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国策 >

第1219章

国策-第1219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38章 定位

契力亚科夫等俄罗斯军政要员纷纷前往战略指挥中心等紧急避难所的时候,在这场战斗中唱主角的共和国天军正在忙着做一件事情:确定俄罗斯战略打击力量的精确位置,为紧接着到来的战略打击提供情报支持。

搜索与跟踪其他国家战略打击力量,一直是大国的主要军事话题之一。

别说战争时期,即便在和平时期,像共和国的军事情报局、美国的中央情报局、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局、欧洲的情报安全总局(由法德意等欧洲集体安全组织成员国的情报部门合并而来的情报机构)等世界知名的强力情报机构都会花很大的力气去刺探敌国情报,搞清楚敌国战略打击力量的部署情况。

越受重视,意味着越发艰难。

可以说,确定其他国家战略打击力量的精确位置,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暂且不说藏在深海里的战略潜艇与在蓝天中翱翔的战略轰炸机,仅仅是陆基战略导弹,也很难发现与定位,特别是机动部署的弹道导弹全面取代固定发射井之后,要想确定一个大国的战略弹道导弹部队的准确位置,不比登天容易多少。虽然从理论上讲,在遭到攻击的时候,部署在发射井内的弹道导弹的生存能力超过了导弹发射车,而且固定部署的弹道导弹的打击精度要比机动部署的弹道与弹高一些,但是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战略弹道导弹的打击精度提高到米级的情况下,相当于活靶子的固定发射井已无存在的价值。在《伦敦条约》第二阶段削减工作完成之后,所有国家的固定导弹发射阵地都被拆毁,所有固定部署的战略弹道导弹都被销毁。也就是说,俄罗斯陆军战略火箭兵早已实现机动化,保有的360枚洲际弹道导弹均部署在导弹发射车上,其中240枚公路部署、120枚铁路部署。

虽然俄罗斯本土铁路总里程超过了3万千米,仅次于共和国与美国,但是运载战略弹道导弹的列车属于“军车”,即便在和平时期,也得到高度保护,比如在行驶的时候要精心策划路线,休整的时候要得到充分保养,所以运载120枚导弹的30辆列车必须以军事基地为依托。显然,这绝对不是普通的军事基地。比如为了对导弹进行正常维护,基地里面至少得有一座能够完全隔绝辐射与有毒物质的厂房,在俄罗斯全境,能够支持“战略列车”的军事基地不会超过10座。也就是说,只需要密切监视这10座基地,留意进出列车,并且对其进行持续跟踪监视,再加上一点点时间就能确定那30辆运载弹道导弹列车的具体身份。如果在几十年前,最大的麻烦就是“持续监视与跟踪”,毕竟那些军事基地在俄罗斯腹地,持续监视不容易,持续跟踪更不容易。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军事侦察卫星的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之后,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可以说,以共和国的战略侦察能力,早在10年前就掌握了俄罗斯铁路机动战略导弹的部署情况,确定了30辆列车的具体身份,并且对其进行了不间断的跟踪与监视。

真正麻烦的,还是那些公路机动战略弹道导弹,也就是常说的导弹发射车。

如果俄罗斯的导弹发射车还停留在世纪初的水平,这个问题还不算太大。要知道,世纪初的导弹发射车都有非常明显的特征,比如“白杨M”的8轴MAZ…79221三用发射车长20多米,运载导弹时的总质量上百吨,在分辨率为0。1米的侦察卫星眼里,其特征显得再明显不过了。问题是,到21世纪中叶,得益于技术进步,战略弹道导弹发射车的特征就不再那么明显了。归根结底,还是战略弹道导弹自身的质量大大降低,从而使其三用发射车的尺寸与质量都得到了控制。比如SS…48的发射质量就只有14吨,不到SS…27(即“白杨M”)的三分之一,加上发射筒,也只有16。5吨,按照承载系数0。3计算,SS…48导弹发射车的总质量仅为55吨,差不多为“白杨M”的一半。在陆地上,100吨的8轴重型车辆肯定要比仅有55吨的4轴或者6轴车辆显眼得多。

