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国策 >

第650章

国策-第650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硬实力之外,第7装甲师的软实力也非常强大。

在全面效仿共和国陆军的情况下,巴基斯坦陆军不但重视部队的装甲力量,还更加重视部队是信息指挥系统。当年裴承毅在巴基斯坦担任军事顾问,主要工作就是让巴基斯坦军人明白信息指挥系统的重要性,帮助巴基斯坦军队掌握现代信息指挥系统,并且在战斗中灵活应用信息指挥系统。虽然巴基斯坦陆军的信息指挥系统比共和国陆军差远了,特别是在协同作战能力方面,巴基斯坦陆军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但是在印军面前,巴基斯坦陆军的信息指挥系统非常先进,协同作战能力也没有大问题。

论综合作战能力,第7装甲师超过了任何一支印军装甲师。

面对2支属于二线部队的印军装甲师,巴基斯坦第7装甲师从一开始就显得格外自信。

也许与巴基斯坦陆军没有买到DZ…31A主战坦克有关,在与第7装甲师遭遇的时候,印军装甲师也非常有自信。M1A5打不过属于第六代主战坦克的DZ…31A,在属于第五代主战坦克的DZ…21P面前还不至于沦落到没有还手之力的地步。至少在对等的情况下,M1A5所使用的140毫米贫铀穿甲弹能够对DZ…21P构成威胁。

双方都有信心,恶战在所难免。

只是印军并不知道,在后方协助第7装甲师作战的不是巴军总参谋部,而是由辈承毅指挥的前线指挥部。

战斗开始前,巴军总参谋长就跟裴承毅通了电话,希望前线指挥部能够为卡苏尔方向上的巴军提供支援。虽然巴军总参谋长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很明确,那就是让裴承毅担任战役总指挥。为此,巴军总参谋长派作战参谋率领10多名协调军官来到前线指挥部,协助裴承毅指挥作战。

巴军总参谋长这么做,也是希望巴军能够在卡苏尔东面歼灭印军。

裴承毅没有拒绝,也没有直接指挥战斗。

在他看来,这类没有多少悬念的战斗,根本不用他亲自指挥。裴承毅也希望通过这个机会锻炼前线指挥部的参谋军官,给袁晨皓更多的表现机会,所以把战术指挥工作丢给了袁晨皓。虽然巴军作战参谋有点不满,毕竟在关系到巴基斯坦利益的问题上,裴承毅让一个上校军官做主,多少有点开玩笑的意思,但是巴军作战参谋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袁晨皓是前线副总指挥,而且当初裴承毅指挥半岛战争的时候,也是上校军官。

似乎想好好表现一下,或者想让巴军将领知道什么才是协同作战,袁晨皓决定大干一番。

两军交锋前,袁晨皓集中中巴空军的战术航空兵,以及巴基斯坦陆军航空兵,对正在向西推进的印军进行了两次火力打击,让巴军作战参谋颇感意外的是,火力打击的对象不是印军装甲力量,而是跟随在装甲部队后面的步兵。在进行火力打击的同时,袁晨皓专门安排3个中队的J…17A战斗机,寻歼印军的机动式防空系统。

裴承毅摆明了态度,让袁晨皓放手去干,没有干预上校的战术指挥。

前两轮火力打击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中巴双方的战术航空兵,特别是巴基斯坦空军的200多架战斗机。用巴基斯坦空军司令在战后的话来说,在中巴空军的联合打击下,印军装甲集群与步兵集群之间出现了一道纵深超过3千米的“无人地带”,彻底隔绝了印军装甲部队与步兵部队的联系。

这就是袁晨皓重点轰炸印军步兵的目的。

装甲部队诞生之后,“步坦协作”就是装甲部队的基本战术。失去步兵掩护的装甲部队很容易成为对方步兵的打击对象,而没有装甲部队支持的步兵就没有进攻能力。不管在什么时代,装甲部队都无法脱离步兵单独作战。

只不过,在空中打击决定战争胜败的时代,轰炸步兵还有更多的意义。

轰炸结束的时候,跟在印军装甲郡队后面的步兵集群放慢了脚步。在没有防空掩护的情况下,步兵很容易成为对方空中力量的消灭对象,也是最容易被轰炸消灭的部队。别的不说,一次覆盖式轰炸,就能消灭所有暴露在外的有生力量。除非印军步兵全都不怕死,不然没有任何步兵会在没有指望的情况下,顶着轰炸继续前进。

