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国策 >

第935章

国策-第935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复杂性,即没有任何一个利益集团能够单独控制美国,那些在幕后控制局势的利益集团也在相互斗争,那么兰德斯聘请杜奇威,又不重视杜奇威,也就很好理解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杜奇威在兰德斯内阁中的地位,与裴承毅即将在开普敦发挥的作用一样,即通过任用他来传达某种信息。

作为布兰迪诺最得力的助手,杜奇威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正是如此,杜奇威并不感到气愤。归根结底,兰德斯能让他以准内阁成员的身份在共和党政府中发挥作用,已经非常“开恩”了。

问题是,杜奇威不得不为兰德斯捏把汗,或者说为美国的未来捏把汗。

从布兰迪诺那得到消息后,杜奇威就意识到,裴承毅“复出”肯定与中东局势有关。

虽然中东问题已经火热了好几年,从叙以战争之后就没有冷却过,但是裴承毅早不出来、晚不出来,就在全世界都把关注焦点由以色列与叙利亚转向库尔德人的时候出来,足以证明共和国正在谋划相关的行动。更让杜奇威担心的是,美国当局的表现也不落后,大量迹象表明,裴承毅复出在很大程度上是拜美国当局的政策所赐,因为兰德斯上任后不久就宣布将拆除挡在美国与土耳其之间的障碍,尽快为土耳其提供一批先进武器。

兰德斯说的“障碍”,不是浩瀚的大西洋,而是美国国会在20多年前通过的一项针对库尔德人问题的武器出口禁令。当时,美国正在积极准备对付伊朗,多次与土耳其当局秘密接触,希望土耳其能够提供便利,比如向美军开放军事基地,允许美军过境等等,而土耳其当局则趁势要挟美国,要美国别插手土耳其对付库尔德人的行动。结果全世界都知道,美国与土耳其的秘密谈判以崩溃告终,美国输掉了伊朗战争,而美国国会恼羞成怒,决定惩处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土耳其,也就通过了这项对土耳其影响深远的法案。从此之后,只要土耳其当局不肯按照该法案的规定,承认在21世纪初越境袭击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人违反了国际战争法,并且交出战犯,美国就不会将把占武器总量半数以上的进攻武器卖给土耳其。因为欧洲国家,特别是出口军火最多的德国与法国都有类似的法案,均禁止向土耳其提供可以用来对付库尔德人的武器装备,所以土耳其也无法从北约的欧洲成员国购买到先进武器。在此情况下,土耳其不得不从俄罗斯购买先进武器,甚至一度成为共和国军火商的坐上宾。比如在2038年,土耳其就从共和国购买了足以武装3个炮兵旅的240门330毫米口径的远程火箭炮。

由此可见,兰德斯在这个时候宣布恢复向土耳其出口先进武器装备,等于明确无误的告诉共和国,美国正在加快巩固中东阵地的步伐,准备用绑定土耳其的方式,确保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霸权地位。更重要的是,就算兰德斯没有这个想法,也很容易让共和国相信,美国此举是打算用库尔德人问题对付伊朗、伊拉克与叙利亚。别的不说,只要土耳其军队拿着美国的先进武器进入库尔德人聚居区,就能导致生活在土耳其境内的大约1000万库尔德人中的很大一部分逃往邻国,导致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如果这些难民中有那么几个心怀鬼胎的破坏份子,肯定会给邻国制造更大的麻烦,比如社会动荡。

共和国会在这个问题上跟美国打太极吗?

虽然新上台的顾卫民是出了名的温和派,但是共和国的基本政治氛围决定了,就算是真正的温和派,也不可能改变强硬的对外政治立场。

裴承毅的出现,就正好说明了问题。

杜奇威首先想到的,就是共和国将以雷厉风行的方式解决库尔德人问题。

无独有偶,杜奇威的担忧得到了CIA与NSA的证实。

CIA的一份最新情报表明,共和国当局公布裴承毅出任元首特别助理之前,就对如何解决库尔德人问题进行了讨论,而且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军队主战、政府主和。NSA提供的侦察卫星拍下的照片表明,共和国的军事调动非常频繁,远远超过了正常状态。

