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大发明 >

第157章

大发明-第157章

小说: 大发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淌到不同地田头,而最终发出声音地喇叭,就是最终接水的农田。
    这个解释很直白,市民们很容易理解声音是从哪里来地,也就减弱了广播在心里的神秘性,但是让他们不解的是,铜线是怎么传输声音的?
    喇叭能发出声音倒是能理解,因为平常隔着远要说话时,就常常用手圈成喇叭状对着喊话,市民们以为那个喇叭的作用也是一样,不过是做得精巧些,效果也更好些罢了。
    铜线如何能传导声音,叶枫不去现场也能知道这会是很多人感兴趣的问题,于是他趁机解释了什么是电:“电和雨天打的雷是同一种东西,只不过它的威力要少很多很多,毕竟那是天雷,天威难测,而人类能使用的电,仅仅是其中很微弱很微弱的一部分,是上天赏赐给我们的。”
    播音员虽然也不懂具体的原理,叶枫也没有时间对他做解释,但是照着稿子念,他也能大体明白是怎么回事,而将电和雷联系起来,也确实很容易说明是怎么回事。
    “广播的原理,以及前两天大家看到的扩音器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机器将声音转变为电流,电流是通过铜线传导,然后再通过扩音器转变为声音……”
    这个时候,已经很少有人想去了解铜线为什么能够传导电流了,他们毕竟只是普通的市民,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孩子,何况他们听说电就是天雷的一部分,是上天赏赐的以后,更多的解释也已经不需要,很多人已经跪倒大街上开始祈祷,他们觉得,既然是上天赐予的东西,自然怎么样都有可能,对于现在的广州临时衙门,也充满了从未有过的信服。
    叶枫不知道他的科普广播还有这样的效果,在接下去持续一个小时的广播中,播音员不厌其烦地解释临时衙门的基本律令,其中最能让被“天雷”雷到的市民信服的,无疑是依法管制、鼓励工商、招募流民、打击黑恶等举措。
    实际上,在叶枫手持调停纷争的圣旨进入广州城以后,在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无法就位的情况下,作为广东的实际统治者,他的地位已经得到地方官吏和士绅的认同。
    而在叶枫入主以后,英法联军也很默契地进行了交接,广州的秩序很快得到恢复。
    广州位于中国南部沿海,毗邻香港与澳门,即便是在海禁年代,也是中国对外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受到近代商贸的冲击也最大,积累的与洋人的矛盾、商人与贫民的矛盾也最多。
    叶枫高举鼓励工商的大旗,首先得到当地商人的支持,又以技术、项目扶持为诱饵,争取一部分士绅家族的支持,再以地方建设和工商发展需要为基础,招募流民、贫民务工,基本化解了短期内的不安定因素。
    当然,广州这个地方鱼龙混杂,形势还是比较复杂的,叶枫尽量不去触及太多人的利益,还是走他的老路子,用近代工业冲击旧势力;用募工募兵收编底层劳动人民;用宣传冲击旧观念。
    有了广播以后,叶枫手中就握有了宣传利器,与报纸相比,只要是听觉正常的人都能听到,报纸受识字率的限制,能看懂的人毕竟有限。
    现在的广州城,人们最大的乐趣就在于每天上午、中午、傍晚三次广播,除了能听到临时衙门发布的法令,最近的国家大事,还能知道衙门最近推出的开发项目,譬如叶大人的华夏新军定点采购军需的鱼罐头加工厂、米粮厂,采购军装的被服厂,这些厂子都由华夏集团发起,提供相应的机器和技术支持,再有新军的定点采购,基本是稳赚不赔,所以本地的商人参与热情都很高。
    广播里说,这些产业面向所有的投资者开放,公开募股,譬如广州服装厂总计股本五万两白银计五万股,其中华夏集团以新式制衣设备和部分投资占有四成股份两万股,其余六成中一万股对外招商,向洋人发售,两万股面向广东商人公开发售,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股,首次发售,一人最多可购入五千股,最少一股。
    广播还现场采访了几位广州城有名的商人,他们都去参观了生产被服的机器,应邀在广播中讲述参观后的体会,据他们说,这种机器能够将手工缝制衣物的速度提高数倍、十数倍,一个人一天缝制十几套衣服完全不在话下。
    这个消息让大家觉得很神奇,机器居然可以用来做衣服,商人们都很兴奋,效率就意味着利润,加上有军需采购作为基础,这个被服厂定然稳赚不赔,都想着要赶紧去衙门登记,多购入一些工厂的股份。
    也有人听了很忧心,主要是街上的裁缝店,那些走街串巷的裁缝,还有依靠裁缝店生意的缝衣工,他们担心会让被服厂抢走生意。
    很快地,广播又说华夏公司将在广州销售新式的缝衣机器,每个人都可以购买,裁缝们更加人心惶惶,他们知道有了这个缝纫机,制衣的速度提高了,穿衣的人却没有增加,他们的生意肯定会受到影响,起码是竞争激烈了。
    正是因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为了不落后于人,裁缝们也想着缝纫机推出的时候,一定要去买一台,不然就更抢不到生意了。
    接着,华夏公司又通过广播宣称,将筹建生产缝纫机的工厂,预计总股本为二十万两白银,同样是公开募股。





