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大明官途 >

第148章

大明官途-第148章

小说: 大明官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姬浅浅一笑。索性就伏在他身上。喃喃低语道:“看见你。我心里就踏实了。你是我的人。是我全部的依靠。有你在身边。我不会再思念家乡。”

“好吧!我有些累了。我就在这里先睡一会儿。”李维正的声音越来越小很快。他疲的进入了梦乡。

姬坐在他身边。柔情无限的望着这个征服了自己的男人。她低下头在他唇上一吻。又替拉上被子。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头。悄悄关门出去了。

迷迷糊糊中。李维正忽然被推醒了。他睡眼惺忪的睁开眼只见瑶姬正满脸焦急的给他着袜。

“出什么事了?”他嘟囔一句。一阵困意袭来。他忍不住闭眼又要睡去。

“快起来吧!皇帝派人给你传圣旨来了。”

李维正腾的坐了起来。困意顿消。他一边迅速的穿衣服一边问道:“现在什么时候了?”

“已经是傍晚。再过一会儿太阳就要落山了。”

李维正一颗心放了下来。至少朱元璋现在不会见他他简单的收拾一下。又让瑶姬替他梳了头。这才快步向大堂走去。

大堂上。朱元璋派来的贴身侍卫刘正背着手来回踱步。李维正见是他。便知道是朱元璋的非正式接见。若是正式召见。来传旨的应该是宣旨官才对。

“让刘侍卫久等了。”李维正匆匆走进。躬身行一礼。

刘微微欠身给他一礼。随即拉长声音道:“李维正接皇上口。”

李维正立刻跪下道:“臣李维正在!”

“传皇上口着令威海卫指挥使李维正明日早朝后赴御书房觐见。”

“臣遵旨!”

李维正接了口便起身陪笑着问道:“请问刘侍卫李维正这次是福还是祸?”

刘瞥了他一眼。摇摇头道:“我什么都不知道只是来传旨。是福是祸李大人自己应该清楚。”

他向李维正一拱手告辞而去。李维正将他送出府门。望着几骑侍卫消失。他不由有些诧异。他今天刚刚回到京城。朱元璋的圣旨便随即而来。看来他的行踪是人掌握了。极有可能府门前有人监控。这说明什么?说明朱元一直在等他回来。

李维正向周围找了一圈。并没有看见有异常的人。“大哥!”倩倩从背后匆匆走来。她见传旨的侍卫走了。便对李维正道:“你快去书房吧!有一个客人等了你好久了。”

李维正一怔。自己的书房里还有客人。是什么时候来的。

“是什么人?”

“是大哥的老熟人。你去就知道了。”

李维正快步走到书房。他推开门。书房里一人连忙站了起来。笑着向他躬身施礼道:“维正兄。我等你多时了。”

房间里的人竟是李维正的老部下。现任锦衣卫三所副千户的罗广才。李维正立刻明白过。难怪朱元璋知道他回来。原来是锦衣卫把自己盯住了。

“你们是什么时候发现我回来的?”李维正慢慢走上前笑问道。

罗广才歉然道:“很抱歉!我们盯住了你的府宅。这是皇上交给我的三所的任务。我们不敢不从。”

“那现在里”

“皇上的命令是只要知道你回来便可。所以现在我已经把人撤走了。”

罗广才叹了一口气道:“我先告诉你一个消息。高丽特使在半个月前已经抵达蓬莱。皇上命我们三所沿途保护费千户亲自带人去了。”

高丽特使的到来在维正的意料之中。李成桂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耽罗岛被大明占领动于衷。他时隔近半年后才来。说明自己的推测正确。李成桂在观望;才决定遣使。

李维正摆摆手让罗广才坐下。又给他倒了一杯茶。便问道:“你能否告诉我你所知道的情况。比如太子现在近况如何?现在朝廷局势如何?我知道锦衣卫消息通。你一定要告诉我。让我有所准备。”

“我就是要告诉你一些情况才来的。”罗广才坐了下来他沉吟一下便道:“太子殿下一个月前从洛阳回来了。一直就卧病在床。宫中御医一大半都集中在东宫。

情已经被稳定住太子殿下陕西刚生病之初。乱成一团。秦王也意外的复国。有消息说皇上已在考虑他为太子的可能。这件事传沸沸扬扬。可太子一回来。朝中所有的传言都嘎然而止。一多月来。朝中非常平静虽然表面波澜不兴。但我们却知道下面暗流汹涌。杀机四伏。秦王和齐王勾结。詹徽等人暗中推波助澜。不断给秦王在民间制造瑞兆。太子殿下这一倒下。朝局便开始有动荡的迹象了。”

