军官回答道,“据水兵们的报告,中国人开着很多伪装成渔船的小艇,上面装满了烈性炸药,向我们的战舰靠近,用这种自杀式的攻击办法袭击我们,好在我们的护卫舰发现了他们,及时开火,这些小艇的行驶速度不快,大部分都被我们的炮火击中发生了爆炸,击伤‘金刚’号的小艇就是冲到了距离‘金刚’号差不多两米的距离时,被我们的炮弹击中发生了爆炸,爆炸的冲击波致使舰体受损。”
听了军官的解说,秋山真之的脸变得阴沉下来。
“中国人竟然知道自杀攻击,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秋山真之自言自语的说道。
“当时舰体被炸开了一个大洞,好在损管得当,没有出现大的麻烦。”军官又说道,“后来进行了一定的修补,基本上能够保持原来的航速,在返航的途中遇到过两次大浪,情况很危险,不过我们的水兵经受住了考验,总算把战舰平安的开了回来。”
秋山真之点了点头,随后和大家一起下到了舱内,观看了一下损坏情况。
“我们的军舰的设计的十分优秀,这是支那人所没有的优势。”秋山真之叹息了一声,“可惜这一次,我们没有能够好好的发挥出我们的优势。”
“我们还有四艘战列舰损失掉了,”一位军官有些难过的说道,“卑鄙的支那人竟然使用潜艇来偷袭我们”
“是什么样的潜艇?”秋山真之问道。
一位日本军官上前将几张图纸拿到了秋山真之面前展开,秋山真之仔细地观看了起来,他看着图纸上描绘的一艘艘小型潜艇的线图,眉头不由得皱得更紧了。
“这些潜艇不能发射鱼雷,航速也很慢……”那位军官正在说着,秋山真之却突然打断了他的话。
“这是支那人的优势,他们总是能够想到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来达到目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秋山真之说道。
“您的意思是不是说,我们也应该拥有这样的潜艇?”一位军官问道。
“是的。”秋山真之点了点头,“而且我们应该比支那人做得更好。”
此时的秋山真之并不知道,他现在和部下们所进行的这场简短的对话,会就此载入史册,并且对日本海军以后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多少年以后,人们回忆起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使用的诸多如“樱花”飞机和“回天”鱼雷等残酷无情的自杀式武器,总要把它们和这一天在“金刚”号战列巡洋舰舱内的对话联系起来。
而此时在天津曹妃甸海面,也同样有一些人,在视察着废弃的日舰的伤势。
“多亏了这水雷和潜艇,不然的话,我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对付这样的庞然大物。”
在中国海军“海琛”号巡洋舰的舰桥上,海军次长汤芗铭看着被炸断的日本战列舰的残骸,对杨朔铭说道。
“水雷和潜艇,都是一时应急的办法,要想真正的打败日本海军,咱们中华海军,也得有这样的战舰才行。”杨朔铭说道。
听到杨朔铭这么说,汤芗铭和徐振鹏都是一愣。
“这样的梦,我做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徐振鹏叹息道,“只是不知道我这辈子还能不能看到,咱们中华海军,有比昔年‘定远’‘镇远’更大的船。”
“肯定会有。”杨朔铭微微一笑,指了指海面上的日本战列舰巨大的残骸,“至少现在,造舰的钢是有了。”
听了杨朔铭的话,汤芗铭和徐振鹏不由得笑了起来。
“是啊我就不信,这四条船,还对付不出一条来。”汤芗铭说道。
“听说你杨瀚之大才,连军舰都会设计,是不是心里已经有谱了?”徐振鹏看着杨朔铭,开玩笑似的问道。
“当然有了。”杨朔铭点了点头,眼中瞬间闪过了一幅大型军舰的线图。
杨朔铭从副官手中取过一支铅笔和一张白纸,就在舰桥的栏杆上飞快地画了起来。
汤芗铭和徐振鹏看到杨朔铭的手在快速地闪动,伴随着沙沙的轻响,白纸上很快便出现了一艘军舰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在绘图完毕之后,杨朔铭还在线图的下方标出了这艘战舰的具体数据。
“……舰种:‘黄河’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21705吨;满载排水量:24650吨;外形尺寸:舰长178。4米,宽28。3米,吃水8。9米;动力:蒸汽轮机,主机功率:37000匹马力;最高航速:24节;续航力:7000海里/12节;武备:双联装350毫米/45倍径主炮3座(前二后一背负式)4座双联装280毫米/50倍径舰用速射炮,12门152毫米轻型单装副炮。装甲防护:主装甲带350毫米,甲板装甲140毫米,炮塔装甲(正面)420毫米,炮座装甲330毫米,司令塔装甲380毫米;舰员:967人……”
杨朔铭将简图画好和标名数据之后,交给了汤徐二人。
“这……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徐振鹏看着杨朔铭画的这张极具专业水准的简图,不由得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你徐老哥要是不相信,可以把这图和数据给舰船设计师看看,”杨朔铭自信地一笑,“问问他们就知道行不行了。”
“看这数据,倭寇的船肯定不是对手。”汤芗铭赞叹道,“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变成现实。”

第一百零九章 羁縻之局?