为了安排第二次打击行动,袁晨皓让巴基斯坦陆航的武装直升机提前撤出了战斗。

随着双方装甲部队交锋,战局顿时锁定。

没有步兵的支持,印军装甲部队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一味进攻,很容易遭到伴随巴军装甲部队作战的巴军步兵的围歼。要知道,在依托阵地的防御作战中,只要拥有合适的反坦克武器,步兵就能成为装甲部队的克星。如果减缓进攻速度,就无法顶住巴军装甲集群的冲击,甚至会被巴军装甲集群切割包围。

可以说,打到这个时候,印军已经失败了。

当然,印军也不是无所作为,至少在面对面的坦克决战中,M1A5的140毫米电热化学炮表现出了足够的威力。不是DZ…21P的装甲防护不够强大,而是巴军一直舍不得为其采购增强型装甲组件。

DZ…31A量产之前,中国北方重型装备集团公司(被中重集团并购,是共和国两大地面装备生产商之一)就针对DZ…21A的防护问题进行了改进,研制了增强型装甲组件。因为共和国陆军已经决定采购DZ…31A,所以增强型装甲组件完全针对采购了DZ…21系列主战坦克的海外用户。按照北方重装开出的售价,1套增强型装甲组件的售价为750万元,相当于DZ…21P单价的40%,能够使DZ…21P的防护能力达到DZ…31A的水准,将其服役时间延长20年以上。因为巴基斯坦是DZ…21系列主战坦克的最大海外客户,所以北方重装还专门派人去巴基斯坦推销。问题是,巴基斯坦陆军一直想购买DZ…31A,希望获得生产许可证,对改进DZ…21P没有多大兴趣。

正面冲击中,至少有30多辆DZ…21P被M1A5的贫铀穿甲弹击穿了正面装甲。

不得不说,印度陆军的“非对称发展”收到了效果。如果M1A5采用的仍然是M1A3的140毫米坦克炮,而不是电热化学炮,根本不可能打穿DZ…21P的正面装甲。半岛战争期间,美军的M1A3就是因为火力过弱,才败在了共和国陆军的DZ…21A手中。印度陆军不惜重金,从德国购买了140毫米电热化学炮,虽然没有全面提高M1A5的防护能力,却有效的提高了M1A5的火力,使其具备与DZ…21P对抗的基础实力。

当然,仅有火力,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半个小时之内,印军3个坦克营全军覆没,近140辆M1A5被DZ…21P摧毁。

更重要的是,印军损失的坦克是“硬损失”,在印军全面溃退的情况下,装甲抢救部队没有时间把受损的坦克拖回去,甚至不得不抛弃一些原本可以修复的坦克。巴军第7装甲师要幸运得多,虽然有30多辆DZ…21P被打穿了正面装甲,但是只有11辆彻底报废,另外20多辆均被装甲抢修车拖了回去,返厂修复之后,又能投入战斗。

半个小时的装甲战,完全体现出了双方的“质量”差距。

直到这个时候,袁晨皓才让巴军陆航的武装直升机群上场。

趁着印军装甲集群全面溃退的机会,上百架巴基斯坦陆军的WZ…15PZ型武装直升机发起了最后的攻击。

作为WZ…15系列武装直升机的终极改进型号,WZ…15PZ不但拥有更强的武备,而且战斗重量比WZ…15A增加了6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用来增强战场生存能力,比如增强座舱与发动机舱的装甲厚度,加强机身结构等等。为了不降低飞行性能,WZ…15PZ的两台电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在WZ…15A的基础上增加了75%,同时采用了五叶浆翼。作为最后一代武装直升机的最终型号,WZ…15PZ的绝大部分作战性能都超过了印军的AH…72I,在某些方面甚至不比QW…26B差。

即便只是普通型号,武装直升机也是坦克的最大克星。

作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冷战期间诞生的新机种,武装直升机自诞生的那天开始,首要任务就是反坦克。虽然随着技术进步,各国都在探索对付武装直升机的方法,比如为坦克配备可以打击超低空目标的炮射导弹,但是在与武装直升机对抗的时候,受到自身性能的限制,坦克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如果不是垂直起降低空攻击机的出现,武装直升机至今都是超低空霸主。

所谓兵败如山倒,溃退开始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5日凌晨0点25分,第7装甲师在武装直升机群的掩护下,开始向东攻击。

为了达到最大突击效果,袁晨皓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第75炮兵旅。

炮击从0点30分开始,一直持续到2点30分,整整2个小时!

