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钱倾天下-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外面传言的那样不是很有钱,或者没自己家有钱,自己这一张嘴不就等于是招惹是非了吗?
王猛紧接着的“一百亿”让赵兰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问你有多少钱,你老是“一百……一”吞吞吐吐干什么,到底一百万还是一百一十万?十万块都要算上?真出息!
等她看到王爱国的表情后,心里咯噔一下,弄岔了!人家几百万的车子都能开来一溜,怎么可能没有钱?
陈雪在一旁忍着笑,看了看面色淡然的李湘君,只能憋着笑板着脸,这位婆婆也是有意思的人呢……
第264章造福一方
都说富贵要还乡,光宗耀祖,这次王学军带着一家人回来的确给小王村难言的震撼。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价值的体现就是钱。说钱俗,可是不说钱会死啊,宁可俗一些也不愿意死,这就是人们心中的常态。嘴上往往会说有钱了不起,其实心里却羡慕嫉妒恨,仇富仇的不是富有的人,而是自己没有的钱。常有被一文钱难道的英雄好汉,却少见不为金钱折腰的千秋义气,都说钱不好,那你把钱给我呗。
张向前还在厅堂里坐蜡,他心中千般恨万般怨都发泄不出来。这群刁民无法无天惯了,他早有耳闻,只是以前故事中的主角永远都是别人,今天换成了自己。都说基层难干,难在哪?难就难在这样以氏族为单位的村落,一旦抱团对当权者来说,简直就是要人命的东西。他一个大镇党委书记,走到哪去不说前呼后拥的,总归也是一个领导,有人招待。
到了这里,给了一张板凳,水都没有一口,就算完事了。
可是他为了弄点钱来,居然也忍了。
王学军瞅了瞅这个镇党委书记,心里真的不怎么在意。他虽然不管事,却也知道儿子来往的都是市长一个级别的官员,甚至是更高到中央的一些官员都有联系。面对一个不比芝麻大多少的小官,他还真没有压力。这里可是小王村,搁在过去要是早个几百年,小王村就属于是一方豪强,大氏族,说不定还能混成一方诸侯呢。在这里蹦,真是自己找不痛快。
“我是王学军,不知道张书记找我干什么?”王学军很少有的正经了一些,他这个人就是嘻嘻嘻哈哈、嬉皮笑脸的没个正形。以前穷的时候他这种人叫做二流子、小流氓,现在有钱了人们管这叫做放荡不羁,不拘小节。
张向前定睛看向王学军,仔细的端详了片刻才确认下来,这人虽然和周围的人站在一起,却隐隐有一股子出众的气质。这种气质一般的泥狗腿子很少拥有,即使是王传道这个族老,也没有这种气质。他微笑着和王学军点点头算是打了一个招呼,认识了一下,“我是张向前,呵呵,你们车队从镇政府门口走的时候正巧看见了,我就想来看一看,咱们镇走出去的大富翁是什么样,认识一下。”
“嘿嘿!”王传道出声拦住了王学军下面的话,他瞥了一眼张向前,微微前倾了一下身体,算是给了他一个面子,“张书记来咱们村呢,咱们理当夹道欢迎,只是这大过年的张书记不回家跑咱这里,咱们也是坐立不安,节也过不好。如果有事年后再说吧,年前忙了一年了,也不容易,没心没肺的乐几天吧。”他这话就等于是下了逐客令,老人家活了一辈子,十里八乡什么事情没见过?他一眼就看得出这个张书记是闻到了钱的味道,肯定是来拉赞助的。
其实说支持家乡的发展和建设,谁能不同意?谁又能不愿意?只是现在当官的手脚都不干净,雁过拔毛,一百万的财政专项款下到他们的村子里后不到二十万,其余的各个阶层都截留下来。你要说老百姓没有怨言,那也是骗鬼玩,说好的东西兑现不了,大家对政府的信任就越来越少,甚至到最后不再信任政府部门。
王传道下了逐客令,张向前也不愿意死皮赖脸的赖在这里,他站起来掏了一张名片放在自己的板凳上,“行,我也确实有事,年后的时候我再来拜访,祝大家新年快乐。”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
