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电影巨匠 >

第146章

电影巨匠-第146章

小说: 电影巨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如一直沿着第七大道走,到西四十九街在转弯,速度会快很多——因为中间会经过时代广场,那里只允许步行,禁止车辆通行。于是,马特就快步穿过了马路,沿着街道朝着正前方快速迈开了脚步。

    纽约的大街小巷如同棋盘一般,规划整齐,东南西北无比清晰,笔直的大路往往能够一目了然。往前走了半条街,马特就远远地看到了时代广场正中央那举世闻名的广告牌——这个广告牌位置是整个时代广场最显眼、最昂贵、最有效的,而今天,广告牌的位置上却出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广告灯牌。

    灯牌之上,三个孩子无助而茫然地坐在一个壁炉面前,右边的赫然是杰克…吉伦哈尔和杰西卡…阿尔芭,两个人背靠背安坐在地上,用一条沙发套将两个人团团裹住,可是身体还是在瑟瑟发抖;凯文…哈特则在左边的墙边,坐在厚厚的一叠书籍之上,出神地看着眼前的火苗,茫然自失。四周的墙壁都已经蒙上了一层冰霜,一朵一朵硕大雪花模样的冰霜在复古的壁纸之上盛开,让整个房间变成了一座雪的城堡,即使仅仅只是看着,就可以感受到那铺面的寒冷令牙齿开始打颤,让人忽略现在已经是五月的初夏了。

    在整个画面的正前方,用大写的字体写到,“带他们回家”!

    那张扬显眼的字体扑面而来,将迫切之中的恳切发挥到了极致,让人们不由自主就开始担心:这三个孩子是不是被遗忘在了世界的角落?在世界末日到来之际,他们是不是会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孤独无依?在那毁灭性的寒冷之中,他们到底还可以支撑多久?

    马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难道这三个孩子在阿拉斯加走散了?可是想了想,他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有这样一起事件,电视新闻给予报道关注才是正解,家长们是不可能在时代广场购买广告位的。紧接着,马特就想到了一个可能性,“后天”——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这三个人都在“后天”的超级碗预告片里出现过。

    想到这里,马特居然有些激动——他第一时间就将洛克菲勒广场的游行与时代广场的广告牌联系了起来,显然这是相辅相成的。这让马特不由有些好奇,“后天”剧组到底还会展开什么样的宣传,这让他的脚步不由自主开始加快。

    伴随着马特的步伐,时代广场的盛况一点一点在视线之内铺陈开来。

    此时整个广场上整整齐齐地站着一片蓝色海洋,所有人都身穿着浅蓝色的t恤,熙熙攘攘地站在一起,构成了一片浩瀚涌动的汪洋。其实仔细看一看,现场的人数并不多,最多也就不到一千人,但统一的服装却将人数的优势放大到了极限,恍惚之间彷佛有一万人站在广场上一般,将时代广场完全淹没。

    走进之后,就可以发现,眼前的人群每一件t恤都不一样,分为三种款式,分别印着杰克、杰西卡和凯文的头像,然后上书“带他/她回家”,他们手中还高高低低地举着各式各样的牌子,用不同纷杂的语气、语言和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思念之情,呼唤着政/府将他们“带回家”。

    所有一切都在营造着一种真实:这三个孩子真的需要拯救!需要所有人团结起来,一起将他们拯救回家!就好像“拯救大兵瑞恩”里的瑞恩一般,即使是战火连天,即使是希望渺茫,即使是大海捞针,但依旧坚定不移走上了拯救瑞恩的道路,这一份人文关怀、这一份真挚亲情,确实让人动容。

    即使马特已经意识到,这就是一场电影宣传,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一刻,他被打动了,他已经开始好奇,这三个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又应该如何拯救三个孩子?那种世界末日之中的绝望和震撼,透过眼前的“父母们”,真实地展现了出来。

    走进时代广场之后,四面八方前来围观的人群已经将整个时代广场彻底包围,那并不宽敞的广场之上至少站满了近三千人,将广场的每一寸空地都占据得严严实实,围堵得水泄不通,只留下了正对百老汇大道的这条主通道。

    马特走近一看,这才发现,围观人群不仅仅是议论纷纷,不少人都是一脸惋惜的表情,他犹豫了约莫半秒,又看了看手表,终究还是没有忍耐住好奇心,停下了脚步,询问了身边一名矮矮胖胖的中年黑人妇女,“请问,这里发生了什么?”