    第六集 中国攻略 243 广播攻势
 更新时间:2008…12…5 19:09:01 本章字数:3092

    每天的广播带来大量的信息,这是广州城之前从未有过的,从前,街头巷尾谈论的多是些小道消息,如今是钦差大人的官衙,权威的广播电台公开发布,无疑会让人信服很多。
    更何况,经历过第一次广播的人都知道,这东西可是和天雷有关,是上天赐予的“神器”,是不能随便怀疑的。
    除了大量的工商信息让商人们心动以外,广播还会发布一些招工募兵的通知,其中有本地工厂、矿场、筑路的,也有往台湾、琼州、南洋垦殖的,本地人倒不愿意背井离乡,倒也有些没有牵挂的贫民愿意前往。
    华夏新军的身影出现在广州街头已经有些日子,那土黄色的军装虽然不怎么显眼,却笔直挺拔,很有些青春的朝气,肩上都背着洋枪,很能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广州城的市民刚从战争中解脱出来,也知道洋人虽然撤走了,指不定啥时候还要回来,又听说长毛打进广东了,正在西边北面闹腾,叶大人收编地方的团练,扩军增兵也是正常。
    只不过广播里征兵的时候,却没有提打洋人和长毛,而是很高调地宣传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是神圣和光荣的,直将军人说成了天底下最伟大的人。那播音的秀才,说的都是大白话,却偏偏很能煽动少年的热情,连续这些天都有很多城里的年轻人去征兵处应募。
    除了这些实用的信息,广播里还会播报近期的省内外大事,譬如云南哪里又有人起兵了,譬如太平军攻取了粤北某某城市,华夏新军又挫败了太平军的攻势等等,很有些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味道。
    年初的时候,英国人就从次尾港拖了一条水线连接香港。后来又将水线铺设到广州,叶枫接手电报房以后,进行了扩大,可以很便捷地得到欧美的消息。再有选择地通过广播播报。这些西洋地事儿也成为市民津津乐道的话题。
    通过每天的广播,广州的人们知道了西洋地许多事情。比如那里地人喜欢用机器,省下了许多人力,生产效率也高;知道那里有电车、有自行车、电灯等很多新奇的物事,好奇地同时,听说这些东西很快也会在广州出现,都很憧憬。
    听说在法国巴黎已经建起了一条从皇宫到巴黎春天百货的电话线,人们可以在电话线的两端,隔着很远的距离说话交流。大家啧啧称奇的同时,有人就说广播只能听。不能说,为什么我们就只有广播,没有电话呢?甚至有那么两个能量大的商人,还会将问题弄到电台来,询问电话是怎么一回事。
    人们还知道西洋有很多学校。学校里不仅教哲学法律。像计算、画图甚至做工这些都可以在学校学习,那里的学生毕业了不都是去做官。还能经商、发明等等,总之是不愁生计了。
    西洋的皇帝没有绝对地权力,那里的官员要通过选举产生,人们可以通过选票地力量,让自己看好的人担任官员。
    广播的内容虽然零散,而且比较简单肤浅,却成功地将理想化的共和制展现在市民面前,毫无疑问,这样的构想很能打动一些年轻人地心。
    “广播这个东西真是好,可惜传播地范围窄了些,”王韬整理着桌面上的材料,有些高兴地说道。
    “叶大人不是说了,每一个府城都要建立广播电台,然后逐步扩散出去,”冯桂芬笑着说道:“还有,据下面地人说,这几天已经有人专门跑进城来听广播的。”
    “是啊,听说还有人家派仆人在城里听,有什么消息赶紧回去汇报的,”王韬道:“看来就算是建到了府城,也还是不够啊。”