看着张向前的背影,王传道摇摇头道:“这些家伙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唯独不能带我们奔小康。我听说正月前头他们在小付那里打牌,输赢都十好几万,这钱从哪来的,他们自己都说不清吧?这些当官的也真是可恨,眼瞅着有好处了就巴巴的跑过来,发补偿款的时候却怎么盼也盼不来。”小王村前些年修了一条省道,上面给了征地补偿款,但是这么多年只看到了一半,还有一半给各种理由拖住了,一直落实不下来。尽管手中有镇政府打的白条,而且他们也认这些白条,可是要钱就是没有,爱咋咋地。
张向前一走,气氛就缓和了不少,大家又聊了起来。
有人问到:“学军,你这会赚大发了,有没有考虑回来盖房子?”这人话一说完顿时哄堂大笑,这几年赚钱的人是不少,也有不少人回来盖房子,可是他们却不认为王学军会回来住。要知道现在几乎所有的农村户口的人都削尖了脑袋往城里钻,甚至为此花了几万十万的都大有人在,你一个大城市人还回农村住?这不是颠倒了吗?而且农村的条件怎么比得上城里的条件?要什么没什么,生活上也不方便,唯一有优势的地方就是空气不错,也就剩这一条了。
“你这傻逼问的什么话,学军大老板都在城里住别墅,你以为很你一样是个勺包还住在农村?我要是有钱我都去城里了。”另外一人喊道。
王学军笑眯眯的摆摆手,站了起来,“我住哪甭替我操心了,大过年的说这个有什么意思?老三呢?”
“这呢!”一个年纪看上去比王学军要小不少的年轻男人站了出来,约莫着也就是三十多岁的样子,“哥,干啥?”
有的地方家里孩子多,懒得去排位置,第一个男孩就是大哥,第一个女孩就是大姐,老三是最小的男孩,男孩中的第三个,所以就喊成了老三,否则按照顺序来喊,理应是老五。
“我听说你搞养殖,现在搞的怎么样?”王学军早就听人说了,这个弟弟在家搞畜牧业,办了一个农场,养了不少的鸡和老鹅。虽然没有赚多少钱,但是也没有赔本,这两年养殖场的规模扩大了不少,今年差不多就要到了丰收的年头。王学军文化不高,但是这几年生活越来越好,也琢磨出一点门道来,只是家里有个妖孽一样的儿子,没有给他发挥的余地。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准越来越好,对物资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早几年电视机都是奢侈品,现在还不是家家都有一个?以前逢年过节才能吃一顿鸡鱼肉蛋,现在差不多也是隔三差五就能吃上。生活越来越好,对生活的品质追求也就越来越高了,现在有一些人提议少吃红肉多吃白肉,减少脂肪的摄入量。
猪肉、牛肉都属于红肉,鸡鸭鹅和鱼类都属于白肉,市场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老三叫王建民,一家三兄弟的名字很符合那个时代的流行元素,比较有时代的气息。他年纪最小,但是说话做事却不含糊。“还成,今年能出栏差不多一万只成品鸡,老鹅要少一点,那东西长得慢不说吃的还多。”他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这个养殖场他费了不少心思,第一次尝试着养殖鸡鸭的时候全部死完,连死了几批后才逐渐摸到了一些门道。
现在附近的几个乡镇,都有不少人专门过来和他学习如何养殖这些家禽。
“这是好事,你这老鹅是土鹅吗?”王学军点点头,一年出栏一万只成品鸡,按照每只一斤半,四元一斤的价格销售也有六万块钱,对于农村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了。“我记得去吃西餐的时候,有一道法式鹅肝,要多难吃有多难吃,但是一百多一小块,你可以去尝尝看,和咱们的土鹅有什么区别。”他扬手虚点了点,“要搞高精尖的发展,目光要长远。”
王建民没想到平时没有个正形的二哥居然还有这样的一面,不由赞成道:“我也有这个打算,只是一直脱不开身,今年有机会还要去合州看看,到时候还要麻烦二哥你了。”
王学军挥挥手,表示都是小事情,他转而又问王传道:“我听说狗宝要结婚了?”
王传道笑骂道:“什么狗宝狗宝的乱叫,我叫你二驴你乐意?这么大的人了要叫名字。”他们说的是王爱国家的大儿子,王宏斌,也到了结婚的年纪。农村结婚要早一些,其实他比王猛还要小一岁,但是已经说好人家,马上就要办事了。“正月十五,你是他二叔,要出点血。”
王学军一扬头,“小意思,送部车吧!”