正是如此,兰德斯才每天傍晚找杜奇威聊天。

问题是,兰德斯并不相信杜奇威的判断。或者说,杜奇威的判断与兰德斯的相左。

就杜奇威所知,在兰德斯看来,共和国针锋相对的安排裴承毅辅佐国家元首,根本目的是要借助裴承毅的军事才华。要知道,裴承毅不但在半岛战争中打败了美韩联军,还指挥共和国军队征服了印度。用兰德斯的话来说:共和国要想一劳永逸的解决库尔德人问题,或者说解决中东问题,首先就得推平土耳其,然后才对付以色列;如果共和国的领导人有足够的魄力,就会同时做这两件事情;考虑到美国很有可能出兵小亚细亚,裴承毅的军事才华与战争经验就显得无比贵重。

杜奇威并不完全反对总统的观点,只是有几个问题没有办法解释。

别的不说,既然共和国要的是裴承毅的军事才华,就不应该让他进入元首府,而是应该把他派到南亚战区去,或者设立一个由他指挥的中东战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如臂使指般的指挥共和国军队作战,而呆在元首身边,最多只是个军事顾问。

杜奇威比兰德斯更了解共和国的政治局势,也就不相信事情会这么简单。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17章 苦口婆心

前来迎接杜奇威的,还是那个喜欢把衬衣最上面三颗扣子都敞开的女秘书。虽然杜奇威并不否认她的美色,但是他知道,这个时刻不忘展示火辣身材、离总统太近的女秘书迟早会被正在遭受更年期折磨的第一夫人轰出白宫。

与以往一样,杜奇威在见到兰德斯之前,得到吸烟区等半个小时以上。

也许兰德斯很享受这种随意摆布他人的感受。

杜奇威点上烟后,随手拿起了放在茶几上的《华盛顿邮报》。虽然资讯早已进入电子与网络时代,纸质报纸在10年前就绝迹了,但是总统享有很大的特权,无聊的时候拿起报纸翻几下,确实是一种很惬意的享受。当然,白宫的报纸不是货真价实的古董,而是用激光打印机打印出来的。

事实上,杜奇戌也不急着去见兰德斯。

辅佐韦斯特伍德与布兰迪诺的时候,杜奇威就总结了一条经验,即在总统面前,即不能显得过于高傲,又不能把总统当回事。说简单点,只有不把总统当回事,才能得到总统的重视。或许,那些能够决定天下苍生是否能够见到明天太阳的大人物,都有一点被虐的嗜好吧。

翻了一阵报纸,觉得没什么看的,杜奇威就专心致志的抽起了烟。

只有在抽烟的时候,他才能集中精力,思考一些重要问题。

早在好几年前,也就是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被共和国略施小计就弄得死去活来的时候,杜奇威就跟当时还是美国总统的布兰迪诺聊过共和国的政治形势。杜奇威到现在还记得,他与布兰迪诺均认为,共和国即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当时谈得最多的不是共和国的未来政治格局,而是共和国政局的基本面。

当时,杜奇威与布兰迪诺均认为,王元庆拖到下半年才交出政权,除了收获政治改革的第一批果实之外,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王元庆需要足够时间对“后王元庆时代”的政治体系做出安排。毫无疑问,这不是安排个接班人那么简单的事情。事实上,在10年前与20年前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而且都有一个过渡期。不同的是,20年前的纪佑国没有受到国内政治改革的压力,可以从容不迫的进行部署,而10年前的赵润东已经提前5年让接班人王元庆发挥作用,也就没有必要在离任前做太多的部署。这个判断让杜奇戚相信,顾卫民绝对不是王元庆心目中的理想接班人,不然他不会、也没有必要在离任前花如此大的精力调整共和国的政治体系。

搞明白了这个问题,杜奇威也算得上是“中国问题专家”了。

既然顾卫民不是王元庆心目中的理想接班人,那么肯定有一个“理想接班人”,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出任共和国国家元首。当然,杜奇戚与布兰迪诺都相信,在王元庆第二届任期才回到中央、并且直接出任国务院总理的颜靖宇才是“理想接班人”。受年龄、威望等等因素影响,王元庆没有直接把政权交给颜靖宇,而是让顾卫民上台执政。也就是说,顾卫民的历史使命与赵润东非常相似,王无庆的安排与当年纪佑国的安排一样,让真正的接班人再磨练10年。