“这个设计方案其实是很保守的。”杨朔铭笑了笑,说道,“我还有更好的方案,只是现在还不宜公开。”
听到杨朔铭这么说,汤芗铭和徐振鹏的脸上再次现出了惊愕之色。
“二位帮个忙。”杨朔铭诡秘地一笑,凑到了汤芗铭和徐振鹏面前,示意二人附耳过来,低声和二人耳语了几句。
听了杨朔铭的话,汤徐二人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各自现出了凝重之色。
“明白了。”汤芗铭看着手里的杨朔铭刚才画的战列舰设计简图,缓缓点了点头。
“这事应该马上提醒刘总长和李司令一下。”徐振鹏表情严肃的说道。
“刘总长那里,还得是二位出面说一下比较好。”杨朔铭说道,“我一个小小的镇守使,人微言轻,说出的话没有二位有份量。”
“瀚之说笑了。以大总统的识人之明,是不会委屈了瀚之这样的大才的。”汤芗铭的脸上又露出了不以为然的笑容,“别的不说,仅就光复青岛的大功,就够让李纯把江西将军的位置让给你了。”
“是啊此次抗击倭寇之战,数你杨瀚之和蔡松坡功劳最大,”徐振鹏也说道,“大总统对前线战况知之甚详,绝对不会埋没你杨老弟的战功。”
听了汤芗铭和徐振鹏的话,杨朔铭只是微微一笑,没有说什么。
“他蔡松明虽然勉强打跑了倭寇,但明眼人都知道,蔡松坡的战功和你还不能相比,他是沾了日本人鼠疫流行的光,才收复奉天的,和你实打实的在山东和倭寇血战是不能比的。”汤芗铭接着说道,“现在奉城全境虽告收复,但旅顺口仍然在日本人手里,他蔡松坡可并没有象你杨老弟那样,带着区区两万人的兵马就敢去碰青岛这个硬钉子。”
“大总统前日还来函询问光复青岛详情,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回复。”徐振鹏笑着说道,“我猜弄不好大总统会让你率赣军北上,去打旅顺口呢。”
“青岛是完全靠偷袭打下来的,日本人吃过一次亏,已经学乖了,再用同样的办法肯定不成。”杨朔铭苦笑着摇了摇头,“旅顺口可不是青岛,没那么容易拿下来。”
“大总统同意和日本人无条件停战,就说明了他是明白这一点的。”汤芗铭看到杨朔铭似乎有些担心袁世凯真派他去打旅顺口,笑着说道,“论功行赏,无论如何,瀚之小小督军,总是有一位的。”
正如汤芗铭说的,就在他们在“海琛”号的舰桥上谈论杨朔铭可能得到什么样的封赏的时候,袁世凯和他的谋士幕僚们,也在北京居仁堂为此而大伤脑筋。
“单一战功而论,此次抗倭之战得以大胜,蔡松坡和杨瀚之为首功,冯国璋、张勋、曹锟诸将皆不及也,”梁士诒说道,“如今民间已有‘北蔡南杨’之称了。”
“我此前竟然还不知道江西会有如此良将。”袁世凯叹息了一声,“现在看来,单以军事才能而论,此人远在蔡松坡之上。”
“张勋的武卫前军得以连战连捷,其实也是多亏了赣军助阵。”陈宦也在一旁说道,“张勋、冯国璋、曹锟、张孝准、傅孝安五将军阶皆在其之上,但却听命其策划布置,为其马首是瞻,可见其能力出众,又善孚人望,实是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材。”
听了陈宦的话,袁世凯的眉头不知怎么皱了起来。