除了导弹发射车的特种不那么明显之外,公路机动部署的范围也要广阔得多。

俄罗斯的公路通车里程超过20万千米,其中能够供50吨级重型卡车通行的大约有5万千米。虽然导弹发射车也需要足够的后勤保障与支援,比如在需要对导弹弹头进行检查的日常维护时,需要完备的辐射屏蔽设备,不然弹头发出的辐射足以暴露其行踪。又比如导弹火箭发动机需要做定期检查,必须在无尘环境下进行,也就需要无尘车间。正是如此,并不是所有军事基地都能支持导弹发射车,必须为其建立专门的军事基地。但是与铁路机动部署方式相比,公路机动部署的最大好处就是基地设置更加灵活,而且大多数基地都利用道路交通系统中的隧道,设在地下洞库内。比如在乌拉尔山就有上百座由隧道连接的、专门为导弹发射车服务的洞库。这种洞库不需要太大,也不需要十分完备的设施,有的只能停放一辆导弹发射车,以及必备的物资,平常时期,大部分导弹发射车都集中部署在邻近的基地,只有执行战备巡逻任务的导弹发射车会到洞库内停留,补充燃油等等。遇到紧急情况,所有导弹发射车都将离开基地,完全以洞库为支撑,避免集中活动。

总的来说,找到240辆导弹发射车,绝对要比找到30辆导弹列车困难得多。

当然,只要是军事设备,就不可能无迹可寻。

比如战略弹道导弹都对储存环境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即对温度、湿度、轴向变形量与系统震动频率等等都有要求,特别是在导弹向小型化方向发展,越做越精密的情况下,对这些环境变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拿SS…48来说,要求储存环境的温度在15摄氏度到30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不超过70%,而这些要求明显无法自然形成。如此一来,对储存导弹的发射筒自然有格外要求,从而让导弹发射车具有比较突出的外形特征。更重要的是,导弹发射车必须随时为控制温度与湿度的设备供电,也就会释放出热量,如果在冬季的话,会使导弹发射车变得更加醒目。

这些都属于外在特征,而拥有这些特征的不仅仅只有导弹发射车。

确定导弹发射车的主要办法,与这些外在特征基本上没有关系,而是利用了机动部署弹道导弹的天生缺陷,即在发射导弹前,必须进行精确定位。

固定发射井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只要提前装定了目标数据就能在接到命令后立即发射导弹。因为在接警之后要进行机动规避,所以要想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首先就得确定自身的精确位置。也许有人会问,对于携带爆炸当量在20万吨以上的核弹头的导弹来说,即便精度差一点,也不会对打击效果产生多大影响。如果在打击城市、工业中心、港口、大型军事基地等等面目标的时候,确实没有多少影响,问题是,如果需要打击的是得到加固的点状目标,比如部署了导弹发射车、而且有多个出口的地下洞库的时候,就对打击精度有非常高的要求了。在此情况下,就算弹头采用了惯性加星光复合导航技术,也需要在发射之前确定自身的位置,而且越准确越好。如果必须突破敌人的导弹防御系统,更得确定自身的精确位置,以便设置最为合理的攻击弹道。

毋庸置疑,定位就是导弹发射车的死穴。

作为“末日武器”,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导弹发射车,肯定具备惯性、地形匹配、无线电测向、卫星导航等多种定位与导航手段,问题是,在实战中,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可能逐一使用这些方法来定位,而是同时使用几种办法,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定位工作。不管怎么说,在需要使用战略弹道导弹的时候,时间绝对是最宝贵的财富。在众多定位方式中,无线电定位系统的问题最为严重。

按照俄罗斯导弹部队的作战守则,只有在本土已经遭到核武器袭击,必须立即对敌国进行战略报复,也就是直接打击敌国城市的时候,才不用精确定位,只要由惯性导航系统确定大致位置之后就可以发射导弹。在其他情况下,都得进行精确定位。特别是在时间相对充裕,也就是提前接到战略警报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精确定位,并且以精确定位数据对惯性导航系统进行校准,以便在必要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发射导弹。