“那皇上呢?你们查这么清。他应该也知道吧!”李维正又问道。

罗广才摇了摇头道:“这就是怪异的的方皇上知道。但他却不闻不问。本来冷千秋他们所是负责监视秦王。但皇上却把他们撤了。让我们感觉皇上似乎在纵容秦王。这件事我和费廷安私下议论过。我们都认为皇上恐怕也有再立太子的想法了而且秦王就是皇上的重点考虑者之一。否则皇上不会这样任秦王为所欲为。”

罗广才说完。他疲惫的将头埋进手中。秦王前次被扳倒的走私一案中。他也有份。如果将真的是秦王登位。他肯定是活不成了。为此。这几个月罗广才一直就焦虑不安中度过。李维正的回来使他心中又燃起一线希望或许能从维正这里听到一点让他感到安慰的分析。

李维正半天没有说他背着手房间里来回踱步。他根本就不相信秦王还会有机会这仅仅是他知道历史上是朱允最后胜出。更关键是朱元璋绝对不会立一德行有失的儿子为太子。秦王不仅野心勃勃。而且他在西安荒淫无耻。滥杀无辜。这样的人若为帝。会毁了大明尚不牢固的根基。至于元璋为什么对秦王的彰显的野心视而不见。甚至有纵容的迹象。答案其实也很简单。朱元璋是在冷眼旁观。到底有多少儿子在窥视这个太子之位?

至于自己卷进个漩涡的后果。也已经看明白了。无论是秦王想置他于死的。还是;徽有杀他之心。甚至燕王在后面做手脚。其实这些统统都不重要。重的是朱元璋对自己的态度。在朱元璋能不能容忍自己。能杀自己的人也只有朱元璋。

关键就在明天。明天述职若能通过。那他眼前的危机暂时就解了。他就可以从容布局。力保他的高丽战略能够实现。

想到这。李维正轻拍拍罗广才的肩膀道:“你不用担心。皇上的心机你是看不懂的。笑到最后的必会是秦王。”

天已渐黑了。御书房的光依然灯火通明。朱元璋和往常一样忙碌的批阅着奏折。在的生活中几乎就没有什么闲余时间。每天他需要三次上朝。和群臣共国事。每天要批阅奏折到半夜。日复一日。繁重的公务也渐渐侵蚀他的身体。使他日渐苍老。精力和体力也大不如从前。而这段时间他的老态表现的格外明显。自从传来太子在陕西病势恶化的消息后。担忧和虑几乎压弯了这位开国皇帝的脊梁。他不仅仅是担忧儿子的病势。更重要是大明帝国的将来。谁能继承他的事业?

虽然太子尚在。朱元璋不的不开始考虑一个残酷的现实。取消长子朱标的皇位继承权。管感情上难以接受。但为了大明的千秋万代。他只能牺牲长子的利益了。最近他一直在考虑两个备选方案。一个是立四子燕王朱棣为太子。次是立皇长孙朱允为皇太孙。这是两个完全迥异的方案。立燕王意味着治国将续强硬的风格。是朱元璋不愿看到的。立皇长孙朱允既能维护嫡长继承的原则。又可安慰失位的长子。也是一个良策。但皇长孙朱允却太过于文弱。一点略微不符合朱元璋的期望。

秦之失鹿于马上治天下。宋之失国又因为文治过柔。过阳或过阴都不是长久之道。朱元深知这一点。因此为了扭转元末的奢靡颓废之风。他以的作风治国。以严刑酷法肃清元末官场遗毒。以武功来构架大明的骨骼。但在他之后就必须要采取稍微宽容的治国方略了。以文治来填充大明的血肉。这是朱元璋的既定国策。所以大明的第二代君主必须文武兼备。既不能太武硬。也不能太文弱。长子朱标是他最理想的继承者。仁厚宽容又不原则。只可惜他的身体注定他将无缘于皇位。

朱元停笔叹了口。虽然已到筋疲力尽。但堆积如小山般的奏折仍然让他不敢有半;懈怠。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没有一副强健的身体。如果来应付繁重的政务。其实让长子退出东宫。也是为了他好。

朱元璋随手又从案头拿过一本奏折。这是今天兵部刚刚呈上的折子。是李维正在小琉球岛的战报。全歼倭寇一千五百余人。大半葬身海底。另斩首四百余人。首级已送至兵部。而兵部尚书孙家泰在奏折上的批注只有八个字:“据不足。尚待核查”。