    那名中年妇女满脸的疼惜,“三个孩子走失了,在冰天雪地的雪地里走失了,现在被困在了一个没有人知道的角落里。上帝,听说那里的气温已经达到了零下三十度,甚至比西伯利亚还要糟糕,谁知道那三个孩子到底还能够坚持多久。”一边说着,中年妇女一边唉声叹息着,马特站在旁边听得一愣一愣的——这位中年妇女居然把事情当做真实事件来阐述。

    “你看,那个女人就是那个黑人小伙的母亲,她都已经哭得昏过去两次了,小伙子的父亲早逝,只留下了一个孩子陪伴着这个可怜的女人,他是她唯一的依靠了。但现在居然找不到了,她只觉得整个世界都崩溃了。耶稣基督,如果这事放在我身上,我只怕根本不想活了。”

    顺着黑人妇女的指点,马特看了过去,然后就看到了一名黑人妇女,有气无力地依靠在身边的伙伴身上,脸色苍白,眼眶之上沾着没有干透的泪水,彷佛已经哭到没有泪水了一般,就连灵魂都从眼睛里消失了。那种悲痛欲绝地情绪,让所有围观者都感同身受。

    这……难道这一切不是电影广告,全部都是真的?

    ps:  今天第一更,恳求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订阅,谢谢大家!

 199 视线聚焦

    马特有那么一瞬间产生了质疑,他几乎以为,这就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可是抬起头一看,然后就再次看到了时代广场正上方的那个巨大广告牌,杰克…吉伦哈尔的脸庞毋庸置疑,他显然不可能是走失的孩子;而杰西卡…阿尔芭作为一名电视剧新星,也是一位脸熟的演员。那么,这就意味着——这的确是“后天”的宣传手段之一。

    马特不由就倒吸了一口凉气,再次看向了那位黑人母亲,他瞬间就明白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游行宣传而已,事实上,眼前这些人应该有不少都是群众演员——至少是具有表演/欲的舞台剧演员、业余演员之类的。

    此举的目的显然就是希望能够将真实感放大到无限,可同时又因为时代广场广告牌的存在,提醒着人们:真正的答案就隐藏在“后天”之中。这堪称是软广告之中的巅峰代表,居然用植入性病毒策略让人们提前带入故事,不仅高明,而且效果无法想象!

    马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二十世纪福克斯什么时候如此聪明了?如果二十世纪福克斯这么聪明,他们就不会被步步紧逼到如今的窘迫地位了;如果二十世纪福克斯如此聪明,“泰坦尼克号”的票房大捷之后,他们就不会没有赢得任何盈利反而是节节败退了;如果二十世纪福克斯如此聪明,他们就不会至今都在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之中吊车尾了。

    那么,这一次又是怎么回事?

    从温室效应的酝酿到超级碗的引爆,从预告片和海报的铺垫到今天两场游行对撞的激发,宣传手段几乎是在不动声色之间就达到效果最大化。最重要的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宣传费用集中用在了超级碗广告位和时代广场广告牌之上。仅仅只是两笔费用却制造出了难以想象的反响。

    马特不得不感叹,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宣传部门这一次真的是招聘到了一位高手。

    对比之下,“特洛伊”过去两个多月铺天盖地的宣传,就更像是好莱坞内部的自娱自乐,看似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宣传,却彷佛发生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根本无法真正唤醒人们对“特洛伊”的内心认同——人人都知道“特洛伊”这部电影即将上映,但到底有多少人会走进电影院?又有多少人会感受到观看“特洛伊”的渴望?这是无法得知的。

    可是看看“后天”,马特可以肯定的是,环保爱好者们会疯狂涌入电影院,对这部电影表示支持;而今天过后,那些对家庭充满依恋和羁绊的中产阶级也会纷纷走进电影院,寻找着“三位失踪孩子”的结局。电影与观众之间产生了共鸣,更加产生了互动,在半年之前就已经将观众带入了“后天”所营造的故事之中。

    高明。睿智,犀利!