而听到陈宦的评价,一直没有说话的参政院参政杨度的眉头也不由得一皱,他不经意的看着陈宦的眼睛,似乎是想要弄清楚,他刚才这么说的用意是什么。
“听说此人不但能征善战,而且亦是治军奇才,他的两旅赣军官兵皆勇悍能战,且装备精良,枪械火炮之精,全国无有出其右者,据称该军所装备之武器,多为在赣筹建之工厂自行生产,仅重炮为其自行设计,在美国订造。所有军费饷械,皆在赣西等地筹措,以其兵精械足,是以连战连胜。”杨度开口说道,“其镇守赣西仅一年有余,竟将该地治理得富足繁荣,井井有条,可见其所长,非仅军事一项也。”
“这样的文武全才,难得是难得……”袁世凯听了杨度的话,点了点头,“只怕是治世之良才,亦是乱世之奸雄啊……”
后一句话,由于袁世凯是在心里说的,无论是梁士诒、杨度还是陈宦,都没有听见。
“论功行赏,你们看,怎么给他们二人安排为好?”袁世凯掩饰似的咳嗽了一声,问道。
“总统调松坡来京时,曾欲以陆军总长一职委予松坡,而此次抗倭之战,段芝泉幕后策划之功亦不可没,不宜以松坡代之。可仿西**制,另设总参谋部,委松坡以参谋总长一职。”梁士诒说道,“而杨瀚之军功虽显,但不宜越级擢升,一省之将军即可。”
“如今山东迭经战乱,民生凋蔽,百业待兴,杨瀚之颇富治世之才,东民仰望,不如就让他督理山东军务好了。”陈宦进一步说道。
“也好。”袁世凯沉吟良久,方才点了点头。
深谙权术的杨度当然知道袁世凯为什么会在蔡杨二人封赏的事情上如此大费踌躇,此时的他,暗暗佩服陈宦的心机的同时,也在内心慨叹不已。
山东,青岛,原德国总督府。
“我还以为他老袁能封你当江西将军呢。”
在杨朔铭乘座海军的军舰从天津回到青岛之后得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关于他的新任命。
听了徐元锦的话,杨朔铭只是微微一笑。
“不会光封了我一个人官吧?”杨朔铭接过委任状看了看,问道,“该封赏的人应该不止我一个。”
“那是当然了,老袁没有这么笨。”徐元锦说道,“蔡松坡当上了总参谋长,也挺出乎我意料的,我本来以为他能当陆军总长或者回云南当将军来着。”
“仗打完了,这总参谋长一职就要清闲许多了,而且蔡松坡将军的身体一直不好,正好可以安心养病,这个闲职可以说很适合他。”杨朔铭象是早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很随意的说道,“至于回云南,根本就没那个可能性。”
“你知道是谁担任赣西镇守使吗?”徐元锦笑了笑,问道。
“别告诉我是张敬尧。”杨朔铭抬头看了看地图,平静地说道。
“那倒不是,张敬尧被老段调走了。”徐元锦指了指自己的鼻子,笑道,“新的南昌镇守使,是我。”
“恭喜恭喜。”杨朔铭笑着拍了拍巴掌,以示庆贺。
“新任赣西镇守使,是唐璟。”徐元锦说道,“江西将军也换人了,李纯和张敬尧一样被调到京里去了,江西将军由陈光远接任。”
“噢。”杨朔铭漫不经心地答应了一声,“还有呢?”
“冯华甫(冯国璋)还是江苏将军,不过加‘宣武上将军’封号,张辫帅当了安徽将军,曹仲珊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