旁边有人忍不住赞道:“学军哥现在好霸气,大老板就是不一样。有没有什么能关照我们的地方?”这人说完,另外一位族老,也是王学军的表爷爷,拄着拐棍顿地道:“都说富贵还乡,造福一方,学军你现在有出息了,咱们不说拿你钱花,但是你是不是给咱们也找一条好路子闯一闯?苦累都不怕!”
王学军这下麻爪了,正犹豫着怎么开口的时候,王爱国和王猛推门进来,正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不怕什么?”王猛没有听到全部的,只听到最后几个字,“是不是要干活?”
第265章实惠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并不是说大家都不喜欢过年了,或者过年不热闹了,而是生活条件好了,感觉不到差距了。
以前之所以年味比较浓重,还是在于过年的长假,以及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有压岁钱拿。小时候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咸货,也只有过年可以肆无忌惮的放炮竹,心中一直期待着过年。现在想吃什么有什么,年纪大了以后放炮竹也没什么意思,对过年的期待就淡漠了很多。
乡下过年还是比城里要热闹一些,特别是年尾赶集的时候,最能体现出来。
赶集的位置在两个县和七八个村庄中间的一条省道上边上,路两边都是人家,也有几条简单的街,从二十八开始这里就变得水泄不通,直至年三十上午才会结束。很多人把自己积攒着的东西都拿出来卖,蔬菜类的比较少,更多的还是家畜,比如说兔子、猪肉、牛肉什么的。像羊和驴比较少,一般都是过完年买一只自己养,养到年尾自己宰,不去买别人的。
还有一些就是传统的手工艺人,吹个糖人、捏个面人什么的。这些东西已经越来越少,几年后就几乎完全的消失,特别是吹糖人。在王猛的记忆中,零二年之后,合州再也没有看不到会这种手艺的师傅了。他们先把蔗糖和麦芽糖混在一起,加一点其他什么的东西熬成糖稀,然后用一根铅笔粗细的管子缠一些,用嘴一吹吹的鼓胀起来,快速的用镊子给糖球定型装修,一切都要在糖稀变冷硬化之前完成,前后只有几秒的时间。
一个手艺娴熟的老师傅,一分钟不到就能做出一个很复杂的糖人艺术品。这是小孩子们的最爱,因为不仅仅好玩,还能吃。很多人主要是为了吃,而不是为了玩,拿到手里没走几步就咔嚓咔嚓的啃了给干净,然后哭闹着再找父母要一个。
除了这个还有糖画,糖画会的人比较多,虽然以后能见到可每年就那么一两次,不像现在如此的常见。
满街都是提着篮子背着框子的人,挤在一起挑选商品。这时候一些人为了将积压的东西卖出去,也是玩了命的降价,好在这些东西大多数都是手工品,除了微不足道的成本外就是功夫钱。
“人好多……”陈雪躲在王猛的臂弯之中,惊讶的看着周围格外拥挤的人群,她来之前很难想像居然有这么多人,简直是挤爆了。她小脸红扑扑的,好奇的瞅着路边的商贩,说是商贩,其实都是住在这附近的人。“你看那个……”陈雪指着不远处一个大妈的摊位,一块一米长半米多宽的白布上,整整齐齐的码放着很多的虎头鞋。
这种鞋子多是给两岁前的婴儿穿的,为的是好看和讨一个吉利,每只鞋子的鞋背上都有一只虎头,方方正正,色彩鲜艳,非常的好看。除此之外还有虎头的帽子和小围巾,组成了一个套装。
王猛护着陈雪挤了过去,“要不要买一点?”
陈雪脸色红扑扑的,眼神有一点闪躲,“我还没想着生宝宝呢,现在买太早了吧?!”其实她还是很喜欢这些东西,女人们都爱这类富含着特别意义的小东西,看着就舍不得走。她蹲下身子挑挑拣拣,选了自己看中的两双小鞋子和两顶帽子放在一起,“大婶,这要多少钱?”
摊主四十几岁,一脸岁月的刀痕,她大手大脚,皮肤粗糙黝黑,瞅了瞅城里女娃挑选的东西,有一点犹豫不决,片刻后才说道:“这个……你给三十吧。”本来她想喊五十,城里人都有钱,可是又害怕吓走了这个闺女,只好按照平常的价格加了五块钱,为此还在忐忑。陈雪只觉得太便宜了,这手艺和功夫都不止这个价格,她掏出三十交给摊主,