    此时,马特又一次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宣传广告牌上的三个孩子:两男一女,两白一黑,他甚至可以想象得到,三位孩子分别代表中产阶级和贫困阶级。换而言之,“后天”在选角过程中就已经注意到了政/治正确性。避免了各种歧视可能的同时,还将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观众都考虑了进去。将电影影响力进一步最大化。

    即使马特不是好莱坞的业内人士,他都不得不为这位宣传策划者鼓掌,依靠他多年分析证券的敏锐和大局来看,站在这背后的策划者绝对是一名智者,同时对于电影的目标群体以及市场的反应回馈都有着深刻的研究,至少在电影市场钻研超过十年!

    如果马特知道真相——隐藏在“后天”庞大宣传计划背后的人是兰斯。从始至终都是兰斯,所有宣传策略都来自于兰斯一个人的一手策划,那么马特估计会下巴脱臼,因为他的猜测全部都错误了。

    此时此刻,二十世纪福克斯内部的感想就是如此:震惊。震惊,还是震惊!

    原本对兰斯的宣传计划不屑一顾的高层们,几乎是瞠目结舌地看着五月四号的各大新闻版面,不仅仅是眼镜碎了一地,就连下巴都已经脱臼得几乎要掉落在地上了,他们甚至来不及感受内心的耻辱感,就已经被眼前难以置信的巨大宣传效果彻底震惊得呆若木鸡。

    五月三日的两场游行足足持续了六个小时,洛克菲勒广场的游行人士达到了八千名,而时代广场也吸引了超过三千名的观众长时间驻留。更加可怕的是,几乎整个纽约的媒体倾巢而出,超过四百家大大小小的蜂拥而至,第一时间对两场游行进行了采访——因为他们原本以为这是真实的社会事件,等抵达现场之后才发现,这居然仅仅只是一场电影宣传,不少媒体都大呼上当,可是反应过来之后,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向了罪魁祸首:“后天”剧组。

    于是,到了今天,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旧金山纪事报”、“今日美国”等六十三家报纸,纷纷以两场游行的现场作为头版头条,进行了相关报道。这是自去年美国宣布对伊拉克开战之后,一年多以来,头版头条最高度一致的一天。

    几乎所有媒体都在关注着这起事件,不仅仅因为温室效应的问题在最近几周已经达到了巅峰,抗议声音铺天盖地;也不仅仅因为“带他们回家”的反响已经深入人心,许多观众都分不清楚电影和现实,纷纷开始指责政/府的不作为,三个孩子的遗失却根本没有得到重视;更因为“后天”的宣传计划将虚拟和现实牢牢地联系在了一起,强大的代入感让人们根本无法忽略“后天”的存在,这部电影在悄无声息之间已经成为了坊间最炙手可热的焦点。

    有人在讨论温室效应所导致的世界末日,有人在讨论政/府对温室效应的轻视和不作为,有人在讨论世界末日来临时家庭的重要,有人在讨论三位走失孩子的营救,有人在讨论世界末日的恐怖和灾难,有人在讨论政/府的肮脏和丑陋,有人在讨论网络与现实的互动效应,有人在讨论电影宣传手段的别出心裁,有人在讨论孩子走失之后母亲的崩溃……

    无所不在,关于“后天”的讨论几乎无所不在。

    从去年九月份开始重新抬头的温室效应话题,经过半年酝酿之后,经过超级碗的催化之后,终于在五月初迎来了大爆发,从美国到英国,从德国到巴西,从中/国到南非,全世界范围都在热议着温室效应的危害,而那些环境保护者对“后天”的支持更是达到了巅峰,特别是在五月三日的两场游行之后。

    从二月份开始陆续公布的预告片和海报,经过三个月潜移默化的沉淀之后,终于在五月三日的时代广场迎来了巅峰,末世灾难面前人类的渺小以及家庭亲情的伟大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灾难面前的奋不顾身带有悲壮的英雄主义,强势崛起——这一次不是要拯救人类或者拯救地球,仅仅只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

    温室效应导致世界末日,世界末日导致妻离子散,妻离子散导致人类灭亡……这一个恶性循环又以纷乱而错杂的姿态交错在一起,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