轻描淡写的八个字便将李维正的功劳抹杀了。兵部的潜台词无非是说李维正报的人数不知是否有假。送来的首级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倭寇。也不能说兵部的说法不对。歼灭一千五百余倭寇确实有造假的可能。可要核查也无从着手。也就是说最后的结果十之**是不了了之。李维正的功劳将不被兵承认。

朱元璋不由轻轻摇了摇头。他知道李维正因有在锦衣卫任职的经历以及他资历太浅便的升高位两件事。使的他始终被大部分朝臣敌视轻视。他的功劳被人漠视。他的过失被人盯住。从这次小琉球群岛歼灭大量倭寇上便可看出这一点。送来了四百多首级还说证据不足。兵部是有点鸡蛋里面挑骨头了。

朱元璋心里很清楚。维正不敢作假。这次确实是他立下了大功。可若表彰了他。那几十名官员联名弹劾他滥用“临机决策权”一案又怎么服众?还有琉球三国之事。他对海国策的挑衅。虽然自己的怒气是消了。但并不代表他朱元璋就可以网开一面。饶过李维正在海禁上的挑衅。

朱元半天沉思不语。明天就要见李维正了。可该怎么处理他。他一时还拿不定主意。朱元璋沉思了片刻。便随手拉了一下身旁的细。细绳是连接隔壁的内阁学士房间今天当值的是文渊阁大学士宋纳。很快。宋纳从隔壁匆匆赶来。躬身了一礼道:“请陛下吩咐!”


卷一 卷进大案 第一百五十六章 初次述职

阁学士是朱元璋的私人秘书,他们自古就是中国官场人物,今天则叫做智囊或专家一类,南北朝时称为翰林学士,一直便是皇帝的幕僚,到中唐玄宗时代时翰林学士的权力曾达到了顶峰,他们被李隆基利用,成为了他对付强大相权的一种手段,分去了中书省的部分草诏之权,使皇帝终于有了直接下旨的权力,但这是不合法理的,所以翰林学士的权力很快又衰落了,在宋时最为势微,仅有虚名。

到了明朝,翰林学士演变为内阁学士,这才真正迎来了它的春天,朱元璋一脚踢开了中国自隋唐后逐渐形成的权力制衡原则,废除了相国,所以明清无相国,只有君权独裁,中明的皇帝吃不了先祖那份苦,只得将朝务托付于私人,内阁学士便以皇帝私人秘书的身份渐渐掌握了大权,尽管看似相国,但本质上还是皇帝的私人秘书,皇帝不放心秘书独掌大权,又让阉奴来加以制衡,这就是终明一朝宦官猖獗的根本原因,所以满清皇帝便能轻而易举地取消内阁学士的权力,将大权独揽,就像私自搭建的房子被拆迁一样,尽管心中不服,可又能去哪里申冤?

这也是中国近代逐渐走向腐朽黑暗的根源,失去几千年形成的君相制衡,就俨如血液中失去了白细胞,以一人之独裁,最后焉能不走向灭亡。

朱元璋是个事事亲为的君主,所以这个时代的内阁学士还仅仅只是一个秘书然替朱元璋做决策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多时候也只是装点一下门面,而像今天朱元璋让宋纳替他做参考,就属于很少见的现象了。

朱元璋便将李维正的事情给他讲述了一遍,最后道:“他打击倭寇和护卫货船有功,朕承认,他教训高丽人,朕窃以为也可行,但他‘滥用临机决策权’,这已是群臣的共识,尤其是他主张移民于海外海禁,这是朕决不能容忍,所以朕对怎么处置他,心中还一时拿不定主意问问先生,你认为朕最后该怎么处置此人?”

内阁学士的学虽好对帝王之术都不擅长,一般都要从书本典籍里找答案,可宋纳却是内阁学士中的异类,不仅学问好,也善于变通,能出主意因此朱元璋总喜欢让他跟在身旁,宋纳思索了半天便道:“陛下臣以为所谓‘滥用临机决策权’不过是种不满的说辞,权就是权既然给了,又何谈‘滥用’二字李维正可是忠实地执行了陛下赋予他的权力,如果以它为发落借口,于情理不符;其次是移民有违海禁,臣听陛下的说法仅仅是他向陛下建议或者请示能不能做?臣以为关键是究竟有没有做违禁之事,如果做了,陛下可正大光明处罚他,如果他并没有做,仅仅只是个想法,陛下就不必把此事放在心上了,直接否决了就是,再好好警告他,别让他再触犯了陛下的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