    叶枫正好走进来,听到这些话笑了笑:“那就在明天的广播里告诉他们,广州城附近四十里地,有哪个村庄城镇想要收听广播的,可以自己出钱修建线路,我们将广播连过去。”
    王韬大喜:“叶大人,可是广播的技术又取得突破,那真是好极了。”“技术突破算不上,不过可以隔段距离建一座广播站,实现信号的中继,电报就是这样做的,广播同样可以如此,不过技术要求稍微高些而已,”叶枫在那张空着的办公桌前坐下,随手拿起手边的资料:“怎么样,你们这里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有继电器,电流的中继不存在问题,关键是长途传送和转换中,难以避免信号衰减,使声音失真,本来广播的有效范围是半径七八公里,在使用电子管做成的转换器以后,广播转换将这个线路又扩大了三公里,这种器材很快就要从美国运送到广州,所以叶枫打算立即着手进行广播网络的扩张。
    王韬和冯桂芬等人回国以后,已经成为叶枫身边的重要幕僚,鉴于福建形势比较稳定,广州这里又比较重要,除了维持福建正常所需,留下徐润、黄胜等人,一批精英都被叶枫带到广州,筹划建立新的根据地,王、冯等人对于政务处理倒也逐渐得心应手。
    “广州及附近的情况都比较正常,广播的效果非常明显,信息处送过来的资料显示,城里所有人都已经知道广播,大部分市民每天必听,并对临时衙门的新法有些了解,”王韬抬头看了叶枫一眼:“只是大家心中都有疑虑,不知道临时衙门的政策是不是能长久。”
    叶枫点了点头,广东虽然风气开放,对于新事物的接受也更容易,但毕竟还要一段时间:“给朝廷的奏章也快到了吧?”
    “信使三天前登船,沿海路往天津,相信很快就能送到,”王韬道:“在下认为,以两广当下的情况,朝廷只有起用大人为两广总督。”
    在叶枫的奏折上,详述接手广州城的经过,又述石达开部窜出福建,糜乱粤省,石镇吉大闹广州,现两军合流,声势复振,希朝廷派能员统领两广,以灭石逆,而他还要统兵回闽,以趁此机会收复闽省全境。
    这是以退为进的做法,他们都很清楚,叶枫以前在中国名不见经传,成为福建巡抚也不久,如果能总督两广,声名必定大涨,到时便能收拢更多才俊前来相助,在国内的事情上也就更有发言权。
    “别忘了曾国藩就在江西,湖南还有骆秉章,”叶枫快速签了几份文件,放下笔靠着椅背:“我在福建做的那些事情,朝廷不可能不知道,如今进入广州,他们对我的戒备恐怕已经超过曾国藩,或许让曾国藩总督两广会符合朝廷某些人的意愿。”
    “骆秉章的名望差些,以曾国藩为两广总督从而督促湘军南下,两广不平,这个总督的位置曾国藩也坐不稳,两广平定,曾国藩依然要领军北上征伐江宁,这总督的位置还是虚的,何况到时候大人退还是不退,这也是用曾国藩对大人的制衡,”冯桂芬是西学为用、中学为体洋务思想的代表人物,在远赴欧美以后,思想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一力主张改革,同时还坚持传统的伦常名教,认为中西方的文化应当惟善是从。
    叶枫尊重文化传统,但是对名教中的有些伦常却有不同看法,某种意义上来说,冯桂芬是有些保守,但有了这个在官场中混迹多年的新派学者的帮助,让他能够看清楚很多问题。
    “那么,如果朝廷真的以曾国藩为两广总督,我们该怎么办呢?”叶枫面色有些凝重,他与石达开攻略两广,自然不惧湘军的武力,但是曾国藩在历史上的赫赫威名,也让他不得不慎重。
    更重要的是,以历史成就来说,曾国藩绝对不是个简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