当时,契力亚科夫下达的是警戒命令,而非发射导弹的命令。

也就是说,俄军的导弹发射车在接到命令之后,并没有发射导弹,而是按照作战守则中的规定,对导弹发射车进行精确定位。

精确定位的方法只有两种,一是导航卫星提供的位置信息,二是无线电定位系统。

众所周知,契力亚科夫下达警戒命令的原因就是俄罗斯的军事卫星系统遭到打击,所以俄军的导弹发射车在进行精确定位的时候,肯定无法依靠导航卫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无线电定位系统上。

这种定位系统的原理很简单,那就是通过对2个以上的定点无线电台发出的无线电信号进行精确测量,再用三角函数计算自身的位置。因为是导航卫星之外唯一一种具备快速定位能力的精确定位系统,所以一直以来都受到了俄罗斯当局的重视。在俄罗斯境内,总共有上百座这种无线电台,每座电台都有两套以上的发射机,以便时刻不断的发射带有特殊编码的无线电信号。

可以说,在俄罗斯全境任何一点,至少都能接受到2座电台发出的信号,为了提高定位精度,大部分地区能够接收到3座以上电台发出的信号。在接收3组不同信号的情况下,能够将定位精度提高到百米以内。当然,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导弹发射车、特别是正在行驶中的导弹发射车上的无线电定位系统还会用一种特殊办法来提高定位精度,即向邻近的电台发送一组带有特殊编码的征询信号,接收到信号的电台则会在发出的信号中增添时间信息,导弹发射车上的定位系统可以据此将定位精度提高到10米左右,并且以此来校准惯性导航系统。

毫无疑问,接到警戒命令之后,除了趴窝的,其他的导弹发射车都上了路。

也就是说,几乎所有导弹发射车都是在行驶途中进行精确定位的,也就会在定位的时候发出无线电信号。

虽然定位电台本身发出的是长波信号,但是导弹发射车发出的却是短波信号。

正是如此,刚好到达俄罗斯本土上空的电子侦察卫星才能接收到这些特殊信号。

问题是,如何从众多信号中找出导弹发射车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呢?

这还得从2056年的那场军事政变说起。虽然当时共和国当局以大局为重,没有针锋相对的出兵哈萨克斯坦,但是做为大国,共和国不可能没有一点表示。结果就是,在共和国对俄罗斯的所作所为表现出强烈不满的时候,俄罗斯提高了战略戒备级别,甚至一度让战略部队进入警戒状态。也就在这个时候,俄军的导航卫星突然全面瘫痪,虽然最后证实是共和国的一群黑客闯进了俄军的中央数据库,瘫痪了导航卫星的控制系统,但是此举的直接结果就是刚刚接到警戒命令的俄军导弹发射车自动启动了无线电定位系统。更重要的是,当时俄军战略部队的戒备级别并不高,很多导弹发射车都在基地内,所以共和国的电子侦察卫星能够比较准确的找出导弹发射车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加上情报人员的贡献,确定导弹发射车无线电定位系统应答信号的频率就不是多难的事情了。正是如此,需要再次确定俄军导弹发射车的准确位置时,这一关键信息派上了用场。

不得不说,在以无心对有心的情况下,俄罗斯当局没有半点胜算。

也就在俄罗斯总统下达了战略警戒命令后的几分钟之内,俄军八成以上导弹发射车的准确位置就在共和国电子侦察卫星的掌握之中了。

如果到此为止,前面做的事情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

不管怎么说,需要发出应答信号的导弹发射车都在行驶之中,电子侦察卫星只能确定其发射信号时的位置,而不可能确定其行驶路线。

要想跟踪这些导弹发射车,还得需要另外一种军事卫星,即照相侦察卫星。

照相侦察卫星是个笼统的称呼,主要包括可见光、红外线与雷达侦察卫星三种,而且每种都有特定的适应范围。照相侦察卫星也不能对导弹发射车进行持续跟踪,只能拍下某一区域的照片,然后从照片上找出导弹发射车,再以新的坐标拍照,以此断断续续的跟踪导弹发射车。当然,这也足以确定导弹发射车的大致位置,能够为接下来的打击行动提供足够的战术信息了。

问题是,到这个时候,共和国天军并没有发起打击。

原因很简单,陆基战略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