炮击的重点仍然不是印军装甲部队,而是提前开始撤退的印军步兵。从一开始,炮火就越过印巴国境线,落在了印度境内。

到这个时候,巴军作战参谋已经对袁晨皓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重点炮击印军步兵,不是为了消灭更多的有生力量,而是阻止印军进入防御阵地,为第7装甲师发动反击创造机会。

以当时的情况,印军装甲部队全军覆没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如何在越过印巴国境线之后,让第7装甲师走得更远一点,才是袁晨皓追求的目标。

0点45分,巴基斯坦空军的战术航空兵再次参战。

这时,裴承毅干预了袁晨皓的战术指挥工作,没有让袁晨皓把共和国空军的战术航空兵派上去。

即便如此,对战局也没有多大影响。

随着反击开始,第7装甲师不但让第71坦克旅以最快的速度向东挺进,还让之前跟随第71坦克旅作战的第72与第73装甲旅在装甲集群后面展开,扩大进攻宽度,撕开印军的边境防线。

在第7师的少将师长准备把第74步兵师投入战斗的时候,袁晨皓立即下达了相反的命令,要求把第74步兵师留在后面,充当战术预备队。

这一命令及时纠正了巴军的错误。

不管怎么说,东面的印军有5个师,8万余人。第7装甲师只有3万多人。虽然在空中支援与炮火支援下,第7装甲师歼灭8万敌军不是大问题,但是要在数个小时之内吃掉这么多的敌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换句话说,当印军的防御空间缩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进攻难度就会大增。狗急尚且跳墙,更别说几万军人了。如果巴军过早的投入全部力量,没有留下战术预备队,在印军发起反击时,就没有兵力可以调用了。

事实证明,袁晨皓的判断相当准确。

2点30分,巴军越过印巴边境线,进入印度境内。

印军减缓了撤退速度,开始进行小规模反击。

这时,巴军指挥官差点犯了相反的错误,那就是过早动用预备队。

在袁晨皓的明确命令下,第74步兵旅才留在了后面。

在稳步推进的情况下,第7装甲师以平均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向东前进,缓慢的压缩着印军的机动空间,迫使印军以添油的方式发动战术反击,消耗印军的有生力量。

5点50分,第7装甲师将战线推进到了菲罗兹布尔,也就是拉贾斯坦运河西岸。

到此,印军已经无路可退。

经过一个晚上的战斗,8万印军只剩下了不到3万,大约有7000名印军战死,2万多印军做了战俘,另外2万多印军零星分布在巴军战线后方,正在遭到协同第7装甲悼作战的另外2个巴军师的猛攻。

直到这个时候,袁晨皓才吹响了总攻的号角。

随着第7装甲师的4个战斗旅,第72步兵师的2个战斗旅投入战斗,被围困在拉贾斯坦运河西岸的印军只有两种结局:要么缴械投降,要么战死沙场。

毫无疑问,绝大部分印军官兵选择了前者。

作为二线部队,5个印军师的绝大部分官兵都是贫民出身,参军服役的主要目的不是为国家服务,而是混口饭吃。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谁愿意死得不明不白呢?

此时,另外两个方向上的战斗也进入了白热化状态。

    卷十 龙腾九天

第80章 死亡之路

与卡苏尔会战同时进行的,还有由印度西北集团军群B集团军主导的查谟会战。

查谟位于克什米尔西南部,紧邻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东北部锡尔亚科特。虽然在很多地图上甚至找不到这座人口不到5万的小城市,但是在克什米尔地区,查谟是与斯利那加同等重要的战略要地。

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前,查谟由印度控制,是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最重要的军事据点之一。第四次印巴战争期间,巴军全力攻打斯利那加,为了达到牵制印军主力部队,阻止印军增援斯利那加的目的,巴军出动最精锐的山地步兵师,在空军与远程炮兵的支援下,攻占了查谟。按照巴军当时制订的作战计划,占领查谟后,还将攻打紧邻克什米尔的伯坦果德,切断印度与克什米尔地区的主要地面通道,为控制整个克什米尔地区奠定基础。只是巴军的胃口太大了,而且共和国并没有发动地面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