只要搞清楚了这个问题,对共和国有所了解的人都能想到接下来的事情了。

当然,杜奇威肯定对共和国有所了解。

之前提到过,在半岛战争中惨败给30岁出头的、当时还是陆军上校的裴承毅之后,杜奇威用了好几年的时间学习东方文化,甚至专门参加了一个汉语班,希望从汉语的语言习惯与词汇中了解东方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杜奇戌能够在脱掉军服后受到重用,与他在那几年内掌握的知识有很大的关系。

在杜奇威看来,王元庆肯定会安排几个“顾命大臣”。虽然直到布兰迪诺离开白宫,美国的情报机构都没有找到足够多的证据,证明王元庆安排了对付顾卫民的人员,但是越是查无结果,杜奇威越是相信,王元庆早有部署,而且环环相扣,不会给顾卫民多少篡权的机会。别的不说,作为共和国最出名的将领,裴承毅无缘无故的消失了好几年,就足以让人生疑了。

问题是,杜奇盛不是炎黄子孙,学得再多,也不可能掌握东方文化的精髓。

杜奇威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免不了用上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拿王元庆对共和国政治局势的安排来说,就算他的判断完全正确,王元庆会想办法限制顾卫民的权力,为颜靖宇上台打下基础,也不可能像他想的那样,留下几个忠心不二的手下,与顾卫民唱对台戏。不管怎么说,王元庆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人,在处理如此敏感的问题时,他肯定得顾全大局,不会在面子上与顾卫民过不去,也就不会在顾卫民身边按放几颗定时炸弹。很多时候,当威胁还是威胁的时候才有用。可以说,在对权术的理解与认识上,最接近东方文化的就是意大利的传统文化了。可惜的是,杜奇伟不是意大利人。正是如此,这个问题困惑了杜奇威好几年。

当然,困惑只是困惑,让杜奇威坚信不移的原因只有一个,即作为共和国头号战将的裴承毅不可能无缘无故消失。

不得不说,杜奇威没能掌握东方文化的精髓,让他没有犯更大的错误。如果换一个真正的“中国问题专家”,恐怕首先想到的就是裴承毅受政治主张的影响,遭到了王元庆的政治迫害,所以在王元庆离任前就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而且销声匿迹好几年。

果真如此的话,杜奇威还会犯一个更大的错误。

照此思路推测下去,在裴承毅重新复出之后,也就是出任元首特别助理的时候,杜奇威肯定会相信,裴承毅是顾卫民的人,不然不会受到王无庆迫害、也不会得到顾卫民的重用。而裴承毅遭到迫害,很有可能与支持顾卫民有关。如此一来,顾卫民在这个时候把裴承毅放到公众面前,除了感谢裴承毅在几年前提供的支持之外,还会有所作为。更重要的是,以两人的关系,顾卫民肯定不会让裴承毅去背黑锅,甚至会想方设法的让裴承毅建功立业。也就是说,裴承毅的出现,意味着共和国肯定会在小亚细亚方向上采取行动。

问题是,杜奇威并没这么想,也就没有犯这个最严重的错误。

至于兰德斯有没有这么想,杜奇威就不敢保证了。

虽然兰德斯也不是中国问题专家,甚至只会说“您好”、“谢谢”、“再见”等几句简单的汉语,但是兰德斯身边肯定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问题专家,而这些专家很有可能做出最错误的判断。

也就是说,兰德斯坚信共和国即将在中东地区大干一场的出发点很有可能是错误的。

正是如此,在与总统探讨与裴承毅有关的问题时,杜奇威一直在强调,裴承毅突然出现肯定与中东局势有关,但是与通常理解的不同,裴承毅的出现,肯定不是为了激化中东问题。

问题是,兰德斯听进去了多少,就是个未知数了。几天下来,话题已经从裴承毅转移到了中东局势上。

不管怎么说,杜奇威是一个非常有职业道德的人,而且是一个从内心热爱美国、并且早就发誓捍卫美国利益的军人。就算兰德斯有点油盐不进,还一再刁难,杜奇威也没有失去耐心。他知道,如果不能说服兰德斯,让总统认清时局,美国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输掉一场绝对不能输的战争。

当然,杜奇威早就不是纯粹的军人了,所以在兰德斯面前,一直有所保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